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100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中國文學系zh_TW
DC.creator張淑英zh_TW
DC.creatorShu-Ying Ch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2-1-1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12-1-1T07:39:07Z
dc.date.issued2012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5121006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論文對於漢代「形神」觀念的研究,將從美學的角度予以探討。研究在美學上漢代所認為的美,是美在形?還是美在神?形神之間是否存有關連性,以及對於人身或藝術的審美活動提出何種見解? 漢代的「形神觀」,大體說來,《淮南子》是強調神貴於形,即重神甚於重形;而董仲舒、揚雄、桓譚、王充等人則強調形與神兼重。因此所發展出來的美學意義,在人身審美活動上,《淮南子》重視的是人格所呈現出來的自然清淨之美,也就是體現天道的精神之美。至於董仲舒、揚雄等人,則重視人格內涵的道德仁義,並以此視為人格之美,並要求表現於外在的形貌須以儀表文采相符應。 此外在藝術審美活動上,主要從文學、繪畫、音樂三方面來作說明。就文學而言,「形」指文字修辭、章句結構等文學形式,「神」指文章所呈現出的精神氣貌或指作者的人格精神。對此揚雄與王充肯定文學形式上的形華之美,認為在內容合乎法度的基礎下,文辭應重視雕琢。此外董仲舒、揚雄、王充更強調作品精神的道德意涵以及作者真實情感的表達,並認為文學精神的「真」美,其依據是創作者主體須具有道德修養,如此所顯現之「真」才能適中而不致於過度濫情。在繪畫上,「形」指畫中所描繪的線條、色彩、佈局等形像,而「神」指圖像所呈現出的神采氣韻。漢代思想家重視繪畫的「真實」之美,《淮南子》認為創作者在描繪圖像時,不需要巨細靡遺地畫出各個部分,而應該以掌握人物的精神生氣為主。因此對一幅畫的審美判斷,注重人物神韻的表現,而非形貌上的真實。至於王充,雖然同樣重視真實之美,不過王充注意的是所畫事物的客觀真實性,而不能加入任何人為的想像或虛構的成分。最後在音樂上,「形」指音階、節拍、調性等音樂形式,「神」則指作品中的意味,或作家的情感。董仲舒認為形式上以雅正適中的音色為最美,桓譚更明確指出以琴音最能表現適中之美,此外董仲舒更指出音樂作品的精神之美在於表現王者功德所產生的中和。zh_TW
DC.subject藝術zh_TW
DC.subject人格美zh_TW
DC.subject形體美zh_TW
DC.subject藝術審美活動zh_TW
DC.subject人身審美活動zh_TW
DC.subject美學zh_TW
DC.subject漢代zh_TW
DC.subject形神zh_TW
DC.title漢代美學中形神觀念之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