姓名 |
魏嘉慧(Chia-Hui Wei)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土木工程學系 |
論文名稱 |
市區道路透水性鋪面設計方法評估 (Assessment of Permeable Pavement Design Methods on Urban Roads)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近年來台灣地區暴雨頻率及雨量均大幅增加。為減少地表逕流、降低排水系統負荷,工程界積極推動透水性鋪面研究,期能解決上述問題。
但因為鋪面浸水可能造成材料強度衰減,進而影響其結構性,因此透水性鋪面在國內多使用於廣場、人行道、停車場等低交通量地區,無法廣泛應用在一般市區道路。
本研究收集國外透水性鋪面設計流程與方法後,以日本透水鋪面設計方法為主軸,考慮台灣氣候、環境因素進行透水性鋪面設計,並與國內慣用之AI設計法和AASHTO設計法設計之鋪面厚度相較,探討各層鋪面材料浸水強度衰減率,再模擬各種不同浸水情況以KENLAYER進行力學分析,比較其應變量和換算使用年限之差異。
設計結果發現,在10年累計交通量ESAL = 105,降雨強度 72.94 mm/hr情況下,為達成計畫雨水處理量的透水功能設計厚度(以Tp代表),大於單純結構考量設計(以Ts代表)鋪面厚度。
進一步分析發現,Ts完全未折減時使用年限為12.9年,恰好滿足設計年限10年條件。而透水功能設計厚度Tp因厚度較大,即使完全浸水狀態下換算年限仍有62.5年。表示透水功能設計結果過於保守。
在結構設計過程中發現同樣交通量條件下,日本TA經驗法、AI法和AASHTO設計法設計之厚度差異不大,因此國內設計流程可考慮直接以傳統設計法和日本透水功能設計法分別進行設計,再取厚度較大者。但日本透水功能設計之透水指標若套用在台灣降雨強度上,可能會過於保守,因此建議後續研究可探討此透水性指標對於台灣氣候環境之適用性。 |
摘要(英) |
When we collected other country’s permeable pavement design processes and methods, our research decided to follow the Japan’s system. In this system, our design process permeable pavement considered about Taiwan’s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n we compared with AI and AASHTO design methods which was famous in Taiwan. By exploring the layers of pavement materials flooding intensity decay rate, and simulating various cases of flooding in KENLAYER mechanical analysis, We could compare the response variable and the useful life of the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In our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ermeable pavement functional design thickness of rainfall treatment (with Tp represents ) is lager than pavement thickness of only concern about structural considerations (with Ts represents ). When we did more further analysis. When we did more further analysis, it revealed that Ts could be used 12.9 years only in unflooded situation. It was just to meet the design life of 10 years conditions. But the permeable functional design thickness Tp was more depth than the condition, they could use in next 62.5 years even in fully flooded situ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permeable functional design was too conservative. If we used Japan permeable functional design in rainfall intensity in Taiwan, it might be too conservative. We ha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research could explore this permeable indicator for the suitabilit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n Taiwan. |
關鍵字(中) |
★ 透水性鋪面 ★ 鋪面設計 ★ 市區道路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1.1前言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透水性鋪面之型式與定義 5
2.2 透水性鋪面之選址與規劃 8
2.2.1 透水性鋪面之選址調查 8
2.2.2 道路雨水處理與設施規劃 12
2.3傳統道路之結構厚度設計 12
2.3.1 AI柔性鋪面厚度設計法 12
2.3.2 AASHTO設計法 20
2.3.3 日本TA設計法[13] 28
2.4透水性鋪面之設計考量 35
2.4.1 結構設計 36
2.4.2 透水設計 37
2.5 透水性鋪面設計流程 41
2.5.1 日本透水鋪裝 41
2.5.2 中國建議流程 44
2.6 小結 47
第三章 透水性鋪面設計與方法評估 51
3.1 透水性鋪面厚度設計條件設定 51
3.2 透水性鋪面厚度設計 53
3.2.1 結構厚度設計 53
3.2.2 透水功能性設計 56
3.3 AASHTO鋪面厚度設計 59
3.3.1 設計參數 59
3.3.2 厚度設計計算 60
3.4 AI鋪面厚度設計 61
3.5 小結 63
第四章 透水性鋪面設計與方法評估 67
4.1 瀝青混凝土面層浸水強度變化 67
4.1.1 瀝青混凝土回彈模數試驗規劃 67
4.1.2 傳統瀝青混凝土浸水對回彈模數之影響 69
4.1.3 高黏滯度瀝青混凝土浸水對回彈模數之影響 70
4.2 碎石級配底層浸水強度變化 74
4.3 路基土壤浸水強度變化 75
4.4 小結 76
第五章 透水性鋪面浸水對結構強度影響之分析與評估 77
5.1 分析參數資料 77
5.2 設計斷面分析結果 80
5.3 分析結果討論 82
第六章 透水鋪面設計建議流程 83
6.1 建議流程圖 83
6.3 計畫雨水處理量 85
6.4.1 透水功能厚度設計 87
6.4.2 結構性設計厚度 8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9
7.1 結論 89
7.2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
參考文獻 |
1. 獨立行政法人土木研究所,「道路路面雨水處理手冊草案2005」,山海堂株式會社,2005。
2. 社團法人日本道路協會,「透水性鋪面指導手冊. 2007」,2007。
3. 廖朝軒、徐虎嘯, 「高性能綠建材標章-透水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研究簡訊,第48卷。
4. 蔡燿隆、廖朝軒、林憲德、陳瑞鈴,「綠建築基地保水指標中滲透及時間因子影響探討」,建築學報,64:p. 59~73,2008。
5. 交通部頒布,「柔性鋪面設計規範」,2002。
6. Huang, Y.H., 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2004: Pearson/Prentice Hall.
7. Institute, A., Thickness Design: Asphalt Pavements for Highways and Streets2001: Asphalt Institute.
8. 朱照宏、許志鴻,「柔性路面設計理論和方法」,同濟大學出版社,1987。
9. AASHTO, AASHTO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4th ed, 1986.
10. AASHTO, AASHTO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4th ed, 1993.
11.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地區柔性路面厚度設計手冊研擬」, 1996。
12. AASHTO, AASHTO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4th ed, 1998.
13. 吳鳳儀, 「由美國、日本之瀝青路面設計方法探討本局路面設計法」,台灣公路工程月刊,第16 卷,第9 期,第31~47 頁;第16 卷,第10 期,第31~48 頁。
14. 林志棟、王信越、蔡逸懷、李振卿,「透水性鋪面之選址準則」,透水鋪面監測及成效評估研討會。
15. 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城市道路設計規範: CJJ37-90199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6. 趙亮,「城市透水鋪裝材料與結構設計研究」,長安大學.,2010。
17. 鋪裝委員會,「鋪面設計施工指南2007」,社團法人日本道路協會,2007。
18. 高啟聚、郭忠印、從林,「粒料基層瀝青路面土基壓應變」.,公路交通科技, 2009。
19. 台灣省水利局,台灣水文資料電腦檔應用之研究:水利局全省已建檔時流量資料儲存清冊」,1988。
20. 余政儒,「瀝青混凝土添加石灰耐久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工程研究所,1994。
21. 吳盛崑,「公共設施管線工程挖掘道路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8。
22. 林宗賢,「重車與環境因素對柔性鋪面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2003
23. 藍義隆,「水對路面結構強度衰減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8。
24. 交通部,「公路排水設計規範」,2009。
25. 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2009。 |
指導教授 |
林志棟
|
審核日期 |
2013-8-29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