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24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3.142.197.212
姓名 林秉樞(Lin-ping s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Gadamer哲學詮釋學在憲法解釋之適用
相關論文
★ 論企業重整程序中重整債權之確認與實現—以美國重整法制經驗暨我國個案研究為例★ 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方式之探討
★ 我國洗錢防制規範與實務問題之研究 --以犯罪所得沒收為中心★ 醫療糾紛民事責任之研究─以醫療契約之醫師說明義務為中心
★ 論公司清算遇強制執行之法律問題★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管制機制之研究 -以保險業資訊提供義務為中心
★ 以法實證分析內線交易規範圖像之變革與走向★ 鑑識會計在經濟犯罪中之法制化與應用實效
★ 第三方支付系統服務機制法律定性之研究★ 家族控制企業下董事會構成員忠實義務之研究:以比較法為中心
★ 國際海上貨物運送裁判管轄權之研究 —以載貨證券記載之管轄條款為中心★ 船舶所有人責任控管制度-以防護及補償保險之建構為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哲學詮釋學係一古老學問,筆者將欲使之用於憲法解釋之領域,以期跳脫傳統法學方法操作之外,找尋一可能的"不同"真理之路
蓋Gadamer走出了一條饒富相對主義意味,不同於傳統浪漫主義和歷史主義的詮釋學理論.這個存有論的哲學詮釋學理論,用於憲法學的操作,可能也正有嶄新的風貌,而本文想做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嘗試
摘要(英) Department of an esoteric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the author purports to expla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field used in order to escape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operating outside the law, to find a possible "different" way of truth
Gadamer out a memorable relativism means that unlike traditional romanticism and historicism hermeneutics This ontological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for the operation of constitutional law, might be having a new style, and this article want to do, it is such an attempt
關鍵字(中) ★ 哲學詮釋學
★ 前理解
★ 歷史效果意識
★ 憲法解釋
★ 法學方法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壹、 引言 P1-P7
一、動機與目的 P1-P4
二、範圍與方法 P7-P11
1.哲學詮釋學與憲法 P7-P8
2.選擇Gadamer 討論之緣由 P8-P11
貳、憲法解釋方法理論與實務 P11-P31
一、憲法解釋的意涵與功能 P11-P17
二、憲法解釋方法 P17-P31
1.文義解釋 P17-P19
2.歷史解釋 P19-P21
3.體系解釋 P21-P22
4.目的解釋 P22-P24
5.比較解釋 P24-P27
6.其他各種解釋 P27-P31
三、詮釋學與美國憲法解釋方法論 P31-P48
1.美國憲法學方法論之闡述 P31-P36
2.原意主義的核心意旨
--以Scalia 之理論為例 P36-P40
3.自由派學者的反思與辯論
--以Dworkin 和Tribe 為例 P40-P46
4.Sunstein 的「不完全理論化合意」 P46-P48
四、小結 P48-P51
参、哲學詮釋學之理論與發展 P51-P69
一、詮釋學概說 P51-P58
1.發祥與流變 P51-P54
2.語言是存有之宅
---從現象學到「人的存有」 P54-P58
二、詮釋學之父 Schleiermacher P58-P64
三、Dilthey 與歷史主義 P64-P69
肆、Gadamer「更好的,還是不同的理解?」 P69-P78
一、解釋、理解和應用 P69-P71
二、方法論的逆襲 P71-P72
三、「遊戲」概念的提出 P72-P73
四、視域融合與歷史效果意識 P73-P75
五、詮釋學循環與難以遁逃的「前理解」 P75-P76
六、小結 P76-P78
伍、憲法解釋的本體論面向
---哲學詮釋學的貢獻 P78-P116
一、觀點與方法 P78-P85
二、哲學詮釋學的應用 P78-P85
三、憲法解釋與具體個案情境之結合
--- 以我國大法官釋憲為例 P85-P113
四、小結 P113-P116
陸、結論 P116-P125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一)專書
Bodenheimer, Edgar著,結構群譯,《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
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90年。
Eco著,王宇根譯,「詮釋與歷史」,《詮釋與過度詮釋》,牛津大學出
版,1993年。
E. Said著,薛詢譯,《世界、文本、批評者》,立緒文化出版,2009
年。
Gadamer, Hans-Georg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
基本特徵》,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1999年。
H. Palmer著,嚴平譯,《詮釋學》,桂冠圖書出版,2002年,
Heidegger, Martin著,孫周興譯,《走向語言之途》。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
Heidegger, Martin著,陳嘉映、王慶節譯,《存有與時間》,桂冠出
版社出版,1990年。
Karl Lowith著,區立遠譯,《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
憶》,遠流出版,2007年。
Kaufmann,Arthur著,劉幸義等合譯,《法律哲學》,五南出版,2000年。
Larenz, Karl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五南出版,1996年。
Ricoeur, Paul,林宏濤譯,《詮釋的衝突》,桂冠出版,1995年。王
曉燕譯,《伽達默爾集》,上海遠東出版,2003年。
