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26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3.149.233.6
姓名 張貝稜(Bei-Leng Z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化運神通──明代神通式渡水羅漢畫之析探
(A Study on the Paintings of Lohans’ Supernatural Water Crossing in the Ming Dynasty)
相關論文
★ 戴進道釋畫研究—以《達摩六祖圖》為核心★ 與春遊及七夕相關之明代仕女畫探討
★ 橋本關雪《長恨歌》研究★ 掃象圖研究
★ 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生自畫像研究--以1936年前作品為主★ 捧桃將獻誰?日本桃山、江戶時期西王母圖像研究─以狩野派、圓山應舉為例
★ 乾隆朝宮廷畫家金廷標(?-1767)歷史故實畫研究★ 二十世紀初西方人對宋代繪畫的看法──以Laurence Binyon著作為例
★ 鏑木清方口繪版畫研究:以「泉鏡花系列」為核心★ 手塚治虫漫畫中佛像圖繪之研究
★ 與謝蕪村雪夜景圖研究★ 古傳日本之中國涅槃圖研究
★ 《故宮週刊》與清末民初藝術普及概念關聯之研究★ 建構日本繪畫史:以Louis Gonse的《日本美術》為例
★ 江戶時代開帳圖研究:以猿猴庵作品為核心★ 端方藏畫研究──以《壬寅消夏錄》所載六朝至宋代畫作為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神通式渡水羅漢畫為明清時期相當盛行的題材,圖像上,多表現羅漢們騎乘狻狔、龍、龜鱉、鯉魚等奇珍異獸,抑或足踩布袋、錫杖、浮槎、竹蓆等物渡水。這個題材雖然累積了相當可觀的文獻紀錄與存世作品,然而,在其宗教文獻的依據及圖像之上仍有諸多未解之謎。

本文的第一章擬分述「常人式」與「神通式」的圖像差異,接著回顧畫史及宗教文獻上的幾個議題:其一,傳王維渡水羅漢畫之爭論;其二,擅畫渡水羅漢畫的名家在歷史發展上的轉變;其三,「龍王請齋」為文獻依據的可能性。第二章將從佛教僧傳、道教仙傳及地方軼事之處著手,探討畫中幾種圖像表現與羅漢之間的關聯性,如:達摩一葦渡江、布袋和尚、海市蜃樓等;並闡述部分渡水形式的文獻來源,如:蝦蟆凌虛、以蓆作舟等。第三章則以「羅漢畫的祈壽功能」、「神通式渡水羅漢畫所具備的長生之意」以及「與明代慶壽圖像的關聯」三個面向,來建構出神通式渡水羅漢畫與慶壽文化之關係。
摘要(英)
The paintings of Lohans’ Supernatural Water Crossing, called the Supernatural type for short,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otifs in the visual 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It displays lohans riding on such fabulous vehicles as dragons, Suannis (the ancient name of lion), turtles, carps, floating rafts, or mats. Even though there are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literature records and extant works of this type, the issues concerning the images and the basis of Buddhist literatures have yet to be discussed.

Chapter one of this thesis will first distinguish the Natural and the Supernatural types in iconography, additionally review three issues in painting history and Buddhist literatures of the Supernatural type: First, the debate over the authenticity of works attributed to Wang Wei. Second, diversion on the attribution of famous painters from Tang to Ming. Third, possibility of Longwang qingzhai (the vegetarian diet invitation of the Dragon King) that the Supernatural type rests on.

In Chapter two, the first half of this embarks upon the accounts of eminent monks’ biography and anecdotes. Then, I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hans and few images of the Supernatural type; for one of the typical examples here is Bodhidharma crossing the river on a reed.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chapter elaborates on Daoist immortals’ biographical accounts in relation to vehicles; Yi xi zuo zhuo (riding on a mat) or Xia mo ling xu (riding on a toad) for instance, of lohans’ water crossing.

