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55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6 、訪客IP:3.142.198.129
姓名 黃國峯(Kuo-Feng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1946-1947年四平戰役之研究
(Study on SipingBattles of 1947 –1946)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1946-1947年的中國大部分時間卻都在戰爭歲月中度過,國共之間糾葛成為抗戰勝利後中國的主題。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兩種截然不同意識形態及武力的鬥爭。國共雙方都力圖依照自已的企圖來改造中國,最終走向兵爭,而這種兵爭的衝突點就選在東北四平。四平爲東北重心,交通之樞紐,中長、平梅、平齊等鐵路均以此爲軸心,誠爲長春、瀋陽之肩荷點,東控海河、通化,西制遼源、通遼,北仰長春,南屏瀋陽,深具其軍事戰略價値。然而在這場戰役中共軍林彪部隊潰敗後,國軍將領杜聿明趁勝追擊,然因兵力不足,僅進軍到松花江南岸。無論是毛澤東冒險守四平,還是蔣中正未度過松花江追擊,兩人內心的決策,均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影響。結果,東北戰局出現逆轉,國軍未因攻下四平而獲得最後勝利,反而丟掉了東北,導致內戰的失敗。
摘要(英) 1946-1947 years in China most of the time but had spent the war years, disputes become after the war between the Kuo Ming Tang (KMT) and Chinese themes.We can say that this period is a struggle between two very different fat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is trying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attempt to transform China,and ultimately to fight soldiers, and soldiers indisputable point of this conflict on the election in the Northeast Siping. Siping northeast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 the long, flat plum, flush with the railway as the axis of all this, honest to Changchun, Shenyang point of the shoulder charge, East Haihe control, Tonghua, Liaoyuan West system, Tongliao, north Yang Changchun Nanping Shenyang, with a deep strategic military value Zhi. However, after the battle CCF troops defeat Lin Biao, the military generals Du Yuming wins while chasing, however due to shortage of troops, only to enter the south bank of the Songhua River. Whether Mao adventure defend Siping, Chiang Kai-shek was not spent chasing the Songhua River, the two inner decisions are influenced b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s a result, the northeast war situation reversed, because the military did not take Siping and final victory, but lost the Northeast,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civil war.
Keywords: SipingBattles, Mao Zedong, Chiang Kai-shek, Lin Biao
關鍵字(中) ★ 蔣中正
★ 毛澤東
★ 林彪
★ 四平會戰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v
目錄…………………………………………………………………………………..v
第一章緒論………………………………………………………………………1
第二章戰前情勢(含地形分析)…………………………………………12第一節戰前情勢(含地形分析)……………………………..………12
第二節雙方兵力(戰鬥序列、兵力部署)………………………41
第三章作戰指導…..………………………………………………….………59
第一節國軍方面…………………………………………………………...60
第二節共軍方面……………………………………………………………63
第四章作戰經過…………………………………………………………….…86
第一節雙方各階段會戰………………………………………………..86
第二節四平會戰……………………………………………………………99
第五章結論……………………………………………………………………..173
徵引書目……………………………………………………………………………176
附錄…………………………………………………………………………………..185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一冊。
2.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二冊。
3.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三冊。
4.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四冊。
5.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五冊。
6.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六冊。
7.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七冊。
8.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八冊。
9.三軍大學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臺北:史政編譯處,1989 年11月),第九冊。
10.史政編譯局編,《國民革命軍六大戰史輯要─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61年5月)。
11.史政編譯局編,《三人會議商談經過概要》,(臺北:史政編譯局,1960 年10 月)
12.史政編譯局編,《四平保衛戰》,(臺北:史政編譯局,1962 年6 月)。
13.史政編譯局編,《戡亂簡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62 年6 月),第一冊。
14.史政編譯局編,《戡亂簡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62 年6 月),第二冊。
15.史政編譯局編,《戡亂簡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62 年6 月),第三冊。
16.史政編譯局編,《戡亂簡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62 年6 月),第四冊。
17.史政編譯局編,《壯烈光榮戰史選輯─戡亂第一集》(臺北:史政編譯局,1962 年8月)。
18.史政編譯局編,《對匪作戰光榮壯烈史例》(臺北:史政編譯局,1965 年5 月)。
19.史政編譯局編,《和談紀實》(臺北:史政編譯局,1971 年6 月),上卷。
20.史政編譯局編,《和談紀實》(臺北:史政編譯局,1971 年6 月),下卷。
21.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1 年10 月),第一冊。
22.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1 年10 月),第二冊。
23.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4 年03 月),第三冊。
