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4100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中國文學系zh_TW
DC.creator孫致文zh_TW
DC.creatorChih-Wen Su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6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6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7141002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禮」在儒家思想體系中,不但是個人內在德性之一,也是具體的外在行為規範;此外,「禮」又是國家、社會運作的模式。就此而言,「禮」的具體實踐,正可以兼具「內聖」、「外王」兩個層面。在探究朱子經世致用的「外王」的主張與成就時,朱子的政治經歷與議論固然是十分重要材料,朱子的禮學觀與他探究禮典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然而,最具體展現朱子《三禮》研究成果的著作──《儀禮經傳通解》,長久以來卻未受重視。本文即經由探究《儀禮經傳通解》一書,梳理朱子的禮學見解,探究此書在學術史中各面向的意義,並藉此揭舉朱子於「內聖」、「外王」兩個面向的成就。   在漢學、宋學爭勝的學術氛圍中,《儀禮經傳通解》未獲兩派人士的充分重視。但經由本文初步探究,我們認為:相較於以清儒以詳密考證見長的《禮》學研究成果,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一書在文獻考索、典章制度考據方面,確實有所不足。然而,清代學者投入大量心力於《儀禮》的整理、注疏與研究時,《儀禮經傳通解》成為他們學習、借鑑的對象。《儀禮經傳通解》的編纂體例與理念,為清代《儀禮》學奠下基礎。除了在文獻學方面的意義外,朱子解經時的許多觀點,也啟發了清儒對《儀禮》的理解。除了文獻學、解經學的意義外,《儀禮經傳通解》中的篇章、節目,也隱涵著現實意義,透顯出朱子藉由此書所展現的經世思想。而這一面向的意義,或許可以彌補學界長久以來偏重朱子心性義理學而造成的缺憾。   就學術史的意義而言,朱子《儀禮經傳通解》是檢證清代「漢、宋」、「禮、理」兩組學術概念爭辨最佳的材料。本文也藉由朱子此一著作,對「漢宋之爭」、「禮理之辨」兩項學術課題進行探討。zh_TW
DC.subject朱熹zh_TW
DC.subject朱子zh_TW
DC.subject儀禮經傳通解zh_TW
DC.subject儀禮zh_TW
DC.subject漢宋之爭zh_TW
DC.subject以禮代理zh_TW
DC.subjectNoneen_US
DC.subject en_US
DC.title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