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729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8 、訪客IP:3.146.221.52
姓名 陳莉樺(Li-hua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客庄特色產業網絡治理之研究-以苗栗縣公館鄉農會為例
(The Network Governance of Hakka industry – reaserch on 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 客家特色產業政策網絡之研究★ 臺灣客庄旅遊地與飲食意象關聯之實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用「客家」文化的元素來提升產業的內涵,便是客庄特色產業的基礎,然而,過程中商業卻逐漸吞噬文化,走向產業空洞化的窘境,為凸顯問題的重要性,吸引更多注目,筆者將用技術、資源、資訊、銷售、節慶活動及個人等六個層面的建構指標與深度訪談來做檢測分析,呈現其中的利與弊,並試圖反思以提出合適的建議。
「農會」一直是在地社會、權力與產業發展集合的中心,「公館鄉農會」認知到自身對在地的影響力,用網絡治理的概念積極輔導地方發展,紅棗、福菜及芋頭產業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種類型,然而,與政府單位、業者、產銷班、地方社團、農民與一般民眾等各方利害相關人互動的過程中,是否能真正落實網絡治理的內涵,且面臨的困境又是為何都須透過研究檢測來分析證明。
從研究結果發現,一、公館鄉農會以「客家」為自己定位,是區域空間連結的橋樑;二、在產業網絡中扮演「中間轉譯者」與「銷售業者」的雙重角色;三、是掌握資源與資訊的權力者,具有取得與篩選分配的能力;四、於社會網絡的連結中,是最主要的行動者,累績豐富的社會資本。但,同時也面臨到一些困境,包含:產業與客家認同上的爭議、產業升級的停滯、人才培育、組織僵化、不夠落實的網絡治理及外在大環境競爭影響等問題。
筆者回應研究目的及研究發現而提出以下建議︰一、扮演好銷售面的「溝通企劃人」;二、落實網絡共治的互動平台;三、成為擴大社會網絡的新創家;四、由農會擔起客家文化代言人的重責;五、改變從組織專業人才做起等五項,期望未來公館鄉農會能更加落實「網絡治理」的真諦,帶動地方產業發展走向新的紀元。
摘要(英) Hakka culture is the core value of Hakka industry,however,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results in industrial hollowing-out,so the author use six concepts which are ‘’technology、resource、information、sale、celebration and personal’’layers to examine,as well as interview with different actors so as to search out som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also give some feedbacks for 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
Farmers′ Association always assembles of society、power and industry,so 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 developes local industries by network governance, Jujube、Taros and Pickled mustard greens are representative industries in Kung-Kuan.Different actors which are ‘’governent、businessman、porduction and marketing teams、local associations、farmers and normal people how to connect with 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 in those industries network should be inspected.
In conclusion,first,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 combines with hakka culture and region;second,it is a translator and saler in the industrial nework;third,it holds the most power and resources;forth,it is a most important actor in the social network.But,it also confronts some problems,such as identity crisis of hakka and industry、industrial upgrading stagnation、organization becomes rigid、compete with similar industries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author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First,be a good producer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actors in the sale layer;second,builds a platform of network governance;third,becomes a innovator to expand the social network;forth,represents a speaker of hakka culture;at last,trains its employee to be more occupational.The author hope that it will really conduct network governance to develop local industries.
