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2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18.222.22.244
姓名 楊薏弘(Yi-Hung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現代性的女體與城市: 海派小說的怪異建構與情慾投射(1927-1937)
(Modern female and city --- The grotesque constructure and erotic projection of Shanghai Literacy)
相關論文
★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張愛玲小說人物之變態心理研究
★ 自我的再現與重構——論邱妙津與陳雪的女同志小說★ 創傷記憶與敘事治療── 《桑青與桃紅》和《人寰》的離散書寫
★ 遊走〈色,戒〉的文字與聲影-從張愛玲原著到李安改編★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從文類角度看邱妙津作品的特殊性
★ 香港作家韓麗珠小說研究★ 兩岸新感覺小說中的城鄉意象
★ 從異質拼貼到文學改編--婁燁電影研究★ 論九○年代崛起女作家作品中的追尋─以郝譽翔、成英姝和朱少麟為例
★ 嚴歌苓小說改編電影研究 ──以《天浴》、《金陵十三釵》與《歸來》為例★ 董啟章小說敘事結構研究
★ 武俠電影中的江湖(2000-2015)★ 張愛玲散文與小說《雷峯塔》、《易經》、《小團圓》的文本互涉
★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女性與飢餓 ——《無風之樹》與《豐乳肥臀》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海派、新感覺派的形成以及內在精神皆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都市作家大多具有「沉醉在都會生活中,眷戀著物質享受」基本特質,其生活方式上的特殊性以及見聞反映於作品旨趣。這些都市作家的生活方式既可視為創作時的靈感與影響元素,同時也應該以一種文化實踐看待之。此外,作家身處城市之中,其身分兼具作者/讀者,並且在接受/被接受間不斷轉換,除了與摩登生活互為隱喻外,也與城市和城市民眾共同形塑新女性之形象。因此,結合作家在文本中反覆出現以摩登女性為描述主體,以及由女體所引發一連串想像與焦慮,都需要進一步進行考察和釐清,城市與女體相互疊合後所產生之變化以及其內在動因。
故本文冀望藉由「現代性(modernity)」與「摩登(modern)」間之關係建立起論述架構,為歷來研究海派的領域開展出更完整的面貌與觀看角度,或許我們能更加精確描述這些浸淫在現代化都市的作者,欲藉由文本中呈現出「求新」之意志與風潮,以及上海獨有的「城市文學」。
摘要(英)
The formation and inner spirit of Shanghai Style and Neo Sensual School are based on urban culture. Most of the urban writers shares the basic idiosyncrasy of intoxicating in urban life as well as sentimentally attaching to fundamental enjoyment, and their works reflec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life style and knowledge. The life style of these urban writers can be seen as the inspirations and influential elements during their cre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also be seen as a sort of culture practise. Moreover, being a writer living in cities, he or she is both a writer and a reader, and continually transforming between "accept" and "being accepted". Besides acting as the metaphor of modern life, writers also reconstruct modern female figure with city and its residents. Hence, combining modern female as the subject which is mentioned repeatedly in texts, and a succession of anxiety and imaginations arose by those women need further inspect and clarify to understand the transformations and inner motivations caused by the mutual superposition between city and female.
This article hopes to set up a discourse framework by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ty" and "modern"to develop a more complete aspect for the field that study on Shanghai Style of all time. Maybe we can describe these author that contaminate in modern cities more directly by the spirit and trend of pursuing new ideas, and "urban literacy" that is peculiar to Shanghai.
關鍵字(中) ★ 海派
★ 現代性
★ 摩登
★ 情慾(erotic)
★ 怪異(grotesque)
★ 摩登女性
關鍵字(英) ★ Shanghai Style
★ modernity
★ modern
★ erotic
★ grotesque
★ modern woman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8
一、 專書 8
二、 期刊論文 9
三、 學位論文 10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13
一、 研究範疇 13
二、 研究步驟與方法 15
三、 章節架構與說明 16
第二章 現代性定義 18
第一節 現代與摩登 19
一、 何謂現代? 19
二、 何謂摩登? 22
第二節 上海摩登精神 26
一、 摩登之彰顯 27
二、 視覺/消費/通俗 33
三、 電影/廣告/雜誌 34
第三章 「新」女體與城市 41
第一節 新女性的出場 42
一、 女性解放與性啟蒙 43
二、 時代女性:以「秦麗麗」為例 45
第二節 新女性的臉孔:通俗報刊/影視明星 47
一、 摩登臉孔:五官與妝容 48
二、 摩登髮型:小男孩 50
第四章 文本的情慾(erotic)女性 53
第一節 情慾(erotic)感官刺激 54
一、 作為可視讀物的肖像:摩登女郎之異域風臉孔 54
二、 臉/身體/行為之斷裂:以穆時英《五月》、《黑牡丹》為例 58
第二節 窺視/被窺視 59
第三節 男性焦慮與恐懼 65
一、 時間的不感症患者 66
二、 男/女性別角色錯置 68
三、 金錢遊戲下的失能者 70
第五章 文本的怪異(grotesque)女性 75
第一節 動物化 75
一、 螳螂:螳「娘」吞夫 77
二、 蝴蝶:魂蝶夢鸞 78
三、 狐狸:狐媚百生 80
四、 貓:花貓巧嘴 81
五、 蛇:蛇蠍美人 82
第二節 頹廢 86
第三節 病態 93
一、 變態心理:性虐待與戀物癖 94
二、 都市適應/不適應症:肺結核 97
三、 精神/生活之隔閡:厭世 99
第六章 結論 104
第一節 現代同時又非現代 105
第二節 失措茫然的海派作家 106
參考書目 109
附錄一: 《良友》第1期,白金龍牌香菸廣告 113
附錄二:郭建英繪《誘惑》 114
參考文獻

