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100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中國文學系zh_TW
DC.creator吳明益zh_TW
DC.creatorMing-Yi W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3-1-20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3-1-20T07:39:07Z
dc.date.issued2003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5121002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是以「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為文本的第二序研究,全文概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對自然寫作進行界義,建構臺灣自然寫作史,以及論述基域的建立。下編則是對當代臺灣文學範疇自然寫作代表類型、作家進行文本分析。 第一章是針對過去研究的彙整、檢討及糾謬。第二章則重新反省過去論者對「自然寫作」一詞的定義,以期建構出本文對此一名詞廣義中各個書寫範疇,並以文學性為基域,畫限出本文所討論之「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的界義。第三章藉梳理西方的自然寫作史,以釐清自然寫作在西方變動的過程,以期對此一影響臺灣自然寫作極深的書寫系譜有一初步的認識。第四章則回顧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發生之前的「前史」(或說是臺灣自然寫作史的早期階段),來呈現「自然寫作」此一詞義在各個發展進程時的「變動性」。第五章中則以生態殖民的反動、宰制型社會的反省、土地記憶的重構、西方生態思潮的引入、書寫模式的內在轉移來說明當代臺灣自然寫作形成的因緣,及其對應的姿態。第六章則概述此一書寫模式在臺灣二十年來發展的演變脈絡。由於自然寫作與一般文學創作有其形式與本質上的異質,第七章主要探討自然寫作此一書寫模式在環境運動中扮演的角色,及分析其書寫特質。而在第八、九、十章分別從影像與文字結合的「影文合敘」外顯特質、潛涵環境倫理觀的傳遞言說,及異於人為創作美學的美感發現來進行觸探,以打造分析文本的「解讀之刃」。易言之,在上編的論述是從研究的反省、研究對象的界義、史的疏理,以及研究對象的特質解讀等方面,來做為下編文本分析的基礎。 下編對屬於文學範疇的幾種書寫類型與代表作家進行較細部的討論。包括了環境議題報導、簡樸生活文學以及揉合知性材料、理性思考與感性抒寫的自然文學代表作者。前兩類各以較長的篇幅來討論該類型的特質、在整個自然寫作史中的意義,以及代表性作品的分析。第三類則討論七位不同風格的,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的代表作者或過去獲得正面評價,但本文嘗試「再評價」的作者──分別是劉克襄、徐仁修、洪素麗、陳煌、陳玉峰、王家祥、廖鴻基以及凌拂。討論時先說明作者創作的歷時流變,再舉出其具代表性的階段作品,評析行文風格以及其作品中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在解釋其書寫模式與環境倫理觀時,本文也會針對其中的部分問題,提出檢討。下編中所選擇的「代表作者」,除環境議題報導與簡樸生活文學視為某種自然寫作下的類型而合併討論外,以具有下列幾點特質為擇選的準衡:第一、曾開創了臺灣自然寫作新的書寫模式,或文字特質有別於其它作者。第二、在環境倫理觀上,提出有別於其它作者的思考進路。第三、必須在文字書寫上具有文學性技巧,而非純粹的觀察記錄。第四、著作必須有一定的質量,且在自然寫作範疇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耕耘。第五、具有爭議性,以及應予再評價的作者作品,陳煌即屬於這個條件所擇選出來討論的。zh_TW
DC.subject自然寫作zh_TW
DC.subject非人類中心主義zh_TW
DC.subject人類中心主義zh_TW
DC.subject環境倫理zh_TW
DC.subject田園文學zh_TW
DC.subjectenvironmental ethicsen_US
DC.subjectnature writingen_US
DC.subjectrural literatureen_US
DC.subjectanthropocentrismen_US
DC.subjectnonanthropocentrismen_US
DC.title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itleModern Nature Writing of Taiwanen_US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