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25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3.138.200.66
姓名 郭家源(Chia-Yuan K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抗日戰爭期間長沙焚城之決策執行與後果
(The Burninng of Changsha: A Study of Chiang Kai Sheks’s Scorched Earth Policy during China’s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相關論文
★ 從金門延平郡王祠看鄭成功信仰、形象與歷史記憶★ 邵晉涵史學形成之研究
★ 清軍與太平軍在江南爭戰的嚴重後果★ 從生態環境因素探析清帝國的中衰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代中國面臨日本強勢侵略時,以抵抗的姿態來迎對。自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用持久戰為方針開啟全面抗戰。但是軍隊實力懸殊情況下,前方軍隊節節敗退,戰線迅速往內地進逼。因此撤退時採取「焦土政策」軍事戰略,把無法運送的物資設備、交通道路及建築物進行破壞,避免敵方取得並利用。而蔣介石鑑於武漢撤守破壞成效不佳,決定湖南省長沙在外圍戰事失利時,要將全城焚毀不予資敵,同時命令地方政府需備妥事前計畫。
  岳陽淪陷長沙頓時成為驚弓之鳥,城內已充滿緊張氣氛,在1938年11月12日湖南省主席張治中接到蔣介石密電後,即召集警備司令部司令酆悌、保安處處長徐權將計畫定案,之後由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代為統籌。當晚全城戒嚴,地方部隊著手籌備計畫內容時,在11月13日凌晨,位於長沙市南門口外的社壇街首先起火,接著全城大火,百姓們倉皇逃命,葬身火窟數千人,全城燃燒至5天還有餘燼,建築物所剩無幾,成為抗日戰爭中最慘烈的犧牲品之一。
  蔣介石成立軍事法庭,迅速將首要人員處以極刑,承擔這起事件全部責任。事後動員兵力協助長沙善後工作,以安撫民心,重振抗戰士氣。
摘要(英) In modern China, Japan’s massive aggression encountered great resistance. Since the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on July 7, Chiang Kai-shek had been ready for a full-scale and protracted war against Japan. But with constant defeat by Japanese army, Chiang’s army was forced to retreat, and the battle lines were moving inland. To keep wealth from the Japanese, Kuomintang officials made the Scorched Earth Policy, ordering the destruction of equipments, roads and buildings during the retreat. Un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of destruction in Wuhan, Chiang Kai-shek decided to burn the whole city of Changsha,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Hunan, if it could not stop the advancing Japanese army. Besides, local government was demanded to prepare for the burning plan, making sure that everything would go well.
  On November 11th, 1938, the city of Yueyang fell to the Empire of Japan, and the situation in Changsha became increasingly tense. On November 12th, the chairman of Hunan Province, Zhang Zhizhong, passed Chiang’s idea to his subordinates in a meeting. Xu Quan, director of the Staff Office of the Garrison Headquarters, was order to take command of the plan made by Feng Ti, commander of the Garrison Headquarters, and Xu Quan, director of the Security Office. However, at the dawn of November 13th, when local officials were arranging for the plan, Shetan Street outside the South Gate began to burn, and the fire soon spread to the whole city. Fleeing in panic, thousands of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The burning lasted for five days, which made Changsha one of the most damaged cities during China′s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Later in the military tribunal set up by Chiang, those officials suppos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burning were executed. What’s more, troops were sent to Changsha to assist with the aftermath, soothing the masses as well as rebuilding the morale of the country.
