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24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3.141.8.247
姓名 張藝璉(Yi-Lien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國中補救教學政策執行現況及改良途徑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
(A Study of Remedial Instruction’s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aoyuan City)
相關論文
★ 行政法人決策制度設計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 陸生來台就學之內容分析-以自由時報、聯合報、大紀元及台灣立報四電子報為例
★ 大專院校學生司法救濟之研究★ 我國國立大學合併政策之內容分析
★ 我國臉書使用者個人隱私保護策略之研究★ 社會企業之組織運作型態探討 ─以The Big Issue為例
★ 土地徵收被徵收人之程序與實體權利保障之研究★ 環保抗爭事件之研究:以三峽瀝青廠為例
★ 兩岸地區人民身分地位之研究:以戶籍制度為中心★ 《從事研究人員兼職與技術作價投資事業管理辦法》制訂與應用之研究
★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轉型之研究-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庇護工場為例★ 我國法律明確性原則之研究─析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 環境汙染之刑事責任與難題-以日月光後勁溪案為例★ 地方政府參與式預算之法制研究:以新北市議員建議款模式為例
★ 我國土地徵收與停止執行之研究-以兩個案為例★ 網路直播購物法律管制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補救教學是政府基於教育正義,針對學習低成就之弱勢學子,欲確保其基本學習能力所制定之政策。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補救教學為課程與教學面向中一項重要的子方案。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補救教學政策於國中教學現場之落實情形,觀察其成效與瓶頸所在,並依據文獻或訪談所得資料,構思未來改良途徑。本研究所採之研究方法,以對教育行政人員、教學人員、補救教學種子教師、學者專家共計16位受訪者之深度訪談,及桃園市內四所公立國中補救教學課堂之參與觀察為主,並輔以補救教學學生匿名問卷調查之描述統計。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多數學校確實能依〈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規範內容加以落實,且對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確有助益;但在補救教學師資遴用、教學方法之實驗創新、與校外機構之公私協力方面,及考量偏鄉學校特殊需求等,均有再提升之空間,此亦為其改良途徑所在。本研究爰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教育人員及未來有志從事補救教學研究者,分別從師資培用、替代式補救教學、偏鄉特殊需求、與家長或社區團體溝通與合作、採用數位科技與分組合作學習等創新教學方法、增強原班教師與補救教學教師之溝通、擴大討論補救教學與適性揚才之關聯等方面,提供研究建議。
摘要(英) Abstract
Remedial I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Justice. The policy i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to ensure that those disadvantaged students with low learning achievement can be assisted to possess basic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current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Remedial I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program in the aspec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case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Taoyuan City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o observe its effectiveness and weakness. Moreover,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either from literature references or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intended to devise improved teaching approaches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wer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d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were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ere were a total of 16 interviewees, including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ing staff, experts and scholars. Four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agreed to be observed. The secondary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were anynomous questionnaires for student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ost schools managed to implement “Remedial Instruction Program”, and the program did help students in learning. Howev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were needed to be improved:teacher training and recruitme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between schools and community/compan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 and the special needs of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Therefore,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s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ing staff, an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the future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can apply teacher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conduct in alternative remedial instruction style, think of special needs of remote schools, communication or cooperation with students’ parents or community groups, us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or “Digital Technology Aided Teaching”, enhance the original class teachers and remedial teaching teachers’ communication, and strengthen to discuss the links between "Remedial instruction" and "Adaptive Talent Development."
關鍵字(中) ★ 補救教學
★ 公私協力
★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分組合作學習
★ 偏鄉教育
關鍵字(英) ★ remedial instruction
★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 cooperative learning
★ remote areas education
論文目次 目 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流程與限制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名詞界定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架構分析 21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9
第二節 探討補救教學之文獻 26
第三節 探討補救教學改良路徑之文獻 31
第四節 架構建立 37
第三章 桃園市補救教學個案析探 39
第一節 教育部補救教學方案概說 39
第二節 桃園市國中現況與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55
第三節 桃園市補救教學個案觀察 66
第四章 補救教學政策之分析 89
第一節 補救教學之師資培用 90
第二節 補救教學之專業精進 143
第三節 補救教學之公私協力 175
第四節 補救教學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202
第五節 補救教學之改良途徑 21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25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5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67
參考書目 281
一、中文部分 281
二、外文部分 287
附錄 289
附錄1、深度訪談邀請函 289
附錄2、深度訪談題綱 (教師) 293
附錄3、桃園市國中補救教學成效問卷 (學生) 300
附錄4、甲乙丙丁四校補救教學參與觀察紀錄表 303
附錄5、桃園縣103年度補救教學實施計畫 346
附錄6、桃園市補救教學種子講師名單 349
附錄7、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
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 353
附錄8、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365
附錄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架構圖 372

