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12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 、訪客IP:3.133.87.156
姓名 梁評貴(PING-GUI L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王安石夢詩研究
(The study of Wang Anshi’s Dream poetry)
相關論文
★ 「唐女詩人」詩之美感特質與經典化研究★ 劉長卿七言律詩格律研究:兼論其與杜詩之異同
★ 杜牧七言律詩格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透過研究王安石的夢詩,正可以整理出夢詩在研究歷程上較為缺乏的部分,藉由王安石說明其題材內容繼承了唐代以來文人對夢的看法,以及其在詩作之中對夢的運用,且證明了宋人對「夢」的元素有一重新的發揚與認識。夢在文學的呈現之中,經常以「不實」、「虛妄」的比喻存在,其中與佛法比喻人世是一場虛妄有其共通之處。以夢而言,夢境中常因為作夢者的感受不同,而有種種心理時間的變化。在夢境中的長久時間,現實中可能不過是短暫一瞬罷了,夢所擁有凝縮時間的基本性質,與佛教看待人身為短暫的看法正合一致。另外,在夢醒之後,夢中所擁有的事物 在現實中的人皆無法擁有。「夢」由此更增加了人世的虛妄性,而成為一種比喻的關係存在。王安石在罷相歸隱之後,即以「夢」壓縮了時間與空間,將過往的現實生活凝縮在短暫的一夢之中,透過此一方式使人明白萬事萬物皆空的特性,並以此自我安慰,達到緩和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摘要(英) Wang Anshi dream poetry through research, being able to sort out the study course dream poetry more a lack of parts, by Wang Anshi expla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heriting the literati view of dreams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s well as its use of dreams in poetry among And proves Song for "dream" elements have a re-develop and understanding.
Dream presented in literature among the often "false", "false" analogy exists with Buddhism which is a false than Yu Renshi has its common, to dream, the dreamer of dreams often feel different there are all sorts of changes in psychological time, a long time in the dream, the reality may be nothing but a brief moment, the basic nature of dreams have condensed the time, and Buddhism as the personal views of short exact same. In addition, after wake up, the dream of all the things everyone can not have in reality, "Dream" thus adds to the dead of the false nature, and to become a metaphor for the relationship exists. Wang after Baxiang Hermitage, that "dream" compress time, the historical reality of a dream condensed into a short, through this way people understand everything characteristic emptiness of all things, and this self-comforting, purpose of alleviating the gap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關鍵字(中) ★ 王安石
★ 詩
★ 佛理
★ 夢覺
關鍵字(英) ★ Wang Anshi
★ Poetry
★ Buddhism
★ dreamed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3
一、台灣方面的研究 3
二、中國大陸方面的研究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0
一、夢詩義界與選材範圍 10
二、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各章節內容要旨 12
第二章 王安石歸隱前的「夢」詩內容 15
第一節 回歸舊地的渴望 16
一、還家歸鄉之作 17
二、回到舊地及與故舊相關之作 20
第二節 虛妄本質的初顯 25
一、虛妄意識的來源 26
二、「人生如夢」的體現 27
第三章 王安石歸隱後的「夢」詩內容 35
第一節 前塵往事的檢視 36
一、當下現實的肯定 37
二、空幻之理的初現 39
第二節 迷覺議題的展現 46
一、以夢寐為執迷 46
二、以夢覺為醒悟 51
第四章 王安石夢詩的寫作藝術 57
第一節 用典與譬喻的特色 58
一、夢詩使用的三個典故 60
(一)莊周夢蝶 60
(二)華胥之夢 65
(三)黃粱一夢 68
二、夢詩譬喻的指涉對象 72
(一)對確切時間的指涉 73
(二)對較長時間的指涉 76
第二節 想像範圍的拓展 80
一、時間的凝縮 81
二、空間的跨越 86
第五章 結論 97
第一節 夢詩本身的發展脈絡 97
第二節 王安石夢詩的繼承與開拓 100
一、思鄉、歸隱題材的變化 102
二、對夢認識之變化 104
三、以夢之比喻擴大想像範圍 106
第三節 本文對王安石詩研究之回應 109
參考文獻 11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 ﹝元﹞脫脫等撰:《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1月。
2. ﹝晉﹞郭象註,﹝唐﹞成玄英疏,﹝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4月。
