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2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8 、訪客IP:18.223.238.41
姓名 任婕(Jen-Chi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論文名稱 改不改宗?客家人的文化觀與宗教信仰選擇-以客福協會為例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1864年宣教士馬雅各(James L. Maxwell)來台,開啟了基督教在台宣教的歷史,經過百年努力,基督教的宣教成果不凡,在原住民、外省族群與閩南族群中,歸信上帝的人數明顯增加,唯獨台灣第二大族群—客家人,卻一直是信主比例最低的族群。於是,客家牧者們起身背負起客家福音的宣教使命,致力於突破客家人信主比例偏低的狀況。
  1978年,客家牧者們集結眾多教派,以「同心為客家人傳福祉」的精神,創立了全台第一間客家福音機構「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希望透過連結功能發揮影響力,將跨國與跨教派的資源進行整合,把福音帶進客家族群。因此,本文分析客福協會推行的宣教策略,再觀察客家人的文化觀與宗教信仰選擇,驗證宣教策略對於客家族群而言,是否有效影響其改宗意願。
  本文採質性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主要運用文本分析與深度訪談為研究方法,以創會至今所出版的「客福簡訊」作為文本分析對象,再將14位客家受訪者分為改宗組與未改宗組,作為深度訪談對象進行比對研究。
  結果發現,客福協會主要以「福音本色化」的方式,將客家文化融入基督信仰,用「敬祖文化研究」、「本色化工具設計」以及「文化人才培育」等三大主軸設計客家宣教策略,牧者將宣教重點放在研擬創新敬祖儀式、推廣客語使用,希望藉由文化宣教的方式,促使客家人聽信福音。而訪談結果顯示,受訪者大多受到祭祖障礙,但在宗教選擇上,還是以接觸動機與實質誘因為主要考量。改宗者多為主動參與基督教,有所需求且獲得實質幫助;未改宗者多屬被動參與基督教,沒有信仰誘因與需求,就不願付出代價進行改宗;而客家宣教策略在宗教選擇時所扮演的角色,並非是影響客家人選擇改宗的關鍵因素,而是用來說服反對者、進行協商的溝通工具。
摘要(英) Since 1864 Missionary James L. Maxwell came to Taiwan, opened a Christian missionary history in Taiwan, after hundred year efforts, the Christian missionary have a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In Aboriginal、provincial and Taiwanese ethnic group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believe in Go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second largest ethnic group in Taiwan - Hakka, but has the lowest proportion of faith groups. Thus, Hakka Pastors carry up the burdens of the gospel in the church mission, trying to break the low proportion of Hakka believers condition.
  In 1978, the Hakka pastors assembled numerous sects, with the spirit of "Concentrically pass welfare for Hakka", to create the first inter-agency Hakka Gospel in Taiwan- "Hakka Christian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 hoping to exert influence through the link function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cross the transnational and denominations, to bring the gospel into the Hakka people.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 mission strategy which was promoted by “Christian Hakka Evangelical Association”, and then observed Hakka’s Culture and Religious selection to verificate mission strategy for Hakka ethnic, whether is valid to affect their willing to convert.
  In this paper,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dopted to collect data, mainly tex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s a research method, all newsletters which published by association were analyzed as a text, then the respon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convert and the other not convert. Total of 14 people who were in-depth interviews objects were adopted to do the research.
  It was found that Christian Hakka Evangelical Association mainly put the Hakka culture into Christianity by gospel indigenization approach. Using "Worshiping ancestors cultural studies"、"evangelical tool design" and "cultural talents training" three directions to design Hakka mission strategy. Pastors will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worshiping ancestors ceremony and promoting Hakka using to be the point of mission. They hope the Hakka people accept the gospel by cultural mission. The interviews showed that respondents mostly were obstructed by worship of ancestors, but in the choice of religion, they mainly consider the faith motivation and incentives. Mostly people who was conversed participate Christianity actively with something demand and obtaining practical assistance. The people who were not conversed mostly participate Christianity passively. Without faith incentives and needs , they do not pay the cost to converse. But Hakka religious mission strategy played a role duing religion selection, it is not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Hakka to converse, but the communication tool to persuade opponents to negotiate.
