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816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3.134.102.182
姓名 陶奕駿(YiJun T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分析──以《三戀》、〈崗上的世紀〉為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論文從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歷史回溯與發展階段開始講起,分別從其敍事策略、影像風格、文學改編、影視傳播等方面入手,對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大陸電視劇進行分析,並對其未來發展作出展望,本文對實踐創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論文總體前後一共分為八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闡述研究背景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的題目為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歷史回溯與發展階段,通過對中國大陸電視劇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實踐的發展的觀點作為指導思想,試圖將中國大陸電視劇歷史大致劃分為五個階段:濫觴階段(1958年—1976年)、復蘇與轉型階段(1977年—1990年)、多元化發展階段(1991年—2000年)、持續繁榮階段(2001年—2011年)以及輝煌階段(2012年至今)。第三章的題目為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影像風格,分別從固定的鏡頭凝視、景別的巧妙運用、獨特的空間設置這三個角度進行論述。第四章的題目為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敍事策略,分別從電視劇的本體與敍事、敍事中的人物創作與讀解、敍事中的當代表徵與審美追求、敍事中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論述。第五章的題目為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文學改編,分別從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關係及影視改編、網路文學的影視改編文化背景、網路文學改編電視劇的審美與敍事特性、網路文學改編電視劇的受眾心理進行分析與論述。第六章的題目為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影視傳播,分別從數字新媒體構建的傳播環境、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受眾新特點、新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傳播策略進行分析與論述。第七章的題目是新世紀中國電視劇的未來發展研究,分別從注重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要、必須立足于文本創作、新媒體時代的行銷與宣傳進行闡述與分析。第八章是結論,對全文作一個總結,電視劇已成為新世紀觀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大陸引進國外的電視劇,除了讓中國大陸的觀眾一飽眼福,同時中國大陸在這些各有特色品種繁多的電視劇集景中去粗取精、趨避取利,使中國大陸電視劇自身的發展更滿足中國觀眾的喜好,也漸漸將中國大陸的電視劇推出中國大陸,推向臺灣、香港與澳門,推向世界。
摘要(英)

This thesis from the histor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China TV drama backtracking and development stage began to speak, respectively from the narrative strategy, image style and literary adaptations, film and television dissemination of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new century of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and the prospect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on the creative practice also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 The title of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backtracking and stage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hist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scientific practice view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the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hi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1958 - 1976), the recovery and transition stage (1977 - 1990),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stage (1991 - 2000) and sustained prosperity stage (2001 - 2011) and the brilliant stage (since 2012). The title of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style imag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fixed lens gaze, JingBie ingenious utilization, and unique space set the three angles are discussed. The title of chapter four is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TV series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respectively, from the TV drama ontology and narrative, narrative character creation and reading solution, narrative in contemporary characterization and aesthetic pursuit, narrative time and spa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topic for literature of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adapta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network literature relation to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s, network literature and film adaptation of cultural background, network literature drama aesthetic and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literature adapted adapted TV audience psycholog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title of Chapter 6 for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film and television dissemina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audience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the media integration trend, new media era TV series communication strategy fo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title of Chapter 7 is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TV serie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spectively,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audiences, must based on the digital text creation,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marketing and publicity to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and the analysis. Chapter eight is the conclusion, the text as a summary, television has become the new century audiences life an indispensable part, China to introduce foreign TV series, in addition to audiences in China, a feast for the eyes, also Chinese,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variety of TV drama scene, aversion, make China drama′s own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preferences of the Chinese audience, also gradually, China′s TV series the introduction of mainland China, toward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 promoted.
Key words: TV drama, image style, narrative strategy, literary adaptation, film and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關鍵字(中) ★ 電視劇
★ 影像風格
★ 敍事策略
★ 文學改編
★ 影視傳播
關鍵字(英) ★ TV drama
★ image style
★ narrative strategy
★ literary adaptation
★ film and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8