圖目次

圖1-1 研究流程 15
圖2-1 研究架構 38
圖3-1本研究16次參與觀察之Maxqda11分析矩陣圖 67
圖4-1 補救教學政策之分析─Maxqda開放性編碼 89
圖4-2 補救教學師資培用之編碼情形 90
圖4-3 補救教學師資培用之子代碼比重表 90
圖4-4 補救教學之專業精進編碼圖 144
圖4-5 補救教學之專業精進子代碼比重圖 144
圖4-6 補救教學之公私協力編碼圖 175
圖4-7 補救教學之公私協力子代碼比重圖 175
圖4-8 補救教學學生之性別分佈情形 204
圖4-9 補救教學學生之年級分佈情形 204
圖4-10補救教學科目分佈情形 205
圖4-11補救教學之累計期間分佈情形 205
圖4-12學生之所有學科總平均成績分布情形 206
圖4-13學生家長在課業上要求寬嚴程度分布情形 206
圖4-14補救教學學生問卷建議之Maxqda分析編碼情形 213
圖4-15補救教學之改良途徑Maxqda編碼情形 218
圖4-16補救教學之改良途徑子代碼比重 218
圖4-17補救教學師資培用之改良途徑圖示 219
圖5-1補救教學政策執行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紮根架構圖 260

