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12501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歷史研究所zh_TW
DC.creator陳凱雯zh_TW
DC.creatorKai-Wen Che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5-7-22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5-7-22T07:39:07Z
dc.date.issued2005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9112501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以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為主軸,探討基隆在蛻變為都市的過程中,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除了對日治以前的基隆歷史發展重整外,針對日本殖民政府對基隆的施政與改造作深入探討,並以人口數量與結構呈現基隆的都市化過程與其特色,最後分析此時期的地方社會以及與國家的互動關係。 基隆雖在十七世紀就被國際勢力所注意,但在清帝國統治下的發展緩慢,雖然富藏煤礦以及港口位置尚優,但國家力量始終沒有深入地方社會,使得在日治以前的發展仍是以傳統的漁業社會為主。1895年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後,基隆作為臺灣與日本間的輸出入港口,進行了一連串的土地調查、築港建設等規劃,並投入大量的人物力從事港務、鐵公路等交通建設,將基隆港規劃為臺日航線的主要港口,更透過日資與官方的合作,發展基隆的漁業、礦業以及工業等產業,使基隆從傳統的漁港轉變為近代化的國際貿易港口。基隆市街也配合港口近代化實施了一連串的市區改正計畫。1924年底基隆改制為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近代化都市。 基隆因貿易發展吸引人口大量的聚集形成都市化。人口多數從臺北州以及日本人移入的社會增加為主,同時造成舊市區人口過多,市區範圍逐漸的擴大,其中臺日人主要以田寮港溪為分界,分居在大小基隆區域。基隆因港口的建設以及港務勞動的需求,以男性移入人口較多,且以勞動力年齡層人數較高。此外基隆的都市化也提升了基隆的商業發展,脫離了傳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並且倚賴港口營運維生。都市化的發展也對於基隆地方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市區規劃中刻意將臺日人住民加以區隔,使得社會分為臺日兩股勢力,日人以公益社作為集團代表,臺人以基隆同風會為主要的集合,並分別以公會堂與慶安宮作為主要公共領域。隨著市制的施行,地方行政單位也漸漸深入地方,並且延攬地方菁英擔任公職,藉此操控社會勢力。從倉庫、住宅以及腹地等問題看出基隆都市發展的困境,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可看到臺日菁英、地方政府、國家力量、社會輿論等各方複雜的關係與角力。 基隆地方社會的力量在殖民統治時期不容小覷,而有著國家力量支撐的市役所也盡其所能的發揮影響力,雙方在都市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上互有合作、競爭以及相互對抗,構成日治時期基隆都市發展下的社會面貌。zh_TW
DC.subject地方社會zh_TW
DC.subject基隆zh_TW
DC.subject都市化zh_TW
DC.subjectLocal Societyen_US
DC.subjectUrbanizationen_US
DC.subjectKeelungen_US
DC.title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itleUrbanization and Local Society of Keelung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rieden_US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