3. ﹝明﹞沙門真界註:《大佛頂首楞嚴經纂註》: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8月。
4.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5. ﹝清﹞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年10月。
6. ﹝宋﹞賾藏主編集:《古尊宿語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3月。
7. ﹝唐﹞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1月。
8. ﹝宋﹞詹大和等撰,裴汝誠點校:《王安石年譜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月。
9. ﹝宋﹞朱熹註:《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11月。
10. ﹝宋﹞王安石著,李壁注,李之亮補箋:《王荊公詩注補箋》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12月。
11. ﹝宋﹞黃庭堅著:《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5月。
12. ﹝宋﹞王安石著,李之亮箋注:《王荊公文集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4月 。
13. ﹝宋﹞楊萬里著《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14.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767冊。
15. ﹝宋﹞道原著,顧宏義譯註:《景德傳燈錄譯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1月。
16. ﹝宋﹞陸游著:《陸游全集校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
17. ﹝宋﹞《歐陽修詩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6月。

(二)專書
1. 葉頌壽譯:《夢的精神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年6月。
2. 顏崑陽:《月是故鄉明—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鄉愁》台北:故鄉出版社,1981年2月。
3. 李德身:《王安石詩文繫年》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
4. 劉文英:《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8月。
5. 楊伯峻撰:《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9月。
6. 王靜芝:《詩經通釋》台北:輔仁大學文學院,1991年10月。
7. 劉文剛:《宋代的隱士與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8. 管梅芬主編:《唐人小說》台北:文國書局書版社,1993年1月。
9. 傅正谷:《中國夢文化》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9月。
10. 陶東風、徐莉萍:《死亡‧情愛‧隱逸‧思鄉─中國文學四大主題》: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11. 沈秋雄:《詩學十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6月。
12. 許清雲:《近體詩創作理論》: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9月。
13. 佛洛伊德(Freud,Sigmund)著,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台北:米娜貝爾出版公司,2000年3月。
14. 李浩:《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
15. 李清筠的《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
16.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4月。
17. 劉文英,曹玉田:《夢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18. 錢穆著:《莊子纂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19.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譯註:《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3月。
20. 林宜陵:《采石月下聞謫仙:宋代詩人郭公甫》:台北:秀威出版社,2006年9月。
21. 高克勤:《王安石與北宋文學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22. 鄒強:《中國經典文本中夢意象的美學研究》山東:齊魯書社,2007年8月。
23.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24. 楊挺:《宋代心性中和詩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5月。
25. 廖肇亨:《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台北:允晨文化2008年9月。
26.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1月。
27. 張晶:《禪與唐宋詩學》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年6月。
28.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台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11月。
29. 陶文鵬主編、尚永亮、錢建狀著:《兩宋士大夫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3月。