表目次

表1-1 訪談對象一覽表 12
表2-1 與本研究相近之補救教學文獻 22
表2-2 學習共同體與分組合作學習之異同 35
表3-1 桃園市現有國中之數目與區域分布情形 55
表4-1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課程結構 95
表4-2 學生基本資料變項次數分配表及百分比統計表 203
表4-3 學生問卷對補救教學之建議內容 212
表4-4 補救教學之未來改良途徑 25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素芸 (2009)。協同教學的意義、特質與類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2),55-80。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史美瑤 (2012)。21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評鑑,36,42-44。
朱家儀、黃秀霜、陳惠萍 (2013)。「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補救教學方法之探究。課程與教學,16(1),93-114。
行政院 (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
行政院 (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修正草案)。
江仁山(2014)。國中生英語補救教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補救教學實施方案」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江宓蓁譯、橋本武著。百歲老師的奇蹟教室。臺北市:世茂。
李弘善譯、Barnett Berry & the TeacherSolutions 2030 Team (2013) 著。未來教育:2030年教師備忘錄。臺北市:遠流。
李寶琳 (2014)。美國《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法案政策之績效責任探討與省思。臺北市立大學學報,45(1),1-20。
李麗君 (2012)。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弱勢學生低成就之歸因與其補救教學作法關係之研究。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 (2),25-46。
李怜慧 (2011)。新北市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曉雯、許雲傑 (2010)。沒有教科書: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臺北:木馬文化。
沈姍姍 (2006)。貧窮與教育關係之探討:兼論我國相關之教育政策。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35-62。
沈保信(2013)。利用網路學習平台實施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數學科分數單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沈佳慧 (2011)。沒有邊界的教室。臺北市:凱信企管。
佐藤學著,黃郁倫、鍾啟泉譯 (2013)。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臺北市:天下雜誌。
佐藤學 (2013)。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佳真 (2013)。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高雄市102年度暑期「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儲備教師、大專學生及其他教學人員補救教學職前講習會手冊。高雄市:小港國中。
吳清山 (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重要議題。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28(1),1-3。
吳瓊洳 (2006)。從在家教育的實施論學校教育的省思與作為。教育研究月刊,150,97-112。
吳宗雄 (2002)。美國加速學校的教育理念及其在國小補救教學上的啟示。課程與教學,19(2),84-92。
吳宗雄 (2003)。美國加速學校 V.S.補救教學。師友月刊,427,23-28。
吳一凡 (2010)。桃園縣參與攜手計畫教師對教學困境認知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念蓉(2007)。GiveMeaHand─花蓮縣國小進行新移民子女補救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永豐 (2007)。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分流模式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15(2),1-34。
林佳秀、張自立、辛懷梓 (2013)。透過「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國民教育,54(1),105-111。
林瑞榮、劉健慧、楊智穎 (2011)。公私協力模式推動課後補救教學之探究一以播撒希望種子課輔計畫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5(1),25-43。
林秀雲譯、Earl Babbie著 (201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十三版)。臺北:雙葉。
林玟君(2011)。英語補救教學對台南市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動機與認字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念臻 (2014)。彰化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補救教學實施情形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晶珮、秦爾聰(2006)。合作學習應用於八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之初探研究。第二十二屆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台灣師範大學。
周志宏 (2008)。教育法體系基礎概念之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委託研究。
周江杰 (2013)。新北市平溪區國小補救教學執行研究:社區在地的公私協力關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補救教學暨新北教育城社區夥伴關係模式研究研討會會議手冊,58-73。
周天賜譯、Robert Delisle 著 (2004)。問題引導學習PBL。臺北市:心理。
姚佩如 (2014) 。國中國文科補救教學教學策略、教材教法。花蓮縣103年度國中小非現職教師18小時補救教學推廣研習計畫研習手冊,無頁碼。
柳雅梅譯、S.M. Roberts,E.Z. Pruitt著 (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臺北市:心理。
柳怡君(2014)。線上英文補救教學對於低成就學生之英文學習動機及文法學習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靖惠(2008)。應用貝氏網路進行國中地理「台灣天氣與氣候」單元之學習診斷測驗編製及適性補救教學設計。亞洲大學資工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洪千雅(2011)。「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教學人員對弱勢低成就學生成因、補救教學作法及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曉燕(2013)。桃園縣國小普通班教師與資源班教師在轉介前介入階段對疑似學習障礙學生實施數學補救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儷瑜 (2001)。義務教育階段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6 (1),45-65。
洪曉揚(2014)。創新補救教學對國中生物科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花蓮。
姚佩如 (2014)。國中國文科補救教學教學策略、教材教法。收於「花蓮縣103年度國中小非現職教師18小時補救教學推廣研習計畫」研習電子檔,投影片第24頁(研習者自行下載)。
徐聯恩、林明吟 (2005)。成果導向教育(OBE)的教育改革及其在美國實踐之經驗。教育政策論壇,8(2),55-74。
許育典 (2004)。教育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17,44-48。
