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124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3 、訪客IP:18.225.98.116
姓名 陳繪宇(Hui-yu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唐君毅對王船山的解釋──以「天道論」為中心
(On Tang Junyi’s explanation of Wang Fuzhi: focus on Cosmology)
相關論文
★ 百姓日用與聖人之道-羅近溪哲學思想★ 莊子<逍遙遊>篇中的寓言本旨和現代意義
★ 王通經世思想之研究★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
★ 王龍溪思想的衡定★ 劉蕺山的誠意慎獨之學與陽明致良知教之比論
★ 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 五峰思想研究
★ 羅整菴哲學思想研究★ 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 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 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之研究★ 良知統三教的研究
★ 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 陳確人性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主旨在(1)透過唐君毅先生論船山「天道論」,以及(2)《正蒙注》之「自然宇宙論」,來把握船山的「形上學」思想。特別地,本論文又更以「氣論」思想為中心,希望透過掌握船山「形上學」思想,而更了解「氣」在船山的體系中所佔的地位。
基於以上目的,本文將分為三個部份來闡述:
一、唐君毅之船山「天道論」:1.唐先生認為船山之理與氣是「一體」的,不能有獨立於氣而存在之理;2.「道」必須「即器」而言,及3.氣是以理為主宰而流行的。
二、《正蒙注》的自然宇宙觀:在《正蒙注》中,船山以氣來貫穿其哲學體系,並且透過氣來說明「道」和「理」的概念。他認為,氣之清通虛靈即是「理」,而「氣」之流行又充滿宇宙,由此我們可以說宇宙是一至善、最高的存在。
三、唐君毅之船山「天道論」與《正蒙注》之自然宇宙觀之對比:基於前二個部分之整理與分析,接下來則要進一步對比並討論此二者。唐君毅和《正蒙注》皆表現出船山極重視「理」和「氣」,並且皆主張船山是「理氣一體」的。但二者對「理氣一體」之詮釋卻有些微差異,唐君毅認為,「理氣一體」指的是理與氣的「不離不雜」,其可能是由側重於「理」之方式來詮釋此一概念。而《正蒙注》則認為理氣關係是「不二」,而且其可能是有重「氣」之傾向來說明的。而其之所以重氣,可能是由於他在朱子理學的學術環境下,為了反對空晶之體的理所產生的。雖然二者之詮釋有些微的差異,但皆顯示出船山「道不離器,器不離道」一重要概念,這也就表現出船山之天道論是特別重視「落實」的,也就說明何以其特別重「氣」。
摘要(英) Among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s, Tang Junyi (1909-1978) is unique in developing a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Wang Fuzhi’s philosophy.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ang Junyi’s interpretation of Wang Fuzhi’s cosmology. In critically examining Tang Junyi’s interpretation, we contrast it to Wang Fuzhi’s original doctrine of Qi in A Commentary of Zhengmeng. This shows that in explicating and justifying the thesis of the identity of Qi (force) and Li (principle), Tang Junyi’s approa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ang Fuzhi. Whereas Wang Fuzhi originally focuses on the notion of Qi, Tang Junyi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f Li. As a result, Tang Junyi’s interpretation might suffer from undermining the status of Qi in Wang Fuzhi’s cosmology.
Structurally,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First, it starts with an exposition of Tang Junyi’s understanding of Wang Fuzhi’s cosmology. Particularly, it shows how Tang Junyi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 and Qi in Wang Fuzhi’s cosmology in terms of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sis of the inseparability of Dao and material things.
Secondly, it gives an analysis of Wang Fuzhi’s doctrine of Qi in A Commentary of Zhengmeng. This aims to clarify the metaphysical character of Qi in Wang Fuzhi’s sense.
Finally, it compares Wang Fuzhi’s original position in A Commentary of Zhengmeng with Tang Junyi’s interpretation. It concludes that despite their stress on the unity between Li and Qi, they are different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such unity. Whereas Wang Fuzhi commits to the primacy of Qi, Tang Junyi grants a priority to Li.
