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500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歷史研究所zh_TW
DC.creator莊珮柔zh_TW
DC.creatorChuang,pei-jo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0-5-27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10-5-27T07:39:07Z
dc.date.issued201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512500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過去研究台灣工業化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戰後,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工業化問題較少討論,本文以日治時期(1895至1945年)作為研究的時間,研究此時台灣工業化與地方社會的發展,本文所指的地方社會是瑞芳地區,討論問題在於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的關係。在產業與地方社會的發展關係問題上,以往對於瑞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戰後礦業發展對地方經濟社會結構的改變,比較忽略人文與社會生活的變遷。因此本文希望透過歷史文獻與檔案,對於工業化與地方社會的關係有新的詮釋。 在資料使用方面,本文主要運用各類檔案、地方志、報紙、口述史料、調查、統計與戶籍資料,探討瑞芳地方社會的變遷。在研究地方菁英時主要參考Esherick and Rankin對地方菁英的定義,在討論家庭於婚姻時,主要參考Arthur P. Wolf與莊英章對於婚姻與家庭的分類與研究方法,研究瑞芳地區家庭與婚姻;在討論宗教信仰的問題時,則使用Weller與Von Glahn對於宗教信仰變遷的討論方式,用以說明瑞芳的民間信仰的變遷。在論文內容簡介方面,除前言與結論之外,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是瑞芳人文與自然地理,主要說明瑞芳的自然環境、產業結構與交通網路。第二章地方社會的形成,主要是說明平埔族、清代的開發與日治時期的發展。第三章瑞芳的礦業,以台灣礦業發展作為背景,研究瑞芳礦業發展與瑞芳礦工的出現,也包括對於瑞芳礦工職業生活的探討。第四章瑞芳的社會生活與社會結構,主要說明人口結構、地方菁英的特徵、礦工日常生活與家庭婚姻形態。第五章瑞芳的社會問題與社會變遷,在社會問題方面,主要討論瑞芳的妓女與性病問題、犯罪問題,在社會變遷方面,主要是討論民間信仰的變遷。 透過一連串的史料與統計資料的處理與論述分析之後,可以發現瑞芳的地方社會在受到礦業發展的衝擊下,社會結構產生了改變,也同時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在未受到工業化的影響之前,瑞芳是農漁業為主的社會,在行政區上分屬清代的石碇堡與基隆堡,開發較晚、人口稀少,人口結構以福建漳州人和泉州人各半。受到礦業發展的衝擊之後,在社會結構上,第一是專業礦工的出現,居民由農業轉為礦業,礦業發展帶來地方社會新的生活方式;第二是婚姻家庭形態,瑞芳的婚姻形態以大婚為主,其次是入贅婚與小婚,許多單身礦工與不孕者收養許多兒女,許多兒童在1歲以下被收養;第三是大量的人口移入瑞芳,形成許多礦村。在社會問題上,由於單身男性眾多與流動人口頻繁,造成疾病與犯罪流行,其中疾病以瘧疾和性病最為重要,犯罪問題以賭博問題最為流行。最後在瑞芳宗教信仰的變遷上,礦工普遍崇敬土地神、媽祖、保儀大夫,此外為求一夕致富,礦工之間也開始流行鸞堂扶乩,發展神與人的新關係。 zh_TW
DC.subject鸞堂zh_TW
DC.subject礦工zh_TW
DC.subject瑞芳zh_TW
DC.subject地方社會zh_TW
DC.subject礦業zh_TW
DC.title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以瑞芳地區為例(1895-1945)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