作家作品:
王紀人編:《海上文學百家文庫. 87, 杜衡徐霞村黑嬰卷》,上海:上海文藝,2010年。
施蟄存著:《十年創作集:施蟄存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施蟄存著,中國現代文學館編:《施蟄存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張資平:《愛力圈外》,上海:樂華圖書公司,1932年。
張資平:《性的等分線》,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張資平:《張資平情愛小說》(上、下),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
劉吶鷗著,康來新、許秦蓁合編:《劉吶鷗全集:文學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
劉吶鷗著,彭小妍、黃英哲譯,康來新、許秦蓁合編:《劉吶鷗全集:日記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
穆時英著,許鈞偉等合編:《穆時英小說全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
葉靈鳳著,李東等合編:《葉靈鳳小說全編》(上、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
嚴家炎編:《新感覺派小說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報刊資料:(依年份)
《金屋月刊》,上海金屋書店,1928-1930。
《無軌列車》,上海第一線書店,1928。
《時代畫報》,上海時代圖書公司,1929-1937。
《新文藝》,上海:水沫書店雜誌部,1929-1930。
《現代》,上海現代書局,1932-1935。
《婦人畫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1936。
專書:
馬泰・卡林內斯庫(Calinescu M)著,顧愛彬、李瑞華譯:《現代性的五副面孔: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後現代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喬萬尼‧恩特維斯特爾著(Entwistl Joanne),郜元宝譯:《時髦的身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布魯克斯 (Peter Brooks)著,朱生堅譯:《身體活:現代敘述中的欲望對象》,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史雷特(Slater Don),林祐聖、葉欣怡譯:《消費文化與現代性》,臺北:弘智文化,2003年。
喬治・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賴守正譯:《情色論》,臺北,聯經出版,2012年。
史書美著,何恬譯:《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包亞明、王宏圖、朱生堅:《上海酒吧:空間、消費與想像》,高雄:宏文館圖書出版,2002年。
包亞明主編:《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麥田出版,1996年。
李今:《海派小說論》,臺北:秀威資訊,2006年
李蓉編:《中國近現代身體研究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吳福輝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福輝:《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周小儀:《唯美主義與消費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周慧玲:《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1910-1945》,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周憲:《審美現代性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姜進編:《都市文化中的現代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胡少卿:《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性敘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郭建英繪,陳子善編:《摩登上海:30年代的洋場百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姚玳玫:《想像女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許秦蓁:《摩登・上海・新感覺:劉吶鷗(1905-1940) 》,臺北:秀威資訊,2008年。
康正果:《身體和情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O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臺北:聯經出版,2012年。
彭小妍:《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2005年。
葉維廉:《解讀現代・後現代:生活空間與文化空間的思索》,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92年。
解志熙:《美的偏至-中國現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
張英進:《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時間與性別構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張勇:《摩登主義:1927-1927上海文化與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張小虹:《時尚現代性》,臺北:聯經出版社,2016年。
蔣興立:《左翼上海 : 三○年代左翼都市小說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年。

期刊論文:(依年份)
李今:〈頹廢文化的遺留-關於穆時英小說中頹廢女人的形象和意象〉,《現代中文文學學報》1998年1月,第1卷,第2期,頁95-120。
周小儀:〈莎樂美之吻:唯美主義、消費主義與中國啟蒙現代性〉,《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2月,頁67-89。
李玲:〈穆時英小說中的性愛意識〉,《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頁61-66。
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作品中的性別、語言與漫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8期,2006年3月,頁121-148。
文貴良:〈新感覺派:文學漢語與都市體驗〉,《中國比較文學》2008年第2期,頁41-50。
鍾正道:〈蒙太奇論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漢學研究集刊》2011年12月,第13期,頁97-115。
梁慕靈:〈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電影視覺化表述」〉,《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12年4月,第50期,頁73-130。
陳碩文:〈「現代」:翻譯與想像〉,《東亞觀念史集刊》第2期,2012年06月,頁339-352。
張勇:〈掌控「她者」——1930年代上海都市文學中的厭女現象〉,《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13年4月,頁96-100。
梁慕靈:〈想像中國的另一種方法: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政大中文學報》2013年06月,第19期,頁219-260。
柳書琴:〈魔都尤物:上海新感覺派與殖民都市啟蒙敘事〉,《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頁38-49。

學位論文:(依年份)
邱孟婷:《「新感覺」的追尋─劉吶鷗、穆時英、施蟄存小說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陳青佩:《城市與女人:三O年代上海都市文學中的女性想像》,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張屏:《上海新感覺: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新感覺”的發生與發展研究 (1928-1936)》,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年。
丁培衛:《現代性視野中的新感覺派研究》,山東:山東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年。
陳碩文:《上海三十年代都會文藝中的巴黎情調(1927-1937)》,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徐明翰:《摩登生活的漫畫及其「無-意義」:郭建英與上海新感覺派 (1927-1935)》,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王淳容:《論1930年代上海女性讀物的現代性想像與城市敘事:以《婦人畫報》為中心》,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指導教授 莊宜文 審核日期 2017-7-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