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124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18.191.202.45
姓名 王心于(Shin-yu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建構台灣職場倫理──以整合社會契約為進路
(An ISCT Approach to Taiwan Workplace Ethics.)
相關論文
★ 論生態旅遊的商業倫理★ 試論美國會計師的社會責任與專業倫理
★ 社區總體營造與商業倫理★ 環保警察制度與商業倫理之探究 ─以台灣環保警察為例
★ 台灣溫泉旅遊業之商業倫理規範★ 從商業倫理探討企業的環境責任
★ 組織文化與商業倫理之探究--以安隆案為例★ 勞資關係的倫理探討-以商業倫理學為進路
★ 台灣人力仲介行業的商業倫理之探討 ---以外籍勞工、外籍新娘、外籍看護工為例★ 從商業倫理探討金融產業併購的勞資關係
★ 論國小教科書選用問題-以商業倫理進路為主★ 從商業倫理探討台灣BOT 之制度—以台灣高鐵案為例
★ 台灣現行醫療行銷之商業倫理探究★ 從企業倫理探討台灣ETC案
★ 從企業倫理探討台灣貪腐問題★ 從商業倫理探討產業對蘇花高速公路興建計畫之回應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職場倫理在不同行業間存在不同的形式,但在同一特殊文化場域內可能存在共同價值。近年無論是因勞資爭議而衍生的職場倫理兩難,或是因內部管理失當而發生的職場衝突,乃至於新創產業、新雇傭模式的發生而讓現存職場倫理有重新檢視並革新的需求。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當代台灣職場倫理的在地普遍內容,特別是目前整體社會正面臨產業轉型、企業管理工具日趨發達的時刻,使用整合社會契約論統整普遍倫理、目前已有的社會共識,以及因各項爭議隨之而來的訴求目標,建構出初步的倫理規範以解決當前常見的職場倫理爭議:(1)團隊合作時,基於知識與技術專業的工作自主權;(2)是給予冷暴力還是給予適度的正向壓力?(3)勞動條件與權利的缺陷,一起慘了新移民的工作生活權益;(4)非典型就業、過度彈性工時與濫用責任制的亂象。期待本文能為當代台灣職場提供更適合的倫理規範。
摘要(英) There are different forms of workplace ethics that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professions, however, there may be a common value in the identical specific territory and culture field. Those dilemmas of wordplace ethics which derived from labor disputes, workplace conflicts caused by internal improper managements and even newly created industries and its new employment patterns urge the need to reexamine and reform the existing workplace ethics.

This study investigate the universal content of Taiwan’s workplace ethics in the present age. We are living at a time when the overall society is facing industrial reforming, and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tools are developing everyday. The use of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 Theory(ISCT) integrates the universal ethics and , the existing social consensus . Moreover, it is critical that the preliminary ethical standard can b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usual disputes of workplace ethics: (1) The autonomy which bBased on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s exercises during the teamwork. (2) Should we deal with people with quiet violence or positive pressure in the workplace? (3) The domestic work conditions and the existing deficits of labor right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miserable life of the foreign workers. (4) The chaos in Taiwan’s workplace come from atypical employment, excessive flexible working hours, and the abuse of responsibility.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set of appropriate ethical standards for the workplace in the contemporary Taiwan.