關鍵字(中) ★ 客家宣教
★ 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
★ 文化觀
★ 宗教信仰選擇
★ 改宗
關鍵字(英) ★ Hakka missions
★ Christian Hakka Evangelical Association
★ cultural perspective
★ religious choice
★ conversion
論文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I
謝 辭 V
目 錄 VII
圖表目錄 XI
第一章、研究背景 1
一、前言 1
二、研究動機和目的 2
(一) 研究動機 2
(二) 研究目的 6
三、基督教在台發展與客家族群 7
(一) 基督教在台宣教史 7
(二) 基督教與客家族群 13
(三) 台灣客家宣教困境 15
(四) 祖先崇拜與福音硬土 17
(五) 客家文化與宣教困境 19
第二章、文獻探討 23
一、宗教的概念 23
(一) 宗教的定義 23
(二) 宗教的功能 24
二、漢人的宗教神靈觀 25
三、客家人的傳統信仰 27
四、客家人的祭祖文化 28
五、改宗的概念 29
(一) 改宗的定義 29
(二) 改宗的過程與模型 31
(三) 台灣關於改宗的研究 32
第三章、研究架構與方法 37
一、研究設計 37
(一) 研究架構 37
(二) 研究流程 38
二、研究方法 40
(一) 研究方法選取 40
(二) 研究對象選取 41
三、研究策略 45
(一) 前期籌備 45
(二) 文本整理 45
(三) 訪談資料整理 46
(四) 報告撰寫 46
第四章、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與宣教策略的演變 49
一、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的發展 49
(一) 成立過程 50
(二) 組織架構 53
二、從客福簡訊看宣教策略的轉變 65
(一) 敬祖文化研究 65
(二) 本色化工具設計 70
(三) 文化人才培育 74
三、客福簡訊呈現的客家族群與文化意象 78
(一) 客家牧者對於宣教困境的解釋 78
(二) 客家牧者眼中的客家族群與文化意象 79
第五章、從客家人的宗教經驗探討宣教策略 83
一、接觸基督教的動機與媒介 84
(一) 接觸動機 85
(二) 網絡媒介 88
二、從初信到認同建構:接受新宗教的誘因 89
(一) 得醫治 90
(二) 屬靈經驗 90
(三) 不怕鬼 92
(四) 愛與勸善 92
三、差異、衝突與代價 93
(一) 祖先祭拜 94
(二) 不能拿香 98
(三) 教義遵守 100
四、改不改宗的選擇關鍵 101
(一) 選擇改宗的關鍵 101
(二) 說服與協商 103
(三) 選擇不改宗的關鍵 105
(四) 拒絕與堅持 106
五、改宗與客家宣教策略 107
(一) 敬祖文化的替代 107
(二) 客語策略的使用 112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17
一、宣教與改宗 117
二、研究發現 123
三、研究限制與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43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Bronislaw Malinowski 著,朱岑樓譯,1978,《巫術、科學與宗教》,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有限公司。
Catherine Marshall & Gretchen B. Rossman 著,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lifford Geertz 著,韓莉譯,1999,《文化的解釋》,南京:譯林出版社。
David K.Jordan 著,丁仁傑譯,2012,《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台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Emile Durkheim 著,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Fritz Stolz 著,根瑟‧馬庫斯譯,2001,《宗教學概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Georg Simmel 著,曹衛東、王志敏、刁承俊譯,2005,《現代性、現代人與宗教》,
台北:商周出版社。
Kathy Charmaz 著,顏寧、黃詠光、吳欣隆譯,2009,《建構扎根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Kathryn Woodward 著、林文琪譯,2006,《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O’Dea,Thomas F. and Aviad Janet O’Dea 著,劉潤忠等譯,1983,《宗教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Paul Tillich 著,魯燕萍譯,1994,《信仰的動力》,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Starbuck,E,D 著,楊宜音譯,1997,《宗教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Steinar Kvale著,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
限公司。
William James著,蔡怡佳、劉宏信譯,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的探究》,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William Calloley Tremmel 著,賴妙淨譯,2000,《宗教學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芳桓,2001,〈論客家族群與近代基督教的互動關係〉,《廣西民族研究》4:16-21。
史文森著,盧樹珠譯,1981,《台灣教會面面觀:1980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臺灣教會增長促進會。
古儀瑩,2012,〈臺灣客家宣教: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1965,《基督教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長老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編輯小組,1986,《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伊凡亞布洛柯夫著,王孝雲、王學富譯,1992,《宗教社會學》,台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
朱三才,2009,《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基督教資料中心。
宋光宇,1995a,〈四十年來臺灣的宗教發展情形〉,《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___,1995b,〈當前臺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竹君,2001,《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隆,2001,《臺灣基督教史》,台北:天恩出版社。
李桂玲,1996,《台港澳宗教概況》,北京:東方出版社。
李鳳嬌,1999,《從客語聖經的翻譯來看長老教會對客家宣教的宣教觀念》,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
李亦園,1985,《信仰與文化》,台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象(下)—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台北:允晨文化。
李智仁,1995,《台灣的基督教會與祖先崇拜》,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呂理政,1992,《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鄉出版社。