Chapter thre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unction of praying for longevity of lohan paintings, the longevous implication of the Supernatural type,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Supernatural type and longevous themes such as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in Ming dynasty. Thereby the discussion establishes a connection with the Supernatural type and longevous culture.
關鍵字(中) ★ 神通式渡水羅漢畫
★ 渡水羅漢
★ 龍王請齋
★ 八仙過海
關鍵字(英) ★ The paintings of Lohans
★ Supernatural water crossing
★ Longwang qingzhai
★ the Eight Immortals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v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文獻回顧 2
章節架構 4
第一章 渡水羅漢畫的發展歷程 6
第一節 「渡水羅漢」的出現 6
一、 羅漢畫的起源與幾種樣式類型 6
二、 「渡水羅漢畫」的兩種表現形式 8
第二節 畫史及宗教文獻中的渡水羅漢 12
一、 畫史中的渡水羅漢及其相關議題 12
二、 宗教文獻中的渡水羅漢及其相關議題 14
第二章 神通式渡水羅漢畫之圖像鉤沉 19
第一節 數種渡水圖像的文獻探源 20
一、 達摩一葦渡江 20
二、 布袋和尚 21
三、 飛錫杖/寶誌禪師 23
四、 珠蚌羅漢 25
五、 海市蜃樓 27
第二節 道教神仙傳記中的渡水軼事 28
第三章 渡水羅漢與明代慶壽文化 33
第一節 渡水羅漢畫與明代慶壽文化 34
一、 慶壽文化之發展概述 34
二、 羅漢畫的祈壽特質 37
三、 神通式渡水羅漢畫的長生意涵 39
第二節 渡水羅漢畫與八仙過海畫 43
一、 八仙過海畫的圖像傳統 43
二、 明代八仙過海之風潮 44
三、 渡水羅漢畫與八仙過海畫之比較 45
結論 48
參考資料 50
圖版目錄 57
圖版 62
參考文獻

古籍
1. (春秋)孔子;(宋)朱熹注,《詩經》,上海:上海古籍,1991。
2. (西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廣文,1969。
3. (西漢)劉向,《列仙傳》,收錄於《中國道藏》45,北京:華夏,2004。
4. (西晉)竺法護譯,《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冊,第199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5.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5冊,第598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6. (西晉)張華,《博物志》,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1342,北京:中華,1985。
7. (南梁)慧皎,《高僧傳》,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0冊,第2059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8. (南梁)蕭統編;(唐)李善註,《文選註》,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488,台北:台灣商務,1986。
9. (南梁)顏之推,《顏氏家訓》,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970,北京:中華,1985。
10. (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9冊,第2030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11. (唐)駱賓王,《駱丞集》,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1845,北京:中華,1985。
12. (唐)蘇鶚,《杜陽雜編》,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2835,北京:中華,1985。
13. (後晉)劉昫,《舊唐書》,收錄於《百衲本二十四史》16,台北:台灣商務,2010。
14.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584,上海:上海古籍,1995。
15. (宋)佚名,《宣和畫譜》,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53,台北:新文豐,1985。
16. (宋)呂本中,《東萊先生詩集》,收錄於《宋集珍本叢刊》39,北京:線裝書局,2004。
17. (宋)李昉,《太平廣記》,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43,台北:台灣商務,1983。
18. (宋)李流謙,《澹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33,台北:台灣商務,1983。
19. (宋)李景和,《嘉泰吳興志》,收錄於《宋元方志叢刊》5,北京:中華書局,1990。
20. (宋)李濤,《續資治通鑒長編》,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314,台北:台灣商務,1983。
21. (宋)沈括,《夢溪筆談》,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282,北京:中華,1985。
22. (宋)良渚宗鑑,《釋門正統》,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30冊,台北:新文豐,1983。
23. (宋)邵雍,《夢林玄解》,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063,上海:上海古籍,1995。
24. (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95,台北:新文豐,1985。
25. (宋)張守,《毗陵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19,台北:台灣商務,1986。
26.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53,台北:新文豐,1985。
27. (宋)陳仁子,《牧萊脞語》,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320,上海:上海古籍,1996。
28. (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録》,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294,上海:上海古籍,1995。
29. (宋)普濟,《五燈會元》,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38冊,台北:新文豐,1983。
30. (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53,台北:新文豐,1985。
31. (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收錄於《四部叢刊》54,台北:台灣商務,1975。
32. (宋)圓悟克勤禪師編著;歐陽宜璋點校,《碧巖集點校》,新店:圓明出版:鴻泰總經銷,1994。
33.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2554,北京:中華,1985。
34. (宋)葛勝仲,《丹陽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19,台北:台灣商務,1986。
35.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1冊,第2076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36. (宋)劉克莊,《後村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80,台北:台灣商務,1983。
37. (宋)韓駒,《陵陽集》,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263,台北:台灣商務,1972。
38. (宋)魏齊賢、葉棻編,《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350,台北:台灣商務,1980。
39. (宋)羅璧,《識疑》,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12,台北:新文豐,1985。
40. (宋)蘇軾,《東坡全集》,收錄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380,台北:世界,1986。
41. (宋)釋志磐,《佛祖統記》,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9冊,第2035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42. (宋)釋居簡,《北澗詩集》,收錄於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日本五山版漢籍善本集刊》5,北京:人民,2012。
43. (宋)釋道誠,《釋氏要覽》,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4冊,第2127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44. (宋)釋贊寧《宋高僧傳》,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0冊,第2061號,台北:新文豐,1983-1988。
45. (元)憨山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27冊,台北:新文豐,1983。
46. (元)楊維楨,《東維子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90,台北:台灣商務,1986。
47.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394,台北:台灣商務,1986。
48. (明)吳元泰撰;凌元龍校,《新刊八仙出處東遊記》,台北:懷明文化公司總經銷,1985。
49. (明)汪舜民,《靜軒先生文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331,上海:上海古籍,1996。
50. (明)洪應明,《月旦堂仙佛奇蹤合刻》。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台北:台灣書局,1989。
51.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第22編第5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52. (明)夏鍭,《夏赤城先生文集》,收錄於(明)毛紀,《鼇峰類稿》,台南:莊嚴文化,1997。
53.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7,台北:台灣商務,1983。
54. (明)莊㫤,《定山集》,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261,台北:台灣商務,1979。
55. (明)程大約,《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六輯:程氏墨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6. (明)黃淳耀,《陶菴全集》,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191,台北:台灣商務,1982。
57. (明)趙琦美,《脈望館校鈔本古今雜劇》79,收錄於《古本戲曲叢刊》四集‧第11函﹝4﹞,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58。
58. (明)歸有光,《震川集》,收錄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421,台北:世界,1986。
59. (明)羅洪先,《念菴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75,台北:台灣商務,1983。
60.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28,台北:台灣商務,1983。
61. (清)徐松,《宋會要輯稿‧二》,台北:新文豐,1976年。
62. (清)梁詩正、張照,《秘殿珠林》。收錄於《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1,上海:上海書店,1988。
63. (清)儀潤證義,《百丈清規證義記》,收錄於《卍續藏經》第111冊,台北:新文豐,1983。
64. 王季烈輯,《孤本元明雜劇》,上海:商務印書館,1941。


