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24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8.217.144.32
姓名 江嘉丞(KANG KA S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的生活美學觀
(On 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of Wang Fuzhi’s “Commentary on Zhang Zai’s Zheng Meng”)
相關論文
★ 《道德經》「無為而治」意蘊之探析★ 《莊子》苦樂觀的現代詮釋
★ 安心之道探究--以《大乘起信論》為依據的哲學詮釋★ 論《維摩詰經》之入世精神-以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為說明
★ 韓非法思想研究★ 從羅蘭.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以安迪.沃荷作品為例
★ 儒學文化精神溯原 以《論語》之「孝道」、「學★ 牟宗三對「美善衝突」的解決
★ 從《精神現象學》主奴之爭一節中看欲望詮釋的可能性★ 《莊子》主體觀探究— — 「復性」與「氣化」為核心的存有論詮釋
★ 對非人類物種的倫理反思:從價值理論探討人類應有的態度★ 探究Hans Küng之「全球倫理」的 「可普遍性」與「可實踐性」
★ 論海德格對技術本質之反思 ——對技術本質之派生關係與其本源現象之溯源作一種詮釋之嘗試★ 對當代西方倫理學中代理孕母爭議的一個「性別倫理」之省思
★ 鄰避現象之環境倫理涵義:以效益主義環境正義考察為例示★ 動物的道德地位:Singer的效益主義進路動物的道德地位考察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張子正蒙注》為船山的代表著作,歷代對於張橫渠《正蒙》作註腳的人並不少,而鮮少能出船山其右者,船山在註解《正蒙》之時亦帶入了自身的思想看法,在體現橫渠思想的同時又能有所發展,對於「氣」概念進行了闡發,並據之發展陰陽交互相感的思考模式,使得其生活美學觀呈現了別緻的風貌。
  本文嘗試闡釋「至誠」的理念,「至誠」出自《中庸》、《易傳》等書,在中國哲學中亦常被廣泛地使用,船山亦賦予了「至誠」相當豐富的意義。
  首先,我提出生活美學,指出「感性」的過渡中,生活美學理論對於「感性」範圍的擴張意義,及其所帶來的視域寬廣的美學觀。循此我處理船山「至誠」的體驗內容,並據之導向一種對於「踐形」工夫的重視。
  其次,本文將生活美學置入實踐學義的美學反思,藉著船山的實踐行為之探究,反省其生活美學實踐之意義與價值。這可從《張子正蒙注》中「儉而不失其容」與「祔食」概念來理解,此二概念代表了《張子正蒙注》對於生活價值的主張。
  最終,我從工夫意義的視角來看待此二概念,「現代之後」的人們常陷溺於物質慾望中無法自拔,逐漸喪失∕遺忘了某些寶貴的生活價值,而本論文藉著對於古德生活價值的掘發,希冀當代人能重新反思此工夫價值的意義,並據之重啟生活理論參考之思索,而能活出精彩的「生活哲學」。
摘要(英)
“Commentary on Zhang Zai’s Zheng Meng” for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rks of the Wang Fuzhi, in addition, the history of Zhang Zai "Zheng Meng" for the foot of many people, but there are few people can surpass Wang Fuzhi. Wang Fuzhi in the annotation "Zheng Meng" into the thinking of their own ideas,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idea of Zhang Zai can also be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Qi(氣)” concept was elucida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Yin(陰)” and “Yang(陽)” interactive thinking mode, making his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presents a chic sty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concept of “Cheng(誠)” from the “Zhongyong(中庸)”, “I Ching(易經)” and other book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s also often widely used, Wang Fuzhi also given the “Cheng(誠)” quite rich meaning. First of all, I put forward 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and pointing out that the “Sensibility” in the transition, the theory of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for the “Sensibility” expans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scope, and its wide range of Aesthetic view. I am dealing with the embodiment of Wang Fuzhi’s “Cheng(誠)” and guided by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Secondly, this article will b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into the practical sense of the Aesthetics reflection,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Wang Fuzhi investigation, reflect on the meaning of his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and the value of practice. Thi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e concept of “frugal without losing its capacity(儉而不失其容)” and “sharing(祔食)” in “Commentary on Zhang Zai’s Zheng Meng” that this concept represents the proposition of “Commentary on Zhang Zai’s Zheng Meng” on the value of life.
  In the end, I look at this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People after the Modern” often drowned in the material desires cannot extricate themselves, and gradually lost/forgotten some valuable life value, and this paper by the ancient value of life digging, hoping that contemporary people can rethink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alue of this time, and then restart the life theory of reference thinking, and can live a wonderful “Philosophy of Life.”