吳嘉苓,2012,〈訪談法〉,收錄於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吳學明,2003,《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台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南:人光出版社。
___,2006,《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
  懷機構。
沈曉瑩,2011,《從客家聖經翻譯看台灣教會客家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本炫,1998,《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___,1999,〈社會網絡在個人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思與言》37(2):173-208。___,2001,〈台灣民眾的宗教流動與地理流動〉,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分析」研討會會議論文。
___,2003,〈改信過程中的信念轉換媒介與自我說服〉,《信仰、儀式與社會論文集》,頁547-581。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___,2010,〈台灣客家、閩南與外省三族群宗教信仰之比較:三期五次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客家公共事務學報》2:47-74。
林恩銘,2012,《當前客家宣教之分析:以中壢地區客家教會與信徒為對象》,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治平,1998,〈一個研究台灣基督教使新觸角之觀察—以台灣國語獨立教會基督徒林森南路禮拜堂為例〉,《臺灣基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
林怜幟,2003,《社會網絡對基督教改宗的影響》,私立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克修,1995,〈客家宣教不易推展原因所在?〉,《台灣教會公報》2263:2。
胡幼慧,2008,〈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頁3-19,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胡希張、莫日芬、董勵、張維耿著,1997,《客家風華》,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
查時傑,1996,四十年來的台灣基督教會。林治平主編,《基督教與台灣》,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出版社。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與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高宗熹,1997,《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台北:武陵出版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美鈴,2010,《天主教會在客家村落的發展—以芎林聖心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陳若琳,2004,《客家婦女的代間教養及傳承—以苗栗客家為例》,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報告。
陳運棟,1978,《客家人》,台北:聯亞出版社。
陳麗華,2000,〈客家人的宗族建構與歷史記憶塑造:以臺灣六堆地區為例〉。《臺灣史研究》17(4):1-31。
莊英章,1994,《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許家綺,2012,《竹東地區客家婦女改宗之生命歷程研究—以改革宗長老教會及中華基督教信義會厚賜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張軒愷,2003,《宗教改宗的理性選擇分析—以基督教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安,2001,〈客家婦女地位:以閩南族群為對照的分析〉,收錄於曾彩金,《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屏東:六堆文化基金會。
黃子堅,2011,〈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教會與沙巴州的客家族群〉,《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蕭新煌主編,台北市,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367-402。
黃克先,2007,《原鄉、居地與天家:外省第一代的流亡經驗與改宗歷程》,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黃伯和,1990,《宗教與自決—台灣本土宣教初探》,台北:稻鄉出版社。
___,1993,《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台南:人光出版社。
___,1997,《基督徒身分的塑造(上)—福音與文化觀點的基督教教義發展史》,台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黃國超,2001,《「神聖」的瓦解與重建—鎮西堡泰雅人的宗教變遷》,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論文。
黃宣衛,1986,奇美村阿美族的宗教變遷,刊於《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下)》,瞿海源、莊英華主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十六號,頁401-441,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應貴,1982,〈東埔社的宗教變遷—一個布農族聚落的個案研究〉,《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3:105-132。
曾昌發,1995,〈客家宣教的反省和契機〉,《台灣教會公報》,2267:10。
曾政忠、邱善雄、溫永生、吳瑞誠著,2008,《客家宣教新浪潮:在所定的日子達到加倍》,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曾政忠、余慶榮、彭木芳、劉正惠、溫宏敦、陳木蘭、白美月(合編),2009,《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三十週年紀念特刊(1978~2008)》,台北:天恩出版社。
曾仰如,1986,《宗教哲學》,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曾喜城,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曾逸昌,2005,《客家通論-蛻變中的客家人》,苗栗:曾逸昌。
彭德郎主編,1988,《全球客家福音協會—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天恩出版社。
湯詠詩,2002,〈一個華南客家教會的研究—從巴色會到香港崇真會〉。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渡邊欣雄著,周星譯,2000,《漢族的民俗宗教》,台北:地景。
溫永生,2003《台灣祭祖及喪葬儀式問題的突破》,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論文。
___,2010,《慎終追遠迎復興—轉化華人祭祖文化》。台北:天恩出版社。
楊克勤,1998,《祭祖迷思》,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董芳苑,1994,《宗教與文化》,台南:人光出版社。
楊紹南,1996,《宗教哲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
趙星光,1996,〈華人與基督教調查研究(台灣部份)分析報告〉,《基督教與台灣》,台北:宇宙光出版社。
