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42502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財務金融學系zh_TW
DC.creator周建忠zh_TW
DC.creatorChien-Chung Cho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0-6-21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0-6-21T07:39:07Z
dc.date.issued200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742502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財務金融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採用Chou,Chung和Wei(1999)之方法,針對日報酬資料,以形成期與握有期為1至6天作反向操作策略獲利分析;而週報酬資料,以形成期與握有期為1至4週作反向操作策略獲利分析;月報酬資料,以形成期與握有期為1至36個月作反向操作策略獲利分析。由上述三種不同樣本資料的分析,觀察握有短天期與握有長天期相對績效的表現。並且分析反向操作策略獲利的原因是來自於股票報酬的負自我相關,或來自於不同股票報酬間正的橫斷面自我相關,抑或是來自於每支股票期望報酬的橫斷面變異。 本文以台灣股市上市普通股與基金為研究對象,排除換股權利證書、可轉換公司債、認購權證,共有五百二十二家股票日、週、月的報酬率資料。資料從1971年1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共計二十八年半的時間。資料來源為TEJ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 研究結果顯示: (一) 由日報酬資料以形成期與握有期為1至6天作反向操作策略獲利分析,發現動量操作策略有顯著獲利,而且獲利原因大部分來自於股票報酬正自我相關。 (二) 由週報酬資料以形成期與握有期為1至4週作反向操作策略獲利分析,發現動量操作策略有顯著獲利,而且獲利原因大部分亦來自於股票報酬正自我相關。 (三) 由月報酬資料以形成期與握有期為1至36個月作反向操作策略獲利分析,發現形成期與握有期在24至36個月期間內,反向操作策略有獲利機會。 (四) 進一步分析月資料的反向投資策略之獲利原因,由於拆解獲利時需將股票報酬用算術法去逼近,而導致獲利有所出入,且發現動量操作策略能獲利,獲利原因來自於橫斷面變異。zh_TW
DC.subject反向投資策略zh_TW
DC.subject動量操作策略zh_TW
DC.subject動能操作策略zh_TW
DC.subject投資期間zh_TW
DC.subjectcontrarianen_US
DC.subjectmomentumen_US
DC.subjectautocorrelationen_US
DC.subjectcross-autocorrelationen_US
DC.subjectinvestment horizonen_US
DC.title投資期間與反向投資策略績效評估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