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600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藝術學研究所zh_TW
DC.creator李麗芬zh_TW
DC.creatorLi-Fan Lee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2-1-21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2-1-21T07:39:07Z
dc.date.issued2002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712600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藝術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研究,起因於1933年留日期間,因不滿日人伊勢專一郎的研究成果,於是促使他著手研究該文。1933年以後,傅氏又陸續投注了6、7年的時間,關鍵性地解決了文中疑難之處,使得該文達致了初步可解的程度。究傅抱石為文的時代背景,一為1933年的留日期間,一為1940年左右的抗日時期,前一階段沿續著他一貫強調的,必須中國人自己擔負起整理國故的重責大任,後一階段則是在抗日的背景之下,此項研究在當時,無論就傅抱石本人,亦或國人的認知,都將其視為在學術領域內也打倒日人的偉大成就,顯然已被上綱為民族主義、愛國情操之下的具體表現。   除了外緣的時代意義之外,傅抱石對此文的研究,就畫家本人實際的繪畫創作,也具有特殊的意涵。傅抱石曾說:「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此文或可說是其繪畫思想轉變的一個重要關鍵;在對傳統畫學的研究思索中,致使一位極為重視歷史經驗的畫家重新思索其藝術理念,為其日後的繪畫創作提供了變革的「參照系」。另外,傅氏變革風格中有意弱化線條的表現,雖符合二十世紀初以來,中國畫壇為因應寫實之需,而在「沒骨」意味的墨法上求變化的時代趨勢,然傅抱石無疑地是屬於時代的先鋒。這種對於中國傳統繪畫線條表現的反思,卻又與<畫雲台山記>不無關係。zh_TW
DC.subject<畫雲台山記>zh_TW
DC.subject國畫改革zh_TW
DC.subject學術抗日zh_TW
DC.subject實對zh_TW
DC.subject寫實理念zh_TW
DC.subject空間表現zh_TW
DC.title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