24.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0 年06 月),第四冊。
25.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0 年06 月),第五冊。
26.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1 年02 月),第六冊。
27.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1 年05 月),第七冊。
28.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1 年06 月),第八冊。
29.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2 年04 月),第九冊。
30.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2 年04 月),第十冊。
31.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2 年12 月),第十一冊。
32.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2 年05 月),第十二冊。
33.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3 年01 月),第十三冊。
34.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3 年06 月),第十四冊。
35.史政編譯局編,《戡亂戰史》(臺北:史政編譯局,1984 年03 月),第十五冊。
36.史政編譯局,《抗日戰史第12冊:國際合作勝利受降》(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77年6月),頁230。
37.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6年)。
38.中央文獻研究編寫,《毛澤東年譜(1893-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39.中央文獻研究編寫,《朱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40.中央文獻研究編寫,《周恩來年譜(1898-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4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1921-1949)》,第一卷,冊下,頁601。
4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二),頁23-27。
43.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輯》光碟(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8 年9月)。
4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湖南文史資料選輯》(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輯22。
45.國史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民國27年(1938)1至6月份》(臺北:國史館,1989年5月),頁489。
二、專著
1. Warren I. Cohen 編著,王琛譯, 《劍橋美國外交關係史(下)》(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新華出版社,2004 年05月)。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3.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戰爭、戰略、戰役分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1987年6月)。
4.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地圖選(1927-1949)》(北京:地圖出版社,1981 年7月)。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9月),卷四。
6.毛澤東,《毛澤東文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卷三。
7.司徒雷登(美)著、程宗家譯者《在華五十年》(北京:北京出版社,1954年10月15日)。
8.古屋奎二,《蔣總統密錄-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臺北:中央日報社,69年9月5日)。
9.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臺北:中文圖書供應社,1974年9月)。
10.池田誠,《中國現代政治史》(東京: 法律文化社,1962年),頁406-407。
11.李奇主編,《周恩來年譜(1898-1976)》(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頁360。
12.傅啟學,《中國外交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頁667-668。
13.陳清鎮、曾曉雯、邱惟芬等編輯,《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出版叢書目錄》,臺北市:史政編譯室,2004 年3月。
14.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15.郝柏村,《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6月)。
16.劉統,《中國的1948 年:兩種命運的決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年1月)。
17.劉維開,《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臺北:時英出版社,2009 年8月)。
18.劉伯承,《劉伯承回憶錄》(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
19.劉珍,《中共史綱》(臺北:自由太平洋文化事業公司,1965年),頁115-117。
20.呂芳上主編,《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下)》(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4月)。
21.李元平,《俞大維傳》(臺中:臺灣日報社,1992 年元月)。
22.李作鵬,《李作鵬回憶錄》(香港:香港北星出版社,2012年),卷上,頁154。
23.美國蘭德(RAND)公司,謝永湉譯,《一九五八年臺灣海峽危機》(臺北:史政編譯局,1985 年12月)。
24.蔣中正,《蘇俄在中國》(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 年12月)。
25.戴長樂、舒進軍、超學良編著,《第四野戰軍林彪麾下的20個軍519位將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26.戴長樂、舒進軍、趙學良著,《第四野戰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7.黃震遐編著,《中共軍人誌》(北京:當代歷史研究所出版,1968年12月)。
28.王成勉,《馬歇爾使華調處日誌》,(臺北:國史館,1992 年5月)。
29.王素珍、陳慈蓉,《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軍史》(臺北:國防部軍務局,1998 年6月)。
30.王炳林,《1945-1949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輝煌90年》(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11年)。
31.汪國禎,《余伯泉將軍與其軍事思想》(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2 年12月,初版)。
32.國防部陸軍總司令印頒,《陸軍軍隊指揮─戰略之部》(桃園:陸軍總司令部,1975年6月)。
33.汪朝光,《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0月)。
34.邵玉銘,《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 年11月)。
35.軍事科學院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北京:軍事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7月)。
