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35602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3.12.153.79
姓名 蘇希容(Hsi-jung 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環境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邁向永續校園的認知度與可行性之案例探討
(Case Study on the Recognition and Feasibility Towards Sustainable Campus)
相關論文
★ 石油碳氫化合物污染場址健康風險評估之研究★ 混合式厭氧反應槽之效能探討
★ 新型改質矽藻土應用於吸附實廠含銅廢水之探討★ 焚化底渣特性及其再利用管理系統之研究
★ 焚化底渣水洗所衍生廢水特性及處理可行性研究★ 工業廢水污泥灰渣特性及其再利用於水泥砂漿之研究
★ 純氧活性污泥法處理綜合性工業廢水之研究★ 零價鐵技術袪除三氯乙烯之研究
★ 零價鐵反應牆處理三氯乙烯污染物之反應行為研究★ 預臭氧程序提升綜合性工業廢水生物可分解性之研究
★ 下水污泥灰渣應用於銅離子去除之初步探討★ 纖維材料對於污泥灰渣砂漿工程性質之影響
★ 纖維床生物反應器祛除甲苯與三氯乙烯之研究★ 下水污泥灰渣特性及應用於水泥 砂漿之研究
★ 以Microtox檢測方法評估實際廢水生物毒性之研究★ 化學置換程序回收氯化銅蝕刻廢液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案例學校邁向永續校園的認知度與可行性,作為學校未來執行方向與校園規劃之參考。研究方法以校園現況調查及師生問卷調查為主,專家學者深度訪談為輔。
根據校園現況調查的結果顯示,案例學校在硬體面上,符合永續校園指標的比例為21%;軟體方面,符合永續校園指標的比例為74%。由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得知,教職員與學生對永續校園認知現況,皆達顯著水準,屬高度同意。在硬體指標方面,教職員的認知程度較學生為高,並以能源循環的認知度最高,其次為資源循環;在軟體指標方面,學生在環保生活的認知程度較教職員為高。而不同「性別」、「服務年資」的教職員,對永續校園的認知程度,不具顯著差異,但「任教類別」不同的教職員間,則有顯著差異;至於不同「性別」、「年級」、「類組」的學生間,則有顯著差異。
彙整專家學者訪談結果指出,推動永續校園的關鍵在於「人」,主要為學校領導者或主任,至於推動永續校園的可行性,專家和校方普遍認為,校園的空間不足、經費不足、行政作業繁瑣,及欠缺專家學者指導,是最主要的困難,此有待政府教育主管機關的協助。
摘要(英)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cognition and feasibility towards sustainable campus for a case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b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executive direction and plans of sustainable campus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included campus survey of current statue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acultie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insight interview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of campus statues indicated that the case school met 12% and 74% of sustainable campus indicators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pectively.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aculties and students revealed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sustainable campus indicators were all above the significant level, mean highly agreed. In hardware indicators, the recognition of facult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The highest cognitive indicator was energy cycle and the next one was resource cycle. In software indicators, the cogni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ife for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faculties. Facultie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nd service seniorit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 the cognition of sustainable campu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assortments. As for stud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ognition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grade, and assortment.
The result of the interview with experts and scholars shown that the key poi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campus is “people”; the primary person is school leader or director. As for the feasibilit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campus, the experts and the school generally consider that insufficient campus space and budget, minute and complicated administration process, and lack of guidance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the major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e assistances from the governmental education in charge office are expected.
關鍵字(中) ★ 永續校園
★ 認知度
★ 可行性
關鍵字(英) ★ Sustainable Campus
★ recognition
★ feasibility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緣起 1
1-2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永續發展定義與內涵 5
2-2 永續發展與教育 7
2-3 永續校園的定義與內涵 8
2-4 國內、外永續校園推動計畫 11
2-5 永續校園發展面向與指標之相關研究整理 37
2-6 永續校園評估指標歸納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6
3-1 研究架構 56
3-2 永續校園架構擬定 56
3-3 校園永續發展現況調查 60
3-4 問卷調查法 64
3-5 深度訪談法 6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0
4-1 校園永續發展現況結果 70
4-2 問卷調查分析 84
4-3 訪談分析 110
4-4綜合討論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5-1結論 ………………………………………………………………………...115
5-2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19
中文部分 ……………………………………………………………………….119
英文部分…………. 123
附錄一 校園永續發展自評表 I
附錄二 學生永續校園問卷調查表 VII
附錄三 教職員永續校園問卷調查表 XI
附錄四 訪談大綱 XV
附錄五 深度訪談記錄文字稿 XVII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門(2015)。綠色學校。2015年3月29日,取自http://www.mep.gov.cn/ztbd/rdzl/stwm/lvxx/。
2.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網站(2015)。重大教育發展歷程。2015年5月29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4。
3. 王順美(2002)。綠色學校與環境教育。2015年3月31日,取自
http://www.tljh.cyc.edu.tw/~green/ee/ee_study/data_dec3-6-2002/greenschool.htm。
4. 王順美(2004a)。社會變遷下的環境教育-綠色學校。師大學報(教育類),49(1),159-170。

