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55202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18.226.93.207
姓名 黃莉雯(Li-We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為使用知識而設計的電子書- 將紙本書籍以及電子書提供社群共建的機制
相關論文
★ 學習馬賽克-以教科書內容置入平板之合作式情境學習遊樂場★ 為使用知識而設計的電子書- 以參考手冊為模式的電子書設計
★ 高互動低資源損耗之課堂學習系統設計與實際教學環境導入接受度探討★ 依學生偏好及學習狀態建構之學習輔助者與知識協尋系統
★ 網路資訊與學習系統之中文全文探勘工具★ 支援使用者觀點之線上分析系統
★ 由網站行為歷程以貝式學習建立學習者模式之引導系統★ 網路合作學習系統與小組互動觀察工具
★ 依作品集評量方式並支援學習狀況分析與監控之網路學習系統★ 網路學習歷程之知識探索:學習效能評鑑之工具
★ 網路學習系統之手機端學習輔助系統★ 以網站行為的歷程建立具時間性學習者模式
★ 行動學習資訊系統-學生端網路學習伺服器與個人數位助理端之學習系統★ 應用貝式學習及決策樹之群組溝通網路監控系統
★ 以網路群組作品及活動依角色分析之群組合作監控系統★ 依據群體模組監控之網路群體學習系統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學習者在學習紙本知識的時候,只能依靠自己吸收整理,或是書裡面有限的補充教學文件來學習,因此很多時候,學習者之間會聚在一起彼此交流意見、互相討論、分享知識、快速查詢關鍵字,來加深學習的效率。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學習者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已經不再只限於某個地點或時間,學習者可以透過網路社群學習的方式來彼此交流、分享意見互相學習。同時,學習者在使用電子書時,也可以不必像以前使用紙本書一樣,透過目錄或是經驗來找尋相關的書本內容,電子書的即時查詢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快速的搜尋到想要找尋的內容。
本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設計一個取代紙本書的系統,而是設計一個方便使用者查詢紙本書的輔助系統,讓使用者在閱讀紙本書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搜尋到想要的知識,也可以單獨使用系統新增自己的紙本書知識,利用網頁線上瀏覽的便利性,建立一個讓使用者吸收知識的平台,將參考手冊與使用者手冊的概念運用到電子書上。
另外我們希望可以將社群共建的機制,搭配透過參考手冊與使用者手冊的設計,使用者可以從目錄的內容找到相關的內容,也可以利用使用者手冊找到使用其他使用者的見解,充實參考手冊以及使用者手冊的內容,讓使用者在閱讀電子書時,能夠更了解書本裡的內容與意境。
透過提供社群共建的機制,希望讓使用者能夠使用此系統共同建立使用者手冊,共建自己的意見與分析到使用者手冊上,加深學習者學習電子書的效率,再使用推薦機制來提升使用者手冊的可信度。
經實驗觀察,發現使用者覺得利用參考手冊來查詢電子書的知識是快速的,也認為電子書搭配使用者手冊是能夠幫助他們學習知識,除了能吸引學習者關注教學內容,更能讓學習者專注學習活動,並透過引導,讓他們彼此合作、討論並透過使用者之間的知識貢獻,幫助彼此快速的得到想要的解決方式。
摘要(英) Learners when learning paper knowledge, can only rely on yourself to absorb organize or book which documents the limited supplementary teaching to learn, if learners can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share knowledge, rapid query keywords,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is helpfu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not intended to replace the paper book to design a system, but to design a user-friendly query paper book, auxiliary systems, allowing users to read the paper in the book when you can quickly search the knowledge you want, you can alone systems add your own paper book knowledge, the use of online web browsing convenience, allowing users to create a platform to absorb knowledge,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 manuals and user reference manual on the use of e-books.
We hope to build a community mechanism, with the user through the design reference manual and reference manual, users can find relevant content from the contents of the directory, you can also make use of user reference manual to find other users insights to enrich reference Manual and the contents of a user reference manual, allows users to read e-books, the book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moo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mechanism to build community, allowing users to use the system to jointly build a user reference manual, and build their own opinions and analysis to the user reference manual,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e-book learners, then use the recommended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user reference manual.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found that users feel that using reference manual to check the knowledge of e-books is fast, but also that e-books with a user reference manual is to help them learn,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content to attract attention of learners, but also allows the learner focus o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hrough guidance, so that they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discuss and contribute through knowledge between users, help each other quickly get the desired solution.
