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7204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6 、訪客IP:18.116.8.41
姓名 傅丞緯(Chen-Wei F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我國身心障礙者休閒運動與阻礙 ─ 以臺北市肢障者使用運動中心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我國社會在高齡化趨勢下,身心障礙者人數不斷上升,其中肢體障礙者佔了三成五。根據內政部的調查,身心障礙者從事休閒活動以靜態為主,極少數人有參與動態的休閒活動。因此本研究是以身心障礙者從事休閒運動為主題,研究臺北市肢體障礙者從事休閒運動以及使用臺北市運動中心時的阻礙經驗。本研究以質性訪談為研究方法,訪談肢體障礙者、身障團體代表、民意代表、運動中心場地主管以及其他使用者等五種類型受訪者,試圖從不同角度建構出身障者,特別是肢體障礙者從事休閒運動的困難。
研究結果發現。一、肢障者對於休閒運動的需求以及從事休閒運動的改變是肯定。二、身障者使用運動中心的情形仍有進步空間,然而運動中心考量資源與營運獲益而有諸多限制。三、肢體障礙者從事休閒運動的阻礙包含個人阻礙、人際阻礙、結構性阻礙以及整體環境上資源的阻礙。四、肢障者對於未來休閒環境的期望,需仰賴政府、運動中心的改善以及社會大眾支持。五、身障團體有助於身障者從事休閒運動,然而其他人與身障者共同從事休閒運動時確實存有矛盾之處。
針對研究之結果提出結論。一、少數肢障者順利從事休閒運動並獲益。二、多數肢障者從事休閒運動仍遭受阻礙。三、政府對於促進身障者從事休閒運動徒具形式。最後建議未來身障團體、運動中心、政府及其他研究者與一般社會大眾,能夠正視多元社會中少數人的需求,讓少數不成為弱勢,也符合國際上對於身障者普同主義之未來發展的趨勢。
摘要(英) The masses of Taiwan have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recreational sports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ageing society, the growing number of the disabled people has reached to 35 percent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he disabled people rarely take part in active recreational sports. The thesis thus focuses on disabled people’s obstacle experience in recreational sports. It further investigates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s actual experience when they exercise in sports centers in Taipei City. The research applies qualitative interviews as its methodology. In order to have a thorough view of the obstacle of the disabled peopl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s five groups of people such as physically disabled, disability organizations, representatives, sports center managers and other users.
The results of the thesis discover five aspects. First, for the physical disabled, they are positive about their needs and changes of recreational sports. Second, for the disable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situation in the sports center. However, the improving room is limited owing to sports center’s financial concerns and limited resources. Third, the constraint of physical disabled engaged in recreational sports include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structural, and overall resourceful constraints. Fourth, concerning to future expectation within the field of recreational sports, th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sports centers, and the masses means a lot to the disabled. Fifth, although others might have doubts about the disabled taking part in recreational sports, the assistance of the disability organizations could help the disabled as one of the motives.
The thesis concludes in three parts:
First, a small number of physical disabled people successfully take part in recreational sports and benefit from it. Second, in general, most disabled people still confront obstacle when taking exercise in sports centers. Third, the government’s effect on this field is just a mere formality. I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that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disability organizations, sports centers, government, other researchers and the masses need to consider the needs of the minority. This concern also accord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bout the universalism of the future of the disabled.
