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4100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中國文學系zh_TW
DC.creator朱嘉雯zh_TW
DC.creatorChia-wen Ch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2-7-9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2-7-9T07:39:07Z
dc.date.issued2002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7141001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摘 要 五四新文學運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新紀元,如今這場文學革命離我們已逾八十年之遙,當時文人所提倡的自由主義也在時局動蕩之下,載浮載沉。一九四九年以後渡海來台的自由者義女作家們,既接受婦女解放的啟蒙教育;卻又在台灣戒嚴時期的統治下,以其文藝創作與評論與當權者有所互動與妥協,因而幾度導致自由主義文藝在台灣的挫敗,致使台灣文學思潮在「自由中國」解體,聶華苓出走之後,逐漸走向主題內化,而筆法趨向於意識流的現代派道路,這是五四以來所開創的新紀元在台灣的命運,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反共文學的終結與現代主義思潮興起的潛在因素。 一九四九年東渡來台的大陸女性作家包括:謝冰瑩、蘇雪林、潘人木、孟瑤、徐鍾珮、羅蘭……等人,因政權激變,而背負起故國之思,勇敢地踏上流亡的道路,從而改變了台灣文壇的質性與格局。僑寓文人從「權作避秦」,到「收復無望」,乃至於「終老斯鄉」的輾轉創作心路,終使得「流離意識」成為重要的台灣文學現象之一。 而「家」在渡海女性書寫文本中所呈現的意涵則更加不能以返家與離家之二元對立的觀念來進行解讀。因為自五四以來,逃家與離家便被賦予了另一番中國婦女解放的新希望象徵意義。「家」在文學中逐漸抽象化為一種概念,而使得故鄉與異鄉在女作家的選擇上產生了認同感的變化。是故,本文將處理二0年代卅「五四」時期至六0年代卅「自由中國」時期,在亂離中渡海來台的女作家在離鄉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個性與心理變化,她們從新移民的身分而與島上舊居民的互動與自我心態的調適下,逐漸地碰撞、摸索出族群交流的方式,到進而流露出落地生根的意願,其間所產生的自我身分的迷失與認同,自由意義與價值的追尋,即為本文研討的目的所在。zh_TW
DC.subject亂離zh_TW
DC.subject渡海zh_TW
DC.subject女性書寫zh_TW
DC.subject五四zh_TW
DC.subject自由主義zh_TW
DC.title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