關鍵字(中) ★ 王船山
★ 唐君毅
★ 天道論
★ 宇宙論
★ 正蒙注
★ 氣論
關鍵字(英) ★ Wang Fuzhi
★ Tang Junyi
★ cosmology
★ Qi
★ A Commentary of Zhengmeng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方法與步驟 3
一、資料的歸納、分析: 3
二、文獻之疏通理解 3
三、比較法 4
四、論文大綱架構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回顧 5
第二章 唐君毅之船山天道論 8
第一節 重要辭彙的關係釐清 8
第二節 道 9
一、道即器 10
二、道之作用與存在形式 18
第三節 太極與乾坤 20
一、太極 21
二、乾坤與陰陽二氣 27
第四節 「氣」在「天道論」的地位──「氣」之重要性在能顯「道」與「理」 42
一、由「道即器」、「道」、「太極」與「乾坤」見「氣」之重要性 42
二、與宋明儒者之比較 43
第三章 《正蒙注》的自然宇宙觀──以「氣」論為中心 46
第一節 「太虛」、「陰陽」、「萬物之形」三者的概念闡述 48
一、太虛 48
二、氣之兩端──動靜、清濁、屈伸、陰陽 54
三、萬物之形 56
第二節 「氣之動」──橫攝 59
一、氣在太虛──有陰陽之實而未判陰陽之象 59
二、氣在陰陽 60
三、氣在萬物之形 62
第三節 「氣之動」──縱貫 64
一、「氣」在「太虛」與「陰陽」間的變化 64
二、「氣」在「陰陽」與「萬物之形」間的變化 66
三、太虛──陰陽──萬物之形 69
第四節 氣之理 71
一、氣的自然變化即是理 71
二、「神」與「化」 72
三、「氣」無所不在──「理」無所不在 75
四、從自然義到價值義 77
第四章 唐君毅之船山「天道論」與《正蒙注》「自然宇宙論」比較 79
第一節 唐君毅對船山天道論之定位──「客觀宇宙論」 80
一、「道、性、善」之關係 80
二、船山之易教與大往大來義 84
第二節 從唐君毅抬高「氣」之地位看《正蒙注》之「氣」 89
一、「氣」是「形而上」的 89
二、「道」與「理」的重要 93
第三節 從《正蒙注》之「氣」看唐君毅對「氣」的定位 96
一、理氣關係 97
二、「理」的呈現方式 102
三、對「太虛」之解讀 104
四、因為對「氣」的概念不同而引伸的歧義 106
第五章 總結 111
第一節 王船山之「天道論」思想特點 111
一、唐君毅之船山「天道論」 111
二、《正蒙注》的自然宇宙觀 111
三、唐君毅之船山「天道論」與《正蒙注》之自然宇宙觀之對比 112
第二節 本論文之局限及延伸的後續研究 113
一、本論文之局限 113
二、延伸之後續研究 114
參考文獻 王永祥:《船山學譜》,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等著:《中國哲學史》,空中大學,1998年。
王船山:《張子正蒙注》,《船山全書》,湖南長沙:嶽麓書社,1998年。
牟宗三,〈黑格爾與王船山〉,《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朱迪光:《王船山研究著作述要》,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朱漢民:〈王夫之的實有之道〉,《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7期,第326期,2001年7月,頁651~661。
林慶彰:《清代經學研究論集》,台北:中研院哲研所,2002年。
周兵:《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侯外廬:《船山學案》,湖南:岳麓書社,1982年。
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臺灣:正中書局,197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中西哲定思想之比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
許冠三:〈王船山之宇宙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0期(上),1979年,頁161-194。
張西堂:《王船山學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張立文:《船山哲學》,台北:七略出版社,2000年。
陳祺助:《王船山「陰陽理論」之詮釋》(高雄:復文圖書公司出版社,2003年)。
陳祺助:〈王船山氣論系統中「性體」觀念的涵義及其理論價值〉,《淡江中文學報》,第20期,2009年6月,頁93-128。
陳祺助:〈論王船山「實理心」的涵義及其心性論與工夫論的關係〉,《鵝湖學誌》,第47期,2011年12月,頁203-249。
陳榮灼:〈氣與力:「唯氣論」新詮〉,收入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頁47-78。
陳榮灼:〈黃宗羲氣論之重新定位〉,《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四十四期,中壢:中央大學文學院,2010年10月,頁1-28。
陳榮灼,〈黃宗羲之孟學解釋:從劉蕺山到王船山〉,收入楊祖漢、楊自平編,《黃宗羲與明末清初學術》,中壢:國立中央大學,2011年。
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嵇文甫:《王船山學術論叢》,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曾昭旭:《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曾昭旭:〈論王船山之即氣言體〉上、下,《鵝湖》,1卷10期,1976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卷三下,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劉榮賢:《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蔡家和:《王船山《讀孟子大全說》研究》,臺北:學生書局,2013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戴景賢:《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與其道氣之發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
蕭箑父、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羅 光:《王船山形而上學思想》,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3年。
指導教授 楊祖漢(Zu-han Yang) 審核日期 2014-8-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