關鍵字(中) ★ 身心障礙者
★ 肢障者
★ 休閒運動
★ 休閒運動阻礙
★ 運動中心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起源與動機.......................................p01
第二節、研究背景 ...........................................p02
第三節、研究目的............................................p09
第四節、研究問題............................................p09
第五節、名詞解釋............................................p10
第貳章、文獻回顧
第一節、身心障礙研究、保障與鑑定分類標準........................p17
第二節、休閒運動與阻礙.......................................p28
第三節、身心障礙者休閒運動與阻礙文獻回顧........................p37
第四節、臺北市運動中心.......................................p47

第參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研究方法............................................p56
第二節、研究對象............................................p57
第三節、研究範圍及限制.......................................p59
第四節、研究流程............................................p60
第五節、研究實施............................................p61
第六節、研究資料編碼分析.....................................p63
第七節、研究倫理............................................p64
第肆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受訪者基本資料及代號..................................p65
第二節、肢體障礙者之休閒運動需求與改變..........................p71
第三節、臺北市運動中心.......................................p79
第四節、肢體障礙者從事休閒運動阻礙.............................p95
第五節、對於未來休閒運動環境的期望............................p123
第六節、小結..............................................p128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訪談後的研究限制....................................p132
第二節、結論..............................................p135
第三節、建議..............................................p139
參考文獻 書籍
王昭正譯(2001)。休閒導論。John R. Kelly原著,臺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p304-305、p218、p18-24、p26。
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2012)。障礙研究 ─ 理論與政策應用。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p55-66。
江亮演、余漢儀、葉肅科、黃慶鑽(2001)。老人與殘障福利。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P226-24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委會
吳英偉、陳慧玲譯(2001)。休閒社會學。Patricia A.Stokowski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p6-12。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Gene Bammel & Lei Lane Burrus-Bammel原著,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p148-149、p262-280。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秀娟(2005)。運動休閒健康管理總論。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p31-32。
陳敦禮、徐欽祥、紀璟琳、程一雄、陶文祺(2011)。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新北市:揚智文化, p12-18、p96-97。
黃世明(2007)。休閒管理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p16-17。
葉琇姍、陳汝君譯(2004)。失能、障礙、殘障: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的省思。Michael Oliver & Bob Sapey原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p22-28。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心、胡正申、黃韻如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原著,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p419-473。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p133-158、p196-204、p267-294、p367-384。
蔡宏進(2009)。休閒遊憩概論 ─ 社會與人文觀點。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p196-206。
蘇景輝(2010)。弱勢者人權與社會工作。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P59-75。
蘇維杉(2009)。運動社會學。臺北市: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136-137。
期刊論文
英文部分
Blinde, Elaine M.; Taub, Diane E(1999). Personal Empowerment Through Sport and Physical Fitness Activity: Perspectives From 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Physical and Sensory Disabilities, p181-202.
Carmeli, Eli; Barak, Sharon; Morad, Mohammed; Kodesh, Einat(2009). Physical exercises can reduce anxie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Iternational SportMed Journal, vol. 10 Issue 2, p77-85.
Compton, D. (1981).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barriers to leisure: A literature review. Denton . Dive of recreation and leisure studies. ERIC, NO. ED215 542.
Crawford, D.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p119-127.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Godbey, G.C.(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s. Leisure Sciences, 13(4), p309-320.
David French;Jenny Hainsworth(2001).‘There aren’t any buses and the swimming pool is always cold!’: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provision of sport for disabled people,Managing Leisure,6, p35-49.
Jeffrey J. Martin(1999). Loss Experiences in Disability Sport,Journal of Personal & Interpersonal Loss, Vol. 4 Issue 3, p225-230.
Kennedy, D.W., Austin, D. R., & Smith, R.W. (1987). Special Recreation: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p68-81.
LINDA JUNKER ; EVA BROGREN CARLBERG(2011). Factors that affect exercise participation among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dvances in Physiotherapy, 13, p18-25.
Mary Ann Devine& Lynn C. Koch(2003). Recreational plann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eer counseling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work, Vol .21 Issue 1, p83-88。
Maynard, M.(1983). Cross-national issue related to labor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evised paper presented at 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 on leisure and Work Continuum for special population Groups (March 1983) ERIC, NO, ED238 210.
Mélanie Couture, Chantal D.Caron & Johanne Desrosiers(2010). Leisure activities following a lower limb amputation.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32(1), p57-64.
Shakespeare,T. (2006). Disability Rights and Wrongs. New York: Routledge.
Sherrill, C.(1993).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4th ed.). Dubuque, IA: Brown & Benchmark.