關鍵字(中) ★ 職場倫理
★ 涉利者理論
★ 整合社會契約理論
關鍵字(英) ★ Workplace Ethics
★ Stakeholder Theory
★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章 研究目標 1
第二章 研究動機 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何謂「職場倫理」 7
第二節、 「職場倫理」在台灣目前可見的內涵元素 8
一、遵守工作規範 9
二、嚴守公司機密 9
三、團隊精神 11
四、對工作忠誠 12
五、落實個人工作效率 14
六、尊重同仁隱私及自主權 14
七、中性職場 15
八、華人社會的職場關係 16
第三節、 近十年台灣常見職場倫理衝突 21
一、台灣現行勞基法中的爭議與盲點 21
(1) 人力調配難 21
(2) 計時制度的弊病 22
(3) 責任制度的迷思 24
(4) 過度擴張的企業內規 25
(5) 性別保護卻增加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 26
二、 職場霸凌與冷暴力 27
三、 經濟全球化與財團化對產業就業的衝擊 30
第三章 觀察護理師探悉台灣職場倫理議題 31
第一節、 概述台灣醫療機構組織及成員行為 32
一、 專業組織與科層組織共構醫院管理 32
1、 醫療機構為一專業組織 32
2、 醫療機構為一科層體制(Bureaucracy) 33
二、 護理師的工作(照護)環境 35
三、 台灣醫療照顧產業變化與人力資源 36
第二節 台灣醫療從事人員工作環境與職場倫理現況 39
一、 內部工作環境難題 39
二、 醫病不信任導致醫護人身安全堪慮 41
三、 當前全球推動「醫療從事人員工作制度」優化現況 43
第三節 台灣護理工作職場倫理反思 46
一、 職場缺乏安全機制保障 46
二、 人力不足表象下的各種惡劣勞動條件 47
三、 專業無法自主及受到尊重 48
第四章 整合社會契約論 50
第一節、 提出整合社會契約論的背景 50
一、 社會契約論 50
二、 商業中的社會契約 51
三、 整合社會契約論的提出 64
第二節、 整合社會契約論的核心概念 66
一、 區限道德理性 66
二、 微觀社會契約論 68
三、 宏觀社會契約 68
四、 超級規範 72
第三節、 評估整合社會契約論及其重要性 76
一、 整合社會契約論之自我評估 76
二、 超級規範中最低限準則之人權展示 77
三、 法律作為形式規範 80
第五章 台灣職場倫理的ISCT規範 82
第一節、 超級規範的建立 82
第二節、 職場倫理的微觀社群規範 89
一、 台灣《勞基法》近兩年已修法、待修法的部分 90
二、 因應外籍移工職災需整合支援補償 94
三、 台灣勞工陣線(Taiwan Labour Front) 2012年宣言 95
第三節、 台灣職場倫理的整合建構 97
一、 整合台灣職場倫理的宏觀及微觀規範 97
二、 台灣職場倫理之整合規範建構 99
1. 以勞動三權為基礎落實組織正義 99
2. 合理範圍內公平追求職場適性(Fit)之工作模式 105
3. 職場成員共同經營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107
4. 雇傭協議達成共識並入職後,雇傭雙方應遵守相關規範 111
5. 雇傭關係於職場中彼此有保密義務,其內容須由兩造認可 112
第六章 回應台灣職場倫理議題 114
第一節、 本文探討案例之職場問題回顧 114
1. 團隊合作時基於知識與技術專業的工作自主權 114
2. 是暴力還是適度的正向壓力? 116
3. 勞動條件與權利的陷落侵蝕員工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以及私人生活分配 117
4. 管理技術與績效未提升而採用低競爭力的低廉勞力勞動環境 119
第二節、 回應工作自主權 121
第三節、 回應職場安全問題與暴力 123
第四節、 回應勞動條件與權利的陷落 127
第五節、 回應當前低廉勞力勞動環境 12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31
英文參考資料 135
中文參考資料 137
網站參考資料 143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資料
(1) Adams, J. S.,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ADV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edited by Leonard Berkowitz , New York: ACADEMIC PREDD INC.
(2) Archie B. Carroll, 1996, Business &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3rd edition, Ohio: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o.
(3) A. Kenny, C. Kenny , 2006,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utility:happiness in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St. Andrews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es(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4) Edward R. Freeman,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5) E. Freidson, 1994, Professionalism reborn: Theory, prophecy, and poli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 G.S, Leventhal, 1980,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equity theory? New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fairness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K. Gergen, M. Greenberg, & R. Willis(eds,), Exchange: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pp.27-55, New York:Plenum Press.
(7) Jon Miller, 2010, A distinction regarding happiness in ancient philosophy, Social Research, 77(2), pp.595-624.
(8) John Smith, 2012, The GDP illusion: value added versus value capture, Monthly Review: An Independent Socialist Magazine, 64(3), pp. 86-102. ISSN (print) 0027-0520.
(9) Lillian Glass, 1997, Toxic People: 10 Ways of Dealing With People Who Make Your Life Miserable, St Martins Pr.
(10) Shigehiro Oishi, 2012, The Psychological Wealth of Nations Do Happy People Make a Happy Society?, pp.9-12,UK:Wiley-Blackwell.
(11) Po-Keung Ip(葉保強), 2008, Developing a Concept of Workplace Well-Being for Greater China,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Springer Netherlands, ISSN 0303-8300 (Print) 1573-0921 (Online). DOI 10.1007/s11205-008-9325-5
(12) Peter Warr , 2003, Well- Being and the Workplace, Well-Being: 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 edited by Daniel Kahneman,Edward Diener,Norbert Schwarz,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3) P.M. Blau,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Wiley.
(14) RC Daileyl, DJ Kirk, 1992,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as antecedents of job dis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turnover, Human Relations, 45(3), 305-317.
(15) R. Mitchell, B. Agle, and D. Wood, 1997, Towards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4).