專書
1. 中村元原著;林光明編譯,《廣說佛教語大辭典》中卷,台北:嘉豐,2009。
2.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9石刻線畫》,台北:錦繡出版,1989。
3. 戶田禎佑,角井博,長谷部楽爾責任編集;每日新聞社至宝委員会事務局編集,《御物:中囯美術》,東京:每日新聞社,1993。
4. 王漢民,《八仙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5. 田中一松,米澤嘉圃編,《原色日本の美術11:水墨畫》,東京:小學館,1970。
6. 米澤嘉圃,中田勇次郎著;相賀徹夫編,《原色日本の美術29:請來美術(繪畫、書)》,東京:小學館,1967。
7. 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內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北京:中華,2006。
8. 李玉珉,《佛陀形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9.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編輯委員會,《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1,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
10. 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編輯委員會,《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3,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
11. 祝重壽,《中國插圖藝術史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2. 神戶市立博物館編輯,《神戶市立博物館 館藏名品圖錄》,神戶:神戶市立博物館,1991。
13. 高崎富士彥編,《日本の美術:羅漢図》,東京都新宿區:至文堂,1985。
14. 國立文化財機構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編,《大德寺傳來五百羅漢圖》,奈良:國立文化財機構奈良國立博物館,2014。
15.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15,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
16.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16,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7。
17.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羅漢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
18. 陳清香,《羅漢圖像研究》,台北:文津,1995。
19. 黃東陽,《唐五代記異小說的文化闡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紅螞蟻經銷,2007。
20. 廖奔,《宋元戲曲文物與民俗》,北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21. 嚴雅美,《潑墨仙人圖研究:兼論宋元禪宗繪畫》,台北:法鼓文化,2000。
22. Cahill, James, The Restless Landscap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Period, Berkeley, University Art Museum, 1971.