Taylor & Francis Group, LLC(2009).Benefits and Constrain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for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Inferences from Recreational Fishing, liesure science, p55-71。
Wu, S.K.& Williams, T(2001). Factors influencing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athlete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3, p177-182.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2012)。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初次報告,p84。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2012)。身心障礙人權民間報告書 ─ 回應兩公約國家人權報告。
內政部(2006)。9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p38-43。
王可雯、陳鴻雁(2012)。銀髮族參與運動中心之動機與服務品質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11期,p198-213。
王信凱、黃健行(2009)。淺談「運動」對身心障礙者的需求、權利與價值。2009年兩岸運動觀光產業暨體育發展研討會論文集,p69-77。
王國羽(2003)。身心障礙研究概念的演進:論障礙風險的普同特質。台灣社會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p1-24。
王國羽(2004)。老年、障礙:研究概念取向與我國資料討論。身心障礙研究,第2卷3期,p134-159。
王國羽(2008)。身心障礙國民健康政策白皮書:普同主義與權益保障之實踐。身心障礙研究,第6卷1期,p13-35。
王寅榕(2012)。視障兒童的體能與休閒運動。屏東教大體育,15期,p438-451。
王嘉淳(2011)。探討脊隨損傷者休閒參與之選擇及所面臨之休閒阻礙。身心障礙研究,第9卷4期,p240-252。
王鍵慰、徐美惠、黃素珍(2011)。大專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蘭陽學報,第10期,p74-80。
江雯晴、畢璐鑾、郭正德(2011)。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10卷2期,p116-13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國民運動中心規劃設計與管理。國民體育季刊168期。
吳明蒼、柳立偉、莊英萬(2011)。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10卷1期,p13-23。
吳酥、古國宏、蔡永川、林子恩、劉靜茹(2008)。國內高齡身心障礙者之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分析。2008年台灣銀髮族休閒運動與健康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1-20。
李三仁、邱淑媛(2010)。國人參與休閒運動價值之探究。永達學報,第10卷1期,p54-63。
李仁佐、張家昌(2007)。休閒運動參與對提昇健康體適能之探討。彰化師大體育學報,第7期,p114-121。
李曼美(1978)。身體殘障者之運動。物理治療學會雜誌,第3卷,p7-15。
李淑玲(2007)。運動休閒與生活品質之探討。大專體育,第91期,p74-81。
周佳慧(2001)。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中華體育季刊,第15卷3期,p144-149。
官德財(2003)。肢體障礙者參與休閒運動取向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德財、吳昇光(2003)。臺灣肢體障礙運動員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第13期,p31-49。
林金定、嚴嘉楓、羅慶徽(2009)。推動以ICF為基礎的身心障礙者鑑定標準之困境與建議。身心障礙研究,第7卷1期,p1-18。
林昭璿、才訟潔(2006)。探討適應體育教學之範疇。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第1期,p68-76。
林紀玲、吳穌(2011)。高齡身心障礙者與陪同者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第8期,p65-75。
林聰哲、郭志騰、呂宇晴(2011)。台灣職工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休閒保健期刊,第5期,p169-179。
林鎮坤(2003)。身心障礙者運動人口倍增策略 一個政策分析的觀點。國民體育季刊,第137期。
邱大昕(2011)。誰是身心障礙者:從身心障礙鑑定的演變看「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的實施。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5卷2期,p187-213。
邱逸揚、林靜萍(2004)。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現況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體育學術研討會,p53-54。
俞英帆(2011)。臺北市運動中心經營管理之探討。台灣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p7-21。
洪文卿(2002)。身心障礙學生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南投縣國中小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洪欣來、張廖麗珠、柴在屏(2010)。高齡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探析─以彰化地區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9卷第3期,p46-55。
洪連進、韓大衛、盧居福(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羽球、健身、舞蹈運動消費者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1卷第1期,p27-48。
洪煌佳(2001)。休閒運動體驗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影響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第9期,p249-258。
倪瑛蓮、施致平(2012)。運動休閒新起點 ─ 探析臺北市運動中心之發展現況及未來契機。中華體育季刊,第26卷2期,p215-222。
