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15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3.131.110.169
姓名 周詠翎(Yung-ling Ch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分析──以《三戀》、〈崗上的世紀〉為研究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所聚焦的焦點,乃透過大陸女知青作家王安憶在1980年代所撰寫的《崗上的世紀》與《三戀》,以上述四個故事為文本運用心理學之理論為基礎,主要討論《崗上的世紀》佐以《三戀》,試圖嘗試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男女之間的情慾與性行為背後的心理。首先討論臺灣與中國大陸對上述四個文本的研究,連接起文學與心理學的重疊之處,再以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做為分析工具,本文希冀能爬梳王安憶文本中所呈現男女性描寫的心理狀況。
正文的論述分為三個部分,深入討論王安憶書中男女主角在當時的國家政策走向下為了求生存,所做出的性行為背後內心的轉折。可分為:一、上山下鄉的時代背景:從領導人的政治策略如何去影響王安憶的人生,讓王安憶創造出書中主角鮮活的個性與心理。二、王安憶知青小說性描寫的心理探索:從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性慾力和本我、自我、超我來談,分析男女主角內心生死本能的互相拉扯與人格結構的互相矛盾,瞭解性行為的背後是怎麼樣的心理動力在運作。當男女主角走在人生的分岔路時,內心的焦慮如何靠適當的防衛機轉來化解。三、討論《崗上的世紀》性的意涵同時以《三戀》為輔:不只是談男女情慾,更想探討的是男歡女愛的同時權力結構的運作,兩性關係裡的主從地位,女性如何以自身的智慧化解扭轉不平等的狀態,掙脫父權制度所給予女性身上的枷鎖。
本文有兩個研究目的,一是藉由四個文本所呈現的性行為討論男女主角內心的心理轉折過程。二是針對王安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做更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找到更多尚未被切入的角度帶來更多不同的解讀。
摘要(英)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ree loves’’ and “the century on the mountain’’ the books authored by Wang An-Yi known as educated youth writer. Us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s tools to analyze the four stories above, manly “the century on the mountain’’ and then “three loves”. Try to find a new point of view to unveil the psychology behind the lusts and sexual behaviors. Firstly compare with the stud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in Taiwan, connecting the overlaps of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and then exert, the master of psychology, Freud’s psychoanalysis to analyze. The attempt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b the states of mind of the men and women described in Wang An-Yi’s novels.

The main text has three parts, deeply discussing the transitions in leading male’s and female’s innermost world when making sex at the time of the special national policy in Wang An-Yi’s books.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going and working in the countryside policy. How does the policy strategy of leader affect Wang An-Yi’s life and make Wang An-Yi to create the vivid individualities and minds of characters in her books. Second part: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of sexual description in Wang An-Yi’s educated youth books. From the views of the id, ego and superego, discovered by Freud, to analyze the tussles of the life and death instincts in the leading male’s and female’s minds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s. Also comprehend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power behind the sexual behaviors. And what the appropriate defense mechanism is to deal with the anxieties in heart when the leading male and female walking on the road of diversion point of life. Third part,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sex in “the century on the mountain’’ and “three loves’’. Not only just talk about the lusts of man and woman but more deeply investigate the authority structure in sexual intercourses and the principal and subordinate positions in the sexual rel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way how women reverse the unequal states by the wisdoms of themselves and get rid of the yoke of patriarchy.

This thesis has two purposes. One is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turnaround of the leading male and female in sexual intercourses presented in the four texts. The other is to do more deeply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Wang An-Yi and to find more undiscovered views which can make mor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predecessors.
