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216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8.119.110.134
姓名 陳暢涌(Changyo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晚清女作家曾懿(1853-1927)及其作品研究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曾懿(1853-1927)是晚清女詩人、女詞人、女教育家、女醫,四川華陽人。其母左錫嘉為清後期著名女作家,出身陽湖左氏,曾懿幼隨母教,後嫁給左錫嘉姊左錫璇之次子袁學昌,育十子,皆有成就,可謂上襲左氏,下啟袁氏。曾懿一生著有四部詩詞集、一部女教書和一部醫方集,遨遊南北,涉獵廣博,學有家法,詩其家事,其一生所記是研究清末女性生活及社會的寶貴財富。
本文收集較多新材料,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前三章論述曾懿家族、交游,理清生平事跡。曾懿一生歷經清末重大社會事件,海禁大開,列強入侵,庚子事變後,她放棄詞章之學,由詩人轉向女教育家、女醫者身份,女教書《女學篇》和醫方集《醫學篇》的成書見證了曾懿的這次轉變,故本文亦試圖從作品探尋曾懿在時代裂變中的思想軌跡。第四章著重考述曾懿詩詞集的內容、年代、特點,第五章則將重點放在曾懿作品的特殊題材變化和翻譯、接受問題。
摘要(英) Zeng Yi (1853-1927), was a female author born in Huayang, Sichuan. Inheriting from her mother Zuo Xijia, who was a famous and intelligent poet , Yi had outstanding talent in literature, painting even medication. After marrying to her cousin Yuan Xuechang, they raised 10 children,some of whom also gained great achievement in various careers afterward. Yi had a collection named Guhuanshi, including 3 poetry books, a female guidebook, a publication of medical recipes.These works not only recorded her experience, but illustrated the living of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dissertation contains some newly-found documents,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will focus on Yi´s family, friendship and her living experience all around China. Yi was exposed to a variety of major social events, as a result of the opening-up and powers aggression. After The Gengzi Incident, Yi quit her working on poems, turned to be an active volunteer of transmitting specialized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knowledge to the mass. The editing of Nv Xue and Yi Xue saw her change, so the essay is trying to examine Yi´s thoughts during her times. More emphasis on the works will be put in the forth chapter. Specific subjects shown in poets and references,the translated visions adapted in her works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works are discussed in the last chapter.
關鍵字(中) ★ 曾懿
★ 古歡室集
★ 女學篇
★ 醫學篇
關鍵字(英) ★ Zeng Yi
★ Guhuanshi
★ Nv Xue
★ Yi Xu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一、家族中的曾懿 3
二、晚清女性與近代性(modernity)問題 3
三、醫療史 4
四、其他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曾懿家族探究 8
第一節 名門之後 9
一、 母氏之澤:陽湖左氏 10
二、華陽曾氏 12
第二節 夫婿、子女 20
一、才士之妻 20
二、令子之母 21
第三章 曾懿的生平行跡與文學交遊 25
第一節 「承歡正綺年」:浣花溪畔的閨中生活 25
第二節 「辭親遠行役」:輾轉三地的新婚生活 28
第三節 「撫景離合苦」:萍蹤靡定的隨宦生涯 29
第四節 時異世變下的晚年 32
第四章《古歡室集》考述 37
第一節 創作時間考 39
第二節 詩書千載業,名淑亦不辭 41
一、 頌椒詠絮尋常事 41
二、轉益多師宗杜陵 47
第五章 實學之思 51
第一節 病人/醫者:作品中的「疾病」 53
第二節 中西之間:翻譯問題 55
一、重置語義的馬君武〈斯賓塞女權篇〉 56
二、下田歌子與曾紀芬《聶氏重編家政學》 58
第六章 閱讀曾懿:作品的接受問題 61
第七章 結語 64
參考書目 67
附錄一 袁氏家族主要成員關係圖(袁績懋支) 76
附錄二 袁氏家族主要成員關係圖(袁學昌支)上 77
附錄三 袁氏家族主要成員關係圖(袁學昌支)下 78
附錄四 曾懿年表 79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清•陳法駕、葉大鏘等:《華陽縣志》,華陽縣立中學校圖書館藏本,民國23年。
清•陳蘊蓮:《信芳閣詩草》,咸豐九年(1859)刻本,【加】方秀潔(Grace Fong)、【美】伊維德(Wilt L. Idema)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2,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郭嵩燾,梁小進主編:《郭嵩燾全集》14,長沙:嶽麓書社,2012年。
清•雷瑨、雷瑊輯:《閨秀詞話》(四卷),民國五年(1916)掃葉山房石印本。
清•廖平:《四益館文集》,《六譯館叢書》,成都:存古書局,1927年。
清•繆荃孫:《藝風堂文續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卷75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内閣印鑄局:《奏設政治官報》,影印本,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清•屈蕙纕:《含青閣詩草三卷詩餘一卷》,清光緒間刻本,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60,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王闓運:《湘綺樓詩文集》,長沙:嶽麓書社,2008年。
清•王之春:《椒生奏議》五卷,清光緒三十年(1904)長沙通俗報館刊本,《王之春集》,長沙:嶽麓書社,2010年。
清•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氏刻本。
清•徐乃昌輯:《閨秀詞鈔》,清宣統元年(1909)小檀欒室刻本。
清•徐世昌編:《晚清簃詩彙》,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清•袁勵恭等編:《毗陵袁氏族譜》18卷,民國十四年(1925)存經堂藏本。
清•袁勵準:《恐高寒齋詩草》,河南鞏縣劉錫五先生藏本。
清•袁勵準編:《誥封一品夫人袁母曾太夫人七十賜壽壽言錄》,民國排印本。
清•曾紀芬:《崇德老人自訂年譜》,上海:聶氏,1933年。
清•曾紀芬:《聶氏重編家政學》,清光緒三十年(1904)浙江官書局刻本,林慶彰、賴明德等主編:《晚清四部叢刊》第八編,第62冊,台中:文聽閣圖書,2011年。