安延明,《狄爾泰的歷史解釋理論》,遠流出版,1999年。
台大哲學系主編,《當代西方哲學與方法論》,東大圖書出版,1988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三民出版,1999年。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修訂版,作者自版,2003年9月。
吳元曜,《法律適用方法論—ㄧ個批判觀點的考察》,元照出版,2010

吳如均,《京都學派哲學七講》,文津出版,1998年。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1年8月。
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2009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第一冊,學林出版,1999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第三冊,學林出版,2004年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出版,1999年。
李超杰譯,對他人及其生命表現的理解,編錄於《詮釋學經典文選》,桂冠出版,2002年。
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黎明文化出版,1994年。
沈清松,《呂格爾》,東大出版,2000年。
沈清松著,《現代哲學論衡》,黎明文化出版,1985年。
林立,《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學林出版,2000年。
林超駿,收於《超越繼受之憲法學理想與現實》,元照出版,2010年。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修訂三版,空大出版,2001年。
林鎮國,《辯證的行旅》,立緒文化出版,2002年。
洪漢鼎,《哲學詮釋學》,五南出版,2011年。
洪漢鼎主編,《詮釋學經典文選》上下,桂冠圖書出版,2005年。
洪漢鼎譯,《詮釋學Ⅰ: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修訂
譯本)》,北京商務,2007年。
洪漢鼎譯,《詮釋學Ⅱ:真理與方法:補充和索引(修訂譯本)》,北
京商務,2007年。
洪漢鼎譯,〈詮釋學箴言〉(1805-1810),(根據德文版《施萊爾馬赫
著作選集》第4卷和英譯本《詮釋學傳統:從阿斯特到里克爾》選譯),編錄於洪漢鼎所編《詮釋學經典文選》,桂冠出版,2002年。
洪漢鼎譯,〈詮釋學講演〉(1819-1832),(根據德文版《施萊爾馬赫
著作選集》第4卷和英譯本《詮釋學傳統:從阿斯特到里克爾》選
譯),編錄於洪漢鼎所編《詮釋學經典文選》,桂冠出版,2002年。
洪漢鼎譯,〈詮釋學的起源〉(1900),(自德文版《狄爾泰全集》第5
卷pp.317-331),編錄於洪漢鼎所編《詮釋學經典文選》,桂冠出版,
2002年。
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人民出版社,2001年。
洪鐮德,《黑格爾哲學的現代詮釋》,人本自然文化出版,2007年
陸敬宗,《哲學詮釋學:歷史、義理與對話之「生化」辯證》,五南出
版,2004年。
苗力田主編,《亞理斯多德全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7年。
殷鼎,《理解的命運》,東大圖書出版,1994年
高宣揚,《解釋學簡論》,遠流出版,1988年。
高宣揚,《存在主義》,遠流出版,1999年。
高宣揚,《李克爾的解釋學》,遠流出版,1990年。
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元照初版,1999年。
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總經銷,2000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里仁出版,2000年。
陳英鈐,《憲政民主與人權》,學林出版,2004年。
陳慈陽,《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作者自版,2001年。
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憲法學基礎理論(一),翰蘆出版,1997年。
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憲法學基礎理論(一),翰蘆出版,1997年。
陳慈陽,《憲法學》,憲法學叢書系列,元照出版,2004年。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作者自版,1999年。
陳新民,《法治國家論》,學林出版,2001年。
陳榮華,《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明文書局出版,1998
年。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三民出版,2011年。
陳俊輝,《邁向詮釋學論爭的途徑》,唐山出版,1988年。
陸敬宗,《哲學詮釋學:歷史、義理與對話之「生化」辯證》,五南出
版,2004年。
項退結,《海德格》,東大出版社出版,1989年。
康樂、彭明輝主編,《史學方法與歷史解釋》論文集,北京中國大百
科全書出版社出版,2005年。
張汝倫,《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復漢出版,1996年。
張旺山,《狄爾泰》,東大圖書出版,1986年。
張祥龍,《海德格爾傳》,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
傅佩榮,《西方哲學史》,聯經出版,2011年
黃舒芃,《變遷社會中的法學方法》,元照出版,2009年。
黃舒芃,《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元照出版,2009年。
黃建輝,《法律闡釋論》,學林出版,2000年。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作者自版,2009年。
黃異,《法學方法》,元照出版,2009年。
黃進興,《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三民出版,2009年。
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允晨文化出版,1993年。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作者自版,2000年。
潘德榮,《詮釋學導論》,五南出版,2002年。
劉福增,《真理與意義》,水牛出版,2001年。
劉幸義,《法治假象》,作者自版,1991年。蔣年豐,《文本與詮釋2---
西方解釋學》,桂冠圖書出版,2000年。
蘇永欽,《違憲審查》,學林出版,1999年
蘇永欽,《合憲性控制之理論與實際》,月旦出版,1995年
(二)論文集論文