關鍵字(中) ★ 王安憶
★ 心理學
★ 崗上的世紀
★ 三戀
★ 防衛機轉
★ 生死本能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文獻探討 3
一、 臺灣之《三戀》、〈崗上的世紀〉及相關研究 4
二、中國大陸之《三戀》、《崗上的世紀》及相關研究 7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9
一、文學與心理學之關聯 10
二、以精神分析學派作為分析途徑 10
三、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上山下鄉對王安憶及《三戀》、〈崗上的世紀〉主角之影響 13
第一節 大陸領導人的政治策略 14
第二節 對王安憶人生之影響 20
第三節 對男女主角人生之影響 27
第三章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探討 33
第一節 王安憶小說的心理─從性慾力和本我、自我、超我來談 33
一、生死本能的互相拉扯 33
二、人格結構的互相矛盾 41
第二節 面對挫折的防衛機轉 48
第三節 〈崗上的世紀〉男女主角心理探索─以《三戀》為輔 75
一、女主角心理探索─活躍、憤怒 76
二、男主角心理探索─恐懼、憂鬱 89
三、相同點:歡愉、恐懼 102
第四章 〈崗上的世紀〉性的意涵─以《三戀》為輔 116
第一節 〈崗上的世紀〉性與權力─以《三戀》為輔 116
一、支配與附庸 117
二、衝突 134
第二節 〈崗上的世紀〉男權文化與女性意識─以《三戀》為輔 144
第三節 以女性書寫的角度呈現不同的論調 160
第五章 結論 163
參考文獻 168
參考文獻 1. 王力堅,《回眸青春──中國知青文學《增訂版》》(臺北:華藝,2013年10月二版)。
2. 王安憶,《王安憶說》(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
3. 王安憶,《崗上的世紀》(臺北:INK印刻文學,2008年8月初版)。
4. 王安憶,《三戀》(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印刷)。
5. 王安憶:《情感的生命》(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
6. 王安憶,《獨語》(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年出版)。
7. 王安憶、王小鷹等著,《情節(知青文學經典叢書)》(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出版)。
8. 王安憶,《王安憶短篇小說編年1978-198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9. 王安憶,《流逝》(台北:INK印刻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 王安憶,《小鮑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初版,2002年2版)。
11. 王安憶,《海上繁華夢》(台北:INK印刻出版社,2003年出版)。
12. 王安憶,《閣樓》(台北:INK印刻出版社,2003年出版)。
13. 王安憶,《漂泊的語言。女作家的自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14. 王安憶、張新穎,《談話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15.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出版者及出版地方不詳,1969年出版)。
16. 宋廣文譯, Freud,Sigmund著,《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臺北:知書房,2000第一版)。
17. 吳光遠,《佛洛伊德──人最美的時候,也就是性慾最旺盛的時候》(臺北:海鴿文化,2006年5月一版一刷)。
18. 吳芸茜,《論王安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19. 吳義勤主編,《王安憶研究資料》(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印刷)。
20. 吳庶任譯,﹝英﹞亞當‧朱克思(Adam Jukes)著,《為何男人憎恨女人》(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初版)。
21. 沈紅芳,《女性敘事的共性與個性──王安憶、鐵凝小說創作比較談》(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22. 李楓譯,﹝美﹞托馬斯‧伯恩斯坦著,《上山下鄉》(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印刷)。
23. 孟祥森譯,﹝美﹞狄奧多‧芮克(Theodor Reik)著,《他與她的情感世界─一個心理學家的兩性觀察》(臺北:究竟出版社,2002年初版)。
24. 孟昭蘭,《人類情緒》(上海:新榮書局,1989年6月第1次印刷)。
25. 孟昭蘭,《情緒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8月第1次印刷),頁226。
26. 定宜庄著,《中國知青史 初瀾:1953~1968》(北京:當代中國,2009年4月第2版)。
27. 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28. 陳永發著,《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版(上)(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二版)。
29. 郭文襄、盧蜀萍、陳山合譯,﹝荷﹞馮客Frank Dikötter,《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臺北:INK印刻文學,2012年1月初版)。
30.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正大印刷館,1994年4月初版10刷)。
31. 張春興主編,《年輕人的感情世界》(臺北:桂冠,1992年5月再版二刷)。楊中芳,《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情感與信任──一個人際交往的觀點》(臺北:遠流,2001年初版)。
32. 張新穎、金理,《王安憶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33. 張國清,《後佛洛伊德理論》(臺北:揚智,1996年初版)。
34.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台北:文經出版社,1987年出版)。
35. 費正清主編,金光耀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囯史 : 1966-1982(上)(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2006年10月重印)。
36. 楊韶剛譯,﹝奧﹞佛洛伊德著,《佛洛伊德之性愛與文明》(臺北,百善書房出版:旭昇圖書發行,2004年出版)。
37. 鄭玄藏等合譯,﹝美﹞Gerald Corey著,《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雙葉書廊,2003年9月初版第四刷)。