關鍵字(中) ★ 至誠
★ 張子正蒙注
★ 氣
★ 生活美學
★ 工夫
關鍵字(英) ★ Cheng
★ Commentary on Zhang Zai’s Zheng Meng
★ Qi
★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 Practice
論文目次
導論 1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企劃 16
結語 24
第一章 「至誠」的體驗與感性的提出 26
前言 26
第一節 從生活美學理論到感性 26
第二節 船山對「至誠」的體驗 32
第三節 感性工夫的提出 36
結語 39
第二章 生活美學實踐 40
前言 40
第一節 生活美學實踐之感性分享 40
第二節 生活美學實踐之性情陶融 43
第三節 生活美學實踐之意義 46
結語 51
第三章 感性作用及感性生活 53
前言 53
第一節 「至誠」的感性 53
第二節 感性的展開 56
第三節 感性生活之於審美、反審美 59
結語 68
結論 69
面對的問題及挑戰 69
創意解題 71
研究限制與後續發展 75
參考書目 77
附錄 83
參考文獻

原典(依筆劃順序)
明.王夫之,1996,《周易內傳附發例》,王夫之撰,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1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初版。
───,1996,《薑齋詩話》,王夫之撰,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初版。
清.王夫之,1975,《張子正蒙注》,北京:中華書局,一版一刷。
───,1975,《讀四書大全說》(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一版一刷。
專書(依筆劃順序)
朱建民,1991,《探究與真理-帕爾斯探究理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初版。
牟宗三,2008,《心體與性體(三)》,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再版。
───,2015,《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四版三刷。
杜保瑞,2013,《中國哲學方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卓立.林志明(譯),François Jullien(著),2013,《間距與之間:論中國與歐洲思想之間的哲學策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林安梧,1987,《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林逢祺(譯),賈馥茗(審訂),Dabney Townsend(著),2008,《美學概論》,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
段德智.尹大貽(譯),Peter A. Angels(著),2004,《哲學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二版。
洪漢鼎(譯),Hans-Georg Gadamer(著),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初版。
韋政通,1997,《中國哲學辭典大全》,臺北:水牛出版社,初版五刷。
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初版。
───,2006,《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校訂版。
徐志平.黃錦珠,2009,《文學概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
敏澤,1989,《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三卷,山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一版一刷。
陳來,2010,《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初版。
陳贇,2015,《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曾昭旭,2008,《王船山哲學》,臺北:里仁書局,初版。
楊祖漢,2010,《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社,十刷。
───,2015,《中大百年-人文篇》,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初版。
楊儒賓,2012,《儒家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初版二刷。
葉朗,1993,《現代美學體系》,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一版一刷。
───,1996,《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
劉悅笛,2011,《生活中的美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初版。
劉滄龍,2016,《氣的跨文化思考:王船山氣學與尼采哲學的對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劉榮賢,2008,《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初版。
劉綱紀,2006,《藝術哲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初版。
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初版。
蕭振邦,2009,《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修訂版。
蕭馳,2012,《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第三卷:聖道與詩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戴景賢,2013,《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與其道器論之發展》(上、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初版。
謝伯讓,2016,《大腦簡史:生物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大腦是否已經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臺北:貓頭鷹出版,初版。
期刊與會議論文(依筆劃順序)
王德勝.李雷,2012,〈「日常生活審美化」在中國〉,刊於《文藝理論研究》32卷1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匡代軍.譚容培,2009,〈超越與返實:船山情感論的二重向度〉,刊於《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
江渝.張瑞利,2011,〈對藝術終結論與生活美學的深層反思〉,刊於《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吉首:吉首大學學報編輯部。
李修建,2012,〈如何研究中國古代生活美學──以六朝生活美學為例〉,刊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2年05期,南京: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林俊臣,2015,〈朱利安「勢」思維中的書法〉,刊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張靜瑤,2015,〈本雅明「光暈」(Aura)範疇的翻譯與釋讀〉,刊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5期,鄭州:河南教育學院。
陳章錫,2006,〈王船山《詩經》學中之文學理論〉,刊於《第六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文學與經學研討會論文集》,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陳祺助,2013,〈王船山論心、身貫通之道〉,刊於《東華人文學報》第22期,花蓮: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東華人文學報》編輯委員會。
陳鼓應,2004,〈「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刊於《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0期,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
陶東風,2002,〈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文化研究的興起──兼論文藝學的學科反思〉,刊於《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杭州:《浙江社會科學》編輯部。