唐宜楨、陳心宜(2008)。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來探討身心障礙概念的新轉向。身心障礙研究,第6卷4期,p238-251。
孫迺翊(2011)。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基本精神及相關爭議問題。法律扶助,第33期,p29-34。
孫彩卿(2006)。休閒運動對國人價值取向之探討。雲科大體育,第9期,p167-172。
孫慶彰(2006)。高雄縣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徐慶忠(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耿仕榮(2007)。肢體障礙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生活品質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桂足(2010)。身心障礙者運動參與意願初探:以北部某教養機構為例。身心障礙研究,第8卷3期,p136-149。
高慧雲(2006)。輕度智能障礙者參與休閒活動現況初探。身心障礙研究,第4卷3/4期,p172-180。
康正男(2011)。國民運動中心營運管理考量因素及策略。國民體育季刊,第168期。
康正男、黃國恩、連玉輝、王傑賢(2008)。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以臺灣大學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第7期,p33-51。
張世雄(2008)。身心障礙研究、社會建構與生命歷程政策。臺灣社會福利學刊,第6卷2期,p203-212。
張佑宇、林金定(2008)。智能障礙者健康體能活動:促進與阻礙。身心障礙研究第6卷4期,p273-285。
張恆豪、蘇峰山(2009)。Disability Rights and Wrongs。臺灣社會福利學刊,第7卷2期,p191-205。
張登聰(2008)。新世紀運動休閒概念初探。醒吾學報,第39期,p1-15。
張鼎乾(2011)。臺北市民運動中心參與動機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第13輯,p29-41。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第15期1卷,p28-36。
張廖麗珠、鄭景陽、張明峰(2000)。台灣地區休閒運動研究取向分析探討~以民國80年之後公共學術刊物的論文、報告為例。北體學報,第8期,p99-117。
張耀中(2001)。臺中市銀髮族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畢璐鑾、陳仲杰(2006)。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大專體育,第83期,p140-147。
許柏仁、陳張榮(2009)。聽覺障礙者參與休閒運動之現況。大專體育,第104期,p53-58。
許媛婷(2006)。智能障礙社會新鮮人的休閒生活樣貌 ─ 以6位宜蘭特殊教育學校應屆畢業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第5期,p19-27。
許雅雯、蔡佳良(2007)。運動與休閒之無障礙環境探討。大專體育,第91期,p82-87。
郭孟瑜(2006)。視覺障礙者的休閒阻礙與因應方式:一位全盲成人的經驗剖析。身心障礙研究,第4卷1期,p46-63。
郭亮吾(2008)。臺北市市政府“一區一運動中心”推動健康城市對臺北市民與運動產業的影響。運動管理,第12期,p44-46。
陳佩欣、詹元碩、何金山(2010)。休閒運動對視覺障礙者健康之促進。大專體育,第108期,p87-92。
陳佩菁、梁伊傑(2003)。肢體障礙學生參與休閒活動型態之個案研究。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92年度下,P49-61。
陳林鴻、張少熙、戴琇惠(2010)。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關係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第16期,P23-32。
陳金海、侯淑玲、鄭炎坤(2007)。大學生休閒教育需求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興國學報,第七期,p213-232。
陳啟森、林曼蕙(2001)。青少年階段智能障礙者休閒活動阻礙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第8期,p123-136。
陳敬能(1998)。週休二日對運動休閒教育之啟示。大專體育,第40期,p131-135。
陳鴻雁(2000)。臺灣地區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大專體育,第48期,p75-81。
傅仰止(2009)。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休閒的社會性與休閒滿意。臺灣社會學刊,第42期,p55-94。
游進達(2010)。運動中心如何提高顧客滿意度之策略分析。休閒保健期刊,第3期,p231-238。
黃美雪(2009)。台北市大專校院學生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第1期,p267-280。
黃振紅、呂碧琴(2012)。淡水區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阻礙、體驗與幸福感之關係模式。臺大體育學刊,第22輯,p49-61。
黃蕙娟(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顧客滿意度指標之建構。體育學報,第45卷4期,p321-338。
黃蕙娟、李俞麟(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相關研究議題發展之探討-以2002至2011年之學位論文為例。中華體育季刊,第26卷2期,p223-234。
楊忠和(2004)。真誠關懷身心障礙者之健康休閒運動。國民體育季刊,第140期。
楊雨涵、陳渝苓(2011)。雙重困境:女性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的阻礙與契機。大專體育,第112期,p8-15。
葉公鼎、劉瑋蘋(2011)。國民運動中心服務圈探討。國民體育季刊,第168期。
葉雪鳳(2010)。身心障礙族群參與體育活動初探。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9卷1期,p214-224。
廖福特(2010),國際人權標準在台灣實踐之開端,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286期。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2011)。100年中途致殘之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p60-67。
趙玉平(2004)。聽障者休閒運動的需求、現況、困難與可行的推展策略。國民體育季刊,第140期,p23-27。
趙美玲、江東亮、白豐銘(2011)。臺灣老人休閒運動之型態及相關因素。旅遊健康學刊,第10卷1期,p81-96。