專文
1. 井手誠之輔,〈大徳寺伝来五百羅漢図の成立背景〉,《大徳寺伝来五百羅漢図》,奈良國立博物館;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編輯,奈良:奈良國立博物館,2014,頁268-283。
2. 田中豊藏,〈羅漢画様式の変遷(下)〉,《中国美術の研究》,東京:二玄社,1964年,頁285-295。
3. 西上實,〈王維渡水羅漢図について〉,《京都国立博物館学叢》8,京都國立博物館,1986年3月,頁61-73。
4. 鄭土有,〈做壽習俗的歷史發展及其文化內涵〉,《中國民間文化7:人生禮俗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頁73-91。
5. Kent, Richard K., “Depictions of the Guardian of the Law: Lohan Painting in China,” in Latter Days of the Law: Im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850-1850. Lawrence, KS: Spencer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Kansas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pp183-213.
6. Levine, Gregory P. A. “ Repairing the Temple, Filling the Museum: Travels of the Daitokuji Five Hundred Luohan,” in Daitokuji: The Visual Cultures of a Zen Monaste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pp. 287-313.
7. Murray, Julia, “The Evolution of Buddhist Narrative Illustration in China after 850,” in Latter Days of the Law: Im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850-1850. Lawrence, KS: Spencer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Kansas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pp.125-149.


期刊論文
1. 山西省文管會侯馬工作站,〈侯馬金代董氏墓介紹〉,《文物》第6期,1959年6月,頁50-55。
2. 毛益華,〈《博異志》作者及相關問題的再探討〉,《黃崗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1年10月,頁84-86。
3. 王暢安,〈純陽殿、重陽殿的壁畫〉,《文物》第8期,1963年8月,頁40-43。
1. 李玉珉,〈住世護法羅漢──羅漢畫特展之一〉,《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7期,1990年,頁4-19。
4. 李玉珉,〈明末羅漢畫中的貫休傳統〉,《故宮學術季刊》第22卷第1期,2004,頁99-143。
5. 李玉珉,〈神通妙變羅漢畫──羅漢畫特展之二〉,《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8期,1990年,頁74-93。
6. 李玉珉,〈清宮羅漢畫中的羅睺羅尊者〉,《故宮文物月刊》第272期,2005年11期,頁4-9。
7. 林聖智,〈八仙的變身:狩野山雪《群仙圖襖》的相關問題〉,《藝術學研究》第18期,2016年06月,頁1-64。
8. 邱仲麟,〈耆年冠帶──關於明代“壽官”的考察〉,《臺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頁207-262。
9. 邱仲麟,〈誕日稱觴──明清社會的慶壽文化〉,《新史學》第11卷,2000年03期,頁101-156。
10. 浦江清,〈八仙考〉,《清華學報》11卷,1936年03月,頁89-136。
11. 曹仕邦,〈「一葦渡江」與「喫肉邊菜」──兩個著名禪宗故事的歷史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2000年5月,頁267-280。
12. 陳清香,〈達摩事蹟與達摩圖像〉,《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1999,頁425-478。
13. 湯志波,〈《有象列仙全傳》版本考〉,《文獻》第4期,2016年7月,頁54-61。
14. 劉淑芬,〈宋代的羅漢信仰及其儀式──從大德寺宋本「五百羅漢圖」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86本第4分,2015年12月,頁679-775。
15. 劉尊明,〈宋代壽詞的文化內蘊與生命主題──兼論中國古代壽辭文學的發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卷,1993年02期,頁56-75。
16. 鄭婷婷,〈《有象列仙全傳》插圖在中日的傳播與影響〉,《典藏‧古美術》第263期,2014年8月,頁158-163。


學位論文
1. 王雯怡,《明代祝壽曲詞之研究──以《全明散曲》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
2. 張俐雯,《八仙故事淵源考述》,碩士論文,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2。
3. 梁婷育,《劉松年《羅漢》三軸畫史意義之研究──兼論其宗教意涵與圖像表現》,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7。
4. 莫雅麗,《明代慶賞劇研究》,碩士論文,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2。
5. 楊美莉,《劉松年畫羅漢三軸之研究──兼論宋人之羅漢信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1982。
6. 楊庭頤,《清代以前的八仙圖像及其變幻意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美術史組,2015。
7. Chiu, Li-li, “The Depictions of Lohans’ Journey Across the Water: The Complex Water-crossing Symbolism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Ph.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2006.


電子資源
1. CBETA漢文大藏經:http://tripitaka.cbeta.org/
2. Cleveland Museum of Art:http://www.clevelandart.org/
3. 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http://www.asia.si.edu/
4. Sotheby’s:http://www.sothebys.com/en.html
5. 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
6.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7. 北京故宮:http://www.dpm.org.cn/index1024768.html
8.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https://www.npm.gov.tw/zh-tw/
9. 東京國立博物館畫像檢索:http://webarchives.tnm.jp/imgsearch/index
10. 東京國立博物館 e國寶:http://www.emuseum.jp/
指導教授 巫佩蓉(Pei-Jung Wu) 審核日期 2017-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