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2400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哲學研究所zh_TW
DC.creator周寶玲zh_TW
DC.creatorPau-line Jo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2-7-11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2-7-11T07:39:07Z
dc.date.issued2002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8124006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哲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 要 〉 本文嘗試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符號學(Semiology)觀點,探討普普藝術(Pop Art)的特質。筆者主要依據羅蘭.巴特早期著作《符號學原理》,並以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作為例示,以符號學的角度,說明作品如何構成一個意指系統、其運作方式為何,藉以深入於普普藝術與通俗文化的交互關係。在《符號學原理》的基礎上,筆者參照巴特晚期的符號學思想,以及幾篇談論攝影及普普藝術的文章,重新思索此一藝術現象背後隱含的意義與影響。 他將藝術作品視為整個社會文化的一部份,意義是從整體文化中藉由觀者的主動參與才能汲取出來的。安迪.沃荷的作品藉著流行的元素呈顯出我們這個文化叢林的面貌,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太多的「隱喻」(metaphor)與「轉喻」(metonymy),僅以壓縮、簡化的方式將影像原本的面貌重新呈現出來。這種不加註解的態度反而凸顯出其他藝術家沒有的內涵——這個社會無所謂本質、因而也不需要過多的說明與註解。 羅蘭‧巴特從不給分析對象下一個最終的答案,因此,文中所謂的分析只是操作性質、描述性質的,而不是為普普藝術或安迪‧沃荷作一本質上的定義。這種態度也反應了一種普遍的當代思潮—崇尚意義的多元性、可能性,在這種開放性的討論中,為作品保留了更多的詮釋空間,更能展現出普普藝術背後隱含的意義與影響。這篇論文不是藝術批評的文章,筆者所關心的,是透過羅蘭‧巴特以及安迪.沃荷兩者間的激盪,為藝術的詮釋方式或理論研究尋求更多的可能性。zh_TW
DC.subject安迪‧沃荷zh_TW
DC.subject羅蘭‧巴特zh_TW
DC.subject普普藝術zh_TW
DC.subject符號學zh_TW
DC.subject美學zh_TW
DC.subjectRoland Barthesen_US
DC.subjectSemiologyen_US
DC.subjectAestheticsen_US
DC.subjectAndy Warholen_US
DC.subjectPop Arten_US
DC.title從羅蘭.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以安迪.沃荷作品為例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