第二章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歷史回溯與發展階段..........................9
第一節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濫觴階段:1958年至1976年.............................11
第二節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成長階段:1977年至1989年............... .............19
第三節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多元化發展期:1990年至2000年.........................28
第四節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持續繁榮階段:2001年2011年...........................37
第五節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輝煌階段:2012年至今.................................41
第六節 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整體面貌與走向.......................................44

第三章 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影像風格............................. 60
第一節 固定的鏡頭凝視.......................................................61
第二節 景別的巧妙運用.......................................................68
第三節 獨特的空間設置.......................................................75

第四章 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敍事策略............................. 83
第一節 電視劇本體與敍事.....................................................84
第二節 敍事中的人物創作與讀解...............................................92
第三節 敍事中的當代表徵與審美追求..........................................100
第四節 敍事中的時間與空間..................................................108

第五章 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文學改編............................118
第一節 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及影視改編........................................118
第二節 網路文學的影視改編文化背景..........................................125
第三節 網路文學契合電視劇的審美與敍事特性..................................131
第四節 網路文學改編電視劇的受眾審美心理....................................138

第六章 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影視傳播............................ 146
第一節 數字新媒體構建新的傳播環境..........................................146
第二節 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受眾新特點..........................................152
第三節 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傳播策略........................................... 158

第七章 新世紀中國大陸電視劇的未來發展............................ 165
第一節 注重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要..........................................165
第二節 必須立足于文本創作..................................................173
第三節 數字新媒體時代的行銷與宣傳..........................................178
第四節 借鑒日劇、韓劇與美劇.................................................187

第八章 結論......................................................196

參考書目.........................................................199

附錄一...........................................................208

附錄二...........................................................213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依姓名筆劃排列)
[德]於爾根•哈貝馬斯,《現代性的哲學話語》,曹衛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
于洋,《文學網景——網路文學的自由境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王德領,《混血的生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1976—1985 對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接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王緋,《畫在沙灘上的面孔——九十年代世紀末文學的報告》,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王紀人,《新世紀批評家叢書——文學的速朽與恒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王先霈,《新世紀以來文學創作若干情況的調查報告》,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
王嶽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王一川,《雜語溝通——世紀轉折期中國文藝潮》,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王平陵編,《電影文學論》,商務印書館,1938年。
鄧曉芒,《從尋根到漂泊——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3年版。
馬立新,鄧樹強,《中國網路文學概論》,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法]安德列•巴贊,《非純電影辯——為改編辯護》,陳犀禾選編,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布林迪厄,《關於電視》,許鈞譯,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葉元,《電影文學淺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讓•波德利亞,《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劉金鐮,宋家庚編,《電影藝術與電影文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年。
劉樹林編,《電視文學概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
曲春景,《中美電視劇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
祁述裕,《市場經濟下的中國文學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許志英、丁帆,《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朱水湧,《文化衝突與文化嬗變——新時期文學思潮史論》,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
朱瑪,《電影藝術與電影文學基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
沉貽煒主編,廣播電視文學寫作教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何學威、藍愛國,《網路文學的民間視野》,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
李興國等主編,《中國廣播電視文藝大系:1977—2000廣播電視文學節目卷》,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
李庚,《女性•歷史•消費——當代電視劇的文化批判》,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李小江,《解讀女人》,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李勝利,《電視劇敍事情節》,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邵燕君,《新世紀文學脈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
吳玉傑、宋玉書,《衝突與互動——新時期文學與大眾傳媒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吳信訓,《文化傳播新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吳俊,《文學流年——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廣州,廣州出版社,2000年。
吳秀明,《轉型時期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吳義勤,《中國當代文學50年》,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吳義勤,《中國新時期文學的文化反思》,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年。
宋家玲,《影視敍事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
孟繁華,《眾神狂歡——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化現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孟繁華,《堅韌的敍事——新世紀文學真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
金丹元,《電影美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金振邦,《從傳統文化到網路文化》,東北師大出版社,2001年版。
羅伯特•艾倫,《重組話語頻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
羅蘭•巴特,《符號學原理》,李幼蒸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
羅鋼,《敍事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林涵表,《電影電視文學創作》,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
苗棣,《中美電視藝術比較》,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歐陽友權主編,《網路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歐陽友權,《網路文學本體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
歐陽友權,《網路文學論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楊新敏,《電視劇敍事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
張濤甫,《紀實與虛構:中國當代社會轉型語境下的電視劇生產》,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張海鷹等,《網路傳播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學地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張韌,《文學的潮汐——九十年代文學的六大模式》,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年。
張育華,《電視劇敍事話語》,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張寅德編選,《敍事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張國良,《傳播學原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周憲,《視覺文化的轉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周志雄,《網路空間的文學風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柯靈,《電影文學叢談》,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79年
南帆,《雙重視域——當代電子文化分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
趙鳳翔,徐舫州,《文學與電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88年。
高鑫,《電視藝術美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法]莫尼克•卡爾科馬賽爾、[法]讓娜瑪麗•克雷爾,《電影與文學改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倪學禮,《電視劇劇作人物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
聶慶璞,《網路敍事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版。
聶慶璞,《網路小說名篇解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徐舫州、徐帆,《電視節目類型學》,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徐岱,《小說敍事學》,北京,商務印刷館,2010年。
晏唐,《電視文學創作評論研究選集》,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年。
熱拉爾•熱奈特,《敍事話語、新敍事話語》,王文融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曹文軒,《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黃書泉,《文學轉型與小說嬗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
彭吉象,《影視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一卷•本質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
戴錦華,《書寫文化英雄——世紀之交的文化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H• R •耀斯,《審美經驗與文學闡釋》,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