(16) R.E. Freeman, R.A. Phillips, 2002, Stakeholder Theory: A Libertarian Defense,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12(3).
(17) T. Donaldson, LE Preston, 1995,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
(18) T. Donaldson, T.W. Dunfee, 1999, Ties that Bind: A Social Contracts Approach to Business Ethics, Cambridge, 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 T. Donaldson, T.W. Dunfee , 1994, Toward a Unified Conception of Business Ethics: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 Ethic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Volume I, Brookfield:Ashgate(1997).
(20) E. Walster, G.W. Walster, E. Berscheid, 1978, Equity: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Allyn and Bacon.


中文參考資料
(1) Aristotle(著),高思謙(譯),2006,《尼各馬科倫理學》,台北:台灣商務。
(2) Bruce Weinstein(著),侯秀琴(譯),2013,《道德課:解決工作與生活難題的五種思考》,台北:天下文化。
(3) Carol Graham(著),吳書榆(譯),2013,《幸福經濟學》,台北:大雁文化。
(4) C. Congdon, D. Flynn, M. Redman(著),2014/10,〈有「我們」,也有「我」Balancing We and Me.〉,《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新版第98期,台北:天下文化,p.68-76。
(5) Frederick Copleston(著),傅佩榮等(譯),1986,《西洋哲學史》,臺北:黎明出版。
(6) G., Lillian(著),溫瀅雅(譯),1997,《與惡人共舞》,臺中:晨星發行。
(7) Joan C. Williams(著),2014/10,〈科技業女性止步?Hacking Tech’s Diversity Problem.〉,《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新版第98期,台北:天下文化,p.122-130。
(8) Max Weber(著),鄭朴(譯),1985,《社會經濟史》,台北:台灣商務。
(9) Max Weber(著),林榮遠(譯),1997,《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10) Marie-France Hirigoyen(著),顧淑馨(譯),2015,《冷暴力》,台北:商周出版。
(11) Plato(著),朱光潛(譯),2005,《柏拉圖文藝對話錄.:伊安篇•理想國•斐德若篇•大希庇阿斯篇•會飲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臺北市 : 網路與書出版 ,新北市 : 大和書報圖書總經銷。
(12) Plato(著),Hugh Tredennick(英)譯;,謝善元(中)譯,2007,《西方大哲蘇格拉底的最後時日》,臺北 : 台灣學生。
(13) Peter Ferdinand Drucker(著),劉航泠(譯),2000,《21世紀的管理挑戰》,台北:天下文化。
(14) Peter Ferdinand Drucker(著),上田惇生(編),齊思賢(譯),2005,《工作的哲學》,台北:商周出版。
(15) Robert S. Kaplan, Derek. A. Hass(著),2014/11,〈別讓醫療捉襟見肘How Not to Cut Health Care Coats〉,《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新版第99期,台北:天下文化,p.142-147。
(16) Wilhelm Windelband(著),羅達仁(譯),1998,《西洋哲學史》,臺北:台灣商務。
(17) 王曉菡,(研撰),2008/07,《華人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關聯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朱玉華、張永源、黃志銘,2010,〈醫院組織氣氛、員工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安泰醫護雜誌》第16卷第4期,屏東: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p.245-260。
(19) 朱立安,2012,《職場倫理》,台北:揚智文化。
(20) 李誠,辛炳隆,成之約,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行政院勞委會委託研究報告。
(21) 李瑞華,2012/10,〈人才資本主義〉,《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新版第74期,台北:天下文化,p.122-128。
(22) 沈介文,2009,《企業倫理 : 商業世界的道德省思》,台北 : 雙葉書廊。
(23) 林漪楓(研撰),2005/06,《勞資關係的倫理探討-以商業倫理學為進路》,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林美娟、吳鈴珠、劉春卿、林淑媛,2010/05,〈比較不同工作職位護理人員之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高雄護理雜誌》第27卷第1期,高雄:社團法人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p.1-12。
(25) 林素鉁,陳重光,黃莉珍,侯東旭,2010,〈台灣中部之區域教學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及其工作滿意度相關性研究〉,《若瑟醫護雜誌》第4卷第1期,雲林:財團法人天主教若瑟醫院,p.15-34。
