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12500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歷史研究所zh_TW
DC.creator陳建宏zh_TW
DC.creatorChien-Hung Che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2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2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90125003
dc.contributor.department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所研究的範疇為臺灣區域史,選擇地點為桃園縣大溪鎮,試圖以該鎮的 重要寺廟-「普濟堂」作為研究地方社會的主軸,並針對一間「地方公廟」之形 成過程進行探究。在研究其興起因素及發展策略時,本文所觀察的視角著重於其 整體性及長期性的變化,從自然環境、土地拓墾、祖籍群分布、人口結構、產業 交通、宗教活動、地方菁英以及一般民眾的生活型態等等問題入手,探討普濟堂 興起及發展之時空背景與社會概況,並將其置於社會經濟結構的長期發展脈絡下 論述,一方面希望釐清寺廟與地方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也藉此呈現出 當地宗教活動的地域特色。 從筆者所掌握的各項資料看來,普濟堂之興起應是得力於日治初期極盛的鸞 堂活動,而幾位重要地方菁英亦扮演極重要角色,尤其是從鸞堂轉換為地方廟宇 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領導階層產生了大幅變動。而在廟宇建築落成 後,呂建邦、江健臣等建廟發起者,卻取代了原有的鸞堂成員,順勢成為普濟堂 的經理人,而江、呂兩家的影響力甚至延續到下一代。 隨著普濟堂祭祀範圍的不斷拓展,宗教活動的持續熱絡,至民國五十年代的 廟宇重建之際,普濟堂的緣金來源及祭祀網絡均已涵蓋大溪全鎮,進而成為大溪 境內的地方公廟。至於大正年間肇始並延續至今的關聖帝君繞境活動,則成功地 將該廟的宗教活動與地方社會結合,透過各社團的表演活動,使得境內不同性質 的居民齊聚一堂,加以繞境活動每年之定期與反覆操作,使其深植人心,進而轉 化為大溪本地專屬的「生活經驗」,並形成維繫普濟堂與居民之間情感的重要管 道。zh_TW
DC.subject地方社會zh_TW
DC.subject公廟zh_TW
DC.subject普濟堂zh_TW
DC.subject大溪鎮zh_TW
DC.subject繞境zh_TW
DC.subjectLocal Templeen_US
DC.title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