關鍵字(中) ★ 客庄地方特色產業
★ 公館鄉農會
★ 社會資本
★ 網絡治理
關鍵字(英) ★ Hakka industry
★ Kung-Kuan Farmers′ Association
★ social capital
★ network governance
論文目次 摘要 I
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設計 7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客家地方特色產業 13
第二節、 網絡治理 17
第三節、 農會運作與地方產業的發展 34
第三章 介紹苗栗縣公館鄉農會 43
第一節、 地理區位與歷史沿革 43
第二節、 組織架構與產業發展現況 45
第三節、 主要推廣的三大產業 47
第四節、 農會發展地方產業的利害相關人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 55
第一節、 技術層面 55
第二節、 資源層面 65
第三節、 資訊層面 73
第四節、 銷售層面 81
第五節、 節慶活動層面 89
第六節、 個人層面 96
第七節、 發展客庄特色產業時所面臨的困境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21
附錄一:網絡調查表 127
附錄二:深度訪談題綱 131
附錄三:深度訪談對象整理表 13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Alain Brossat(2012),羅惠珍譯。傅柯:一個危險的哲學家。麥田、城邦文化出版(二版)。
Kathy Charmaz(2009),顏寧、黃詠光、吳欣隆譯。建構紮根理論。五南圖書出版(初版)。
丁文郁(2013)。論以社會企業重新定位金灣農會。農業推廣文彙,58,19-26。
刁儷雅、王姿惠、許玉珮、林豐瑞(2013)。農會員工對組織文化類型、產業競爭與轉型策略之看法-以臺東縣農會為例。農業推廣文彙,58,59-74。
尤隨樺、張武鈞(2014)。社會網絡特性與創新績效之關係:網絡規模與網絡結構之影響。會計評論,58,101-132。
方世榮、黃恆獎、江季芸(2005)。產業網絡鑲嵌與網絡動態性演化。關係管理研究,1,43-83。
王俐容(2012)。臺灣客家族群文化政策。臺北:智勝。
丘昌泰、周錦宏(2007)。台灣客家非營利組織的產業化與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以苗栗縣兩個社區組織為例。載於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45-76頁)。台北:智勝。
李承嘉(2005)。行動者網絡理論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 年發展為例。地理學報,39,1-30。
李承嘉、廖本全、戴政新(2010)。地方發展的權力與行動分析:治理性與行動者網絡理論觀點的比較。台灣土地研究,13,95-133。
卓仕文(2011)。臺灣農會政治角色的歷史變遷。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8,37-52。
周淑月、蔡必焜、蔣憲國(2011)。農會推動地區品牌權益之研究。台灣農會學報,12(4),382-404。
周錦宏(2010)。客家文化產業與第三部門。台北:智勝。
林玟佑(2013)。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網絡治理策略–以苗栗舊山線鐵道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南(2006)。社會資本理論與研究簡介。社會科學論叢,第一卷第一期,1-32。
金家禾、周志龍(2007)。台灣產業群聚區域差異及中國效應衝擊。地理學報,49,55-79。
俞龍通(2012)。亮點客家:台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路:創新、整合、國際化三部曲。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洪馨蘭(2002)。文化產業再現過程的拉扯焦慮:以美濃為例。載於張維安(主編),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頁19.1-19.25頁。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孫本初、鍾京佑(2005)。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公共行政學報(政大),16,107-135。
常利兵、李全平(2010)。國家政權的文化合法性–讀《文化、權力與國家》和《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21世界雙月刊,120,117-125。
張威克(2000)。從傅柯的權力觀談運動中的權力現象。體育學報,29,23-34。
張苙雲、譚康榮(1999)。社會鑲崁與產業網路。張苙雲編,台灣產業研究Mook2--網絡台灣:企業的人情關係與經濟理性,頁17-64,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張維安、謝世忠(2004)。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台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產業。南投:台灣文獻館。
陳嫈郁(2012)。治理理論與國家職能的辯證:英國觀點。政治科學論叢,53,1-52。
彭安麗(2010)。從知識管理觀點探討台灣客家事務之治理。政策研究學報,10,61-95。
馮植翎(2011)。文化生態、地景與技術-苗栗公館客家福菜產業之變遷。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宏森(2006)。共享性資源的網絡治理:台灣農田水利資源管理個案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21期,73-114。
黃鼎松(1993)。我們的家鄉—苗栗<史地篇>。苗栗市,苗栗縣政府。
黃麗君、萬鍾汶、黃文星(2009)。農村酒莊服務品質分析-農會與產銷班之差異比較。農林學報,58(3),219-240。
楊深耕(2006)。地方文化產業的理論內涵分析:歷史社會學與文化經濟學的視角。文化研究月報,59。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4)。第七章-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2005中小企業白皮書。
詹億祥、蔡必焜、蔣憲國(2011)。農民組織建構農產品地區品牌歷程之研究。台灣農業學報,12(2),126–150。
廖坤榮(2002)。台灣農會經營管理的困境:網絡理論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16,163-190。
廖坤榮(2004)。台灣農會的社會資本形成與政策績效。政治科學論叢,22,181-220。
蔡允棟(2006)。民主行政與網絡治理:「新治理」的理論探討及類型分析。台灣政治學刊,10-1,163-209。

貳、 英文部分
Bourdieu, P., & Wacquant, L. J. (1992).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astells, M. (2011). Network Theory–A Network Theory of Po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 15.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S95-S120.
Florentine Maier、Michael Meyer、Martin Steinbereithner(2014).Nonprofit Organizations Becoming Business-Like:A Systematic Review.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23.
