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356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6 、訪客IP:18.218.70.93
姓名 黃鈺傑(Yu-chieh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環境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不同形態擔體對流動式接觸床 (MBBR)去除氨氮效率之探討
(Study on Efficiency of Supports in Different Forms on Removing Ammonia-Nitrogen by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相關論文
★ 偏光板TAC製程節水研究★ 應用碳足跡盤查於節能減碳策略之研究-以某太陽能多晶矽片製造廠為例
★ 以減壓蒸發法回收光阻廢液之可行性探討-以某化學材料製造廠為例★ 行為安全執行策略探討-以某紡絲事業單位為例
★ 以環保溶劑取代甲苯應用於工業用接著劑可行性之研究★ AO+MBR+RO進行生活污水廠水再生最佳調配比例之研究-以鳳山溪污水處理廠為例
★ 二氧化矽與氧化鋁廢水混合混凝處理之研究★ 利用碳氣凝膠紙電吸附於二氯化銅水溶液現象之探討
★ 非接觸式光學監測混凝系統技術之發展★ 以光學影像連續監測銅廢水化學沉降之技術發展
★ 以膠羽影像光訊號分析(FICA)技術監測高嶺土之化學混凝★ 膠羽影像色譜分析技術 監測混凝程序之開發‒以地表原水為例
★ 石門水庫分層取水對於前加氯與混凝成效之影響★ 石門水庫分層取水對於平鎮淨水廠快濾池堵塞成因分析
★ 地表水中氨氮之生物急毒性研究★ 水足跡盤查分析與節水策略-以某印刷電路板軟板廠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研究利用流動式接觸床處理技術(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以PE聚乙烯及PU聚氨酯之生物擔體對於不同氨氮濃度去除效率之影響並探討氨氮濃度、溶液pH、以及充填率對於不同型態生物擔體之影響,再以光電實廠MBR(薄膜過濾系統)出水進行測試。
PE聚乙烯生物擔體表面積為500 m2/m3、PU聚氨酯表面積為2000 m2/m3,研究得知,PE聚乙烯生物擔體雖表面積小於PU聚氨酯生物擔體但是因為污染物可以有效的通過PE聚乙烯生物擔體讓微生物可以進行反應。PU聚氨酯生物擔體經過生物馴養後,會造成污泥包覆情形,微生物無法有效通過進行反應 ,而造成處理效率不佳。
以PE聚乙烯測試後,在pH部分,在pH6~9時消耗的鹼度較為明顯,而最終反應的pH在6~9時(最適合為生物生長條件),去除效率也較佳(約可以達到69~90 %)。在充填率部份,經實際測試結果得知以PE聚乙烯生物擔體進行測試氨氮濃度為20 mg/L時,最佳充填率約30 %,水力停留時間(HRT)經過5小時,去除效率約可達到約90 %以上。對於實廠應用上,評估充填率成本時可列入建議。在整體的氨氮去除率顯示,水力停留時間延長,對於氨氮去除率皆有提升。氨氮與硝酸鹽氮的比例呈現反比,並非因為微生物生長吸附作用而去除,確實因為硝化菌的硝化作用達到去除的成效。
摘要(英)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technology of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ological carriers, they are, polyethylene (PE) and polyurethane (PU),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a.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pH of solutions, and packing ratio of the carriers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effluent of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in a real optoelectronics factory is used to confirm the results from modeled system.
The surface area of PE biological carrier was 500m2/m3 and that of PU was 2000m2/m3. From the study, although the surface area of PE carriers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PU carriers, the contaminants could effectively decomposed by the microorganism on PE; while sludge were filled within PU and prohibited the contaminants from diffusing/penetrating of contaminants into the carrier and from being decomposed by the sludge inside the carrier. As the consequence, when PU carrier is us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is less than when PE was used
When pH was 6-9, the biological growth was favored; therefor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the best (up to 69-90%) and the alkalinity consumption was relatively obviou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was 20 mg/L, the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be higher than 90% with 30% packing of PE carrier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5 hr. The overall ammonia removal rate indicates that prolonging of HRT can promote the removal rate of that. Moreover, as the ratio of ammonia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itrate nitrogen,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removal of ammonia is not caused by the absorption of growing microbion but by the nitrification of nitrobacters.
