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22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3.141.100.120
姓名 胡伶憶(Ling-Yi 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光緒嘉應州志方言釋詞研究
(A study of dialect vocabulary in “GuangXu JiaYing Prefecture Annals”)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光緒嘉應州志》〈方言卷〉(以下簡稱〈方言卷〉)是記錄廣東省嘉應州方言的地方志。温仲和於光緒年間,前後花了約十年之久,加以編修完成。主要記錄了當時嘉應州客話的詞彙資料,其注解詞彙的描述中包含了對歷代經書的引用,以及當時方音的記錄。方音以譬況、讀若、直音及反切法加以呈現,語音和今臺灣四縣客家話的讀相當接近。對於今臺灣四縣的客家話研究是相當珍貴的語料來源,不但能夠體現出當時四縣客家話的音韻系統,依此探討四縣客家話語音的發展及演變,瞭解客家話詞彙的變遷,並從温仲和的記錄中,得知當時客家的文化背景,與今日之差異,進而作為未來研究〈方言卷〉與客家方言的參考資料。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並介紹《光緒嘉應州志》的作者温仲和,與梅州方言志的歷代版本。第二章主要從傳統訓詁的角度,分析〈方言卷〉的內容、詞目及按語。依詞序、詞綴及詞義分析詞彙。第三章從温仲和所注解的按語,歸納其對詞彙的標音方式,並依不同年代,分三個階段討論〈方言卷〉中所謂的「土音」。第四章從温仲和的按語中,歸納出其詞目使用漢字的方法原則,並從「找本字」與「用漢字」分析其本字與非本字之運用。第五章則是將〈方言卷〉中的特性特徵詞、關係特徵詞與語音特徵詞,與今客家方言特徵詞做分析比較。第六章為結論,並提出本文的研究價值、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摘要(英) “Dialect Volume”(方言卷) of “GuangXu JiaYing Prefecture Annals”(光緒嘉應州志)(referred to as the “Dialect Volume”)is a record of local dialect chronicles at JiaYing Prefecture in Guang Dong Province, and it is Wen Zhong He(溫仲和), who spent almost a decade compiling and editing it during GuangXu period. The data of then Hakka vocabulary at JiaYing Prefecture was taken down in this work, involving the ci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 record of then dialect in annotation. Phonetics of dialect presented with ancient notation, such as pi kuang(譬況)、du ruo(讀若)、zhi yin(直音) and fan qie(反切), is quite close to modern SiXian Hakka in Taiwan and also a fairly valuable source to the study of modern SiXian Hakka in Taiwan. Since “Dialect Volume” reflects the system of SiXian Hakka phonology at that time, I investigate the evolvement and changes of SiXian Hakka phonology and lexicon as well as learn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former Hakka and modern Hakka from the record by Wen Zhong He. The result of study can be the references to the research of “Dialect Volume” and Hakka dialect in the future.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In chapter 1, in addition to explain my motivation, aim and methods of this thesis, I also introduce the editor of “GuangXu JiaYing Prefecture Annals” and every version of Mei Zhou dialect chronicles. In chapter 2, I analyze the contents, entries and comments of “Dialect Volume” with the study of classic texts, including interpretation, glossaries and commentaries; and explain the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word, the affix and the meaning as well. In chapter 3, I summarize the phonetic transcrip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ents by Wen Zhong He, and discuss the local phonetics in “Dialect Volume” in three sections. In chapter 4, in terms of the comments by Wen Zhong He, I generalize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 use in entries, and analyze whether they ar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dialect with methodology of “identifying original characters” and “using Chinese character”. Furthermore, the comparison of feature words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 feature words, related feature words and phonetic feature words between “Dialect Volume” and modern Hakka dialect is discussed in chapter 5. In conclusion, I recommend this thesis value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chapter 6.
