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22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 、訪客IP:3.145.191.169
姓名 邱宜軒(CHIU,I-HSU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閩西連城中堡話研究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揭西五雲鎮客家話的音韻研究
★ 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 現職與支援教師客語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南桃園國小為例
★ 大埔、豐順客家話比較研究★ 武平中山鎮客家話研究
★ 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 桃園縣觀音鄉白玉村閩式客家話之研究
★ 台灣客家話量詞研究★ 臺灣海四話研究─以苗栗縣西湖鄉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研究對象中堡話通行於閩西連城縣姑田鎮境內的中堡村。閩西位於閩、粵、贛交接處,是方言的過渡區,於其之中的連城縣方言尤為複雜,素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之說,非常引人注目。連城境內方言眾多且分歧的原因,除了與早期不同來源的移民所帶來的不同方言有關,也與和少數民族的接觸、山區地形的隔閡、族群間的通婚和方言本身的自然演變有關。另外,連城縣左鄰屬純客縣的長汀縣,右鄰閩語閩中區的永安市,語言接觸的影響也是方言複雜的原因之一。這也是中堡話語音層次複雜,且同時兼具閩、客方言和底層語特徵的原因。全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並佐以相關文獻回顧、方言點以及發音人簡介。第二章梳理筆者至連城所調查的中堡話,呈現其聲、韻、調系統、連讀變調的特色和文白異讀情形。第三章將中堡話與中古音做比較,檢視其歷時音變。第四章綜合第三章的研究,梳理出中堡話的語音特點,並藉由方言間橫向的比較,觀察其共時音變。第五章為詞彙的比較,比較的對象以武平、長汀和寧化為主。第六章為結論,交代本文研究成果,並提出檢討與建議之處。
摘要(英) Zhongbao dialect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is widely spoken in Zhongbao Village of Gutian Town, Liancheng County, Western Fujian. Western Fujian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where is a transition area for dialect. But, dialect of Liancheng County is complex and comes to front especially and the county is known as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within 5 miles and different tones within 10 miles”. The reason of numerous dialects and difference in Liancheng Coun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different dialects introduced by early different immigra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contact with national minority, isolation caused by mountainous terrain, intermarriage between ethnic groups and nature evolution of dialect self. Besides, the left portion of Liancheng County is adjacent to Changting County of Chunke County, while the right portion is adjacent to Yong’an City of Min Chinese Fujian area. So, affect caused by language contact is one reason resulting in complex dialect, which also is the reason that Zhongbao dialect merges the features of Min Chinese, Hakka dialect and underlying language together, along with complex phonetic layers. The whole paper includes 6 chapters. Chapter I is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follo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localism and speaker introduction. Chapter II states Zhongbao dialect investigated by the writer in Zhongbao, presenting its phonology system, feature of tonal sandhi and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 Chapter III contrasts Zhongbao dialect with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to view historical phonetics change. Chapter IV points out phonetic features of Zhongbao dialect according to Chapter III and observes its synchronic phonetic change based on horizontal comparison among dialects. Chapter V is comparison of the words, mainly including Wuping, Changting and Ninghua. Chapter VI is a conclusion explain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e paper and putting forward advices and making a self-criticism.