齊偉先,2006,〈書寫方法的探討:歷史的書寫與文化的書寫〉,頁1-18,收錄於
  周平、齊偉先編,《質性研究的越界:文化現象的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
  教社所。
___,2010,〈現代社會中宗教發展的風險意涵:台灣本土宗教活動規畫所體現的「選擇親近性」〉,《台灣社會學》,第19期,頁1-54。
劉錦雲,1998,《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武陵。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黎志添,2003,《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潘春旭,2013,《臺灣人改宗天主教的歷程研究(1965~2011)》,天主教輔仁大
  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賴永祥,1994,《教會史話第二輯》,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___,1999,《教會史話第五輯》,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鍾文貞,2010,《以美濃教會為例探討客家的宣教》,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
戴國焜,2014,《客家祖塔之形成與發展:以湖口地區宗族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海源,1982,〈台灣地區基督教發展趨勢之初步探討〉,《中國社會學刊》6:15-28。
___,1992,《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___,2002,《宗教與社會》,台北:時報文化。
羅烈師,2007a,〈家族與宗族篇〉,頁91-110,收錄於徐正光、張維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
羅烈師,2007b,〈宗教信仰篇〉,頁179-201,收錄於徐正光、張維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
英文書目:
Bruce,Steve.,1999,Chioce and religion.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lespie,V.Bailey,1991,The Dynamic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Birmingham,Alabama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Holte,James Craig,1992,The Conversion Experience in America.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Hawwa,Sithi,2000,”From cross to crescent:Religious conversion of Filipina
domestic helpers in Hong Kong”Islam &Christian Muslim Relations, Abingdon:Oct 2000. Vol.11,Iss:3,347-369.
Halbwachs,Maurice,1992,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annaccone,Laurence R.,1997,Rational Choice:Framework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In Lawrence A.Young(Eds.),Rational Choice Theort And Religion.New
York:Routledge Cambridge.
Lofland,John and Norman Skonovd,1981,Conversion Motifs,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20(4):373-385。
Lofland,John and Rodney Stark,1965,Becoming A World-saver:A Theory of
Conversion to a Deviant Perspecti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0:862-875。
Miller,Alan S.,1995,A Rational Choice Model of Religious Behavior in Japan.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us,34(2):234-244。
Nicole Constable,1994,Christian Souls and Chinese spirits:A Hakka Community i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ooks.
Rambo,Lewis R.,1993,Understanding Religious Conversion.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Rambo,Lewis R.,1999,Theories of conversion: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Religious Change.Social Compass 46(3):259-271。
Suchman,Mark C.,1992,Analyz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veryday Conversion.
Sociological Analysis 53(Supplement):15-33
Snow,David and Richard Machalek.,1983,The convert as a social type. In R Collins
(Ed.),Sociological Theory.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59-289.
Snow,David A.,and Richard Machalek,1984,“The sociology of conversion.”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0:167-190.
Staples,Clifford L.and Armand L.Mauss.,1987,Conversion and Commitment?A
Reassessment of the Snow and Machalek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nversion,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26(2):133-147。
Stark,Rodney and William Sims Bainbridge.,1987,A theory of Religion. NewYork:P.Lange.
Ullman,Chana,1989,The Transformed Self: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us Conversion,N.Y.and London:Plenum Press.
Yanh,C.K.(楊慶堃),1961,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網路資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與發展中心,200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方案-客家族群宣教議題調查報告》。http://www.pct.org.tw/rnd/hakka02.pdf。
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官網:http://www.chea.org.tw/。
指導教授 張翰璧(Chang-han bi) 審核日期 2015-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