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22601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zh_TW
DC.creator陳志宏zh_TW
DC.creatorZhe-Hong Che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0-7-12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0-7-12T07:39:07Z
dc.date.issued200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7226013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我們改採用「成像面型式」來製作「圓盤型複合全像片」,也就是將原始物體的二維影像,以雷射光束引導過光學系統,並直接成像、記錄於全像底片面上,此法所得之重建影像較不變形,而且可以用較大的白光光源來重建影像。 「成像面圓盤型複合全像術」不同於圓盤型複合全像術之處,在於它以簡單的光學系統,將物體影像以重複曝光的方式,成像記錄於一張全像底片面上,因此重建的影像較不變形,同時也在某些程度上消除了「柵欄效應」。 由於影響重建影像正確性的拍攝參數很多,包括CCD擷取原始物體影像時之距離,每次轉動物體的角度間隔,以及全像片兩次曝光間,轉動角度的間隔,還有全像片與重建光源的相對位置等等,都會產生一些像變形或其他像差,所以我們必須以電腦建立整個全像過程的模型,以得到重建之繞射物點與原始物點間的數學關係,並模擬拍攝和影像重建的步驟,探討改變不同的拍攝參數對重建影像的影響,以期能尋找出最佳的製作參數。 以成像面方式所設計並製作出的「圓盤型複合全像片」,經由白光照射重建之後,會提供觀看者雙眼有些微視差的二維物體影像,在經由觀看者雙眼視差及大腦的解釋,可以達到展現3D影像的效果,若結合日趨成熟且價格低廉的光碟片製作技術大量生產,將會使得展示型全像片生活化。 本論文介紹了「成像面圓盤型複合全像術」的拍攝系統架構,並詳述整個拍攝系統的光路追跡,同時利用繞射理論,推算繞射光的方向餘弦,再藉由電腦做數值模擬分析,考慮各參數的改變對重建影像的影響,尋求最佳的拍攝參數,最後將探討改良方法與複合全像術的未來發展。zh_TW
DC.subject複合全像術zh_TW
DC.subject成像面圓盤型複合全像片zh_TW
DC.subject3D立體影像zh_TW
DC.subjectMultiplex Holographyen_US
DC.title成像面圓盤型複合全像術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