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216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4 、訪客IP:18.116.50.244
姓名 張瑞玲(TEO SWEE L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離散與記憶:姚拓小說研究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姚拓曾為眞正拿槍上陣殺敵的抗日軍人,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步兵科。在一九四九年經歷中國政權易手,姚拓身為國民黨軍人的身分瞬間被瓦解,流落到香港當難民,卻在陰差陽錯之下當了《中國學生週報》校對,踏上了寫作的路程,創作了多篇抗日背景的小說,在大歷史的敘述下,保存了小人物的記憶。歷史的巨變也讓姚拓經歷了半生離散,從中國到香港,再從香港到新馬。以姚拓面對戰爭的創傷記憶為線索,可以探究其面對國破家亡的歷史巨變所產生的創傷體驗,以及其如何通過書寫,為創傷記憶找到救贖與出口。姚拓在中國、香港與新馬的居住經驗也體現了其離散經驗。姚拓小說中的離散敘事呈現了其看待離散空間的方式,以及表現了其如何在離散中建立家園與身分認同。
摘要(英) Yao-Tuo served as a military soldier during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after graduated from First Branch Infantry Divis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 When there was a regime change of China in 1949, Yao-Tuo’s drifted to Hong Kong as a refugee. He somehow ended as an editor of China Students Weekly Magazine, meanwhile started his life as a writer. He wrote many novels about Second Sino-Japanese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memories of nobody characters in a great history background.
The national crisis in China has forced Yao-Tuo to have a scattering life, from China to Hong Kong, then from Hong Kong to Malaya-Singapore. With the trauma memory by Yao-Tuo experienced from the war, we shall reveal how he handl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fter the national crisis. Besides, the research should make known of Yao-Tuo self-salvation through his writings.
Yao-Tuo experienced diaspora while he moving from China to Hong Kong and to Malaya-Singapore. His living experience is those places written in novels not just showing his perspective on space, but also how he build-up a homeland and his personal identity.
關鍵字(中) ★ 姚拓
★ 記憶
★ 創傷
★ 離散
★ 小說研究
關鍵字(英) ★ Yao-Tuo
★ memory
★ trauma
★ diaspora
★ novel studie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次 IV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一、記憶 4
二、離散 6
第一章 姚拓生平 9
第一節 中國時期(1922-1950) 9
一、出生與童年 9
二、教育與從軍 11
第二節 香港時期(1950-1957) 13
一、偷渡到香港的難民生活 13
二、踏上文學道路的轉捩點 14
第三節 新馬時期(1957-2009) 17
一、《學生週報》與《蕉風》搖籃手 17
二、從友聯到馬聯的編輯道路 18
第二章 關於創傷:姚拓的時代記憶 23
第一節 歷史記憶的決裂:否定過去 23
一、過往、現在、未來,何在? 24
二、萬里長城萬骨枯 26
三、破滅的愚公神話 29
第二節 在記憶中和解:直面過去 31
一、從軍理想的幻滅 31
二、脫去軍服,直面內心的脆弱 38
三、那裏的山明月皎潔 41
第三節 戰爭記憶的創傷:彌補與救贖 44
一、戰爭創傷救贖的可能 44
二、讓美麗的故事永遠美麗下去 48
第三章 關於離散:從家國到家園的路程 51
第一節 離散的起始 51
一、黃土飛揚的丘陵 52
二、作為國族寓言的洞穴 56
第二節 離散途中的家園 59
一、無法容身的生活空間 59
二、從離散到建立家園 62
第三節 離散的最後歸屬 65
一、國共鬥爭造成的離散 66
二、建構沒有邊界的大同世界 69
結論 73
附錄一:姚拓生平年表 75
附錄二:姚拓小說編目 84
參考書目 97
參考文獻

