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2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3 、訪客IP:3.17.28.48
姓名 蕭緯翔(Wei-Siang S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十六世紀朝鮮戰役轉捩點之分析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十六世紀末的朝鮮戰役,源於日本從割據的戰國時代回歸一統後,統治者的野心,新的國家發展目標與外在利益的刺激相互結合後,產生的對外擴張行動。   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日本政權,發動戰爭的原因除領導者追求個人功績的精神層面,還有追求國家利益及應對社會問題的物質層面。征朝入明的想法看不切實際,但其動機實則與外在的政治情勢變化,勢力消長關係密切,也表現出中、朝、日三方,在國家層級對外部環境刺激產生的反應。   朝鮮戰役的發展,局勢並未明顯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在轉捩點間不斷搖擺,考驗各方的應對能力。戰役初期,日本在極短時間內拿下朝鮮半島,明朝對戰況雖感到震撼,但隨即加入戰爭,戰況跟著轉變。此為第一個轉捩點,隨著戰爭持續進行,參戰雙方在朝鮮半島展開一來一往的拉鋸戰。此時確保明朝或者日本取勝的因素,並非優於對方的國力和資源,而是其戰略思考與執行,能否隨著戰況適應並修正,應對轉捩點之後的局勢。其結果可能是成功達成戰略目標,或延長達成目標的時間,甚至超過所能承受的極限,錯失勝利的機會。
摘要(英) The Korean campaign at the end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originated from Japan`s outward expansion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ambition of the rulers, the new national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stimulation of external interests. There is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ing the order of East Asia. The Japanese regime led by Toyotomi Hideyoshi. The reasons for launching the Korean War are not only the spiritual level of the leader`s pursuit of personal merit, but also the material aspect of pursuing national interests and coping with social problems. The mot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ries,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orean campaign, the situation is not clearly biased towards either side, but is constantly swinging between the turning points. After Japan w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Ming Dynasty was shocked by the war situation, but then joined the war and the battle situation changed. This was the first turning point in the Korean campaign. As the war continued, the two sides engaged in a tug-of-war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t this time, the factors that ensure the vic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or Japan are not superior to the other`s national strength and resources, but to the think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whether it can adapt and correct with the situ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fter the turning point. The result may be a successful achievement of a strategic goal, or an extension of the time to achieve the goal, even beyond the limits of what can be tolerated, missed the chance of success.
關鍵字(中) ★ 豐臣秀吉
★ 明神宗
★ 平壤
★ 碧蹄館
★ 蔚山城
關鍵字(英) ★ Toyotomi Hideyoshi
★ Wanli Emperor
★ Pyongyang
★ Byeokjegwan
★ Ulsan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緒論 1
第一章 朝鮮戰役爆發 17
第一節 戰役爆發之背景 18
第二節 征朝的軍事準備及初期戰況 28
第三節 戰略思考的變化 35
第二章 碧蹄館之戰的影響 42
第一節 碧蹄館前後 42
第二節 拉鋸戰 48
第三節 中、朝聯軍的困境 57
第三章 第二次朝鮮戰役 66
第一節 第二次戰役背景 66
第二節 第二次拉鋸戰 74
第三節 到達極限及戰爭結束 83
結論 90
參考書目 98
參考文獻 一、資料文獻

川口長孺,《征韓偉略》,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献縮微複印中心,1990年。
茅瑞徵,《萬曆三大征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俞大猷,《正氣堂續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政若曾,《籌海圖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談遷,《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柳成龍,《懲毖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献縮微複印中心,1990年。
盛楓撰,《嘉禾徵献录》,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9年。
張廷玉等,《明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
趙慶南,《亂中雜錄》(朝鮮古書刊行會本),山西:亂中雜錄刊行所,1964年。
諸葛元聲輯,《兩朝平壤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複製中心,1990年。
權文海,《宣廟中興誌》,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佚名,《萬曆邸鈔》,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