關鍵字(中) ★ 閩西客家話
★ 連城方言
★ 中堡話
★ 歷史比較
★ 方言比較
★ 語音演變
關鍵字(英) ★ Hakka Dialect of Western Fujian
★ Liancheng Dialect
★ Zhongbao Dialect
★ Historical Comparison
★ Dialect Comparison
★ Phonetic Evolution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V
目次 VII
圖目錄 X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研究方法 3
1.3文獻回顧與探討 6
1.3.1客家話之相關研究 6
1.3.2漢語音韻之相關研究 9
1.3.3閩西客家話之相關研究 12
1.3.4姑田客家話之相關研究 19
1.4閩西連城史地概況 22
1.4.1連城縣史地概況 22
1.4.2姑田鎮史地概況 24
1.5發音人簡介 26
第二章 姑田鎮中堡村客家話語音系統 27
2.1聲母 27
2.2韻母 29
2.3聲調 33
2.4連讀變調 33
2.5文白異讀 38
第三章 中堡話與中古音之比較 41
3.1聲母的比較 41
3.1.1幫組 41
3.1.2非組 42
3.1.3端組 44
3.1.4泥組 44
3.1.5精、莊組 45
3.1.6知、章組 49
3.1.7見組 51
3.1.8曉組 52
3.1.9影組、日母 54
3.2韻母的比較 56
3.2.1果攝 56
3.2.2假攝 59
3.2.3遇攝 61
3.2.4蟹攝 64
3.2.5止攝 69
3.2.6效攝 72
3.2.7流攝 74
3.2.8咸攝 78
3.2.9深攝 80
3.2.10山攝 81
3.2.11臻攝 84
3.2.12宕攝 87
3.2.13江攝 89
3.2.14曾攝 90
3.2.15梗攝 91
3.2.16通攝 94
第四章 中堡話語音特點 98
4.1聲母特點 98
4.1.1 古全濁聲母清化後塞音、塞擦音分送氣與不送氣兩讀 98
4.1.2 古非組保留部分重脣音 100
4.1.3 知組讀-、-的轄字較一般客家話多 100
4.1.4 部分知、章組合口字唸- 101
4.1.5 部分知、章組合口字唸-、- 103
4.1.6 知、章組聲母分讀-、-、-和-、-、- 105
4.1.7 精莊分流 108
4.1.8 曉、匣合口讀- 109
4.1.9 曉、匣母與知、章、莊組的顎化現象(palatalization) 110
4.1.10零聲母字在合口前擦化為- 112
4.2韻母特點 114
4.2.1歌豪同韻 114
4.2.2流攝一等讀如效攝二等 115
4.2.3蟹攝韻尾丟失 115
4.2.4 -o、-a的元音複化現象(diphthongization) 117
4.2.5假、咸兩攝的元音高化 119
4.2.6流、咸、臻、曾、梗攝的元音低化現象 120
4.2.7果、假、蟹、山、咸五攝的鏈移現象 122
4.2.8輔音韻尾的發展 123
4.3聲調特點 126
第五章 中堡話與其他方言詞彙比較 131
5.1天文、地理 131
5.2時間節令 132
5.3農業 133
5.4植物 134
5.5動物 136
5.6房舍 138
5.7生活器具 138
5.8稱謂 139
5.9身體 142
5.10疾病醫療 143
5.11飲食 144
5.12風俗、信仰 145
5.13日常生活 146
5.14商業 147
5.15交際應酬、教育娛樂 147
5.16身體動作 148
5.17感知 149
5.18方位 150
5.19代詞 150
5.20形容詞 151
5.21數量詞 152
第六章 結論 154
6.1研究成果 154
6.2檢討與建議 161
參考文獻 162
附錄一 中堡話同音字表 169
附錄二 中堡話詞彙表 215
參考文獻 專書
丁邦新,1998,《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丁聲樹、李榮,2010,《漢語音韻講義》,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洪君,2014,《歷史語言學方法論與漢語方言音韻史個案研究》,商務印書館。
王福堂,2005,《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語文出版社。
何大安,2004,《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大安,2010,《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大安出版社。
李逢蕊,1994,《客家縱橫─首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專集》,閩西客家學研究會。
李如龍、鄧曉華,2009,《客家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竺家寧,2002,《聲韻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侯精一主編,2002《現代漢語方言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本漢,2007,《中國音韻學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2008《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索緒爾,1980,《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
陳秀琪,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南天出版社。
陳章太、李如龍,1991,《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張光宇,1990,《切韵與方言》,臺灣商務印書館。
項夢冰,2004,《閩西方言調查研究》,新星出版社。
唐作藩,2002,《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溫昌衍,2012,《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商務印書館。
梅耶,岑麟祥譯,2008,《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游文良,2002,《畬族語言》,福建人民出版社。
游文良,1998,<福建畬語>,於黃典誠等《福建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
詹伯慧,2006,《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甘肅:民族出版社。
董同龢,2007,《漢語音韻學》,文史哲出版社。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大學出版社。
