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3000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zh_TW
DC.creator林建文zh_TW
DC.creatorChien-Wen Li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5-6-22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5-6-22T07:39:07Z
dc.date.issued2005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88/thesis/view_etd.asp?URN=92430002
dc.contributor.department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年來銀行經營管理方式已因經濟環境改變及金融市場變遷而產生了巨大變革,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是不是可以無限制地擴張?銀行經營績效的評估方式仍可用傳統盈餘及成本觀念加以框架嗎?在此背景下,巴塞爾資本協定應運而生。1987年,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聯合向巴塞爾清算委員會提出要在世界上建立共同的資本體系,目的就是要限制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銀行規模的過度擴張;現代金融機構經營績效的評估亦不再僅是單純存放款利差的擴大,而更由考量「每單位資本」所得利潤,轉變為衡量「每單位風險」下所能創造的獲利。藉由這種思維轉變所產生的評估指標,較能忠實呈現風險下的真正績效,並有效掌握銀行內部風險程度及獲利狀況,對資金與稀少性資源做適當分配。 商業銀行的經營在於求取股東權益報酬最大化,由此衍生出商業銀行的資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為決定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議題,而非一再的擴大授信資產增加市場佔有率。 使用內部資本配置模型計算適足資本時,的確會因精確衡量出風險所在而獲得減少資本計提之好處。有效地進行資本配置是銀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防範風險的要務,而長期以來,一般國際大型銀行和區域性銀行已著手開發內部資本配置模型,一般較常採用調整風險後資本報酬(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簡稱RAROC)或是調整風險後績效評估(Risk-Adjus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簡稱 RAPM)作為新巴賽爾資本協定IRB法中資本配置的主要依據,而且成效卓著。 如何達到最佳化的資本配置?最主要在於精確量化銀行業者每天所面臨的各項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的量化。而信用評等(credit rating)制度的建立係現代商業銀行量化信用風險管理的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一環,信用評等的建置成敗在於資料倉儲的品質與IT支援能力,這也是銀行內部評等建置的基楚工程,而一般大型國際銀行在建置內部評等系統時,會一併將後續呆帳準備(provisions)計提、預期損失與未預期損失、資本配置管理與風險調整後績效評估連結。 銀行本身內部評等係以透過本身歷史資料與授信特性來建立對內部全體授信戶及交易對象、交易類別、產品別等來評級,並量化計算其違約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簡稱PD)、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簡稱LGD)及違約暴險額(exposure at default,簡稱EAD),進而完成客觀且合理的備抵呆帳準備與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簡稱EL)之計提,並估算其未預期損失(unexpected loss,簡稱UL )需準備多少的風險資本(capital at risk, 簡稱 CAR)即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 簡稱 EC),才能覆蓋銀行的經營風險,以達到銀行整體最佳化之資本配置為最終目的。以祈藉由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能夠降低未來的潛在損失,並以「最小風險、獲得最大利潤」嘉惠股東。故信用評等的建立可謂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最基礎且最重要的項目,合理客觀的準備計提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延伸,而如何做好最佳的資本配置才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最終的目地。zh_TW
DC.subject準備計提zh_TW
DC.subject信用評等zh_TW
DC.subject資本配置zh_TW
DC.title商業銀行之信用評等、準備計提與資本配置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