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56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17.181.21
姓名 吳虹文(Hung-wen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商圈公私協力運作之研究-以龍潭鄉龍元宮商圈為例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探討傳統地方客家商圈轉型過程中,公、私部門、輔導團隊與商圈的協力夥伴關係。亦即探究在客家商圈更新再造的過程中,公部門、在地非營利組織、學術單位與商圈的店家各自扮演何種角色與功能,以及四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為何?故本文藉由檢閱相關文獻來瞭解臺灣商圈發展的過程,以及商圈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並試著描繪出公、私部門在商圈更新再造的過程中的協力夥伴體系。最後,輔以研究個案之深度訪談的相互檢證,期望能深入探尋協力的本質與策略,希望能夠提供客家商圈轉型時,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上的建議。研究結果顯示,龍元宮客家商圈的轉型能夠成功,最大的關鍵因素在於公私部門間的認知差距的謀合,唯有透過公私部門間能夠摒棄成見、加強溝通協調,方能有利客家商圈之轉型。故從公部門與私部門協力推動商圈更新再造的角度來加以探討,乃具有其深切意義,也期盼此種公部門與私部門的互動模式,能成為推動客家商圈轉型再造的較佳方式。
摘要(英)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ublic, private sectors, and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consulting team and the commercial district during the course of transforma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local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 The study during the course of updating and renewal of the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 the kind of role and function played by the public sectors, the loc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cademic unit, and the individual store of the commercial district, and what are the mutual interaction among these four sectors? Through reading on the related literary studies to understan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districts within Taiwan and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success of operation by the commercial districts. The study attempt to illustrate the partnership collaboration system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during the course of update and renewal of the commercial districts. Finally, to assist the study on the mutual inspection of the in-depth interview of the individual case, hopefully to further search for the nature and strategy of collaboration, and to provide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 during the course of transformation, with suggestion for the assisting relationship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jor key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f transformation by the Long Yuan Gong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 lies on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cognitiv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The only way is by putting aside the difference in opinion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to strengthen in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transformation by the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s. Therefore, to further study from the angle of update and renewal of the commercial district promoted by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that is meaningful, and with anticipation that this kind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It can become a better way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s.
Key Words: Hakka Commercial District, Public and Private Collaboration, Long Yuan Gong, Grains Lord Cultural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關鍵字(中) ★ 客家商圈
★ 公私協力
★ 龍元宮
★ 五穀爺文化發展協會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v
目 次 vi
圖 次 viii
表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13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3
第二節 商圈與商圈更新再造計畫 39
第三節 公私協力理論探討 49
第三章 個案簡介 61
第一節 龍潭鄉的介紹 61
第二節 龍元宮的歷史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龍元宮商圈的形成 80
第二節 龍元宮商圈轉型的動機 80
第三節 龍元宮商圈公私協力整合面臨的問題 83
第四節 透過公私協力可行的改善措施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1
附錄一 桃園縣五穀爺文化發展協會章程 137
附錄二 桃園縣五穀爺文化發展協會103年度工作計劃表 143
附錄三 深度訪談大綱 144
附錄四 龍潭鄉主任秘書訪談稿 146
附錄五 龍潭村村長訪談稿 155
附錄六 龍潭文學館駐地負責人訪談稿 157
附錄七 臺大城鄉所輔導團隊訪談稿 165
附錄八 龍潭農工學務主任訪談稿 178
附錄九 五穀爺文化發展協會秘書長訪談稿 186
附錄十 觀光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訪談稿 193
附錄十一 上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訪談稿 196
附錄十二 中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訪談稿 200
附錄十三 商家—茶客訪談稿 206
附錄十四 商家—香堤烘焙屋訪談稿 217
附錄十五 商家— Do Tea 作茶人家訪談稿 221
附錄十六 商家—凱悅小吃店訪談稿 229
附錄十七 商家—冠德香舖訪談稿 235
附錄十八 商家—元春蔘藥行訪談稿 244
附錄十九 商家—鴻達青草店訪談稿 251
附錄二十 龍元宮的照片 25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文義(1997)。購物中心規劃指南。臺北:遠流。
王怡民等(2003)。臺灣地區形象商圈與商店街整體效益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5(2),27-48。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圖書。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臺北:五南。
江明修、鄭勝分(2002)。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載於江明修(主編),非營利管理,81-124。臺北:智勝。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吳英明(1994)。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吳英明(1994)。公私部門協力推動都市發展--高雄21美國考察報告。空間,56,61-67。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麗文。
吳珮菱(2012)。公私協力參與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水田老屋客庄研究調查計畫為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振廷(2012)。龍元宮商圈期末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政府。
李世暉(2011)。臺灣客家治理的理論初探。臺北:智勝。
李宗勳(2008),網絡社會與安全治理。臺北:元照。
余孟芬(2011)。客庄地方行銷政策之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為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國華(2004)。形象商圈永續發展整合運作機制之研究--以和平鄉谷關溫泉商圈為例。
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居宏(2005)。以行銷策略觀點探討新港奉天宮商圈之發展。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
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美容(1987)。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林美容(200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林聰利(2014)。台灣寺廟景點淡季吸引遊客的關鍵因素--以嘉義縣新港鄉奉天宮為例。