Starck, Christian 著,李建良譯,憲法解釋,收於:李建良,《憲
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出版,1999年,頁189-225。
Starck, Christian 著,許宗力譯,基本權利的解釋與影響作用【演
講】,收於: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1999年,
頁479-510。
王澤鑑,憲法基本權利與私法-合憲性控制在法學方法上的分析-,
收於: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輯,《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
論文集》,司法院出版,1998年,頁53-93。
吳庚,基本權的三重性質-兼論大法官關於基本權解釋的理論體系
-,收於: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輯,《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
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出版,1998年,頁1-51。
林子儀,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收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
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
祝賀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頁639-708。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優惠性的差別待遇-Metro Broadcasting, Inc.
v. F. C. C.,收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出版,1999
年,頁261-291。
林子儀,言論自由導論,收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
切》,元照系列叢書,元照出版,2002年,頁103-179。
翁岳生,憲法解釋與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主題演講】,收於:李建
良、簡資修 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頁1-22。
張嘉尹,憲法解釋、憲法理論與「結果考量」-憲法解釋方法論的問 題-,收於:劉孔中、陳新民 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52),2002年,頁1-32。
許宗力,憲法與政治,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
1999年,頁3-52。
陳慈陽,憲法解釋之意涵、作用與界限,收於:氏著,《人權保障與
權力制衡》,憲法學基礎理論(三),作者自版,頁175-198。
陳愛娥,憲法作為政治之法與憲法解釋-以德國憲法學方法論相關論
述為檢討中心,收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編輯,《當
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上),元照出版,
2002年,頁711-737。
蘇永欽,合憲法律解釋原則-從功能法上考量其運作界限與效力問
題,收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元照出版,1994年,
頁77-142。
蘇永欽,結果取向的憲法解釋─從德國法律方法論的理論、實務淺析
我國大法官會議實務,收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
元照出版,1994年,頁253-269。
蘇俊雄,從「整合理論」(Integrationslehre)之觀點論個案憲法解
釋之規範效力及界限,收於:劉孔中、李建良 主編,《憲法解釋之
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4),1998
年,頁1-31。
(三)雜誌期刊論文
Götz, Wolkwar 著,蔡震榮節譯,德國警察概念之演變,新知譯粹,第5卷第6期,1990.02.,頁11-20、55。
Richard Palmer,李惠美譯,真理與方法的原始目的以及從狄爾泰、海德格、到高達美的哲學詮釋學發展,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2期,2008年,頁109-119。
Richard Palmer,陳文祥譯,不同流俗的西方詮釋學史,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2期,2008年,頁21-44。
Richard Palmer,李佳馨譯,哲學詮釋學—早期海德格,以及施萊馬
赫和狄爾泰的初步回顧,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2期,2008 年,
頁45-68。
Richard Palmer,李佳馨譯,詮釋學今日提供我們甚麼?,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2期,2008年,頁5-20。
Richard Palmer,何佳瑞譯,理解的普遍過程—高達美詮釋學中的七
個關鍵字,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2期,2008年,頁121-144。
任冀平,法院與政治:美國司法政治初探,全球政治評論,第33期,頁73-95。
林超駿,Scalia大法官之憲法解釋觀--原意主義者之回應與挑戰,憲政時代,第28卷第2期,2002年10月,頁79-98。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建構雙重基準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卷第1期,1996年,頁35-50。
張嘉尹,多元脈絡的觀察與單一社會的想像?-一個系統理論的觀 點,思與言,第38卷第3期,2000年9月,頁45-74。
張嘉尹,法律原則、法律體系與法概念論--Robert Alexy法律原則 理論初探,輔仁法學,第24期,2002年12月, 頁1-48。
張嘉尹,論「價值秩序」作為憲法學的基本概念,臺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5期,2001年9月,頁1-32。
張嘉尹,憲法、憲法變遷與憲法釋義學 – 對部門憲法論述的方法論考察,月旦法學,第112期,2009年,頁150-169。
張鼎國,較好低還是不同的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9年頁87-109。