清•曾彥:《桐鳳集》二卷,清光緒十五年(1891)蘇州書局刻本,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58,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曾懿:《古歡室詩詞集》八卷,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加)方秀潔(Grace Fong)、(美)伊維德(Wilt L. Idema)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曾詠:《吟云仙館詩稿》,清光緒辛卯(1891)刻本,【加】方秀潔(Grace Fong)、【美】伊維德(Wilt L. Idema)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5,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張百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91 欽定學堂章程 附張百熙進呈全學章程折》,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清•張鑒瀛:《宦鄉要則》,光緒十六年(1890)刊本。
清•周爾儀等:《中國地方志集成 安徽府縣志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左錫嘉:《冷吟仙館詩稿》八卷詩餘一卷文存一卷,清光緒辛卯(1891)刻本,【加】方秀潔(Grace Fong)、【美】伊維德(Wilt L. Idema)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5,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地方志
安徽全椒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辦公室:《全椒縣志》,合肥:黃山書社,1988年。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 11 人大政府政協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
安徽省宿松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宿松縣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常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常州市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繁昌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繁昌縣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福建省長汀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長汀縣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年。
阜陽市地方志辦公室編:《阜陽地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
廣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德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
廣漢市志編纂委員會:《廣漢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光澤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光澤縣志》,北京:群衆出版社,1994年。
何向東、習光輝、黨元正等校註:《新修潼川府志校註》,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胡瑞榮主編:《盧灣區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
湖北省《英山縣志》編委會辦公室:《英山縣志 附錄補遺》,1987年。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省志 金融志》,長沙:湖南出版社,1995年。
懷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懷寧縣志》,合肥:黃山書社,1996年。
霍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霍邱縣志》,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賈福明主編:《膠州市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年。
介休市志編纂委員會:《介休市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6年。
李貴和主編:《沁源縣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6年。
臨縣志編纂委員會:《臨縣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年。
秦隆興主編:《靈璧縣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山東省臨清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臨清市志》,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魏榮等主編:《順義縣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年。
   
(三)史料、文集匯編
北京大學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學史料 第1卷 1898-191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北京:團結出版社,1991年。
陳學恂、田正平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料彙編 留學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重慶市黔江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黔江文史資料 墓志銘專輯》,2006年。
杜春和、耿來金、張秀清編:《義和團資料叢編 榮祿存札》,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顧廷龍編:《清代朱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顧廷龍、戴逸主編:《李鴻章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胡耀華編:《郎溪縣志資料》,1986年。
黃岩縣政協文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黃岩文史資料通訊 第七輯》,1985年。
江慶柏編著:《清朝進士題名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李利鋒編著:《撫寧史料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李興盛、曹威、全保燕主編:《東遊日記》(外十六種),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李一華編:《藝風老人日記 人名索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劉東編:《梁啟超文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劉國銘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劉壽林:《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劉詠聰主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1644-1911》,悉尼:悉尼大學出版社,2010年。