30. 劉洋:《王安石詩作與佛禪之關係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三)期刊論文
1. 費海璣:〈王安石詩淺談〉《中國文選》五十一期,1971年7月,頁135-143。
2. 葛連祥:〈王安石詩評〉《中國詩季刊》第二卷‧第一期,1971年3月,頁1-44。
3. 胡鈍俞:〈評王安石擬寒山拾得詩二十首〉《中國詩季刊》第四卷‧第一期,1973年3月,頁1-6。
4. 褚柏思:〈從王安石詩中見其為人〉《東方雜誌》第六卷‧第十二期,1973年6月,頁60-70。
5. 胡傳安:〈杜甫對王安石之影響〉《臺北商專學報》第三期,1974年1月,頁401-412。
6. 陳慶煌:〈王荊公禪詩摭述〉《中國詩季刊》第五卷‧第一期,1974年3月,頁1-9。
7. David J.Kalupahana著,東海譯:〈佛家的時間觀〉《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八卷‧第八期1975年8月。
8. 鄭騫:〈謝安的夢與王安石的詩〉《文學思潮》第六期,1980年1月,頁143-150。
9. 簡恩定:〈荊公詩何以暮年方妙〉《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四期,1985年9月,頁55-65。
10. 梅家玲:〈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中外文學》第180期1987年5月,頁123。
11. 黃敬先:〈王安石晚年覓詩歸自然〉《歷史月刊》第九十期,1995年7月,頁112-115。
12. 李慕如:〈王荊公詩析論〉《屏東師院學報》第四期,1991年4月,頁107-157。
13. 郭秋顯:〈王安石變法與詩歌之糾葛〉《立德學報》第一卷‧第二期,2004年6月,頁140-167。
14. 蔡振念:〈中國詩中之懷鄉主題〉《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第二期,1994年4月,頁80。
15. 郭秋顯:〈王安石暮年詩格絢爛歸於平淡論〉《立德學報》第二卷‧第一期,2004年12月,161-171。
16. 張高評:〈王安石「明妃曲」及其寫作特色〉《國文天地》第十五卷‧第十二期,2000年5月,頁62-67。
17. 張火慶:〈人生的衝擊與轉向─以枕中記、杜子春、南柯太守傳為例〉《鵝湖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九期,總號第297,2000年3月,頁40-41。
18. 蔡忠道:〈王安石詠史詩試析〉《高雄師大學報》第十一期,2000年4月,頁77-93。
19. 蕭麗華:《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六期〈東坡詩論中的禪喻〉2001年7月,頁252。
20. 李祥俊:〈王安石的佛學思想〉《中國文化月刊》第二五八期,2001年9月,頁55-68。
21. 林漢彬:〈試探《莊子》「莊周夢蝶」的幾種詮釋取向與效用〉《東華中國文學研究》創刊號,2002年6月,頁34。
22. 許雅彬:〈從笛卡兒之「夢幻論證」探究「莊周夢蝶」的哲學意涵〉《鵝湖月刊》第三十一,第六期,總號三六六2005年12月,頁37。
23. 陳金現:〈梅堯臣的夢與詩〉《興大中文學報》第三十六期,2006年3月,頁120。
24. 簡光明:〈王安石論莊子〉《人文研究期刊》第二期,2007年1月,頁157-183。
25. 宋長榮:〈自「遊」的角度論王安石晚年心境〉《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2010年6月,頁43-75。
26. 廖美玉:〈記夢、謁墓與前身─唐宋人學杜的情感路徑〉《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八期,2010年4月,頁125-156。
27. 張高評:〈苕溪漁隱論宋詩宋調之形成─以歐、王、蘇、黃詩風為例〉《中國學術年刊》第三十三卷,2011年3月,頁29-57。
28. 林增文:〈紅塵客夢─由總體性隱喻解析蘇軾詞中的黃州夢〉《東海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2011年7月,頁197-230。
29. 賴錫三:〈《莊子》的夢寓書寫與身心修養:魂交、無夢、夢中夢、蝶夢、寫夢〉《中正漢學研究》2012年第一期,總第十九期,2012年6月,頁105。
30. 李貞慧:《新宋學》〈論蘇軾「夢」與「覺」的書寫與意義─以黃州以後作品為論述中心〉

(四)學位論文
1. 梁明雄:《王安石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2. 李燕新:《王荊公詩探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3. 李康馨:《王荊公詩析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4. 梁貴淑:《王安石絕句探析》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5. 劉正忠:《王荊公金陵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6. 洪雅文:《王安石禪詩初探》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7. 劉奇慧:《陸游紀夢詩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8. 江珮慧:《王荊公詠史詩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宋長榮:《王安石金陵詩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0. 陳玟璇:《唐代「夢」詩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頁18。
11. 邱志城:《唐人夢詩的類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12. 梁日晶:《魏晉南北朝夢詩的主題研究》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3. 王盈潔:《宋人夢中作詩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博士論文,2011
指導教授 黃奕珍、李宜學(Yi Zhen,Huang Yi-hsueh Li) 審核日期 2015-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