二、專書

夫馬進,《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使節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上海世紀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王向東主編,《戰爭與疾病》,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年。
朱立熙,《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李迺揚,《韓國通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年。
李光濤,《中韓民族與文化》,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8年。
李光濤編,《朝鮮壬辰倭禍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年。
林明德,《日本史》,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吳緝華,《明代海運及運河的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
林先渝,《韓國的地理資源與文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1988年。
黃仁宇,《明代的漕運,1368-1644》,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黃仁宇,《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張曉生、劉文彥編著,《中國古代戰爭通覽》,台北:雲龍出版社,1990年。
劉昭民編著,《中華氣象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
劉菁華、許清玉、胡顯慧選編,《明實錄朝鮮資料輯錄》,成都:巴蜀書社, 2005年。
鄭樑生,《明代倭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鄭樑生,《中日關係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鄭樑生,《日本史:現代化的東方文明國家》,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樊鏵,《政治決策與明代海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賴建誠,《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 1531-1602》,台北:中央研究院,2008年。
蘇世岳,《韓國社會與文化》,台北: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
上田信,《海與帝國:明清時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日下寬編,《豐公遺文》,東京:博文館株式会社,1914年。
日本參謀本部編,《日本戰史朝鮮役》,東京:偕行社,1924年。
山口喜代松,《日本海軍陸戰隊史》,東京:大新社,1943年。
太丸伸章,《戰略戰術兵器事典:日本戰國篇》,台北:楓樹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
太丸伸章,《戰略戰術兵器事典:日本城郭篇》,台北:楓樹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
池上良太,《圖解日本戰國武將》,台北:楓書坊文化出版社,2011年。
胡煒權,《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下卷,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
張玉祥,《織豊政権と東アジア》,日本:六興出版株式会社,1989年。
渡部義之,《戰略戰術兵器事典:中國中古篇》,台北:楓樹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
德富豬一郎,《朝鮮役》,上卷,《近世日本國民史》,東京:民友社,1921年。
Andrade, Tonio, The Gunpowder Age: China,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in World History,陳榮彬譯,《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Brook, James Timothy,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方駿、王秀麗、羅天佑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年。
Carl vo, Clausewitz, Vom Kriege,楊南方等譯校,《戰爭論:不朽的普魯士軍事聖經》,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13年。
Darwin, John, 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 Fall of Global Empires, 1400-2000,黃中憲譯,《帖木耳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台北: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Henshall, Kenneth G. , A History of Japan: From Stone Age to Superpower,李忠晉譯,《日本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三、期刊論文

卜永堅,〈十六世紀朝鮮戰爭與明朝中央政治〉,《明代研究》第二十八期(2017年),頁39-64。
朱法武,〈壬辰戰爭中朝鮮對中日議和立場探析〉,《社會科學輯刊》第2期(2010年),頁48-153。
汪榮祖,〈「天地之盜」:明清帝國生態危機綜說〉,《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51期(2010年),頁88-114。
吳智和,〈明代職業戶的初步研究〉,《明史研究專刊》第四期(1981年),頁59-144。
許賢瑤,〈明代的勾軍〉,《明史研究專刊》第六期(1983年),頁133-192。
陳志剛:〈明朝在朝鮮之役前後的軍事情報活動論析〉,《學習與探索期刊》第四期(2011年),頁240-248。
楊艷秋,〈《大明會典》、《明史》與朝鮮辨誣--以朝鮮王朝宗系辨誣和「仁祖反正」辨誣為中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0年),頁79-91。
萬明,〈萬曆朝鮮之役與明後期政治態勢〉,《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2期,頁119-134。
葉菜萍,〈壬辰倭亂前朝鮮與明朝、日本的關係(1568-1592)〉,《史轍: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學報》第5期(2009年),頁111-126。
鄭洁西,〈萬曆朝鮮之役前夜明朝對日本的攻守戰略〉,《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第三輯(2009年),頁20-29。
鄭洁西,〈16世紀末明朝的征討日本戰略及其變遷——以萬曆朝鮮之役的詔令資料為中心〉,《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2010年),頁217-228。
樊樹志,〈萬歷年間的朝鮮戰爭〉,《復旦學報》第六期(2003年),頁96-102。
魏鵬、顏廷宏,〈壬辰戰爭前後明政府決策失誤探究〉,《北方論叢》第227期(2011年),頁91-94。
羅麗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期間日軍在朝鮮半島的殺掠及朝鮮俘虜在日本的生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9期(2013年),頁93-144。
羅麗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期間日軍在朝鮮半島之築城—以日本史料為核心〉,《漢學研究》第71期(2012年),頁93-132。
羅麗馨,〈明代京營之形成與衰敗〉,《明史研究專刊》,第六期(1983年),頁1-36。
羅麗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日、朝、明三國軍中疾疫、情蒐與通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47期(2017年),頁117-158。
羅麗馨,〈萬曆朝鮮戰爭:日軍之戰術〉,《明代研究》第二十八期(2017年),頁65-88。
羅麗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日軍軍中的傳教士與僧侶〉,《漢學研究》第33卷第1期(2015年),頁163-198。
魏鵬、顏廷宏:〈壬辰戰爭前后明政府決策失誤探究〉,《北方論壇》第三期(2011年),頁91-94。