民國南京政府考試院秘書處:《考試院公報》,北京:國家圖書館,2012年。
潘懋元、劉海峰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 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秦國經:《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清•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清•繆荃孫:《藝風老人自訂年譜》,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五十一輯》,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清•王闓運:《湘綺樓日記》,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
清•王闓運著,馬積高主編:《湘綺樓詩文集》,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清•翁同龢著,謝俊美編:《翁同龢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惲毓鼎:《澄齋日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清•曾國藩:《曾國藩日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清•張謇:《柳西草堂日記 嗇翁自訂年譜》,李明勛、尤世瑋主編:《張謇全集》,卷八,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饒懷民編:《長沙搶米風潮資料彙編》,長沙:嶽麓書社,2001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最近官紳履歷彙編》,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 杭阿坦都統奏議》,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 時務報》,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沈雲龍主編、陳定祥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黃陶樓先生彭年年譜 藝風老人自訂年譜》,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沈雲龍主編、劉壽林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辛亥以後十七年職官年表》,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孫敦恒、聞海選編:《三一八運動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王煒編校:《〈清實錄〉科舉史料匯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玉明主編:《中國法學家辭典》,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
武鄉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武鄉文史資料》第四輯,1991年。
冼玉清:《廣東女子藝文考》,長沙:商務印書館,1941年。
俞天舒輯:《黃紹箕集》,陳詒昆、陳成業、朱應松主編:《瑞安文史資料》,1998年。
張玉法、李又寧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 1842-1911》,台北:龍文出版社,1975年。
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清史稿》,台北 : 鼎文書局,1981年。
政事堂印鑄局:《政府公報》,影印本,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政協廣漢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漢文史資料選輯》,1989年。
政協襄汾縣文史資料委員會:《襄汾文史資料 交通專輯》,2007年。
鄭雲波、魏雲卿編:《中國近代作家傳記暨著述要目 初編》,徐州:徐州師範學院,1964年。
中共南京市委黨史編寫領導小組、南京市檔案局編:《南京黨史資料 第六輯》,1983年。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一二•九」以後上海救國會史料選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緒朝朱批奏摺 第10輯 内政》,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緒朝朱批奏摺 第67輯 財政》,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緒朝朱批奏摺 第86輯 財政》,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 第13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廷簽議《校邠盧抗議》檔案匯編》,北京:綫裝書局,2008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閥禍皖》,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崇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室:《崇安縣文史資料》,1980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泰寧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泰寧文史資料》,1986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郎溪縣委員會:《郎溪文史資料》,1989年。
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等編:《中國銀行東北地區行史資料匯編1913-1948》,1996年。
中華民國財政部:《財政日刊》,1929年。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文官處:《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台北:成文出版社,197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專家司:《中華人民共和國享受政府津貼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名錄 1992年卷》,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
 朱保炯、謝沛霖:《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朱金甫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清末教案》,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總理奉安專刊編纂委員會編:《總理奉安實錄》,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年。

(四)今人著作
曹虹:《陽湖文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陳松青:《易順鼎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名人手札選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郭謙:《閃耀百年中國的文化星座》,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年。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胡光麃:《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台北:傳記文學,1981年,頁200。