關鍵字(中) ★ 流動式接觸床處理技術
★ 生物擔體
★ 氨氮
★ 水力停留時間
關鍵字(英) ★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 biological carrier
★ ammonia-nitrogen
★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論文目次 目錄
1.1. 研究緣起 1
1.2.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生物處理法的介紹 5
2.2. 光電產業氮來源 19
2.3. 光電廢水處理流程介紹 26
2.4 MBB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流動式接觸床處理技術介紹 30
第三章. 分析方法 35
3.1. 實驗流程圖 36
3.2. 實驗材料 38
3.3. 實驗藥品 38
3.4. 實驗設備與儀器 39
3.5. 實驗項目與步驟 39
3.6. 實驗分析方法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3
4.1 不同生物擔體對於MBBR處理氨氮之成效 44
4.2 PE聚乙烯生物擔體充填率對氨氮分解效率之影響 56
4.3 PE聚乙烯生物擔體pH對於氨氮分解效率之影響 58
4.4 PE聚乙烯、PU聚氨酯測試光電廢水實廠MBR出水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5.1 結論 71
5.2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4
圖目錄
圖2.1 生物處理程序中氮循環途徑 7
圖2.2 生物處理系統流程圖 10
圖2.3 生物膜的淨化原理 15
圖2.4 MEA單乙醇胺化學結構式 22
圖2.5 DMAC N ,N二甲基乙醯胺化學結構式 23
圖2.6 光電製程中有機氮主要來源比例 25
圖2.7 TFT-LCD製程有機廢水經AOAO+MBR 處理流程 26
圖2.8 MBBR曝氣攪拌與動力攪拌比較 33
圖2.9 活性污泥曝氣槽與MBBR曝氣槽傳氧方式 34
圖3.1 不同型態生物擔體曝氣過程 37
圖3.1 聚乙烯( PE擔體 ) 38
圖3.2 聚氨酯( PU海綿擔體 ) 38
圖4.1 PE聚乙烯對高濃度氨氮標準品去除效率變化 45
圖4.2 PE聚乙烯為擔體時,不同氨氮濃度下pH、DO、ORP之變化
47
圖4.3 PE聚乙烯對低濃度氨氮標準品去除效率變化 48
圖4.4 PE聚乙烯為擔體時,不同氨氮濃度下pH、DO、ORP之變化
50
圖4.5 PU聚氨酯對高濃度氨氮標準品去除效率變化 51
圖4.6 PU聚氨酯為擔體時,不同氨氮濃度下pH、DO、ORP之變化
53
圖4.7 PU聚氨酯對低濃度氨氮標準品去除效率變化 54
圖4.8 PU生物擔體馴養前後污泥包覆情形 55
圖4.9 PE聚乙烯固定濃度、不同充填率去除效率變化 57
圖4.10 PE聚乙烯為擔體時,不同pH對氨氮濃度20 mg/L之變化
60
圖4.11 PE聚乙烯固定濃度、不同pH下氨氮濃度變化 61
圖4.12 PE聚乙烯固定濃度、不同pH下氨氮及硝酸鹽氮濃度變化 61
圖4.13 PE聚乙烯於MBR-A 氨氮濃度20 mg/L時調整C/N比之影響
64
圖4.14 PU聚氨酯於MBR-A 氨氮濃度20 mg/L時調整C/N比之影響
65
圖4.15 PE聚乙烯於MBR-B 氨氮濃度200 mg/L時調整C/N比之影響
67
圖4.16 PU聚氨酯於MBR-B 氨氮濃度200 mg/L時調整C/N比之影響
68
圖4.17 PE聚乙烯針對MBR-A、B氨氮去除效率 69
圖4.18 PU聚氨酯針對MBR-A、B氨氮去除效率 70
表目錄
表2.1 懸浮生長式及附著生長式比較 6
表2.2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比較表 13
表2.3 使用生物接觸濾材的種類及類型 17
表2.4 生物濾材歷年研究整理 18
表2.3 光電產業TFT-LCD製程中常見原料彙整表 20
表2.4 一般光電業TFT-LCD製程有機廢水水質 20
表2.5 DMSO與DMAC含氮濃度的差異比較 25
表3.1 硝化菌培養基 42
表4.1 生物擔體充填成本比較 5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三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最精簡、最省地的污水處理生物系統MBBR。
丘于特,利用固定式生物膜反應器系統處理煉油廠廢水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02。
北尾高嶺,接觸曝氣法應用處理小規模下水道之現況與未來,p27~32,1983。
呂志宏,有機廢水之硝化與脫硝處理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大學,2001。
李宗憲,缺氧/好養生物濾床法去除污水中氮磷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1998。
李軍、楊秀山、彭永臻,微生物與水處理工程,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
易武忠,厭氧旋轉生物盤法處理含重金屬酚廢水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1988。
林嘉衍,Kaldnes生物流動床技術處理造紙廢水及其生物膜菌相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2007。
高振飛,礫間好氧消化系統應用於高氮磷之合成污水處理之研究,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工程研究所,2012。