5. 王順美(2004b)。台灣地區國高中全校式經營環境教育現況之探討。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9(2),87-106。

6. 王順美(2009)。綠色學校指標及其評量工具發展歷程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6(1),119-160。
7. 王順美、梁明煌(2004)。綠色學校伙伴網路計畫。教師天地,132,22-28。
8. 王順美、黃柏鈞譯(2002)。美國新罕布夏州環境教育中心發展之綠色學校指引:綠色學校指標。2015年03月29日取自http://goo.gl/qQauwJ。
9. 王鑫(2000)。環境教育與永續校園。2000環境教育研討會
10. 平鎮區公所全球資訊網(2015)。本區介紹。2015年5月21日,取自
http://www.pingzhen.tycg.gov.tw/intro2/dept2/list.asp。
11. 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2015)。永續校園典藏資訊。2015年3月30日,取自http://esdtaiwan.edu.tw/test.asp。
12. 江哲銘(2004a)。永續校園與綠建築設計。「藝術和環境的省思」國際學術研習會,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13. 江哲銘(2004b)。永續校園中的永續環境教育契機。教育研究月刊,128:43-54。
14.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永續發展小百科,2014年12月25日,取自http://nsdn.epa.gov.tw/index.htm。
15. 吳文義(2013)。國民中學教師對永續校園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 -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呂佳玲(2008)。綠色學校的實踐與評估-以大葉大學校園為例。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7. 李偉國(2011)。建構永續大學路徑:以成功大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8. 李嘉峰(2011)。淺論研究問卷的編製。家庭教育雙月刊,29,35-42。
19. 肖方(2002)。中國綠色學校淺談。亞太科學教育論壇,3(2)。2015年3月29日,取自https://www.ied.edu.hk/apfslt/v3_issue2/xiaof/index.htm#intro。
20. 周志承(2005)。建構永續大學校園建築環境品質管理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周昌弘(1997)。生態平衡與永續發展。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2,11-22。
22. 於幼華等編著(2006)。臺灣環境議題特論。初版,80-82,臺北市:五南。
23. 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23-42。
24. 林泉宏(2010)。綜合大學永續性指標之建立。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永續環境科技組碩士論文。
25. 林憲德(2004)。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臺北市:詹氏。
26. 邱鳳雯(2012)。國民小學推動永續校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7. 邱靖琍(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永續校園的認知及課程教學看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28. 孫永瑞(2010)。綠色校園規畫與評估之研究-以彰化縣國立鹿港高級中學為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29. 徐雅鐘(2008)。北區五縣市國民中學永續校園推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30. 徐雅鐘(2008)。北區五縣市國民中學永續校園推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31. 高翠霞、蔡崇建(2011)。解讀「永續校園」。國教新知,58(3),34-46。
32. 張子超(2004a)。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教育部永續校園推廣獎勵與改造輔導團(北區)計畫一2004永續校園環境規劃師北區培訓計畫研習手冊。
33. 張子超(2004b)。永續教育的意涵,教師天地,132,4-11。
34. 張子超(2008),校園環境規劃模式與永續教育之研究:以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97-2511-S-003-030-MY2),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35. 教育部(2011)。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教育部環保小組20年回顧與展望。初版,教育部,臺北市。
36.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5)。中程施政計畫。2015年3月31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2042&Type=1&Index=4&wid。
37. 教育部綠色學校伙伴網路(2015)。關於綠色學校。2015年3月30日,取自https://www.greenschool.moe.edu.tw/aboutGS/。
38. 教育部環保小組(2010)。永續校園執行管控與成效分析計畫期末報告。
39. 莊育禎(2005)。綠色大學理論與實務探討-以指標系統建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陳文尚(1999)。校園「環境永續」概念的意義。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7-18。
41. 陳正宏(2003)。宜蘭縣永續校園環境改造過程之探討。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陳永昌(2003),綠色大學評量指標系統之建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陳永昌(2003)。綠色大學評量指標系統之建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陳建和(2002)。觀光研究方法。臺北:五南,337-350。
45. 陳星皓(2007)。臺灣國民小學永續校園實質環境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46. 陳曜恭(2010)。綠色學校學生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國小為例。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