(一)姚拓個人著作
1. 姚拓小說
姚拓,《二表哥》(香港:友聯,1956年8月)。
姚拓,《彎彎的岸壁》(香港 :友聯 ,1958年6月)。
姚拓,《彎彎的岸壁》(八打靈再也:蕉風,1992年)。
姚拓,《黑而亮的眼睛》(吉隆坡:蕉風,1959年7月)。
姚拓,《五里凹之花》(吉隆坡 :蕉風,1960年9月)。
姚拓,《五里凹之花》(香港:正文,1965年)。
姚拓,《五里凹之花》(八打靈再也:蕉風,1992年)。
姚拓,《四個結婚的故事》(吉隆坡:蕉風,1961年6月)。
姚拓,《四個結婚的故事》(八打靈再也:蕉風,1992年)。
姚拓,《職業病》(八打靈再也 :蕉風,1962年3月)。
姚拓,《奇蹟》(八打靈再也 :蕉風,1962年12月)。
姚拓,《姚拓小說選》(八打靈再也:蕉風,1981年10月;1992年再版)。
姚拓,《九個字的情書:姚拓小說選》(臺北:釀出版,2012年12月)。
姚拓,〈七個世紀以後〉,《蕉風》第47期(1957年10月10日)
姚拓,〈豐收的故事〉,《中國學生週報》第43期(1953年5月15日)
姚拓,〈小謝的故事〉,《馬華作家》第12期(2009年11月)

2. 散文
姚拓,《美麗的童年》(香港:國際,1963年1月)。
姚拓,《美麗的童年》(八打靈再也:蕉風,1990年)。
姚拓,《美麗的童年》(香港:青田企業,1994年)。
姚拓,《牆頭上的小紅花》(八打靈再也:蕉風,1992年)。
姚拓,《牆頭上的小紅花》(中國:鄭州海燕,1993年9月)。
姚拓,《蛙鳴》(中國:遼寧教育,1997年)。
姚拓,《雪泥鴻爪——姚拓說自己》(吉隆坡:紅蜻蜓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3. 戲劇集
姚拓,《憩園》(吉隆坡:劇藝研究會,1969)。
姚拓,《兒女英雄傳》(八打靈再也:蕉風,1984年6月)。
姚拓,《姚拓戲劇集1》(八打靈再也:蕉風,1993)。
姚拓,《姚拓戲劇集2》(八打靈再也:蕉風,1993)。

4. 其他
姚拓,〈目的小說——跋《姚拓小說選》之三〉,《學報半月刊》第1015期(1981年12月16日)
姚拓,〈跋《姚拓小說選》〉,《學報半月刊》第1011期(1981年10月16日)
姚拓,〈生死原知萬事空——悼徐速兄〉,《學報半月刊》第1009期(1981年9月16日)
姚拓,〈有關寫作的幾個感想〉,《學報半月刊》第983期(1980年7月16日)
姚拓,〈有關寫作的幾個感想〉,《學報半月刊》第983期(1980年7月16日)
姚拓,〈文學就是文學〉,《學生周報》第852期(1972年11月22日)
姚拓,〈什麽是「灰色」的文學作品〉,《學生周報》第851期(1972年11月15日)
姚拓,〈觀千劍而後識器——批評家的斧頭〉,《學生周報》第850期(1972年11月8日)
姚拓,〈什麽事文學上的道德標準〉,《學生周報》第849期(1972年11月1日)
姚拓,〈文學的道德派與革命派〉,《學生周報》第848期(1972年10月25日)
姚拓(署名張兆),〈文藝方向和作家道路〉,《學生周報》第269期(1961年9月15日)
姚拓(署名張兆),〈偉大溫柔如美洲的大河——簡介喬治桑和她的「鬼池」〉,《學生週報》第86期,1958年3月14日
姚拓,《歷史故事四集》 (香港:友聯,1954年8月)。
姚拓,《歷史故事三集》( 香港:友聯,1954年1月)。
姚拓,【書刊評介】〈中共怎樣對待少數民族〉,《中國學生週報》第36期(1953年3月27日)