Foucault, M., Burchell, G., Gordon, C., & Miller, P. (Eds.). (1991).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åkansson, H., & Johanson, J. (1988). Formal and informal cooper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networks.
Johanson, J., & Mattsson, L. G. (1987).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in industrial systems: a network approach compared with the transaction-cost approach.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34-48.
John Scott(1996). A Toolkit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cottActa Sociologica, Vol. 39, No. 2 , 211-216. Sage Publications, Ltd.
Kooiman, J. (2003).Governing as governance. Sage.
Kortelainen, J. (1999). The river as an actor-network: the Finnish forest industry utilization of lake and river systems.Geoforum,30(3), 235-247.
Law, J. (1992). 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actor-network: Ordering, strategy, and heterogeneity.Systems practice,5(4), 379-393.
Law, J. (2009). 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material semiotics.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141-158.
MacKinnon, D. (2000). Managerialism, governmentality and the state: a neo-Foucauldian approach to local economic governance.Political Geography,19(3), 293-314.
MacKinnon, D. (2002). Rural governance and local involvement: assessing state—community relations in the Scottish Highland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8(3), 307-324.
Markusen, A. (1996).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Economic geography, 293-313.
Murdoch, J., & Ward, N. (1997). Governmentality and territoriality: the statistical manufacture of Britain′s ‘national farm’.Political Geography,16(4), 307-324.
Pierre, J., & Peters, G. B.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Putnam, R.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hodes, R. A. (1997).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Open University Press.
Rhodes, R. A. 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1.Political studies,44(4), 652-667.

參、 網路資料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2011)。農特產品–芋頭,2014/01/07取自:
http://www.kkfa.org/list.php?func=product&p=agro_product_eWVubWlu_20100304094855&class=F。
OTOP地方特色產品行銷活動網。關於OTOP。2014/09/03取自: http://xn--otop-8q2gx29a3ys.tw/about_otop.php。
大分一村一品國際交流推進協會(2005~2013)。一村一品運動的背景。2014/09/03取自: http://www.ovop.jp/cn/。
中華民國內政部(2014)。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2014/12/22取自: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2651。
公館鄉公所(2009)。話說公館–地理環境。2015/08/01取自:
http://www.kungkuan.gov.tw/kungkuan/2-2.php?menuID=448。
公館鄉公所(2009)。話說公館–歷史沿革。2015/08/01取自:http://www.kungkuan.gov.tw/kungkuan/2.php?menuID=447。
公館鄉公所(2009)。話說公館–歷史沿革–工商業概況。2015/08/05取自:http://www.kungkuan.gov.tw/kungkuan/2.php?menuID=447&forewordTypeID=27。
公館鄉地理環境(2015)。2015/08/01取自: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mauli/chushin/4/3-1.htm。
公館鄉農會(2011)。公館鄉農會–農會服務–歷史沿革。2015/08/01取自:http://www.kkfa.org/list.php?func=article&parcat=11&id=34。
公館鄉農會(2011)。農會服務-組織架構。2014/09/14取自: http://www.kkfa.org/list.php?func=article&parcat=11&id=38。
公館鄉農會(2012)。農會服務–品牌印象,2015/07/01取自:http://www.kkfa.org/list.php?func=article&parcat=11&id=211。
公館鄉農會–棗紅公館(2011)。台灣紅棗,2014/01/07取自:http://www.kkfa.org/jujube.php?func=jujube。
文化部。文化法規–行政規則–獎補助類–文化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作業要點,2014/01/10取自: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104。
青年返鄉探索運動(2015)。公館鄉陶瓷產業緣起與沿革。2015/08/05取自:http://taiwanculturesexplorers.blogspot.tw/2015/07/blog-post.html。
客庄十二大節慶(2012)。歷史起源–公館客家福菜文化節,2014/01/07取自:http://ihakka.cp26.secserverpros.com/2mon/index.htm。
客委會(2012)。客委會近三年來施政績效-輔導客家文化產業發展,建設客家庄文化風貌。2015/01/06取自:http://www.hakka.gov.tw/2011gpr/7.htm。
客家委員會(2014)。關於客委會-最新資訊-最新消息-「Hakka TAIWAN」、「客家美食 HAKKA FOOD」品牌介紹。2014/07/23取自: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8047&ctNode=2159&mp=2013。
指導教授 周錦宏(Chin-hung Chou) 審核日期 2015-8-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