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22300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creator陳盈曄zh_TW
DC.creatorYing-Yeh Che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0-7-5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0-7-5T07:39:07Z
dc.date.issued200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7223009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東向太平洋,方圓五十公里內地形陡峭,山高幾乎都在2000公尺以上,尤其西南側的山更高達3000公尺以上,整體地形結構上呈現一口袋形狀。在無劇烈天氣系統直接影響的情況下,宜蘭地區秋冬季的降雨量經常達到100(mm/day)以上,且大多為連續性的降雨,一般認為此時造成宜蘭地區降雨的主要原因為秋冬季東北季風遇地形阻擋抬升而產生降雨,但事實上似乎不是那麼的單純,因為降雨發生的地點並非平均分布於地形的迎風面上,而是集中在蘭陽平原東南方的地形迎風面與平原交界處,由其獨特的降雨型態不難看出口袋狀地形對降雨分布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利用1996-1998年中央氣象局的觀測雨量資料針對宜蘭地區秋冬季的降雨進行統計分析,希望了解該地秋冬季降雨的氣候特性,並由其中挑選出1998年12月10日到14日的連續降雨個案作為進一步分析模擬的對象。本研究使用第五代中尺度數值模式(MM5)和五分山都卜勒雷達回波資料來模擬及驗證蘭陽平原降雨的生成及發展,期望能夠找出一個較為接近真實狀況的物理解釋。 研究結果顯示,大尺度的綜觀天氣情勢對宜蘭地區降雨成因的影響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陸冷高壓與菲律賓附近的熱低壓兩者流場合流提供了有利於降雨的綜觀尺度環境場,水氣主要在台灣東北方海面輻合,隨時間發展向西南方移動,最後影響到宜蘭地區的降雨。此外,當東北季風進入蘭陽平原之後由於地形的作用被迫形成兩種不同的流場,一方面沿地形繞流,另一方面則是直接遇山阻擋爬升,這兩股氣流最後會在蘭陽平原東南方地形迎風面上輻合而造成大量降雨。模擬結果也顯示地形、地表可感熱以及水氣通量傳輸對蘭陽平原秋冬季的劇烈降雨有相當大的影響。zh_TW
DC.subject宜蘭zh_TW
DC.subject口袋狀地形zh_TW
DC.subject繞流zh_TW
DC.title宜蘭地區秋冬季降雨特性之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