47. 曾郁惠(2014)。我國綠色大學執行現況與推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游秀華(2006)。永續校園環境改造之成效探討-以臺南市國小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湯志民(2005)。全球永續發展與學校綠建築規畫之探析。敎育與心理研究,28(3),435-467。
50. 黃素惠、余志鴻(2007)。永續校園環境規畫之探究-以國民小學綠色校園為例。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第五期,12-34。
51. 廖英傑(2012)。國民中小學推動永續校園計畫之檢討-以2009-2011年彰雲嘉改造案為例。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論文。
52. 管倖生主編(2006)。設計研究方法。臺北市:全華。
53. 臺灣綠色大學聯盟(2015)。聯盟介紹。2015年3月31日,取自http://www.guut.org.tw/main.php。
54. 劉家珮(2012)。永續校園環境定量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以國民中小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
55. 劉雲傑(2011)。國民小學永續學校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學位論文。
56. 劉靜臨(2013)。在綠色中學評估指標系統建構-以臺中市立大墩國中為例中。逢甲大學,建築系所碩士論文。
57. 劉繼和(2003)。日本綠色學校的基本理念和推進策略。瀋陽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3),228-231。2015年03月29日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c1fb32513c1ec5da50e270fd.html。
58.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2015)。綠色創建。2015年3月29日,取自http://www.chinaeol.net/green/index.asp。
59. 簡淑娟(2011)。能源學校自評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碩士論文。

60. 魏映雪(2003)。永續校園策略與大學校園生態池發展願景。第一屆資源與環境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A-11-1~A-11-10頁。
61. 嚴佳茹(2004)。921災後重建小學與開放式小學生態節能環境現況解析。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62. 蘇宏仁等編著(2012)。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初版,臺灣: 華都文化。

63. 蘇慧貞主編(2009)。教育部永續校園營造指南。2015年3月30日,臺北:教育部。取自http://esdtaiwan.edu.tw/testFriendSiteList.asp。
英文部分
1. Australian Gonernment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Australian Sustainable Schools Initiative”, Retrieved April 01, 2015, from: http://www.deh.gov.au/education/sustainable-schools/#what。
2. Eco Schools(2015) , Retrieved March 27, 2015 from:
http://www.eco-schools.org/。
3. George, D. & Mallery, P. (2003). SPSS for Windows step by step: A simple guide and reference. 11.0 updat (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4. WWF(2015) , Retrieved June 30, 2015, from:http://www.wwf.sg/for_schools/
5. Weiss, J, Sustainable Schools, Council of Education Facility Planners International, Scottsdale, AZ, 2000.

指導教授 曾迪華 審核日期 2015-7-3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