羅土卿主編,2008,《連城客家方言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
羅美珍、鄧曉華,1995,《客家方言》,福建教育出版社。

期刊論文
朱曉農,2005,〈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民族語文》第一期。
李如龍,1986,〈長汀縣內方言的同異〉,《龍巖師專學報》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02期。
李如龍,1998,〈閩西七縣客家方言語音的異同〉,《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永新,2007,〈從會同方言看中古流攝和效攝的關係〉,《湖南社會科學》(Hunan Social Sciences)第三期。
林寶卿,1991,〈永安方言本字考〉,《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Xiamen Liniversity 02期。
林寶卿,1993,〈閩西客話區詞匯、語法的共同點和內部差異〉,《語言研究》02期。
林寶卿,1991,〈閩西客話區語音的共同點和內部差異〉,《語言研究》02期。
林清書,2007,〈閩西雙語雙方言研究情況簡述〉,《龍巖學院學報》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01期。
林清書,1989,〈閩西方言與閩西移民史〉,《龍巖師專學報》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03期。
林清書,2004,〈閩西地區低等級普通話(漢語次標準語)的語音狀況〉,《龍巖學院學報》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04期。
林麗芳,2000,〈談閩西方言區聲母正音問題〉,《龍巖學院學報》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02期。
方擁,1992,〈閩西奇特的兩處方言島文化現象〉,《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Z1期。
秋谷裕幸,項夢冰譯,2002,〈連城(文亨)方言的歸屬〉,《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陳秀琪,2004,〈客贛方言入聲韻尾的發展〉,第二屆漢語語言學國際研討會論文。
陳秀琪,2007,〈閩南客家話的語音特點〉,香港:第七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陳秀琪,2008,〈南靖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以梅林為代表〉,《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秀琪,2010,〈客家話聲母的前化運動〉,北京:第九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陳秀琪,2011,〈客家話莊系字的歷史層次〉,第12屆國際暨第29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郭啟熹,2008,〈福建省客家話的分布與特點〉,《龍巖學院學報》Journal of LongyanUniversity01期。
郭啟熹,1999,〈閩西方言與普通話〉,《閩西職業大學學報》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College,02期。
彭建國,2009,〈吳語、湘語主元音鍊變類型比較〉,《中國語文》第五期。
彭建國,2008,〈湘與遇攝的語音層次〉,《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張振興,1986,〈閩西地區的方志與方言研究〉,《龍巖師專學報》Journal of LongyanTeachers College02期。
張光宇,2010,〈漢語語音史中的比較方法〉,中國語文〈即刊〉。
張光宇,2010,〈語言的連續性〉,漢藏語學報 第五期 136-151 〈北京〉。
張光宇,2009,〈漢語方言的橫的比較〉,《語言學論叢》,第四十輯170-186(北京)。
張光宇,2008,〈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 古代篇〉,中國語文 第四期349-361. (北京)。
張光宇,2008,〈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 現代篇〉,語言研究 1-9.(武漢)。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第4期,346-358.(北京)。
張光宇,2006,〈論漢語方言的層次分析〉,語言學論叢,33:124-164.(北京)。
張光宇,2007,〈論深攝結構及相關問題〉, 語言研究, 第一期1-11.(武漢)。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的滋絲音,中國語文研究〉,總第21期,87-102(香港)
張光宇,2006,〈共同保留、共同創新與共同脫軌,語言研究〉,總第63期,14-21.(武漢)。
張光宇,2004,〈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察--韻母篇〉,清華學報,新34卷2期,(新竹)。
張光宇,2004,〈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中國語文,第6期,545-557(北京)。
張光宇,2003,〈比較法在中國〉,語言研究,總第53期,95-103.(武漢)。
張光宇,2002,〈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新30卷 4期,427-476.(新竹)。
張光宇,1999,〈東南方言關係綜論〉,<方言> 33-44。
黃雪貞,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1988第四期,頁241-246。
黃雪貞,1989,〈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方言》1989第二期,頁121-124。
黃雪貞,1994,〈客家方言的詞彙和語法特點〉,《方言》第四期。
熊正輝,1990,〈官話區方言分 的類型〉,《方言》第一期。
鄭曉峰,〈客贛方言的股濁上字歸陰平〉,US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1-16。
鄧曉華,1988,〈閩西客話韻母的音韻特點及其演變〉,《語言研究》。