關鍵字(中) ★ 電子書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誌謝 6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標 2
1-3 問題及對策 3
1-4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研究 6
2-1 相關理論 6
2-1-1 參考手冊與使用者手冊 6
2-1-2 使用者導向(User-Oriented) 6
2-1-3 導覽設計(Navigation Design) 7
2-1-3 建構主義 8
2-2-1 目錄的設計 8
2-2-5 網路學習社群 9
2-2-3 推薦系統 9
2-2-5 標籤(Tag) 10
2-2-7 參考網站 11
第三章 系統設計與實作 13
3-1 開發環境 13
3-1-1開發環境 13
3-1-2開發環境 13
3-2系統實作與架構設計 14
3-2-1網頁雛形(Html Prototype) 14
3-2-2 Bootstrap 14
3-2-3 MVC 16
3-2-4 資料庫架構(DB schema) 17
3-2-4.1參考手冊資料庫架構(DB schema) 17
3-3 系統功能 20
第四章 實驗與討論 38
4-1 實驗背景 38
4-2 實驗目的 39
4-3 實驗流程 39
4-4 實驗結果分析 43
4-4.1 問卷分析 43
4-4.2 自我評量表 50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工作 52
5-1 結論 52
5-2 未來工作 53
參考文獻 54
附錄一:查詢問卷 56
附錄二:指派任務 59
附錄三:自我評量表 59

參考文獻 [1] 卜小蝶,「使用者導向之網路資源組織與檢索」,頁10,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2] Taylor, Arlene G.,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London: Libraries Unlimited, 2004.
[3] Mark W. Newman and James A. Landay., “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 Sketch of Web Site Design Practice as Manifested Through Artifacts”, EE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echnical Report No. UCB/CSD-99-1062, 1999.
[4] 邱貴發,「網路世界中的學習:理念與發展」,教育研究資訊,6(1),21-27,民國87年。
[5] 陳嘉彌,「利用網路學習社群策略增進學習成效之省思」,國立台東大學初等教育系,論文,民國92年。
[6] 陳泰瑜,「基於旅遊偏好之個人化行程推薦系統」,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94年。
[7] 梁建文,「適地性資訊推薦機制之研究-以旅館推薦為例」,國防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
[8] Microsoft:ASP.NET概觀 ,2014年7月17日,取自http://msdn.microsoft.com/zh-tw/library/dd381412(v=vs.108).aspx
[9] 許鴻泰,「電子書閱讀器之選單形式與快捷按鈕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
[10] 施弼耀,吳俊毅,「建構式動畫英語閱讀學習機制之研究」,資訊科學應用期刊,第一卷,第三期,91~102頁,民國94年6月。
[11] 林甘敏,「建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原則」,逢甲大學,第八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民國88年。
[12] Bootstrap 中文教學,2014年7月17日,取自
http://kkbruce.tw/
[13] 吳凱莉,「社會互動、知識分享、顧客導向、績效與創新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之旅行社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14] Nancy M. Dixon.,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2000.
[15] 王孟祥,「國內外電子書市場概況與未來發展初探」,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系碩士論文,民國97年。
[16] 節錄自,「參考手冊和使用者手冊之間的區別是什麼」,研究生英文投稿日報2014年6月5日。
[17] http://msdn.microsoft.com/zh-tw/library/gg606533(v=vs.100).aspx
[18] Microsoft: Library, 2014年7月17日,取自http://msdn.microsoft.com/ZH-TW/library/
[19] Stack Overflow:維基百科 , 2014年7月17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Stack_Overflow#.E5.8F.83.E8.A6.8B
[20] Vander Wa., “Explaining and Showing Broad and Narrow Folksonomies”, Personal InfoCloud, 2005.
[21] 邱永祥,「運用類神經網路與資料探勘技術於網路教學課程推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論文,民國92年。
[22] Stack Overflow ,2014年7月17日,取自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
指導教授 陳國棟(Gwo-Dong Chen) 審核日期 2014-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