趙善如(2008)。青少年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 ─ 以屏東縣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第7卷1期,p179-223。
劉怡君、鍾志強(2005)。女性休閒運動阻礙之探討。雲科大體育,第8期,p63-68。
劉進枰(2007)。定義體育與運動的諸多問題。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第2期,p154-160。
劉鶯玲(2009)。休閒運動阻礙在運動健身俱樂部之應用─以女性使用者為例。休閒保健期刊,第1期,p259-266。
蔡正育、黃瓊恩、吳明蒼(2012)。樂齡族群休閒運動阻礙、知覺壓力與關心情緒相關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第3卷,p173-179。
蔡佳良、黃啟煌(2004)。身心障礙運動員運動傷害的探討。中華體育,第18卷1期,p35-41。
蔡佳穎、陳政智(2010)。以「損傷」與「障礙」並重的社會模式探討身心障礙者生活品質。社區發展季刊,131期,p516-529。
蔡熙銘、鄭文卿(2007)。論休閒運動之功能與休閒阻礙因素之探討。運動休閒餐旅研究,第2卷3期,p77-89。
鄭文卿、蔡熙銘(2007)。臺灣地區休閒運動研究文獻回顧分析研究─以全國碩博士論文資料網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第2卷4期,p164-175。
鄭清榮、徐永億、許弘恩(2010)。中山醫學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第9期,p83-97。
瘳文炫(1977)。身體殘障者運動會的簡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第2卷,p37-40。
盧慧蓉、謝艷芬(2011)。活躍老化與休閒運動之關係。2011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p902-911。
謝明勳(2006)。肢體障礙者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相關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藍坤田、黃筱棻(2011)。國民運動中心之法令分析。國民體育季刊,第168期。
羅寶珍、陳信安(2006)。運動場館在推展社區體育活動的重要性探討:以臺北市北投市立運動中心為例。大專體育,第 85期,p62 -68。
嚴嘉楓、林金定(2003)。身心障礙者人權與福利政策發展。身心障礙研究,第1卷1期,p20-31。
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社會變遷全記錄,社會福利,台灣身心障礙人口發展趨勢(1999-2005),http://www.ios.sinica.edu.tw/TSCpedia/index.php/%E7%A4%BE%E6%9C%83%E7%A6%8F%E5%88%A9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縣市重要統計指標查詢系統,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statfile9.asp。
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報與法令,公報查詢,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84
內政部統計處(2012),100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結果,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7123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年報,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內政部營建署(2012),法規公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http://www.cpami.gov.tw/chinese/filesys/file/chinese/publication/law/lawdata/1010810415.pdf
世界衛生組織,WHO,Disabilities,http://www.who.int/topics/disabilities/en/
全國法規資料庫,法規檢索,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行政院衛生署(2008),行政院衛生署衛署照字第0972800153號公告修正「肢體障礙類別」,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13648
行政院衛生署(2012),新制身心障礙鑑定專區,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aspx?now_fod_list_no=12349&class_no=211&level_no=1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兩公約及施行法介紹,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p/blog-page_09.html。
臺灣大百科全書,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345。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者服務,http://www.bosa.taipei.gov.tw/i/i0100.asp?l1_code=05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者服務,統計資料,身心障礙人數統計表,http://www.bosa.taipei.gov.tw/i/i0300.asp?l1_code=05&l2_code=17&fix_code=0517002&group_type=1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2010),業務資訊,研究報告,94臺北健康城市運動指標建構之研究http://www.tms.taipei.gov.tw/lp.asp?ctNode=33949&CtUnit=19013&BaseDSD=7&mp=104061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2012),業務資訊,統計資料,http://www.tms.taipei.gov.tw/lp.asp?ctNode=45102&CtUnit=24617&BaseDSD=7&mp=104061
臺北市議會(2011),第11屆01次定期大會,民國一百年四月十八日,民政質詢速紀錄。http://www.tcc.gov.tw/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enable,http://www.un.org/chinese/disabilities/default.asp?id=961。
指導教授 李廣鈞 審核日期 2013-12-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