(26) 林芊貝,2006,《台灣人力仲介行業的商業倫理之探討--以外籍勞工、外籍新娘、外籍看護工為例》,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林火旺,2009,《基本倫理學》,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
(28)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烽益,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9) 周永明,2010/10, 〈「幸福」在中國的不幸〉,《二十一世紀》第121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p.34-38。
(30) 邱茂城、王昭明、吳育昇,2009,《職場倫理與就業力》,台北: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31) 胡幼慧,2001,《新醫療社會學──批判與另類的視角》,台北:心理出版社。
(32) 吳育仁,2013,《勞資關係:權力、資本與階級》,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221-309。
(33) 吳宜蓓,鄭雅文,2103,〈工時的規範與變遷:國際經驗與台灣現況〉,《職業,病了嗎?》,新北:群學出版,p.354-371。
(34) 范國棟,2103,〈誰的職場健康促進?〉,《職業,病了嗎?》,新北:群學出版,p.280-298。
(35) 徐正戎,呂炳寬,2010,〈三代人權與司法審查〉,《東亞法學評論》第1卷第1期,台北:華藝數位, p.73-90。
(36) 高靖秋,2011,〈台灣護理人力面面觀〉,《澄清醫護管理雜誌》第7卷第3期,台中:財團法人澄清基金會,p.41-46。
(37) 高宜凡、林佳誼、滕淑芬,2015,〈拆解八大勞資地雷〉,《遠見雜誌》第349期,台北:遠見天下文化,p.256-276。
(38) 孫友聯,2013,〈移動中的剝削:台灣外勞人權問題剖析〉,《台灣人權學刊》第2卷第2期,台北: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p.113-128。
(39) 陸敬忠,2007,《西洋哲學導論:哲思核心理念生成發展史》,台北:洪葉文化。
(40) 黃超吾(研撰),2003,《薪酬設計公平對員工態度之探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黃雯菁,黃庭鍾,2009,〈內部行銷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北部某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為例〉,《安泰醫護雜誌》第15卷第4期,屏東: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p.211-224。
(42) 張苙雲,2003,《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左岸文化)。
(43) 張曉鳳、林育秀、王素美、饒育華、吳芯霈、梁亞文,2010/01,〈醫療服務人員工作壓力源與離職意願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第6卷第1期,台中:財團法人澄清基金會,p.21-31。
(44) 傅偉勳,2013,《西洋哲學史(三版)》,臺北:三民書局。
(45) 楊政學,2007,《企業倫理——倫理教育與社會責任》,台北:全華圖書公司。
(46) 葉保強,2002,《建構企業的社會契約》,台北:鵝湖出版社。
(47) 葉婉榆、 鄭雅文、陳美如、邱文祥,2008,〈職場疲勞狀況與工作過度投入之相關因素:以台北市36家職場受僱員工為例〉,《台灣衛誌》第27卷第6期,台北:台灣公共衛生學會,p.463-477。
(48) 劉梅君,2010,〈職場玻璃天花板現象〉,《台灣勞工季刊Taiwan Labor Quarterly》第23期,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p.75-79。
(49) 鄭雅文、葉婉榆、林宜平,2007,〈台灣職場疲勞問題的社會性〉,《台灣衛誌》第26卷第4期,台北:台灣公共衛生學會,p.251-253。
(50) 鄭雅文、鄭峰齊主編,2013,《職業,病了嗎?》,台北:群學出版。
(51) 鄭雅文,2103,〈台灣職場疲勞的政策因應與問題〉,《職業,病了嗎?》,新北:群學出版,p.326-352。
(52) 鄭津津,2010,〈外籍勞工之政策及人權保障之檢視〉,台北:監察院第4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
(53) 鄭佳菁,2013,〈佈局全球人才 強化國家發展:我國的人才問題與因應〉,《台灣經濟論衡》第11卷第2期,國家發展委員會綜合規劃處,p.19-40。
(54) 賴其萬,2011,〈再談「對護理人員應有的尊重」〉,《醫療品質雜誌》第5卷第4期,台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p.20-23。
(55) 潘毅、盧暉臨、郭于華、沈原,2011,《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香港:商務印書館。
(56) 蔡天生、孫仲山、黃慈惠,2009,〈薪酬公平認知對薪資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個案研究〉,《若瑟醫護雜誌》第3卷第1期,雲林:財團法人天主教若瑟醫院,p.5-15。
(57) 鍾正姮,陳綉琴、黃升苗,2004,〈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長庚護理》第15卷第1期,桃園:長庚大學,p.15-21。
(58) 簡建忠,黃良志,楊通軒,馬財專,吳瑮筠,黃葳婷,許婉鈴,2007,〈各國非典型勞動政策形成及運作機制之比較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RDEC-RES-095-06。
(59) 經觀榮,2010,《職場倫理》,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0) 顏芳慧,顧艷秋,伍麗珠,歐惠容,王棋,2011/04,〈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對工作環境滿意之調查〉,《高雄護理雜誌》第28卷第1期,高雄:社團法人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p.11-22。
(61) 顧艷秋,2012,〈建構護理人員之正向工作環境──他山之石由參加AMCC國際會議談起〉,《高雄護理雜誌》第29卷第2期,高雄:社團法人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p.1-7。