關鍵字(中) ★ 光緒嘉應州志
★ 温仲和
★ 土音
★ 特徵詞
★ 石窟一徵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
目次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3
1.2 《光緒嘉應州志》〈方言〉成書與作者 4
1.3 文獻探討 8
1.3.1 客家方言志研究 9
1.3.2 客家方言詞彙研究 11
1.4 研究範疇與方法 13
1.4.1 研究範疇 13
1.4.2 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光緒嘉應州方言志之詞彙研究 23
2.1 從傳統訓詁談 23
2.1.1 〈方言志〉的編排 23
2.1.2 釋詞的術語 25
2.1.3 按語釋詞義的方式 26
2.2 詞序比較分析 28
2.3 詞綴比較分析 30
2.4 詞義間之關係 39
2.5 小結 46
第三章 光緒嘉應州方言卷之音韻研究 47
3.1 標音方式 47
3.1.1 譬況法 47
3.1.2 讀若法 48
3.1.3 直音法 48
3.1.4 反切法 50
3.2 土音分析研究 51
3.2.1 與嘉慶、道光年間之《石窟一徵》比較 52
3.2.2 與光緒年間之《客話本字》、《客方言》比較 58
3.2.3 與今客家方言比較 67
3.3 與底層詞之比較研究 81
3.4 小結 97
第四章 光緒嘉應州方言卷之漢字研究 99
4.1 使用漢字原則 99
4.2 本字追溯研究 104
4.2.1 聲母的變化 105
4.2.2 韻母的變化 112
4.2.3 聲調的變調 122
4.2.4 合音的現象 129
4.3 非本字運用研究 131
4.3.1 借音使用 131
4.3.2 借用俗字(借黃香鐵) 136
4.3.3 借義使用 141
4.3.4 借同源字 143
4.4 特殊用字分析 147
4.5 小結 154
第五章 嘉應州志客話特徵詞研究 156
5.1 特性特徵詞 156
5.2 關係特徵詞 171
5.3 語音特徵詞 177
5.4 小結 185
第六章 結論 187
6.1 研究價值 188
6.2 研究限制 189
6.3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189
參考文獻 191
附錄一 〈方言卷〉與今四縣及梅縣客家話詞彙表 199
附錄二 〈方言卷〉書影 230
附錄三 部份引用〈方言卷〉之原文 232
附錄四 〈方言卷〉卷別與編纂者列表 250
附錄五 嘉應州輿堡圖 251
參考文獻 【專 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王雲五主編,2010,《新唐書》,臺北:臺灣商務
[宋]歐陽修纂、王雲五主編,2010,臺北:臺灣商務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1983,臺北:臺灣商務
[清]張廷玉等纂,2010,《明史》,臺北:臺灣商務
[清]陳澧著,2008,《東塾集》,上海市:上海古籍
[清]温仲和總纂,2009,《光緒嘉應州志》,桃園:臺灣客家書坊
[清]黃釗纂,1970,《石窟一徵》,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清]翟灝纂,1979,《通俗編》,臺北:大化書局
[漢]班固纂、[唐]顏師古注,1962,《漢書》,北京: 中華出版
[漢]許慎纂、[清]段玉裁注,2007,《說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荀子(百子全書)》,1996,臺北:黎明文化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2008,上海:上海辭書
宋子然,2002,《訓詁理論與應用》,成都:巴蜀書社年
馮浩菲:《中國訓詁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頁215。
中西裕樹,2003,《畲語海豐方言基本詞彙集》,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王 力,2003,《漢語音韻》,北京:中華書局
白兆麟,2005,《新著訓詁學引論》,上海:上海辭書
何耿鏞,2012,《客家方言詞典》,新加坡:新加坡文藝協會
李 榮主編、黃雪貞編纂,1995,《梅縣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如龍,1999,《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周大贌主編,2006,《訓詁學初稿》,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1960,《廣韻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房學嘉、蕭文評、鍾晉蘭等著,2009,《客家梅州》,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竺家寧,1992,《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徐博東,黃志平,2003,《丘逢甲傳》,臺北:海峽學術出版
袁家驊等著,2001,《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樹藩重修,1979,《新修康熙字典》,臺北:啟業書局
崔榮昌,2011,《四川境內的客方言》,成都:巴蜀書社
張光宇,1990,《切韻與方言》,臺北:臺灣商務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
張維耿,2012,《客方言標準音詞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張維耿,1995,《客家話詞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郭在貽,2005,《訓詁學》,北京:中華書局
陳慶忠,2002,《客家話詞典》,香港:銀河出版社
曾曉渝,2010,《侗臺苗瑤語言的漢語借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温昌衍,2012,《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游文良,2002,《畲族語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程美寶,2006,《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覃聖敏主編,2003,《壯泰民族傳統文化比較研究》,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黃基正,1969,《臺灣省苗栗縣志》〈卷二人文志.語言篇〉,臺灣:苗栗縣文獻委員會
楊恭桓撰著、譚赤子點校,1997,《客話本字》,新莊: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温美姬,2009,《梅縣方言古語詞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劉綸鑫,2011,《江西客家方言概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蔣英豪,2002,《黃遵憲師友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鄭定歐,1999,《香港粵語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鄭張尚芳,2003,《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薛才德,2007,《漢藏語言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謝永昌,1994,《梅縣客家方言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鍾榮富,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客家話導論》上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厦門:厦門大學出版