四、學位論文

李賢淑,〈明代中韓封貢貿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金寬中,〈萬曆朝鮮之役與其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周承毅,〈萬曆朝鮮戰爭—明軍的戰爭指導〉,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陳宥任,〈豐城秀吉的「大陸政策」研究--以萬曆朝鮮之役為中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陳宏文,〈明萬曆三大征的軍費研究〉,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五、網路資料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線上版,http://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do。
佚名,《燃蔾室記述》,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97046。
申炅,《再造藩邦志》,大東野乘線上版,https://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8010&nodeId=NODE07373973&medaId=MEDA07484600#none。
任洛等,《遼東志》,卷九《外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96468。
顧秉謙等,《明神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54^124551343^10^^^^@@1350966450;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64038。
朱聲敏,〈明神宗與援朝抗倭戰爭〉,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bc70a0101buy1.html?tj=1。
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中國基本古籍庫,http://tulips.ntu.edu.tw:2082/search~S5*cht?/s%7Bu53F2%7D%7Bu5730%7D%7Bu5EAB%7D.+%7Bu6B77%7D%7Bu53F2%7D%7Bu985E%7D.+%7Bu96DC%7D%7Bu9304%7D%7Bu7463%7D%7Bu805E%7D%7Bu76EE%7D/s%7B21353d%7D%7B213779%7D%7B213c76%7D/-3%2C-1%2C0%2CE/frameset&FF=s%7B21353d%7D%7B213779%7D%7B213c76%7D&1523%2C%2C2168。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03677。
徐學聚,《嘉靖東南平倭通錄》,維基文庫,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5%98%89%E9%9D%96%E6%9D%B1%E5%8D%97%E5%B9%B3%E5%80%AD%E9%80%9A%E9%8C%84。
徐亮輯,《萬曆疏鈔》,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2047。
張廷玉等,《明史》(《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9:1011412710:10:/raid/ihp_ebook/hanji/ttsweb.ini:::@SPAWN。
逸佚居,〈萬曆援韓之役中的明軍戰船〉,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6/07/blog-post.html。
逸佚居,〈缺席的長柄足輕〉,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html。
逸佚居,〈首功數與戰鬥強度〉,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html#。
逸佚居,〈晚明武官的職與銜〉,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50.html。
逸佚居,〈壬辰丁酉倭亂中的朝鮮戰船〉,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search?q=%E6%9C%9D%E9%AE%AE%E6%88%B0%E8%88%B9。
劉曉東,〈「扶危字小」與萬曆出兵朝鮮〉,草根網,http://www.caogen.com/Topic/42340.html。
寡言,〈淺談饑饉災害對日本戰國合戰的影響〉,「史地人物論壇網站」,2013年, http://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906132。
賴山陽,《日本外史》,維基文庫,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97%A5%E6%9C%AC%E5%A4%96%E5%8F%B2。
錢世楨,《征東實紀》(清光緒觀自得齋徐氏校刊本),線上版,https://tieba.baidu.com/p/2660005982。
瞿九思,《萬曆武功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11100。
藤田达生,〈日本织丰及江户初期的战争与城郭〉,摘自《日本史讲座5 近世的形成》(網路譯稿),https://tieba.baidu.com/p/5351322118。
顧秉謙等,《明神宗實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64038。
指導教授 賴澤涵 審核日期 2018-8-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