(62) 嚴雅音(研撰),1983,《台灣地區發展與衛生人力:分佈與長期趨勢的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站參考資料
(1) K Kraemer, G Linden, J Dedrick, 2011, 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 Apple′s iPad and iPhone, URL= http://garrido.pe/lecturasydocumentos/KRAEMERLINDENDEDRICK%20(2011)%20Capturing%20Value%20in%20Global%20Networks.pdf。(2014/10/02瀏覽)
(2) TIWA,2015,〈《飄零與人權》三贏或三輸?:取消聘僱外籍看護工雇主不能使用長照資源的規定〉,URL=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445205。(2015/9/15瀏覽)
(3) WHO, ILO, ICN, PSI, 2002, New Research shows workplace violence threatens health services, URL=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release37/en/。(2014/7/12瀏覽)
(4)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011,〈近三年醫院受暴力威脅事件簿〉,URL= http://www.thrf.org.tw/Uploads/%7B2B709AF7-DF09-4FF0-ADDD-97BAA90E19E9%7D_1000427Att5.pdf。(2014/7/12瀏覽)
(5) 多夫•賽德曼(Dov Seidman),2014, 〈從知識經濟到人本經濟(From the Knowledge Economy to the Human Economy)〉,URL= http://www.hbrtaiwan.com/blog_content_601.html。(2015/1/26瀏覽)
(6) 余佳穎、林上祚,2015,〈「四大咖」縮手 誰來投資台灣?〉,聯合新聞網,URL=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56885-%E3%80%8C%E5%9B%9B%E5%A4%A7%E5%92%96%E3%80%8D%E7%B8%AE%E6%89%8B-%E8%AA%B0%E4%BE%86%E6%8A%95%E8%B3%87%E5%8F%B0%E7%81%A3%EF%BC%9F。(2015/6/18瀏覽)
(7) 林文政,2015,〈薪水不再那麼重要?現在的人才,都想去「B型企業」〉,URL=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1110。(2015/ 8/23瀏覽)
(8) 吳凱琳編譯,2013,〈孟加拉「成衣血汗工廠」 知名精品也牽涉〉,天下文化,URL=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152&page=1。(2014/06/18瀏覽)
(9) 周照芳,2011,〈護理師不是小護士〉,自由廣場,URL=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466895。(2014/5/23瀏覽)
(10) 2010,〈「兩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調查總報告〉,苦勞網,URL= http://www.coolloud.org.tw/tag/%E5%85%A9%E5%B2%B8%E4%B8%89%E5%9C%B0%E9%AB%98%E6%A0%A1%E5%AF%8C%E5%A3%AB%E5%BA%B7%E8%AA%BF%E6%9F%A5%E5%A0%B1%E5%91%8A。(2014/04/12瀏覽)
(11) 勞基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01。
(12) 國際勞工組織。http://www.ilo.org/。
(13) 焦興鎧,2008,〈國際勞動基準之最新發展趨勢–—以國際勞工組織之近期努力為例〉,國政研究報告,URL= http://www.npf.org.tw/post/2/5213。(2014/9/24瀏覽)
(14) 彭明輝,2015,〈台灣正在失去未來?〉,天下獨立評論,URL=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article/2964。(2015/6/18瀏覽)
(15) 賴其萬,2011,〈對護理人員應有的尊重〉,自由廣場,URL=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479620。(2014/5/23瀏覽)
(16) 2015,〈簡單談「競業禁止」〉,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部落格,URL= http://wjchang.pixnet.net/blog/post/41897737。(2015/5/23瀏覽)
(17) 魯皓平,2015,〈最可惡的職場霸凌!5大工作超黑暗的欺侮行為〉,遠見雜誌【職場話題】,URL= 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4946.html。(2015/5/18瀏覽)
(18) 劉梅君,2013,〈2013 台灣勞動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研究報告,URL= http://www.cahr.org.tw/eweb/uploadfile/2013120113583322.pdf。(2014/11/7瀏覽)
(19) 李政達,婁文信,劉義聖,2009,〈策略聯盟夥伴之關係網絡連結、關係信任及關係績效之研究—整合華人與西方關係觀點〉,《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2卷第1期,香港: 香港公開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URL=http://cmr.ba.ouhk.edu.hk/cmr/webjournal/v12n1/CMR181C07.pdf。(2015/5/13瀏覽)
指導教授 葉保強(Po-Keng Ip) 審核日期 2016-1-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