【英文專書】:
David Bordwell, Making Meaning: Inference and Rhetoric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nem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期刊文章】:(依姓名筆劃排列)
王玉璽,〈網路與大眾:民間影評的新發展〉,《齊魯藝苑》,2008年第3期。
尹鴻.意義,〈生產與消費:當代中國電視劇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現代傳播》,2011年第4期。
劉文,〈拉康的鏡像理論與自我的建構〉,《學術交流》,2006年第7期。
劉森堯,〈女性電影與女性主義電影〉,《電影欣賞》,1985年1第18期。
孫曉天,劉餛,〈狂歡·喧嘩·獨語——三種“想像共同體”背後的電影批評特徵〉,《當代電影》,2012年第8期。
吳瓊,〈電影院:一種拉康式的閱讀〉,《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宋家玲,〈視聽話語闡釋與精神傳承——對紅色經典改編劇創作研究的梳理與反思〉,《當代電影》,2007年第1期。
李顯傑,〈敍述人、人稱、視點一一電影敍事中的主體策略〉,《電影藝術》,1999年第2期。
李道新,〈網路影評的話語暴力及其權力運作的生產機制〉,《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李淨,〈試論網路輿論安全〉,《資訊網路安全》,2006年第4期。
李元貞,〈婦女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婦女新知》,1986年第53期。
李墨,〈電影理論、女性批評、符號學〉,《影響》,1995年1月,第57期。
李墨,〈關於女性電影的二、三事〉,《影響》,1995年7月,第63期。
李墨,〈反主流女性電影〉,《影響》,1995年10月,第66期。
陳曉雲,〈國產大片的敍事與意識形態〉,《上海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陳林俠,〈論影像敍事的聲音、距離與認同——對2004年電影敍事的一種考察〉,《藝術百家》,2005年第3期。
花村,〈試探國片裏女性形象的幾個類型〉,《電影欣賞》,1985年第18期。
張玉青,〈心理分析是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的“毒草”!? 〉,《電影欣賞》,1995年第76期。
張一兵,〈意識形態:欠存的想像之境一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評析〉,《學術研宄》,2002年第12期。
羅藝軍,〈電影批評的黃金時代〉,《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楊晨,〈現代性視域中的中國網路影評:感性消費與話語暴力〉,《電影藝術》,2013年第1期。
趙曉珊,〈認同機制與觀眾心理——麥茨的精神分析電影理論評〉,《文藝研宄》,2011年第 6期。
趙衛防,〈當下電影批評的狀態與趨勢——中國電影評論研討會綜述〉,《電影藝術》,2013第3期。
趙葆華,〈網路影評的流行病〉,《電影》,2008年第6期。
胡辛琦,〈身體與抗爭、女人與政治,回首來時路一他們參政的足跡〉,《電影欣賞》,1997年第8期。
鐘穩,〈應重視對網路輿論的引導〉,《中國監察》,2005年第3期。
姬長軍,〈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研究述評〉,《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5期。
蔣好書,〈電影評論的危機——以美國電影評論史為例〉,《電影藝術》,2009年第4期。