張鼎國,文化傳承與社會批判—回顧Apel、Habermas、Gadamer、Ricoeur間的詮釋學論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5期,1999年,
頁57-76。
張鼎國著,詮釋學論爭中的兩條路徑:理解對話與爭議析辯,哲學雜
誌,第34期,頁32-61。
張鼎國著,文化傳承與社會批判:回顧Apel、Habermas、Gadamer、 Ricoeur間的詮釋學論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5期,頁57-76。
張鼎國著,『書寫誌異』與『詮釋求通』:一場南轅北轍的哲學對話 ,東吳哲學學報,第3期,頁179-207。
張鼎國著,海德格、高達美與希臘人,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4期,頁116-142。
許育典,基本權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頁32-36。
許宗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頁50-60。
莊世同「描述性法理論是可能的嗎? --- ㄧ個批判性的反省,政治
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1期,2007年,頁1-46。
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基本權審查機能之實證探析(下),法律評論,第69卷第1-3期合刊,2003年3月,頁13-27。
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基本權審查機能之實證探析(上),法律評論,第68卷第10-12期合刊,2002年12月,頁16-31。
陳華,論憲法解釋之一些基本問題,憲政時代,第20卷第4期,1995年4月,頁13-28。
陳愛娥,規範與事實間的歧路徬徨,警大法學論集,第二期,1997年,頁5-22。
陳顯武,論法學上規則與原則之區分---由非單調邏輯之觀點出發,《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1期,頁1-45。
陳英鈐,立法權與司法權—憲法審判的角色與正當性,律師通訊,174期,1994年。
陳愛娥,大法官憲法解釋權之界限-由功能法的觀點出發-,憲政時代,第24卷第3期,1998年12月,頁170-222。黃瑞明,納粹時期的拉倫茲---德國法學界的ㄧ頁黑暗史,台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5期,頁1-53
楊日然,憲法解釋之理論與方法,月旦法學雜誌,第3期,頁7-11。
廖元豪,美國憲法學對台灣憲法學實務與理論之影響---以方法論為重心,月旦法學教室,第100期,2011年,頁51-69。
廖元豪,美國憲法釋義學對台灣憲法解釋之影響---正當程序、政治問題與方法論之比較,憲政時代,第30卷第1期,2004年,頁1-44。
廖元豪,論共和主義的政治哲學對美國憲法思想基礎及實務的影響,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1995年,頁80-97。
(四)學位論文
張嘉尹,憲法解釋理論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06.。
盛子龍,比例原則作為規範違憲審查之準則-西德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及學說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陳怡凱,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勵新,論授權明確性原則,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黃銘輝,成本效益分析在我國行政法上應用可能性之研究-以解構「比例原則」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葉俊榮,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蘇彥圖,立法者的形成餘地與違憲審查-審查密度理論的解析與檢討,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五)國科會研究計畫
莊世同,國科會報告,《法律權威與法律解釋》,計畫編號
NSC89-2414-H-030-006,2001年,執行單位輔大法律系。
張文貞,國科會報告,《後威權時代的憲法解釋:憲法對話的典範型
塑》,計畫編號NSC92-2414-H-002-017,執行單位台灣大學國家發
展研究所。
張嘉尹,國科會報告《大法官憲法解釋方法與論證模式的分析和反
省》,計劃編號NSC92-2414-H-128_010,2004年。
張嘉尹,國科會報告《憲法學與社會學的科際整合方法論》,計劃編
號NSC96-2414-H-128_003,2008年。
外文資料
Charles R. Ringma, Gadamer’s Dialogical Hermeneutic : the Hermeneutics of Bultmann, of the New Testament Sociologists and of the Social Theologians in Dialogue with Gadamer’s Hermeneutic. Heidelberg: Universitätsverlag C. Winter, 1999
Caputo, John D. (1989). “Gadamer’s Closet Essentialism.” In: Michelfelder, D. P. & Palmer, R. E. (eds.), Dialogue and Deconstruction: The Gadamer-Derrida Encounter.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Dilthey, Wilhelm, Tr. By Makkreel, Rudolf A. & Rodi, Frithjof,《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scienc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Dilthey, Wilhelm, Tr. By Makkreel, Rudolf A. & Rodi, Frithjof,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world in the human scienc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2
Emilio Betti, Hermeneutics as the General Methodology of the Geisteswissenschaften, in Gayle Ormiston and Alan Schrift(ed.), The Hermeneutic Tradition: From Ast to Ricoeur(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Gadamer, H.- G. , Philosophy Hermeneutics. (D. E. Linge,