關鍵字(中) ★ 抗日戰爭
★ 長沙大火
★ 焦土政策
關鍵字(英) ★ China′s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 the burning of Changsha
★ the Scorched Earth Policy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5
第四節 章節安排 7
第二章 長沙焚城前因 8
第一節 長沙戰略地位 8
第二節 焦土戰略構想 15
第三節 長沙焚城決定 23
第四節 結語 27
第三章 長沙焚城過程 28
第一節 焚城計畫 28
第二節 執行經過 39
第三節 起火原因 47
第四節 結語 56
第四章 長沙焚城案懲處 58
第一節 高等軍法會審 58
第二節 普通軍法會審 73
第三節 後續問題 83
第四節 結語 91
第五章 長沙焚城後果 92
第一節 災後城市景象 92
第二節 救濟與就難措施 104
第三節 長沙焚後省思 110
第四節 結語 112
第六章 結論 113
徵引書目 115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案
《長沙大火案》,檔號:B5018230601/0027/013.64/7173。
二、國史館藏檔案
〈民國二十七年(七)〉,特交檔案—一般資料,《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80200-00287-005。
〈呈表彙集(七十七)〉,特交檔案—一般資料,《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80200-00504-106。
〈領袖指示補編(十三)〉,特交文電—領袖事功—領袖指示,《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90106-00013-080。
〈戴公遺墨-情報類(第4卷)〉,文件—遺墨—情報,《戴笠史料》,典藏號:144-010104-0004-078。
〈籌筆—抗戰時期(十八)〉,籌筆—抗戰時期,《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10300-00018-014。
〈籌筆—抗戰時期(十八)〉,籌筆—抗戰時期,《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10300-00018-015。
三、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檔案
〈正儀隨侍日記〉,《焚餘日記》,編號:230-2758。
《焚餘日記》,編號:230-2758。
四、報紙
《中央日報》,1938年。
《新華日報》,1938年。
五、日記、回憶錄
「蔣中正日記」(未刊行)。
王世杰,《王世杰日記》,第1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0年。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下)》。臺北市:遠流,2010年。
帥學富,《國民革命北伐抗戰回憶錄──五車書室見聞》。臺北:獨立作家,2016年。
唐縱,《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8年。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第4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0年。
張治中著,《張治中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
陳誠口述,趙虛吾整理,何智霖編輯,《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上)》。臺北:國史館,2004年。
錢世澤編,《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二)》。臺北:中華出版,2015年。
六、史料彙編
何智霖編輯,《陳誠先生書信集—家書》。臺北:國史館,2006年。
何智霖編輯,《陳誠先生書信集—與蔣中正先生往來函電(上)》。臺北:國史館,2007年。
吳淑鳳等編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軍情戰報》。臺北:國史館,2011年。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作戰經過(二)》。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10。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14。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37。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
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2。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基金會,197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抗日戰史(五)華中地區作戰(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年。
蕭李居等編註,《蔣中正總統檔案 : 事略稿本》,第42冊—民國27年7月至10月。臺北:國史館,2010年。
瞿韶華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27年(1938)七至十二月份》。臺北:國史館,1993年。
七、文史資料
E.R Lapwood(英),〈抗日戰爭期間長沙青年會的活動〉,《長沙抗戰—文史資料專輯》。湖南:湖南省政協機關印刷廠,1995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方長沙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著,《長沙文史資料?第1輯》。長沙:內部發行,1984年。
仇碩夫,〈長沙大火目睹記〉,《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史說,〈長沙大火見聞錄〉,《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市政協文史辦整理,〈文夕大火受災情況記略〉,《長沙文史資料?第1輯》。長沙:內部發行,1984年。
田霄漢,〈回憶左曙萍談長沙大火〉,《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朱沛蓮,〈長沙大火追憶〉,《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朱鐵蓉,〈抗戰時期的長沙基督教青年會〉,《長沙抗戰—文史資料專輯》。湖南:湖南省政協機關印刷廠,1995年。
吳世佶,〈長沙大火回憶〉,《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李伏波,〈長沙縣抗日自衛團小記〉,《長沙抗戰—文史資料專輯》。湖南:湖南省政協機關印刷廠,1995年。
李芸菁,〈我在文夕大火時的親身經歷〉,《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李素奇,〈抗戰中長沙工商業慘重損失的回憶〉,《長沙抗戰—文史資料專輯》。湖南:湖南省政協機關印刷廠,1995年。
李竟秋、陳時敏著,〈抗戰烽火中的長沙郵政〉,《長沙抗戰—文史資料專輯》。湖南:湖南省政協機關印刷廠,1995年。
沈印心,〈文夕大火的幾點回憶〉,《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席楚霖,〈長沙文夕大火前後〉,《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祝欽坡,〈石國基談文夕大火〉,《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高怒,〈我的耳聞目睹〉,《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張治中生前口述;余湛邦綜合整理,〈長沙大火真相詳記〉,《長沙文史資料?第2輯》。內部發行,1985年。