【學位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列)

刁穎,〈民間敍事在影視文本中的變異和傳承——以花木蘭故事的改編為例〉,復旦大學,2008年。
鄧娟輝,〈德庫拉形象在小說文本和電影改編中的流變和闡釋〉,暨南大學,2008年。
白小易,〈碰撞與整合——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大陸電視劇創作的本土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04年
田明,〈電視娛樂產業戰略發展研究,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5年
劉點點,〈跨媒介時代的文化產業——市場關係中的中國當代影視〉,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1年
向娟,〈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產業化中的電影改編分析〉,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任志明,〈「紅色經典」影視改編與傳播研究〉,蘭州大學,2009年。
李玉俠,〈女性小說影視改編中的性別視角轉換〉,蘇州大學,2007年。
李文麗,〈改編:從《妻妾成群》到《大紅燈籠高高掛》〉,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李萌,〈國產電視劇的網路熱播現象探析—以士兵突擊和潛伏為例〉,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邵娜,〈從《法國中尉的女人》看元小說的電影改編〉,首都師範大學,2008年。
邵奇,〈試論當代中國電視劇的傳播理念〉,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4年。
杜山,〈試論“紅色經典”的電視劇改編原則〉,南昌大學,2008年。
吳秋成,〈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香港電視劇改編研究〉,暨南大學,2009年。
張兵,〈論中國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山東大學,2007年。
張蓬,〈池莉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以《來來往往》為中心〉,東北師範大學,2008年。
周鳳梅,〈新時期電影改編的去精英化之路〉,蘇州大學,2008年。
孟娜,〈受眾網路媒介觀劇的觀賞方式變化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高亞亨,〈論沈從文小說的電影改編〉,復旦大學,2008年。
侯彥婷,〈美劇在中國的網路受眾分析〉,首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段一,〈類型電視劇研究:理論與實踐〉,華東師範大學,2008年。
徐詩喬,〈武俠經典的鏡語再現——試析央視版金庸武俠劇的改編〉,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徐安維,〈劉恒影視改編作品的敍事研究〉,浙江大學,2007.年。
栗雪蓮,〈新世紀中國軍事題材電視劇研究〉,吉林大學,2010年。
韓冰,〈論八九十年代小說的電視劇改編〉,東北師範大學,2007.
蔣丹,〈電影改編的文化意義研究——以《傲慢與偏見》為個案〉,南京師範大學,2007年。
蔣豔娟,〈從改編作品的“相像”到改編主體的“選擇”——以張藝謀電影為例看電影改編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吉林大學,2007年。
裘文意,〈第五代電影改編的文化解讀〉,浙江大學,2007年。
薛丹鳳,〈從小說到電影劇本——80年代以來小說改編現象透視與反思[D].南京師範大學〉,2007年
指導教授 王堯、王力堅(Yao Wang LiJian Wang) 審核日期 2016-5-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