(二)專著專書:
【民國】時經訓撰,〈河南地志•第三章•第一節:北嶺脈〉,《稀見方志叢刊》上海圖書館藏,第一六七冊(北京市:國家圖書館,2011)
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否想香港》(台北市:麥田出版,1997)
王斑,《歷史與記憶:全球現代性的質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
王詩穎,《國民革命軍與近代中國男性氣概的行塑(1924-1945)》(臺北市:國史館,2011)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台北:麥田,2004)
白垚,《縷雲起於綠草》(吉隆坡:大夢書房,2007)
李守中,《長城往事》(臺北:遠流,2010)
李有成,《記憶》(臺北市:允晨文化,2016)
李有成,《離散》(臺北市:允晨文化,2013)
李劍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張詠梅,《邊緣與中心——論香港左翼小說中的「香港」(1950-67)》(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3)
黃維樑,《香港文學再探》(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6.11)
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主編,《香港文學大事年表(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6年
楊伯峻撰,《列子集釋•湯問篇》卷第五(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市:麥田出版,2003)
劉紀雯,《離散為家:當代加拿大後殖民小說研究》(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7)
鄭樹森、黃繼持、盧瑋鑾,《香港文學年表(1950-1969)》(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
盧瑋鑾,熊志勤編,《香港文化眾生道——第一冊》(香港:三聯書店,2014年7月)

(三)翻譯著作:
Simon Parker著,王志弘、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台北市:群學,2007)
本雅明;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
柏拉圖著,徐學庸譯註,《〈理想國篇〉譯註與詮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段義孚著,周尚意;張春梅譯,《逃避主義》(新店市:立緒文化文化,2006)
段義孚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市:編譯館,1998)
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諾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1995)

(四)單篇論文與文章:
Nuala C. Johnson,余佳玲譯,〈記憶與襲產〉,《人文地理學概論》(台北市:巨流,2006)
沈安琳,〈我眼中的姚拓〉,《蕉風雙月刊》第457期(1993年11/12月號)
淩逾,薛亞聰,〈擠感空間:香港城市文化〉,《暨南學報》2016年第38卷,第12期
陳棟康,〈香港的人口地理〉,《經濟地理》1986年第1期
陳鵬翔,〈姚拓小說裏的三個世界〉,《中外文學》第21卷,第八期(1993年1月)
曾卓然,〈寫實的文學——有關「鑪峯」的故事〉,《書寫香港@文學故事》(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
黃繼持,〈《馬克思以來左翼文論之回顧與再思》引耑〉,《現代化•現代性•現代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
蔡曉玲,〈家常閒談與生命意義——論姚拓小說的敘述面向〉,《九個字的情書:姚拓小說選集》(臺北:釀出版,2012.12)
鄭樹森,〈遺忘的歷史•歷史的遺忘——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學〉,《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

(五)學位論文:
Chong Fah Hing莊華興,Sastera Mahua Dalam Gejala Kritikan dan Pensejarahan: Satu Proses Penerokaan Jati Diri(《文學批評與文學史現象:馬華文學主體性探索》), University Malaya, Jabatan Pengajian Tionghua, 2006.
Lim Cheen Soon, Sumbangan penulis-penulis asing terhadap perkembangan sastera Mahua (《外來作家對馬華文藝發展的貢獻》), University Malaya, Jabatan Pengajian Tionghua, 2009.
張丰慈,《摩登長廊裏的傳奇——論西西的香港都市書寫》(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六)網站:
〈《黃埔訓練集》披露哪些事〉,黃埔軍校同學會:http://www.huangpu.org.cn/hpzz/hpzz201506/201511/t20151116_11045217.html,2017-3-4
〈從「繅絲女」到「順德媽姐」── 一個式微女性行業的社會分析〉,第十二屆「歷史文化考察報告獎」:http://www.hkipcc.org.hk/history/report/12prize_high1.htm,2017-3-21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17-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