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450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6 、訪客IP:18.118.198.28
姓名 梁桂燕(Kuei-Yen L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第三方支付機制對我國銀行發展的影響
(The Impacts of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Banks)
相關論文
★ 具兩岸特色的台灣銀行產業分析-以上海銀行為例★ 台灣界面活性劑產業競爭條件分析-以A公司為例
★ 台灣傳統廣告業於微利時代下的獲利模式分析★ 車用印刷電路板產業分析
★ 銲錫產業的獲利模式與前景分析★ 非領導主機板廠商策略之探討
★ 跨國直銷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經營策略分析-以精油產品為例★ 保險業務員專業技能升級之策略研究─以C公司為例
★ 文化創意產業工藝類之行銷模式分析★ 金融業理財專員獎酬辦法探討與績效評估
★ 電子製造業服務化之策略探討★ 中國連鎖茶飲市場分析
★ 台灣商用車產業分析★ 中國手持式X射線螢光元素分析儀產業分析
★ 台灣半導體設備代理商之策略探討★ 醫院建置長照機構可行性分析─以中壢平鎮地區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隨著科技進步、網路使用普及化,加速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潛力與優勢。現在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平台交易,買家與賣家利用網路的便利性進行買賣交易,但隨之而來的詐騙問題也層出不窮。買家擔心付了錢收不到貨,賣家也擔心出了貨卻收不到錢,網路交易沒有建立信任關係,因而造就了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解決了買賣雙方信任的問題,買方購買產品後,先將貨款付給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收了貨款通知賣方出貨,買方確認購買貨品無誤後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將貨款給賣方,保障買賣雙方的交易完成。
  台灣早期並沒有合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隨著網路的蓬勃發展,網路業者積極推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置。2014 年台灣正式啟動第三方支付機構平台, 2015年立法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有數十家銀行加入第三方支付的市場,銀行扮演重要的金流地位。
  本研究探討第三方支付平台與銀行間的競合關係,銀行業如何在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中開創新的商業模式。伴隨銀行Bank 3.0的金融數位發展,銀行業已加速結合電子商務,在全球電子化商務市場的激烈競爭下,銀行業可藉由網路、社群媒體、行動支付等擴展銀行業的另一片藍海。
  銀行業本質仍為金流的服務管理,基於沒有多年的網際網路實戰經驗,較難發展出突破式創新的服務模式。銀行業應提供更穩健有創意的金流服務,支持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發展並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合作,創造良好、安全、便利的支付環境。金融機構自行兼營第三方支付業務,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與人力進行平台的管理措施。而目前台灣支付環境已經非常便利,銀行運用數位金融服務,即使不兼營第三方支付服務平台,也能找尋另一個商機。
摘要(英) Along with technology shift and common usage of interne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ccelerated.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transaction through the convenient internet platform. However, the following internet fraud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Without mutual trust, buyers worry about paying the bill without receiving items and meanwhile sellers worry about shipping the items without receiving the payments, which raises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solve the distrustful problems between buyers and sellers. First of all, buyers purchase items and pay to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Then, after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confirm the payments, they notify sellers to ship items. Finally, after buyers confirm that their items are correct, they notify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to give payments to sellers and finish the transactions.
There were no legal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early in Taiw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dealers posi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Last year (2014),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formally activated. In this year, “The electronic payment institution regulations” was legislated and dozens of banks joined the third-party payment markets, playing a key role of cash flow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opet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and banks. How do banks create a new business model among the rapidly developing electronic commerce? Banks have linked electronic commerce along with the Bank 3.0 financial digitization. Facing with the keen competition of the worldwide commercial digitization, banks in Taiwan are able to expand the market through internet, social media, mobile payment…etc.
To sum up, banking was mainly focusing on management of cash flow. As a novice in the internet marke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to make a disruptive innovation of service model. If banks do the third-party payments on their own, more costs of human resource and management of platform are predictable. As a result, banks should provide more stable and innovative cash-flow services and cooperate with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to support the third-party payment and creative a friendly,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transaction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payment environment in Taiwan is very convenient. Even though banks do not operate the third-party payment by themselves, they can still find their way out by financial service digitization.
