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5602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2 、訪客IP:18.191.240.50
姓名 温瑞梅(Jui-mei W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義民信仰與節慶活動之研究
(The study on Hakka Yi-ming belief and Festival Activities)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旨在探討客家義民信仰節慶活動的演變與公、私協力合作、資源整合的探討,針對農曆七月新竹義民文化祭在新埔義民廟舉行十五聯庄輪值祭典之義民爺祭典與中元普渡期間的觀察,訪談係針對義民廟總幹事、廟祝、祭典區總爐主及專門研究義民文化信仰的學者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等,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論文的悉探,並採質化軟體MAXQDA進行譯碼系統之結果分析。研究發現:一、義民節慶的傳統保留與創新再造;二、協力的方式: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彼此的合作基礎還是比較薄弱,另外在協力的關係:溝通協調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研究建議:一、增加祭典意義的了解;二、公、私部門的合作關係仍有很多努力與進步的空間。三、提高能見度、走向國際化。
摘要(英) The study based on an interview to confer the evolvement on Hakka Yi-ming belief and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the cooperation of integrating resources between public sector and private sector. To be aimed at Hsinchu County Yi-ming culture festival in June of the lunar calendar. During the observation of fifteen Villages’ Alliance of Yi-ming ceremony in Xinpu Yi-ming temple and Ghost Festival,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activities effect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analyzed these with interviews by MAXQDA. The finding showed that:1)to rebuild the innovation but reserve the tradition in Ying-ming festival;2) to unite efforts:the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is not strong between public sector and private sector;3)the relationship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need more effort to coordinate.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1)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n the meaning of the ceremony;2) to get more effort on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3) to grow the visibility by internationalization.
關鍵字(中) ★ 義民信仰
★ 公部門
★ 私部門
★ 節慶活動
關鍵字(英) ★ Yi-ming belief
★ festival activities
★ public sector
★ private sector
論文目次 摘要 ………………………………………………..…………………..1
英文摘要 ………………………………………………..……………..1
謝辭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名詞釋義…..…………..…………………………………..6
第五節 相關文獻檢閱……..………………………………………..8
第二章 文獻探討……………………………………………………20
第一節 客家義民信仰文化..……………………………………..20
第二節 節慶活動的意義與功能..…………………........………..27
第三節 義民信仰與節慶活動………………………………..…..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44
第三節 研究流程…………………………………………………45
第四章 義民信仰活動之分析與討論………………………………..46
第一節義民信仰活動的演變與發展………..…………………..49
第二節 義民信仰活動的族群認同………………………………61
第三節 義民信仰活動的資源與行銷活動研究…………………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5
第一節 研究發現…………………………………………………85
第二節 研究建議…………………………………………………87
參考文獻 ……………………………………………………………..88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舜皇(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朝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自立晚報(2009)。強強滾!2009年「客庄十二大節慶」登場。最後檢索日期:2012年12月7日。取自網址: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artid=20081230abcd014
江金瑞(1998)。清代臺灣義民爺信仰與下淡水六堆移墾活動,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客庄十二大節慶特輯。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李豐楙(1993)。苗栗義民廟信仰的形成、衍變與客家社會:一個中國式信仰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推廣組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建館七十八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00。
岡田謙(1938)。台灣北部村落於祭祀圈。民族學研究,41,1-22。
林光華(1988)。褒忠義民廟沿革
林美容(1986)。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林美容(1988)。從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95-125。
邱彥貴(1997)。從祭典儀式看北台灣義民信仰:以枋寮褒忠亭丁丑年湖口聯庄值年中元為例。收錄於鍾仁嫻主編(2001)。義民心鄉土情: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竹北:新竹縣文化局,150-185。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霧峰︰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施振民(1975)。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范佐雙(2009)。臺灣客家信仰--城鄉義民祭。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范振乾(2006)。義民爺信仰與臺灣客家文化社會運動。收入賴澤涵‧傅寶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 南天,361- 410。
張維安、張翰璧(2008)誰的記憶?誰的神?義民在台灣客家族群論述中的角色,頁380-3-409。李焯然、熊秉真主編,《轉變中的文化記憶: 中國與周邊》。新加坡大學中文系。
張勝彥等(1996)。臺灣開發史,144。國立空中大學。
許嘉明(1975)。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88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居於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1-62。
陳春生(2006)。國家意識與清代臺灣移民社會一以「義民」的研究為中心。收入賴澤涵‧傅寶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 南天,83- 107。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霧峰: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湖口聯庄祭典委員會(2013)。2012褒忠亭義民節湖口聯庄祭典特刊。新竹:褒忠亭義民節湖口聯庄祭典委員會。新竹。
新竹縣旅遊網。最後檢索日期:2013年6月7日。取自網址: 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
葉碧華(1998)。大型觀光節慶評估活動效益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1998)。臺灣客家信仰的特色與自主性格。最後檢索日期:2013年4月9日。取自網址:http:netcity3.web.hinet.net/UserData/doff1/文藝復興/haka論壇/haka-6.htm,p.15)。
鄭志明(1998)。義民爺信仰與臺灣客家文化社會運動。收入賴澤涵‧傅寶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南天,411- 433。
蔡采秀(2006)。以順稱義:論客家族群在清代臺灣成為義民的歷史過程,收入賴澤涵‧傅寶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 南天,109-155。
賴玉玲(2001)。新埔枋寮義民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盧胡彬(2008)。台灣的寺廟與地方的發展,彰化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謝世忠、劉瑞超(2012)。客家地方典慶和文化觀光產業-中心與邊陲的形質建構。臺北: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鍾肇政(1989)。台灣鄉土史的開拓者-黃榮洛著《渡台悲歌-
台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隨筆集(一)為人作序 第二十二篇。春識於九龍書室。最後檢索日期:2013年1月20日,
取自網址: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zhong_zhao_zheng/zhao_composition/zhao_onlin/friend/f_22.htm
羅烈師,(2001)。客家族群與客家社會:臺灣竹塹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徐正光主編;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羅烈師,(2005)。義民信仰的傳播與形成:以臺灣平鎮褒忠祠為例,族群、歷史與信仰: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論文,2001.12.3-4。
羅烈師,(2006)。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羅烈師,《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頁152-153
指導教授 陳定銘 審核日期 2013-8-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