鄧曉華,1998,〈客家話與贛語及閩語的比較〉,《語文研究》總第68期。
錢曾怡,2000,〈從漢方言看漢語聲調的發展〉,《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二期。
鍾明立,2006,〈少數蟹攝二等字今讀“麻沙”韻探因〉,《古漢語研究》第70期。
藍小玲,1999,〈閩西客語語音系統〉,《龍巖師專學報》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 02期。
藍小玲,1992,〈長汀客話幾個基本詞的考釋〉,《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04期。
羅肇錦,2006,〈客家話hu→f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羅肇錦,2006,《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ume7Number2。
羅肇錦,2004,〈文白對比與客語源起〉,中研院語言所小型漢方言研討會。
羅肇錦,2004,〈客語聲調的文白差別與客家起源的南北爭議〉,第六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羅肇錦,2003,〈客家話中非中原語成分探析〉,客家方言研究第四集。
羅肇錦,2001,〈福建廣東客語客話的源與變〉,國際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羅肇錦,1999,〈略論贛閩粵客語韻尾演變的反向規律〉,第十七屆學討論會論文。
羅肇錦,1998,〈以客家話反推漢語史的韻尾發展〉,第三屆客方研討論會論文。
羅肇錦,1998,〈 客話特點的認定與客族遷徙〉,《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
羅肇錦,1998,〈 客話本字的線索與非本字的思索〉,國文學誌第二期。
羅肇錦,1997,〈從台灣語言聲調現象論漢語聲調的演變的幾個規律〉,客家縱橫第四期。
羅肇錦,1996,〈主客、贛客、畬客--客話特點的認定與客族遷徙〉,第二屆客方言學術研討會。
羅肇錦,1996,〈從台灣語言聲調現象論漢語聲調的演變的幾個規律〉,台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
羅肇錦,1994,〈客語異讀音的來源〉,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學報第七期。
嚴修鴻,1998,〈連城方言中古全濁聲母今讀的四種類型〉,《語言研究》2:117-123。
嚴修鴻,2000,〈連城方言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第三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39-51。
嚴修鴻,2001,〈再談連城方言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開篇》20期
嚴修鴻,2002,〈連城方言與閩語相同的層次特徵〉,《閩語研究及其周邊方言的關係》:187-212(丁邦新、張雙慶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嚴修鴻,2002,〈客赣方言濁上字調類演變的歷史過程〉,第五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
嚴修鴻,1998,〈客家話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載《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
嚴修鴻,2004,〈客家話匣母讀群母的層次〉,《汕頭大學學報》。
嚴修鴻,2002,〈一種罕見的鼻音韻尾增生現象-連城縣隔川話“陰轉陽”的類型試析〉,《中國語文研究》(香港)。
嚴修鴻,2001,〈客家方言與周邊方言的關係詞〉,《汕頭大學學報》第十七卷第四期人文科學版。
嚴修鴻,1999,〈福建西部方言的量詞 “莖” 字〉,《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5卷第6期。
饒長溶,1986,〈福建長汀(客家)話語音記略〉。
Branner,1995,〈The Yuen Ren Society Treasury of Chinese Dialect Data〉,《方言》第一期

學位論文
江敏華,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全祿,2010,《武平中山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呂嵩雁,1999,《閩西客語音韻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吳中杰,2003,《畬族語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何純惠,2014,《閩西中片客家話與混合方言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
論文。
徐雨薇,2009,《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秀琪,2002,《臺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為代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筱琪,2013,《閩南西片方言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
陳沿佐,2013,《湖南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宇貞,2013,《廣西省賀州北陀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鄭曉峰,2001,《福建光澤方言》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玉華,2013,《四川簡陽客家話研究─以踏水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仁佐,2003,《客語音韻與閩南文讀》,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修鴻,1997,《連城方音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 陳秀琪(CHEN,HSIU-CHI) 審核日期 2016-1-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