36.林桶法,《中華民國專題史‧16》(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37.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年8月)
38.胡素珊著(美)、啟蒙譯,《中國的內戰:1945-1949年的政治鬥爭》(北京:中國當代出版社,2014年)。
39. Jay Taylor 著,林添貴譯,《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3月),下卷。
40.沈志華主編,《中蘇關係史綱》(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年1 月)。
41.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卷22,頁114、117、292。
42.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卷五,冊下,頁799,1945年 8 月 14 日條。
43.劉汝明,《劉汝明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6 年)。
44.國防部,《國軍軍事思想》(臺北:國防部,1976 年4 月)。
45.《蔣總統言論彙編》(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10月),卷19。
46.《先總統蔣公全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年4月),第二冊。
47.吳昆財,《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對華主張之分析(1947-1950年)》(臺北:九州出版社,2012年5月)。
48.李鎧光,《內戰下的上海市社會局研究(1945-1949)》(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2年5月)。
49.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7月)。
50.莫陽、姚杰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7月)。
51.齊茂吉,《毛澤東與彭德懷、林彪的合作及衝突》(台北:新新聞出版社997年)。
52.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二)》(香港:三聯書店,2010年)。
53.陳志奇编,《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编》(臺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年)。
54.易君博,《政治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55.楊鴻烈,《歷史研究法》(台北:華世出版,1975年)。
56.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57.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
58.鄭洞國,《我的戎馬生涯》(北京:團結出版社,1992年)。
59.關中,〈共軍在戰時的戰術〉,《中國命運,關鍵十年-美國與國共談判真相(1937-1947)》(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10年)。
60.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2001年),頁123。
61.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三冊,頁1287-1302。
62.金沖及,《國共決戰-毛澤東、蔣介石在三大戰役的博弈》(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13年6月),頁04。
63.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9年11月),頁351。
64.張九如,《和談覆轍在中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 年),頁67。
65.蔡慕陶編著,《中國通史》(臺北市:臺灣育英社,1978年),頁682。
66.董彥平,《蘇俄據東北》(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頁146。
67.黃大受,《中國現代史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5年12月),頁201-202。
68.王思誠,《毛澤東與紅禍》(臺北:黎明公司,1977年),頁348-356。
三、期刊論文
1.林桶法,〈國共內戰時期的研究概況分析(1945-1949)〉,《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近代中國,2001 年 9 月),頁269-321。
2.劉維開,〈蔣中正對1949 年失敗的檢討─以演講為中心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9 期,2008 年5 月,頁85-125。
3.劉熙明,〈國共內戰期間國軍的指揮權問題:南麻戰役的個案研究〉,《近代史研究集刊》第81 期,2013 年9 月,頁99-131。
4.劉熙明,〈國共內戰時期的夜戰(1945-1949)--兼論1940 年代的現代化武器與戰爭的關係〉,《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10 期,2005 年4 月,頁189-231。
5.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1999年),頁137-155。
6.楊奎松,〈1927年南京國民黨“清黨”運動之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期6 (2005年),頁25。
7.楊晨光,〈國共戰爭初期雙方軍力研究〉,《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17 期,2012 年10月,頁443-480。
8.蔣永敬,〈戰後國共和談─從重慶會談到整軍方案〉,《國史館刊》第34 期,2012 年12 月,頁115-155。
9.王成勉,〈戰後國共和談的檢討〉,《史政學術講演專輯(五)》(臺北市:史政編譯局,2002 年3 月),頁39-66。
10.王國君、王忠義,〈周恩來與四平保衛戰〉《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期4(1998年5月),頁88-96。
11.汪朝光,〈簡論1946 年的國共軍事整編復員〉,《民國檔案》1999 年第2 期,頁105-112。
12.汪朝光,〈國民政府對抗戰勝利之初期因應〉,《抗日戰爭研究》,2003 年第2 期,頁1-28。
13.齊茂吉,〈關於研究中共軍隊的幾個問題〉,《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987第6期,頁99-126。
14.齊茂吉,〈中共國防戰略意圖之探討及其影響〉,《中華戰略季刊》, 1994,第83期,頁71-90。
15.鄧野,〈東北問題與四平決戰〉《歷史研究(專題研究)》,期4(2001年8月),頁57-71。
16.陳守林,〈論四戰四平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期2(1998年5月),頁29-32。
17.劉信君,〈東北解放戰爭研究中的三個重要問題〉《歷史研究(專題研究)》,期2(2011年4月),頁99-109。
四、研討會論文
1.張玉法,〈戰後國共戰爭在山東的一幕:青島及膠東之守備與撤退(1945-1949)〉,《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出版,2000 年10 月),頁1-74。
2. 高純淑,〈胡宗南與東南沿海作戰─以《胡宗南日記》為中心的探討〉,《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出版,2000 年10 月),頁75-92。
3.三好章,〈試論新四軍的東北調動〉,《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出版,2000 年10 月),頁93-106。
4.林桶法,〈一九四九年中共接管北平經緯〉,《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出版,2000 年10 月),頁107-138。
5.林美莉,〈蔣中正從參選總統到復行視事的猶疑與決斷〉,《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199-230。