羅可群,2000,《廣東客家文學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羅杰瑞,1995,《漢語概說》,北京:語文出版社
羅肇錦,1990,《臺灣的客家話》,臺北:臺原出版社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臺北:學生書局
羅肇錦,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羅翽雲,1922,《客方言》,臺北:古亭書屋
【單篇文章】
朱希祖,1992,〈客家研究導論序〉《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
吳中杰,2002,〈畲話和客家話〉《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吳中杰,2009,〈高屏六堆和北部四縣話語言差異之成因探究〉第六屆客家學術研討會,屏東:美和科技大學
吳正龍、陳淑君,2009,〈員林地區饒平張姓分佈與語言特色〉《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論文集(南部場)》,臺中:臺中教育大學
呂嵩雁,2005a,〈臺灣客語的次方言〉《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
李如龍,2001,〈廣州話常用詞裡的幾種字音變讀〉《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2001,〈論漢語方言特徵詞〉《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日健、馮國強,1998,〈曲江馬壩(葉屋)客家話語音特點〉《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邱前進、林亦,2011,〈賓陽王靈客家方言音系〉《廣西客家方言研究論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邱鎮森,2009,〈總纂 温仲和簡介〉《光緒嘉應州志》第二冊,桃園:臺灣客家書坊
陳 滔,2002,〈南雄城關話音系〉《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陳秀琪,2010,〈客家話聲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方言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學院
陳秀琪,2006,〈從客家話看古漢語的元音系統〉第廿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
黃布凡,2008,〈語言調查雜談〉《到田野去──語言學田野調查的方法與實踐》,北京:民族出版社
劉綸鑫,2012,〈客家方言之主要語言特徵〉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12/11/02演講稿
劉綸鑫,2004,〈客家方言的反思〉,《慶祝《中國語文》創刊50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潘悟雲,2005,〈客家話的性質-兼論南方漢語方言的形成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二輯,(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
潘悟雲,2007,〈歷史層次分析的目的與內容〉《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蔡宏杰、劉勝權,2005,〈從語音與基本詞彙看惠州話的系屬〉第五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鄭玉榮,2011,〈賀州沙田客家話音系〉《廣西客家方言研究論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鄭張尚芳,2002,〈漢語方言異常音讀的分層及滯古層次分析〉《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戴慶廈,2008,〈發音人的選擇與合作〉《到田野去──語言學田野調查的方法與實踐》,北京:民族出版社
羅仁地,2008,〈語言類型學/功能語言學派視野下的語言學田野調查〉《到田野去──語言學田野調查的方法與實踐》,北京:民族出版社
羅杰瑞,2008,〈漢語方言田野調查與音韻學〉《到田野去──語言學田野調查的方法與實踐》,北京:民族出版社
羅肇錦,1996,〈四縣客語附著成分結構〉《臺灣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臺北:臺灣語文學會
羅肇錦,2008,〈客家話「嫲」()的語法化過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會議論文,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語所
羅肇錦,2002,〈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客家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羅肇錦,2007,〈語言文化篇〉《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期刊論文】
江敏華,2007,〈東勢客家話的動補結構初探〉《中國語言學報》,第三十五卷第二期,頁225-266
丁邦新,2000,〈論漢語方言中「中心語──修飾語」的反常詞序問題〉《方言》,第三期,頁194-197
朱曉農,2005,〈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民族語文》,第一期,頁1-6
呂嵩雁,2005b,〈客家文獻中詞彙的演變及其相關問題〉《花蓮師院學報》,第二十期,頁17-42
李存智,2011,〈《釋名》聲訓所反映的聲母現象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七十四期,頁51-102
周及徐,2003,〈上古漢語中的*kw-/*k->*p-音變及其時間層次〉《語言研究》,第二十三卷第三期,頁60-63
徐時儀,2013,〈《朱子語類》方俗口語詞考〉《古漢語研究》,第一期,頁22-26
崔丹丹、楊大禹,2010,〈侗族與傣族干欄式民居比較分析〉《華中建築》,第二十八卷第五期,頁145-147
張洪年,2002,〈21世紀的香港粵語:一個新語音系統的形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四卷第二期,頁25-40
梁德新,2010,〈温仲和與《光緒嘉應州志》〉《廣東史志視窗》,第六期,頁76
章 婧,2012,〈苗族、傣族干欄式建築藝術之比較〉《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頁148-151
郭真義,2004,〈論黃遵憲和他的故鄉詩友〉《湖南社會科學》,第二期,頁137-140
陳秀琪,2001,〈姐、
指導教授 羅肇錦 審核日期 2014-4-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