曹鐵安主編,《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梁小進,〈綜述〉,《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許權,〈我在大火後的經歷〉,《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許權,〈長沙大火紀實〉,《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陳正,〈長沙大火前後的親歷和見聞〉,《親歷者說──中國抗戰編年紀事(1938年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曾光炎,〈回憶湖南省會警備旅第一團〉,《邵陽市文史資料》,第6輯。邵陽:邵陽資江印刷廠印刷,1986年。
華宣恩,〈我親歷的長沙大火(1)〉,《最後的尊嚴:浙江寧波的抗戰老兵》。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
黃治仁,〈文夕大火前後見聞〉,《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黃增厚,〈長沙大火目擊記〉,《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楊明初,〈憶游氏兄弟述長沙大火中的酆悌〉,《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劉斐章,〈周恩來同志參與組織領導長沙大火後的救災活動〉《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蔡杞材,〈長沙大火見聞〉,《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龍楠林,〈火劫親聞錄〉,《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長沙大火》。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八、期刊及專書論文
何多奇、黎程,劉乃秀,〈抗戰時期湖南人口變遷及其社會影響〉,《重慶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7年。
何智霖,〈長沙大火相關史料分析〉,《國史館館刊》,復刊第5期,1988年。
吳相湘,〈中國對日總體戰略及若干重要會戰〉,收入薛光前編著,《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1937年至1945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忻平,〈試論抗戰時期內遷及其對後方社會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9年。
李常寶,〈1938年長沙大火的再考察──兼與劉大禹《酆悌與長沙文夕大火新探》一文商榷〉,《南京社會科學》,第7期,2015年。
張鑄勳,〈析論蔣中正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略指導〉,《國史館館刊》,第50期,2016年。
陳建寧等選輯,〈國民政府監察院調查長沙文夕大火相關史料〉,《民國檔案》,第1期,2010年。
黃道炫,〈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方針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第2期,2000年。
楊維真,〈1938年長沙大火事件的調查與檢討〉,《國史館館刊》,第33期,2012年。
劉大禹,〈酆悌與長沙文夕大火新探:基於《酆悌遺著:焚餘日記》的解讀〉,《民國檔案》,第4期,2013年。
劉峙,〈建軍的基本條件〉,《建軍導報》,第1卷第2期,1944年。
九、碩博士論文
張小河,〈長沙大火對長沙城市文化的影響初探〉。湖南: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0年。
十、專書
王?妮泰著,《長沙文夕大火》。北京:商務印書局,2016年。
田伏隆主編,《湖南近150年史事日誌(1840-1990)》。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
朱義農、朱保訓編纂,《湖南實業志》。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李君山,《全面抗戰的中日關係(1931-1936)》。臺北:文津,2010年。
李智高,《郎岱縣志長編》。貴州:六枝特區政協郎岱縣志長編編委會,1995年。
汪榮祖,李敖著,《蔣介石評傳(上冊)》。臺北:商周文化,1995年。
易國強主編,《長沙市志?第10卷?商貿志》。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容鑑光,《長沙三次會戰》。臺北:國史館,1990年。
珠江日報社叢書部編撰,《焦土抗戰》。廣西:珠江日報社,1937年。
馬振犢,《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大寫意》。北京:九洲出版社,2012年。
張人價,《湖南之穀米》。湖南:湖南省經濟調查所,1936年。
張其昀,《檔史概要(二)》。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9年。
張憲文、方慶秋等主編,《中華民國史大辭典》。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張憲文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程出版社,2016年。
郭岱君主編,《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臺北:聯經,2015年。
陳先樞,《湘城訪古》。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
湖南省地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通鑑(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費雲文編纂,《戴雨農先生全集(上)》。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9年。
楊天石,《尋找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二)》。香港:三聯書店,2010年。
楊者聖,《和平將軍張治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董顯光,《蔣總統傳(中)》。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2年。
滕傑口述、勞政武編撰,《從抗日到反獨──滕傑口述歷史》。臺北:淨名文化中心,2014年。
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蔣復璁、薛光前編,《蔣百里先生全集》,第6輯。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年。
鄭佳明主編,《長沙經貿史記》。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
鍾沈軍、何建明著,《血火名城:歷史的重現與哲學的反思》。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譚仲池主編,《長沙通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
十一、網路資源
教育部國家語文資料庫「成語典」網站http://dict.idioms.moe.edu.tw/cgi-bin/cydic/gsweb.cgi?ccd=JaAl7L&o=e0&sec=sec1&op=v&view=0-1&fmt=11(2017年9月27日點閱)。
指導教授 汪榮祖(Young-Tsu Wong,) 審核日期 2018-8-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