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612100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中國文學系zh_TW
DC.creator林佳慧zh_TW
DC.creatorChia-Hui Li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0-6-29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0-6-29T07:39:07Z
dc.date.issued200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612100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志怪"一詞初現時,係指記錄怪異事件,並非為小說中次文類,故其含義曾歷經幾次轉變。故本文論述進行上係以此為起點,希望由文本分析過度至志怪理念的的探究、整合,了解志怪由非小說到小說的歷程。論文章節的安排上,由類型、作者、美學三個角度進行。第一章類型論,由《莊子》書中對於志怪及小說的不同概念進入,了解"志怪"在的《莊子》中的含意及後來的轉變;其次,討論齊諧一詞所提示的地緣因素和風格特徵,志怪因內容多記各種神仙怪異之事,故而和宗教間的關係本較密切。以"諧"的文字風格施用於志怪之書時,使志怪書不僅多數並不猙獰恐怖,甚而具有人情、諧謔等不同特色。接著以"志怪"在史書目錄中的遷徙情形探討當時人對志怪的認知,志怪除了被分類歸屬外,自身內部是否也產生不同的類型。 第二章探討作者論,由蒲松齡〈聊齋自志〉提示的四人中,可以發現史家與文人兩種身分。干寶為魏晉時代同時具有史學素養又兼有志異書寫者之一。此時個人意識醒覺,使得人我之別、人物品鑑之學趨於精緻,劉劭的《人物志》即可為代表作。儒學定於一尊的地位受到動搖,思想趨向多元。社會中濃厚的宗教因素,使得志異作者多以鬼神之事為實有,史書的著作權下落遂使具有史學素養的文人或史學家跨足志怪書寫,因此其書寫動機除張皇鬼神的宗教因素、廣異聞的知性因素外尚有遊心寓目、好奇尚異的娛樂因素。此部份希望將製作志怪的動機置於社會文化與個人的互動中考察,以了解志怪的書寫策略。 第三部份則由作者創作態度延伸,作者書寫志怪的動機及對志怪定位的差異,對於其所創作的文本風格皆有影響。由〈聊齋自志〉出發,由屈原、干寶、東坡開始,探究在紀昀、蒲松齡前的志怪風格。蒲松齡以個人搜奇尚異的興趣,寄託孤憤、知遇的動機,輔以時代思潮的影響,故以"癡狂"說明其文本所呈現出的風格傾向。紀昀以求真的筆法書寫志怪,和他對小說的規範有關,他認為小說乃記述見聞,不同戲場關目可以隨意粧點,因此小說須以如實記述聞見為主要書寫原則,求真的目的乃在於寓勸戒、茲考證、廣見聞、助文章等功能,因此小說若不符合"真"的表准服膺娛"善"的原則下也可為紀昀認同。紀昀進而以著書之筆規範志怪的寫作,以個人的博學充實志怪的內容,連書中的鬼怪狐魅都可與之談理說道,呈顯出迥異於蒲松齡筆下的精怪形象。 本文由類型、作者、美學三個角度出發,由蒲松齡的〈聊齋自志〉為起點,希望藉著"志怪"理論的整理,進而探究其中可論可述的遼闊空間。zh_TW
DC.subject小說理論zh_TW
DC.subject志怪zh_TW
DC.subjectzh_TW
DC.subjectzh_TW
DC.subject微草堂筆記zh_TW
DC.subject齋誌異zh_TW
DC.subject松齡zh_TW
DC.subjectzh_TW
DC.title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