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621008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creator張偉裕zh_TW
DC.creatorWei-Yu Ch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2-7-16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2-7-16T07:39:07Z
dc.date.issued2002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89621008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摘要 雨滴粒徑分布(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依降雨的情況有不同的特性,而且粒徑分布可決定雲中含水量(W),回波強度(Z),降雨率(R)等降雨積分參數,因此分析雨滴粒徑分布的特性十分重要。Marshall & Palmer(1948)針對層狀降水提出雨滴粒徑分布的型態為指數型態分布: ,但與實際觀測資料相比對皆有描述不佳的情形發生,Ulbrich(1981)提出另一個修正的雨滴粒徑分布型態:Gamma Distribution,其假設雨滴粒徑分布為 。利用雨滴譜儀(2d-video Distrometer)觀測雨滴粒徑分布,擬合(fitting)到Gamma Distribution近似分布的三個係數 、m、 ,來描述降雨率增減時雨滴粒徑分布的變化。針對納莉(Nari)颱風期間其中12小時的資料,針對不同降雨率、回波強度,探討 、m、 的分布,並計算 關係式的A、b。 發現 、m、 的大小與降雨量成反比,但降雨率越小,標準差越大;b則和降雨量成正比(約1.2到1.4之間),A的分布則和 、m、 相似(約200到400之間)。且五分山雷達觀測之回波強度 與雨滴譜儀計算之回波強度 比較,發現五分山雷達觀測之回波強度 似乎會系統性的低估約3.0 dBZ。故將修正後的回波強度,帶入以回波強度區分之兩修正Z-R關係式,發現其計算的一小時估計降雨量與地面觀測降雨量,有不錯的一致性。zh_TW
DC.subject雨滴粒徑分布zh_TW
DC.subject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en_US
DC.title利用與滴譜儀分析雨滴粒徑分布:納莉颱風個案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