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501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歷史研究所zh_TW
DC.creator李鎧光zh_TW
DC.creatorKai-Kuang Li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1-20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1-20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9125012
dc.contributor.department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論文摘要 本文以探討郁氏宗族的歷史與宗族在清末民初的社會活動為主題,特別是針對宗族中的的關鍵人物──郁懷智,以他在1905-1916年的事蹟為主。 在宗族歷史方面,可能在康熙中葉到乾隆初年(1706-1745)之間,遷居上海。一直到第五代成員,才有明確的事蹟記載,有宗族成員任職上海縣衙門及開始經商。真正使得宗族社會地位提升的族人是第六代的郁懷智,此人早年在上海廣方言館學習過英文,並因此而進入洋行成為買辦。光緒十四年(1888)對宗族歷史來說,是一個轉捩點,這一年郁氏宗族已經脫離貧困,開始有能力資助窮人,並且在此之後,開始出現多種投資事實。在探討宗族歷史的同時,我們也利用族譜分析祭祖儀式及譜序譜例是如何強化宗族成員的宗族認同。在祭祖儀式中,透過對族長權威及敬老傳統的強調,希望族人都能參加祭祖儀式,以喚醒族人(continuum descent) 的觀念,加強宗族認同。另外在譜序及譜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括郁氏宗族的族譜,都企圖證明宗族的族譜經過多次重修,藉此來彰顯宗族擁有長遠的歷史。這種風氣也與文人的提倡,及族譜、方志大量的出現有關。 本文的第二個主題,是以上海地方自治運動為例,這個運動可以分做三個時期,不同時期機構的名稱分別是:(1)總工程局;(2)自治公所;(3)市政廳。郁懷智是這個運動的全程參與者,以文化權力網絡的概念貫穿全章。首先在權力網絡的構成上,郁懷智因為是洋布公所總董,所以被選舉成為參與者。就其他參與者進行分析,也以商人占大多數。在本章的其他兩節是探討郁懷智所參與的議案,就議案的起因、過程、結果,來說明以地方自治組織為中心的文化權力網絡,只有在地方官的支持下,而且權力網絡內部也沒有意見衝突時,最能達成地方菁英改善市政的目標。如果自治組織意見不一,則必須擬訂妥協方案,才能夠執行議案。最不利的情況是當地方官意見不一致,或者牽涉到租界的問題,議案便無法執行,無法達成原先預定的目標,所以官方的影響力仍然十分明顯。 最後我們以洋布公所、辛亥革命、慈善事業來探討郁氏宗族的社會活動。在洋布公所方面,郁懷智於1905年當選公所總董,協助制定新章程。使得公所在領導職權、經費來源、會議規則上,有清楚的劃分。辛亥革命前後,郁懷智及他的兒子郁錫璜,利用商團巡邏上海城廂地區,維持地方秩序,更是為了保護宗族的生命財產。在滬軍都督府中,父子二人先後擔任募餉員及財政部副部長,對革命後需款恐急的軍政府有所貢獻。在慈善事業上,僅選擇新普育堂及普字義務小學作研究,郁懷智在新普育堂擔任董事,負責籌募款項及制定章程,該善堂以照顧老人、小孩、殘障人士為主。從徵信錄中也可以確定郁懷智曾經捐過錢。普字義務小學一共有七所,均在郁懷智晚年成立,完全不收學費,雖然這些學校存在若干問題,但提供教育機會的精神仍然值得稱許。這種義務小學的成立則與當時提倡地方自治的理想有關。總的說來,郁懷智所參加的團體,從地方自治組織到善堂、公所,都是義務性的,我們可以從擴大文化權力網絡及增加象徵資本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他願意參與。zh_TW
DC.subject郁懷智zh_TW
DC.subject地方自治運動zh_TW
DC.subject文化權力網絡zh_TW
DC.subject社會活動zh_TW
DC.subjectLocal Self-Governmenten_US
DC.subjectYu Huai-zhien_US
DC.subjectCultural Nexus of Poweren_US
DC.subjectSocial Actionen_US
DC.title郁氏宗族與清末民初的上海社會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itleYu Lineage and Shanghai Society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Chinaen_US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