胡適:《三百年中的女作家》,台北:遠流出版,1986年。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黃福慶:《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紀玲妹:《清代毗陵詩派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姜方錟:《蜀詞人評傳》,成都:古籍書店,1984年。
李朝正、李義清:《巴蜀歷代名媛著作考要》,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李國祁:《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李志生:《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梁其姿:《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
劉咸炘:《推十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
羅時進:《地域•家族•文學——清代江南詩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莫立民:《近代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莫世祥編:《馬君武集(1900-1919)》,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瓊瑤:《我的故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我的大陸行》,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
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1933年影印版,《民國叢書》第一編,台北:上海書店,1989年。
孫維城:《古代文獻與文學探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年。
湯志鈞:《戊戌時期的學會和報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萬瓊華:《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與女性主體身份建構:以周南女校(1905-1938)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王炳照、閻國華主編:《中國教育思想通史 第5卷 1840-1911》,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王成勉主編:《雙中薈:歷史學青年學者論壇》,台北:秀威資訊,2013年。
王廣華編:《常州詞派詞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沈善寶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王夏剛:《戊戌軍機四章京合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王曉丹:《歷史鏡像——社會變遷與近代中國女性生活》,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徐雁平:《清代文學世家姻親譜系》,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徐雁平:《清代世家與文學傳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薛鐘斗編輯、余振堂校補:《東甌詞徴》,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姚柯楠:《南陽知府衙門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楊萌芽:《清末民初宋詩派文人群體活動年表》,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尹奇嶺:《民國南京舊體詩人雅集與結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游鑒明等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虞和平、夏良才編:《周學熙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主編:《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琛、袁熙旸:《籬外的春天:中國女性與近代文明的演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莉紅、張學君:《成都通史》(清時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
張世林編:《大師絕響》,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1年。
張耀南、陸麗云、孫宇陽:《戊戌百日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趙園:《家人父子:由人倫探訪明清之際士大夫的生活世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行政解釋全書》第4卷,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周一川:《近代中國女性日本留學史(1872-194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朱師轍:《清史述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
(加)方秀潔(Grace Fong)、(美)魏愛蓮(Ellen Widmer)編:《跨越閨門:明清女性作家論》(The Inner Quarters and Beyond: Women Writers from Ming through Qing),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美)白馥蘭(Francesa Bray)著,江湄、鄧京力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Technology and Gender: Fabrics of Pow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費俠莉(Charlotte Furth)著,甄橙主譯:《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960-1665)》(A Flourishing Yin: Gender 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960-1665),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美)高彥頤(Dorothy Ko)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美)季家珍(Joan Judge):《歷史寶筏——過去、西方與中國婦女問題》(The Precious Raft of History, the Past, the West, and the Women Question in Chin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
 (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定宜莊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Precious Record,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 Century),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Yi-Li Wu, Reproducing Women: Medicine, Metaphor, and Childbir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0.
 