高肇藩,水污染防治,中國土木水力工程學會編印,1985。
郭馨文,蚵殼濾材曝氣水生植物系統處理生活污水之效率,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2010。
陳廷光、倪振鴻、陳重男,生物薄膜與逆滲透程序應用於TFT-LCD製程廢水處理與回收再利用,工業污染防制期刊第89期,2004。
陳家福、李展能、劉保文、黃良銘,“利用生物降解TFT-LCD製程有機廢水之研究”,第32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
陳啟祥,“固定化微生物在廢水處理氮去除之可行性研究”,國科會研究計劃報告,1992。
陳賢焜、林立斌、陳宏瑋、洪鈺清、胡太龢、黃良銘,“厭氧污泥處理光電廢水之TMAH及清潔劑”,第34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黃國強,應用固定生物膜反應器處理煉油廢水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01。
黃淑君,不織布薄膜反應槽好氧分解TFT-LCD製程有機廢水程序功能及生態變化之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2006。
黃淑君,不織布薄膜反應槽好氧生物分解TFT-LCD製程有機廢水程序功能及生態變化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研究所,2006。
楊錦麟、鍾引驊、許添順、陳正一與曾治乾,生物流動床技術(MBBR)結合生物活性碳系統(BAC)處理綜合工業廢水之模廠應用實例
經濟部,“廢水處理功能生物診斷技術”,經濟部工業局印行,1995。
葉志隆、熊小京、盧敏,“貝殼填料曝氣生物濾池的硝化特性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6。
鄒文源,氨氮廢水處理、自來水原水,工業技術研究院,1997 。
廖威智,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製程有機廢水處理與回收再利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2003。
熊小京、黃智賢、洪華生、丁原紅、景有海、羽野忠,“淹沒式貝殼填料生物濾池的除磷效應”,中國給水排水,2003。
劉修誠,不織布薄膜生物反應器於氨氮廢水之處理應用,碩士論文,元培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衛生研究所,2009。
歐陽嶠暉,“下水道工程學”,長松文化興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歐陽嶠暉,“廢水氮、磷之生物處理技術”,工業污染防治,第62期,1997。
鄭幸雄、陳賢焜,“固定生物膜法處理高濃度氨氮垃圾滲出水之硝化脫硝程序”,第十九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994。
Cassdy M . B.,H.Lee,and J.T.Trevors,1996.Environmenttal applications of immobilized microbial cells:a review,J.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16:79-102.
Chui, P . C.,Terashima, Y.,Tay,J.H. and Ozaki,H.(1996),Performance of a partly aerated biofilter in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Wat Sci.Tech.
Huang. JC.,Bates,V.T.,1980,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s using air and pure oxygen,JWPCF.,Vol.52,No.11,p.2686-2703.
Metcalf & Eddy, Inc.,1991 Wasteater Engmeering Treatment Disposal Reuse,Third Edition. New York,NY:McGraw-Hill,Inc.
Sedlak, I. R.,1991.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fronm municipal wastewater.Lewis Publishers.
Sharma, B. and Alhert,R.C.,1977.Nitrification and nitrogen removal.Water Research.11:897.
U. S. EPA. (1993).Process design manual for nitrogen control. EPA/625/R-93/010, Washingt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DC. EPA.109.
Villaverde, S ., Garcia-Encina ,P. A. and Fdz-Polanco,F.(1997),Influence of pH over nitrifying biofilm activity in submerged biofilters ,Wat . Res.
指導教授 秦靜如(Ching-Ju Chin) 審核日期 2013-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