關鍵字(中) ★ 第三方支付平台
★ 電子商務
★ 銀行業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第三方支付 7
第二節 法規制定 9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與問題 13
第一節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13
第二節 台灣第三方支付發展與爭議 21
第三節 台灣法規制定 27
第四章 銀行業對第三方支付之評估與未來發展 33
第一節 銀行業金融的數位發展 33
第二節 第三方支付業務對銀行業的影響 35
第三節 銀行業與第三方支付合作之考量 38
第四節 銀行業第三方支付風險管理 47
第五節 銀行業第三方支付未來的發展與契機 48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後續研究方向 53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53
第二節 後續研究方向 57
參考文獻 59
圖目錄
圖 1 1 第三方支付流程 2
圖 1 2 研究流程 6
圖 3 1 支付寶交易流程圖 16
圖 3 2支付寶註冊用戶 19
圖 3 3餘額寶交易流程 20
圖 3 4 阿里巴巴事業版圖 21
圖 3 5 POS信用卡交易 23
圖 3 6 數字科技 8591寶物交易平台 25
圖 4 1新光電子化與行動化佈局 43
圖 4 2玉山銀行境內E.SUN PAY 44
圖 4 3玉山銀行跨境E.SUN PAY 45
圖 4 4銀行對第三方支付的風險考量 47
圖 4 5銀行業建立第三方支付的成本考量 51

參考文獻 1. 王謹榆 (2014)「 電子商務的生態脈絡-以第三方支付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 王興詠 林佩諭 張尹彰 (2014) 彰銀資料第63券第1及第2期,第三方支付產業現況與發展。
3.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 (2014) 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及其對金融業之影響與因應研究,9-57,113-187。
4. 李紀珠 (2013) 金融總會雙月刊「打造銀行新亮點」,中華民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20-24。
5. 吳淑娟 (2013)「行動支付風險因子探討-第三方支付為例」,中正大學會計資訊與法律數位在職專班。
6. 吳賾丞 (2014)「第三方支付相關法律議題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法學院。
7. 侍安宇、遲淑華 (2012)「存款保險資訊季刊」台灣銀行業跨足第三方支付業務之評估,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25卷第2期,80-102。
8. 范亦文 (2011)「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模式於台灣之可行性分 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在職碩士專班。
9. 柯佾婷 (2014)「第三方支付平台相關爭議-以損失風險分配為探討核心」,碩士論文,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10. 施佩君 (2015)「第三方支付平台發展及戰略創新研究-以阿里巴巴為例」,碩 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
11. 施晴軒 (2014) 「金控銀行業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可行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
12. 徐立衡 (2013)「台灣線上第三方支付服務業商業模式之研究」,碩文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13. 陳俊嘉 (2014)「第三方支付模式對台灣銀行業之影響與因應」,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4. 陳珮文 (2014)「台灣第三方支付法制化的必要性與發展思考-以美國PayPal與中國支付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15. 張郁芝 (2013)「我國發展電子商務之現況與未來趨勢-以第三方支付為例,經濟研究第14期,119-123。
16. 馮昌國、江欣玲 (2014)「台灣第三方支付制度初探」,法學期刊, 第19卷第2期。
17. 黃世欽 (2014) 銀行公會第八十三期台灣電子金融支付之內涵與展,5-10。
18. 黃亦筠 (2014) 天下雜誌「顛覆中國三部曲」548期,120-123。
19. 游雅筑 (2012)「影響第三方支付服務使用意願之因素」,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20. 楊紹華 (2015) 今週刊「第三方支付子法將皆大歡喜」946期,38。
21. 劉守仁 (2013) 「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概況」,工商會務季刊第91期,23-25。
22. 賴慶宇 (2013)「台灣與大陸第三方支付服務發展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23. 韓昆舉 (2014)「 行動支付之技術應用及法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法學院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 邱俊榮(Jiunn-Rong Chiou) 審核日期 2015-7-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