許育典 (2007)。教育法。臺北市:五南。
許育典 (2013)。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北市:元照。
許若芳(2014)。圖解識字教學法應用於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許育豪(2014)。十二年國教數學科補救教學實施現況研究—以高雄市某國民中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翁聖峯 (2014)。永齡希望小學與補救教學。國民教育,54(4),1-3。
教育部國民與學前教育署 (2014)。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教育部 (2013)。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
教育部 (2013)。補救教學詞條。取自: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5月27日。
馬婉菁(2003)。高雄市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科網路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孫本初 (2005)。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會議論文,臺北:國立臺北大學。
梁淑戀 (2012)。攜手計畫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桃園縣元生國小低年級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婉琪(2013)。彰化縣辦理課後照顧補救教學協助弱勢兒童之研究。東海大學第三部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思穎 (2012)。運用讀者劇場於英語補救教學對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桃園縣大忠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毓凱、張賴妙理、楊坤原 (2013)。八年級學生在科學問題本位學習歷程的自我導向學習行為表現。科學教育學刊,21(3),345-370。
陳雅慧 (2012)。英國-創造力的學習。臺北市:天下。
陳之華 (2009)。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臺北市:天下文化。
郭靜姿、何榮桂 (2014)。翻轉吧教學!。台灣教育,686, 9-15。
郭俊賢、陳淑惠譯 (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臺北市: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 (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市:遠流。
張新仁 (2000)。補救教學面面觀。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補救教學方案研習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張新仁 (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85-106。
張春興 (201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文齡 (2012)。數位學伴遠距課輔教師之教學困擾探討。教育部2012年提升中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理論與實務研討論壇手冊,141-158。
張基軍 (2008)。小組討論式補救教學與傳統式補救教學差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曉琪譯、Keiichi Takaya 主編 (2014)。跳脫框架的教與學:啟發課程的想像力。臺北市:遠流。
曾伯瑜 (2008)。低成就學童的有效補救教學原則。台東特教,27,25-29。
曾柏瑜、陳淑麗 (2010)。初任補救教學大專生的專業成長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1),39-61。
賈馥銘等譯 (2012)。《康德論教育》(Vorlesungen uber Padagogik)。臺北:五南。
黃光國 (2013)。低成就學生的特質與輔導。新北市教育,9,19-23。
黃彥超 (2009)。影響學生學習表現之學校與系統因素探討:以PISA 2006年之結果為例。學校行政,63, 115-130。
黃永和等譯、John Barell著 (2012)。問題引導學習─探究取向。臺北市:華騰。
黃永和 (2013)。低成就學生的特質與輔導。新北市教育,9,19-23。
黃元彥、劉旨峯、黃瓊葦 (2012)。參與線上課業輔導之敘說探究:弱勢學生、偏鄉教育、線上課輔之經驗省思。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8(3),189-216。
黃炎光(2009)。網路補救教學學習品質因素探討。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湘琳(2010)。教學影片結合網路學習平台的數學補救教學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在職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新竹縣立寶山國中 (2014)。新竹縣補救教學教師研習手冊。未出版:新竹。
萬佳伶 (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補救教學實施方案態度與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與評鑑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鄭文淵 (2007)。桃園縣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政策執行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筱燕、潘欣蓉(2014)。實施補救教學方案之因境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6), 37-39。
葉錦綿 (2014)。高效課堂須以學定教。語文建設,2014年07期,40-41。
蔡金田 (2013)。國民中學教育公平實施現況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173-218。
蔡佩娟、湯維玲 (2012)。一位國小校長推動攜手計畫公私協力實施成效之研究。2012提升中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理論與實務,47-60。
歐姿妤、黃貞觀、盧淑敏、李書芬 (2009)。以馬斯洛人類需求階層探究專科學生之需求。中等教育,60(2),64-80。
薛雅慈 (2014)。國中教師以學習共同體啟動新學習型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9(1), 101-140。
簡茂發 (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論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鍾榮信(2014)。國小四年級圖形與面積概念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嘉義。
顏國樑 (2014)。教育政策合法化。高雄市:麗文。
顏國樑、宋美瑤 (2013)。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成效之分析與建議。學校行政,83,177-197。
羅清水 (1999)。學校教育的核心發展-落實學校本位經營。師友月刊,382,18-21。
爵霖 (1999)。學校行政人員甄選學科準備(十六)-學校本位經營。師友月刊,381,50-55。

二、外文部分

Ball, B. (2003).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19 (1), 4-7.

Brinkerhoff, J.M.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 a defining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22 ,19-30.

Coleman, J. S. (1968).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1), 1-22.

Gardner, Howard. (2011).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指導教授 陳定銘、鍾國允(Ting-Ming Chen Kuo-yun Chung) 審核日期 2015-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