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622901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天文研究所zh_TW
DC.creator徐毅宏zh_TW
DC.creatorYi-hong Hs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0-11-27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0-11-27T07:39:07Z
dc.date.issued200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6229012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天文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我們首先利用Goodman et al. ( 1993 )對於濃密分子雲核所擬合出的比較角動量列表,開始挑選出轉動速度快慢不同的濃密分子雲核為目標。當挑選出目標後,分別於1999與1999年,利用智利CTIO天文臺1.5公尺望遠鏡,以CIRIM紅外陣列相機取得這些濃密分子雲核的J、H與K波段的紅外影像,並利用影像來辨識出雲核中的年輕星體。 由於年輕星體在紅外波段有明顯的超量分佈,因此我們利用紅外波段J,H,K波段的影像與IRAS (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的資料進行判斷偵測到的紅外源是否為年輕恆星。第一步是利用紅外影像,與IRAS影像的比較,找出空間上的吻合。第二步利用近紅外波段的J、H、K波段與IRAS的12、25、60與100μm等7個波段的光度資料,對可能為年輕星體的濃密分子雲核中的紅外源繪出光譜能量分佈圖,與Adams et al. ( 1987 )理論的光譜能量分佈圖比較,檢測紅外源是否為年輕星體。 我們在11個濃密分子雲核中,檢測出L1686、L1690、l1709b與L1719b分別有16229-2413、16246-2415、16285-2355與16191-1936四個紅外源可能為年輕星體。並且們推論這四顆紅外源正處於恆星形成初期原恆星的階段,也表示它們所在的濃密分子雲核已經開始了恆星形成的活動。zh_TW
DC.subject紅外源zh_TW
DC.subject分子雲核zh_TW
DC.subjectinfrared sourceen_US
DC.subjectdense coreen_US
DC.title濃密分子雲核中的紅外源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