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義龍、王光旭(2008)。非營利的監督與課責:廣電基金的運作經驗與其意涵。TASPAA 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洪晟晏(2003)。從宗教法規分析台灣宗教與民間信仰─以媽祖信仰之檢討為例。國立臺
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煒(2007)。臺灣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的政策分析:新治理觀點。載於丘昌泰(主編),
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頁157-203)。臺北:智勝。
孫煒(2008)。第三部門的政策環境與治理機制。臺北:智勝。
孫煒(2010)。我國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的設置及其意涵。臺灣民主季刊,7(4),85-136。
孫煒(2011)。民主治理中我國客家行政機關的的公共性與責信,2011全球客家族群與
公共事務之研究:臺灣與海外客家議題暨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及亞洲聯合論壇計畫,65-81。
孫煒(2013)。第三部門專題上課講義(頁62)。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在職專班課程,未出版。
翁秀菱(2006)。地方治理觀點下地方政府推動社區商圈再造之研究--以公館商圈與西門町商圈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定銘(2002)。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62,1-11。
陳定銘(2008)。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臺北:智勝。
陳定銘(2010)。客家社區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101-134)。臺北:智勝。
陳定銘(2011)。南桃園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型態與網絡互動之研究。客家公共事務學報,4,39-65。
陳佩君(1999)。公私部門協力理論及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敦源、王千文(2012)。形式上還是實質上的「公私協力」:全民健康保險總額支付制
度個案分析。公共行政學報,42,99-137。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立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
陳墀吉、黃士哲、林俊男(2001)。社區教育與社區永續生命力的營造。世新大學人文
社會學報,2。
郭昇勳(2000)。公私合夥理論與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張奕華、許正妹(2010)。質化資料分析:MAXQDA軟體的應用。臺北:心理。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於在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61-62。
湯錦台(2010)。千年客家。臺北:如果。
游春福(2010)。台灣商圈經營關鍵成功因素分析。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新北市。
黃靖芳(2011)。聯合社區建構效應之社會網絡分析--以桃園縣龍潭社區為例。中央大學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雅蕙(2011)。應用手持式行動導覽裝置之遊客體驗設計評估研究--以新社商圈為例。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永光(2005)。社會資本在社區產業的意義--以松鶴社區推動九二一地震災後重建為
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彭明輝(2004)。中和地區的寺廟、祭祀圈與聚落發展。北縣文化,11(80),33-50。
楊國樞等編著(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東華。
楊琬菱(2008)。商圈意象與商圈發展策略之關連性研究--以台中縣新社魅力商圈為例。
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經濟部商業司(1998)。「改善商業環境五年計劃」。臺北:經濟部商業司。
經濟部商業司(1998)。「經濟部塑造形象商圈計畫」。臺北:經濟部商業司。
經濟部商業司(2004)。活化地方商業環境—臺中縣新社鄉魅力商圈營造計劃書。臺北:
經濟部商業司。
臺北市商業管理處(2005)。台北市商店街區輔導計畫成果專書。臺北:臺北市政府。
趙義隆、陳俊良(2001)。跨世代的商圈經營。商圈更新再造學術研討會。臺北,經濟
部商業司。
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劉銀丹(2010)。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郁芬(2008)。臺北縣萬里鄉推動地方發展策略之研究:公私協力模型之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係。載於蕭新煌等(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頁223-248)。臺北市,巨流。
蔡佳宜(2007)。探討社區型基金會推動社區旅遊資源整合及行銷機制之研究--以新港文
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冬松(2013)。商圈經營創新管理與整合行銷之研究--以台中市天津路服飾商圈與繼光
街商圈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貞男(2008)。公私協力治理理論與應用--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國允(2010)。客家基本法之分析。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49-78。
臺北:智勝。
鍾美鳳(2010)。地方行銷促進商圈發展之研究--以新社魅力商圈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
遊憩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鍾侑玎(2008)。商圈意象、餐飲服務品質、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新竹
北埔商圈客家美食餐廳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謝芳儀(2006)。魅力商圈推動管考機制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謝賢進(2012)。形象商圈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以基隆廟口形象商圈為例。經國管理暨
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龍潭鄉公所(1983)。台灣客家民俗文化專輯從龍潭出發。桃園縣:龍潭鄉公所。
蕭雅帆(2009)。都市傳統商圈再造問題之研究--以台北市天母商圈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文彬(2010)。北埔老街觀光發展興起與變遷--歷史人文、古蹟建築、產業經濟之分析。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盛國(2006)。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中央大
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羅美香(2012)。客家社團社會資本與組織發展關聯之研究--以新北市板橋客屬會為例。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貳、英文部分
Bailey, N. (1994).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1990s. Local Economy, 6(4), 292-305.
Bell, D. E. & Salmon, W. J. (1996). Strategic Retail Management. Cincinnati: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
Bennet, R. (1995).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Repatri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September/October.
Berman, B & Evans, J. R. (2001). Retail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8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Bolen, W. H. (1988). Contemporary Retailing, Prentice Hall.
Geisman, B.(2004). A Renaissance in Neighborhood and ”Main Street”Business Distri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3(2), pp. 65-72.
Kouwenhoven, V. (1993). The rise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 Kooiman (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pp. 145-157). London: Sage.
Langton, S.(1983).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Hope or Hoax?,National Civic Review, Vol. 72, pp.256-261
Miller, L.&Crabtree, F. (1992). Over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Crabtree, B. F. &Miller, W. L.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3-28. London: Sage.
Malhotra, Naresh K.(1993). Marketing Research,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Mishler, Elliot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Thomas, C. J. & Bromley, R. D. F.(1995). Retail Decline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Commercial Revitalization of Small Shopping Centres: A Case Study in South Wales, Town Planning Review, 66(4), 431-452.
指導教授 陳定銘 審核日期 2014-7-3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