6.呂芳上,〈總裁的「首腦外交」:1949 年蔣中正出訪菲韓〉,《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351-370。
7.王成勉,〈1947 年魏德邁調查團的再評估──兼論蔣中正的應對〉,《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307-330。
8.鹿錫俊,〈1949 年蔣介石「運用日本」政策的籌劃與實施──關於「聯合參謀團」與「中日義勇軍」的一個考察〉,《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上)》(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371-388。
9.楊維真,〈蔣中正與1945 年雲南省政府改組事件〉,《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下)》(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433-464。
10.楊奎松,〈蔣介石與戰後國民黨的「政府暴力」──以〈蔣介石日記〉為中心的分析〉,《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下)》(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月),頁485-518。
11.鄭會欣,〈抗戰勝利前後的蔣介石──以1945 年〈蔣中正日記〉為中心〉,《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下)》(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465-484。
12.汪朝光,〈國共內戰初期的東北戰場與蔣介石的軍事決策〉,《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下)》(臺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4 月),頁519-553。
13.齊茂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知識份子—以陳獨秀及毛澤東為例〉,「世變下的中國知識份子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2012年3月27、28日)。
五、學位論文
1.李庭瑜,〈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
(1946-1973)〉,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12 年。
2.王彰廷,〈國共內戰時期(1945-1949)中共軍事組織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3.周良奎,〈從國共內戰(1945. 8 to 1948. 11) 的東北戰役和豐田危機 (2009 to 2010)來探討危機處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2009 年。
4.姜理惟,〈北伐至國共內戰間國軍部隊的演變由派系觀點研究1926~1950)〉,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5.王立本,〈國共內戰在西北(1945-1949)—從陝西鏖兵到蘭州對決〉,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年。
6.王彰廷,〈國共內戰時期(1945-1949)中共軍事組織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7.程嘉文,〈國共內戰中的東北戰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8.李厚壯,〈國共內戰在山東(1945-1948)〉,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9.鄭炯兒,〈「友好同盟」的悲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之中蘇關係(1941~195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年。
10.韓靜蘭,〈抗戰前後中央政府與四川的軍政關係(1935-194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年。
11.邱炳翰,〈戰後中國憲政之路:以行憲前後的黨派協商為中心的探討(1946-194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12.曾冠傑,〈國共戰爭下的中央大學(1945-194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13.張韶芳,〈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14.潘文惠,〈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15.吳依鄉,〈國共內戰前期中共對第三黨派宣傳策略之分析-以《新華日報》為中心之探討(1945.12-194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16.劉羿潁,〈《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17.張興民,〈從復員救濟到內戰軍運-戰後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空運隊(1946-1949)〉,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18.汪朝光,〈戰後國民黨東北決策研究〉,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9 年。
19.潘文惠,〈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20.鄭炯兒,〈「友好同盟」的悲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之中蘇關係(1941~195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年。
六、檔案
1.「第1 次會報紀錄」,(1946 年8 月24 日),〈戰史編纂委員會會報紀錄〉,《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5/003.9/6355。
2.「張垣會戰經過報告」,(1951 年8 月24 日),〈察南戡亂戰役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5/543.6/3090。
3.「國防部參謀本部呈總統府」,(1952 年3 月14 日),〈北伐剿匪抗日戡亂戰史編纂經過〉,《國軍檔案》,國防部文檔處藏,檔號:00052197。
4.「徐蚌會戰失利與中國大陸淪陷原因的研究」,年代不詳,〈元老經驗談及第三戰區抗戰經過的回憶〉,《國軍檔案》,國防部文檔處藏,檔號:00004923。
5.「榆錦地區間剿匪戰鬥詳報」、「黑山、阜新附近地區剿匪戰鬥詳報」,年代不詳,〈錦西戡亂戰役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
B5018230601/0034/543.6/8612。
6.「熱河東南剿匪戰鬥詳報」,年代不詳,〈熱西戡亂戰役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5/543.6/4433.2。
7.「第二綏靖區膠濟路東段戰報提要表」、「陸軍第八軍諸崖臨廣各地區掃蕩戰鬥詳報」,年代不詳,〈魯東戡亂戰役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4/543.6/2760。
8.〈海軍戡亂戰役戰鬥詳報彙輯〉,年代不詳,《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6/543.65/3815.2。
9.國史館館藏史料,《國民政府-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典藏號:001-012100-0012,入藏登錄號:001000001291A,頁56,http://weba.drnh.gov.tw/(檢索日期:2015年10月6日)。
10.全面抗戰(一)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80103-00034-003,入藏登錄號:002000001169A。
七、網站
國防部史編處出版品網站: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147。
指導教授 齊茂吉 審核日期 2016-7-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