(五)學位論文
蔡曉飛:〈清代女教書研究〉,鄭州: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黃馨蓮:〈左錫嘉與《冷吟仙館詩稿》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瞿惠遠:〈左錫嘉及其詩詞稿研究――以生平境遇為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王慧敏:〈民國女性詞研究〉,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顏麗珠:〈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葉雅婷:〈晚清曾懿(1853-1927)《古歡室集》的身體經驗與論述〉,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六)期刊、研討會及專書論文
陳姃湲:〈簡介近代亞洲的「賢妻良母」思想——從回顧日本、韓國、中國的研究成果談起〉,台北:《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十期,2002年。
程南方:〈中國古代女醫家〉,鄭州:《家庭醫學(下半月)》,2009年2月,頁56。
胡昌健:〈曾懿與左錫嘉〉,成都:《四川文物》,1993年12月,頁49。
胡翹武口述、胡國俊整理:〈曾懿女醫晚年醫學軼事〉,成都:《四川中醫》,1985年第10期,頁6-7。
黃湘金:〈從「江湖之遠」到「廟堂之高」——下田歌子《家政學》在中國〉,太原:《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9月,頁88-92。
李潤英:〈曾懿的《女學篇》概覽〉,福州:《教育評論》,1990年第4期,頁54-55。
連國義:〈「尖叉韻」考論〉,南昌:《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頁82-86。
林玫儀:〈試論陽湖左氏二代才女之家族關係〉,臺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期,2007年,頁179-222。
林玫儀:〈建立親友關係網對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以清詞為例〉,南京:《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輯,2009年,頁95-116。
劉漢杰:〈鮮為人知的古代女醫〉,北京:《百科知識》,2014年2月下,頁56-57。
宋少鵬:〈馬君武「女權」譯介中的遮蔽與轉換〉,北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第5期,頁37-48。
譚徐明:〈《清史•水利志》長江防洪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編:《歷史的探索與研究——水利史研究文集》,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頁367-388。
唐新梅:〈日歿而月代:左錫嘉《曾詠墓志銘》與華陽曾氏〉,南京:《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四輯,2011年,頁121-170。
屠揆先:〈清代女中醫曾懿及其《醫學篇》簡介〉,北京:《中醫雜誌》,1981年第4期,頁69-70。
汪曉:〈婦女與傳統醫學〉,武漢:《醫學與社會》,2002年8月,頁21-22。
王志祥:〈清末翰林 民國教授——大書法家、大鑒藏家袁勵準〉,常州:《翠苑》,2007年第一期,頁73-78。
辛夫:〈歷代蜀醫考(三)——成都女醫家曾懿傳略〉,成都:《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0年6月。
楊彬彬:〈曾懿與晚清「疾病的隱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第2期,頁113-118。
楊彬彬:〈由曾懿(1852-1927)的個案看晚清「疾病的隱喻」與才女身分〉,臺北:《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6期,2008年,頁1-28。
佚名:〈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中醫——曾懿〉,廈門:《中醫藥通報》,2013年6月,頁33。
元青、潘崇:〈端方與清末女子教育〉,天津:《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六期,頁42-47。
張昌華:〈百歲老人袁曉園〉,《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8月08日第七版。
張茜:〈解析曾懿《中饋錄》——兼論川菜菜系雛形的形成〉,成都:《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2期,頁11-13。
Susan Mann, “The Male Bon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5, No. 5 (Dec., 2000), pp. 1600-1614.

(七)數據庫:
明清婦女著作: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index.php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
http://db1.ihp.sinica.edu.tw/cbdbc/cbdbkm?@33^680225266^20^^^@@913658915


(八)網頁:
〈1963年7月21日作家瓊瑤處女作《窗外》出版〉:
http://pnn.pts.org.tw/main/2010/07/21/1963%E5%B9%B47%E6%9C%8821%E6%97%A5-%E4%BD%9C%E5%AE%B6%E7%93%8A%E7%91%A4%E8%99%95%E5%A5%B3%E4%BD%9C%E3%80%8C%E7%AA%97%E5%A4%96%E3%80%8D%E5%87%BA%E7%89%88/
〈台北歸來表弟首說瓊瑤家事〉:
http://www.xiancn.com/gb/wbpaper/2006-03/19/content_819634.htm
蕭雨夜話〈電影表演藝術家:「胖姐」林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62f0550102v8by.html
〈親屬透露台灣「言情教母」瓊瑤的家庭軼事〉:
http://ent.sina.com.cn/2003-07-14/0554170455.html
〈瓊瑤往事曝光:童年曾在地下黨活動站生活〉:
http://ent.sina.com.cn/s/h/2003-07-31/1336179384.html
《萱闈課讀圖》相關:
http://www.booyee.com.cn/user-bid.jsp?id=104750
http://www.booyee.com.cn/user-bid.jsp?id=104751
黃埔軍校同學錄袁姓部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2b9790100piyt.html
黃埔軍校同學錄-袁保潤:
http://www.zjda.gov.cn/dadb/tszt/hpjx/201301/t20130130_253542.html
華容君〈四川客家——新都區木蘭鎮石馬村曾詠及其家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e8d5000100zocd.html
華容君〈曾璋恒及其家族紀年(征求意見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e8d50001012g43.html
曾昭演〈廣東五華佑孫房(廣淵公與廣新公)房系〉:
http://www.zengshi.net/print.asp?articleid=40670
張廷鑾墨:
http://data.collection.sina.com.cn/?a=detail&id=183856
指導教授 王力堅(Lijian Wang) 審核日期 2016-9-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