Tran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Grondin, Jean. Hans-Georg Gadamer:A Biograph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Gary E. Aylesworth, Dialogue, Text, Narrative: Confronting Gadamer and Ricouer ,in Gadamer and Hermeneutics, edited by Hugh J. Silverma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1991
Gayle L. ORmiston and Alan d. Schrift ,The Hermeneutic Tradition : From Ast to Ricoeur , Suny. Press, 1972
Hans Kelsen, General Theory of Law and State,(translated by Anders Wedberg). New York : Russell & Russell. 1945
Gadamer, Hans-Georg.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David E. Linge,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76
Josef Bleicher,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s as Method, Philosophy and Critique (Routledgd & Kegan Paul,1980)
Joel Weinsheimer , Gadamer’s Hermeneutics : A Reading of Truth and Method(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1985)
Jos de Mul, The tragedy of finitude : Dilthey’s Hermeneutics of Life,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4,
Laurence H. Tribe ,Comment, in: Antonin Scalia, A matter of Interpretation: Federal Courts and The Law(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J. Macquarrie and E. Robins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2.

Makkreel, Rudolf A.. Dilthey: Philosopher of the Human Stud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5.
Palmer, Richard E. Hermeneutics: Interpretation Theory in Schleiermacher, Dilthey, Heidegger and Gadam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aul Ricceur, 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Richard Bernstein, 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Science, Hermeneutics, and Praxis(Oxford:Basil Blackwell, 1985)
Ronald M Dworkin , Hart’s Postscript and the Character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24, No.1(2004),
Ronald Dworkin ,A Matter of Principl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Ronald Dworkin,Law’s Empire(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Richard E. Palmer.Hermenutics:Interpretation Theory in Schleiermacher, Dilthey, Heidegger, and Gadamer. Evanston,I11: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9
Rudiger Bubner,1971, Philosophy in Its Time Comprehended in Thought, in Essays in Hermeneutics and Critical Theory, trans, by Eric Mattews Compreheuded.(New York: Columbia(1988))
Rickman, H. P.(ed. and trans) Pattern and Meaning in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1961
Risser, James. , Hermeneutics and The Voice of the Other: Re-reading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7
Silverman, Hugh J. edited., Gadamer and Hermeneutics,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1991
Tatar, Burhanettin. Interpret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H. G. Gadamer vs. E.D. Hirsch. Washington, D.C.: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1998.
Tr. N. Weinsheimer and D. Marshall ,The Relevance of the Beautiful and Other Essays , ,London : Sheed and Ward Ltd. 1989
指導教授 楊君仁 審核日期 2013-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