傅守祥,2004,〈泛審美時代的快感體驗──從經典藝術到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轉向〉,刊於《現代傳播》2004年03期,北京: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雜誌編輯部。
楊春時,2010,〈「日常生活美學」批判與「超越性美學」重建〉,刊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50卷第1期,長春: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
趙洪濤,2015,〈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美學〉,刊於《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深圳:深圳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
───,2016,〈明清士人的生活美學研究綜述〉,刊於《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宜昌:三峽大學學報編輯部。
劉秀春,2013,〈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刊於《應用倫理評論》第54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劉阿榮.陳冠華,2015,〈文化創意與生活美學:藝術進入社區初探〉,刊於《國家與社會》第17期,中壢: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國家與社會學報。
劉悅笛,2010,〈融入「生活美學」的當代「環境美學」〉,刊於《應用倫理評論》第49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2014,〈《人間》有太極,《太極》在人間──品讀朱銘人間雕塑之「日常生活美學」〉,刊於《雕塑研究》第11期,新北:雕塑研究編輯委員會。
劉悅笛.許中雲,2006,〈當代「審美泛化」的全息結構──從「審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審美化」〉,刊於《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3卷第4期,蘭州: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
劉滄龍,2015,〈淡勢之間──氣、力量美學與文化轉化〉,刊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1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鄭富春,2004,〈物我一原,死生一致──船山《正蒙注》生死觀初探〉,刊於《鵝湖月刊》第29卷第7期,新北:鵝湖月刊社。
蕭振邦,1999,〈依義理重構佛教美學之探究:以《俱舍論》為例示〉,刊於《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9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
───,2009,〈「美學是倫理學之母」涵義探究〉,刊於《應用倫理評論》第46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2013,〈重構儒家美學觀──以「美善合一論」商榷為進路〉,刊於《鵝湖月刊》第38卷第7期,新北:鵝湖月刊社。
───,2016,〈環境的倫理與感性的擅揚〉,刊於《應用倫理評論》第60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賴玉釵,2010,〈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傳播:評析《日常生活美學》〉,刊於《新聞學研究》第105期,臺北:台北市文山區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
薛富興,2003,〈生活美學――一種立足於大眾文化立場的現實主義思考〉,刊於《文藝研究》第3期,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學位論文(依筆劃順序)
田軍(研撰),朱志榮(指導),2014,《《長物志》的生活美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學位論文。
朱莉萍(研撰),周紀文(指導),2012,《中國美學中「生活性」審美特徵向當代「生活美學」的演繹》,濟南:山東大學文藝學碩士學位論文。
柯阿青(研撰),季旭昇(指導),2012,《魏晉文人生活美學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張于忻(研撰),陳光憲(指導),2008,《《周易》美學意識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博士學位論文。
傅正玲(研撰),謝仲明(指導),1990,《王船山美學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西韻(研撰),陳德和(指導),2014,《道家生活美學的具體實踐――以茶、古玩、氣功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網路資料與其他
張鍠焜,2000,〈文化批判〉,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URL=http://goo.gl/yTBn2s.
楊祖漢,1999,〈良知良能〉,中華百科全書網、哲學類良字部,URL= https://goo.gl/XRlsUc.
百度百科網,2016,〈性情中人〉,URL=http://goo.gl/tm0lQb.
蕭振邦,2017,〈「體驗論」釋疑〉,出雲: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部落格,URL = https://goo.gl/PLBtw7.
───,2015,〈實用 vs. 審美:析評〈詹文〉〉,103學年度第二學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中西美學理論研究」課程講義。
費舍·斯蒂文斯(導演),《洪水來臨前》(紐約:國家地理合股有限公司,2016),URL=https://goo.gl/XmwmnX.
亨廷頓(Samuel Philips Huntington),2016,〈文明衝突論〉,維基百科網,URL=https://goo.gl/V9ShGL.
Wolfgang Welsch, 2000, “Aesthetics Beyond Aesthetics,” Friedrich-Schiller- Universität Jena Website, URL= https://goo.gl/xmnJdq.
Monica Sassatelli, 2000, “Aestheticized Life, An-aestheticized Art: The Case of Visual Artist Mona Hatoum,” Parol on line Website, URL = https://goo. gl/mjBf7U.
外文文獻
Shusterman, Richard, 1992, Pragmatist Aesthetics: Living Beauty, Rethinking Art ,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eddy, Tom, 2005, “The Nature of Everyday Aesthetics,” in 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edited by Andrew Light and Jonathan M. Smit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Leddy, Thomas, 2012, The Extraordinary in the Ordinary: 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Canada: Broadview Press.
Carlson, Allen, 2014, “The dilemma of Everyday Aesthetics,” in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East and West, edited by Liu Yuedi and Curtis L. Carter, Cambridg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Berleant, Arnold, 2014, “Transformations in Art and Aesthetics,” in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East and West, edited by Liu Yuedi and Curtis L. Carter, Cambridg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指導教授 蕭振邦(Shiau Jenn-Bang) 審核日期 2017-7-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