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62202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地球物理研究所zh_TW
DC.creator古佳艷zh_TW
DC.creatorChia-Yen K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6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6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91622020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地球物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南海海洋岩石圈沿馬尼拉海溝(Manila Trench)向東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此馬尼拉隱沒系統在20°N以南顯示單純的板塊隱沒作用,但在20°N以北則逐漸與歐亞大陸邊緣斜向聚合,更往北則形成了複雜的台灣造山帶。過去研究台灣至呂宋島間的馬尼拉隱沒系統之資料多集中在20°N以北,此區域構造實際上大多已經受到台灣造山運動的影響而變形。為了瞭解台灣至呂宋島之間馬尼拉隱沒系統的正常隱沒到初期碰撞的上部地殼構造特性,本研究利用2003年7月和9月在18.5°N 到20.5°N所蒐集的六條反射震測剖面,進行震測資料處理、震測層序分析和震測解釋。 研究發現最南端的震測剖面清楚呈現單純的板塊隱沒過程,隱沒基盤與上覆的沈積物均朝島弧方向傾斜,海溝處則覆蓋著2秒雙程走時厚的沈積物。而在研究區最北端的剖面中海溝的前半段仍可看到沈積層向下隱沒的樣貌,但到了海溝的後半段則開始有明顯密集的逆衝斷層,這些逆衝斷層皆出露於海床面,沈積物被擠壓往上抬昇。海溝沈積物(trench-fill sediments)的沈積量在本研究區段中由南往北遞減,顯示隱沒作用由南往北逐漸減弱,而碰撞聚合作用活躍地由南往北逐漸增強。 依照板塊隱沒而產生的地殼變形特性,我們將海溝附近分成正斷層區(Normal fault zone)與原逆衝斷層區(Proto-thrust zone),這兩個區域沿著海溝分佈。正斷層區為海溝中靠海盆方向的密集正斷層分佈區域,可能是隱沒板塊向下彎曲使得上部岩層受到伸張力量而產生。原逆衝斷層區緊接著正斷層區,為往海盆方向第一個盲逆衝斷層至逆衝斷層前緣(frontal thrust)間的區域,該區已經受到擠壓作用而產生盲逆衝斷層,盲逆衝斷層可能循原正斷層位置產生反轉構造,這些盲逆衝斷層極有可能在未來受更大的擠壓力量下而出露於海床。另外,本區存在的滑脫面(décollement)位置可能循層序邊界t4或t5產生,但是因為在海溝區域的擠壓作用尚未很劇烈且有正斷層的分佈,因此並沒有觀察到清楚的滑脫面存在。zh_TW
DC.subject呂宋zh_TW
DC.subject台灣zh_TW
DC.subject馬尼拉海溝zh_TW
DC.subject原逆衝斷層區zh_TW
DC.subject南海zh_TW
DC.subject反射震測zh_TW
DC.subject隱沒帶zh_TW
DC.subjectManila Trenchen_US
DC.subjectproto-thrust zoneen_US
DC.subjectSouth China Seaen_US
DC.subjectmultichannal seismicen_US
DC.subjectsubduction zoneen_US
DC.subjectTaiwanen_US
DC.subjectLuzonen_US
DC.title台灣至呂宋島間馬尼拉海溝的震測研究: 從正常隱沒到初期碰撞抬昇的上部地殼構造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