38. 蔡秀玲‧楊智馨合著,《情緒管理》(台北:揚智文化,1999年初版印刷)。
39. 潘鳴嘯(Michel Bonnin)著﹝法﹞/歐陽因譯,《失落的一代 : 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
40. 戴錦華,《涉渡之舟: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41. 滕守堯譯,﹝奧﹞Freud,Sigmund著,《性愛與文明》(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印刷)。
42.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1996年初版印刷)。
43. A.Michel原著,張南星譯,《女權主義》(臺北:遠流,1989年2月初版印刷)。
44. Gerald Corey原著,修慧蘭校定,《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臺北:雙葉,2003年9月初版四刷)。
45. Jean Baker Miller,鄭至慧、黃郁秀、葉安安合譯,《女性新心理學》(A New Psychology of Women)(臺北:婦女新知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
46. Karen Horney(1885~1952)著,李明濱譯《自我的掙扎》(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臺北:志文,1985年8月再版)。
47. K. T. Strongman著,游恆山譯,《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透視》(臺北:五南,2002年1月二版一刷)。
48. Timothy W.Costello&Joseph T. Costello著,趙居蓮譯《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臺北:桂冠書局,1995年7月初版,1998年3月初版二刷)。

期刊論文
1. 王惠,〈兩性主題:互為”他者”的衝突與性救贖──王安憶《崗上的世紀》再解讀〉(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
2. 王德威,〈上海小姐之死──王安憶的長恨歌〉導讀文章(《長恨歌》,2005年)。
3. 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見傳人──王安憶論〉,《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8月)。
4. 王德威,〈回首依稀來時路——評王安憶《叔叔的故事》〉(《叔叔的故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5. 石曉楓,,〈論王安憶《長恨歌》的海派傳承〉(《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1期,1998年9月)。
6. 呂幼筠,〈試論王安憶小說中的性別關係〉(《廣東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
7. 吳義勤,〈王安憶的轉型〉(文學自由談,1992年第一期)。
8. 李傑非,〈王安憶的新神話── 一個理論探討〉(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第五期)。
9. 汪政、曉華,〈論王安憶〉(《鍾山》,2000年第4期)。
10. 洪士惠〈迷失的歸途──論王安憶〈小城之戀〉與〈崗上的世紀〉中的女性主義傾向〉(《問學集》,2000年10月第10期)。
11. 李泓,〈構築城市日常生活的審美形式──論王安憶的城市小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6期)。
12. 南帆,〈城市的肖像──讀王安憶的《長恨歌》〉(《小說評論》1998年第1期)。
13. 倪文尖,〈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雙城記──從王安憶到張愛玲〉(《文學評論》,2002年第1期)。
14. 高秀琴,〈都市的遷徙──張愛玲與王安憶小說中的都市時空比較〉(《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1期)
15. 曾恆源,〈從女性立場看王安憶《三戀》中的女性〉(《國文天地》,1994年6月)。
16. 陳雅菁,〈沈淪與昇華——論王安憶《香港情與愛》的情感轉折〉(《致遠管理學院學報》,第31期,2008年9月)。
17. 陳碧月,〈「海派文學」的女性書寫特色──以王安憶、陳丹燕、衛慧90年代的作品為例〉(《景文學報,2008年7月》)。
18. 陳碧月,〈論王安憶著〈小城之戀〉裡的性愛與母愛意識〉(《淡水牛津文藝》,2000年4月第七期)。
19. 張清祥,〈燃燒的火焰──王安憶情愛小說《崗上的世紀》解讀〉(《涼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三卷第一期)。
20. 程德培,〈面對「自己」的角逐──論王安憶的「三戀」〉(《當代作家評論》,1987年第2期)。
21. 鄭穎,〈物質不滅——《天香》,王安憶的上海繁華過眼錄〉(《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23期,2013年6月)。
22. 譚桂林,〈性文化蛻變中ㄧ次新的躁動──評王安憶〈崗上的世紀〉〉,(《文藝學習》,1989年第4期)。

學位論文
1. 江靜芬,《王安憶小說之女性情誼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年)。
2. 吳昭嬉,《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敘事-以《長恨歌》、《叔叔的故事》、《紀實與虛構》為例》(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3. 林佳芬,《王安憶《長恨歌》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04年)。
4. 洪士惠,《上海流戀與憂傷書寫──王安憶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0年)。
5. 姜貝,《論王安憶知青敘事的流變》(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 徐瓊貞,《王安憶小說的主題意識與人物塑造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7. 孫國華,《文革後大陸文學的新主題──以莫言、李銳、王安憶的作品為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8. 曾靜渝,《從王安憶的創作歷程閱讀當代中國精神主體的建構過程》(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年)。
9. 黃淑祺,《王安憶的小說及其敘事美學》(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
10. 顏瑋瑩,《王安憶長篇小說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04年)。
11. 潘雅玲,《王安憶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指導教授 王力堅 審核日期 2016-1-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