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2402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產業經濟研究所zh_TW
DC.creator劉村銘zh_TW
DC.creatorTSUN-MING LI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3-7-9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3-7-9T07:39:07Z
dc.date.issued2003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90424021
dc.contributor.department產業經濟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主要採用Battese and Coelli(1992)的隨機生產邊界模型設定及Kumbhakar(2000)對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的分解方法。主要探討各個產業的上市公司,其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貢獻來源為何,並將上市公司區分成兩大類-研發費用高於平均值的廠商及研發費用低於平均值的廠商,其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貢獻來源有何不同。 依據本研究的實證結果,我們大致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對整體產業及個別產業,分解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貢獻主要來源,分別來源有技術效率、技術進步、配置效率及規模報酬,發現電子業、食品業的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最高。 2.技術進步為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貢獻主要來源,這與大部份的文獻是相符合。 3.將廠商區分為研發費用高於平均值及研發費用低於平均值兩大類,分別檢定其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貢獻來源的差別,實證結果發現,研發費用高於平均值的廠商有較好的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技術效率的改進、技術進步及規模報酬表現,研發費用低於平均值的廠商有較好的規模調整及配置效率表現。 4.廠商在高度變動技術之中,不斷地在調整其要素配置及摸索最佳狀況,以求在固定的投入下,追求最大的產出,所以在技術進步較高的產業,其技術效率的改變則會呈現較大的負值。zh_TW
DC.subject配置效率zh_TW
DC.subject規模報酬zh_TW
DC.subject技術進步zh_TW
DC.subject技術效率zh_TW
DC.subject研究發展zh_TW
DC.subject總要素生產力zh_TW
DC.subjectR&en_US
DC.subjectDen_US
DC.subjectscale returnen_US
DC.subjectallocation efficiencyen_US
DC.subjecttechnical progressen_US
DC.subjecttechnical efficiencyen_US
DC.subject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en_US
DC.title研究發展與總要素生產力貢獻來源之關係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