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757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3.14.6.194
姓名 羅榮澄(Lo,LUNG-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運作的社會網路互動之研究-以桃園客家社區為例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運作的社會網絡互動,在公部門和組織、組織和組織、組織和社區民眾、社區民眾和社區民眾間的互動關聯性,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探討客家社區發展協會與其他組織的互動,發展出不同之網絡關係與運作機制,而客委會於2001年成立後,亦積極推展客家文化工作;2010年客家基本法通過之後,成立客家重點發展區等,透過法治與資源投入,展現積極推動客家文化決心,本研究依據客家社區發展、客家社區營造、社會網絡互動、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等關鍵詞,以桃園七個客家重點發展區,如公部門、私部門、民間社團,就發展歷程在社會面、制度面、文化面,運用文獻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及深度訪談,了解社區發展協會在積極參與客家公共事務,客家社區生活環境營造與推動客家文化保存,在彼此間基於相互信任而形成的網絡關係,其目的是為解決共同問題或達成共同目標,從社區的角度觀之,當地方的社會資本愈堅實,其地方發展網絡的運轉就愈能夠串連起來,網絡內行動者間的行為互動就愈能透過網絡運作,促成社區共同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客家社區發展、客家社區營造、社會網絡互動、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
摘要(英) Abstract
The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s operated by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s creat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blic sectors and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akk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nd develop different network relationship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s. After Hakka Affairs Council was established in 2001,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aggressively promoted Hakka culture. After Hakka Basic Act was approved in 2010, Hakka Communities of Focus Development were established. The government demonstrated the determination to promote Hakka culture by formulating laws and inputting resources. This study used the keywords: Hakka community development, Hakka community building,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s, and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ssets to investigate the public sectors, private sectors, and NGO groups of seven Hakka communities of focus development in Taiyuan. This study also used literature analys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in social aspect, system aspect, and cultural aspect to understand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s formed based on mutual belief dur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s’ aggressive participation in Hakka public affairs, Hakka community living environment building, and promotion of preservation of Hakka culture, in order to solve common problems or achieve common obj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ies, the stronger the social assets are,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connect the ope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s. In this way, the behaviors and interactions of actors in the networks are more likely to be operated through networks, to achieve common objectives of communities.

Keywords: Hakka community development, Hakka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s,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ssets.
關鍵字(中) ★ 客家社區發展
★ 客家社區營造
★ 社會網路互動
★ 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方法與對象 6
第二章 社區發展與文獻檢閱 13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3
第二節 社區發展意涵與特色 29
第三節 社會網絡與客家社區發展 35
第三章 桃園客家社區發展協會析探 41
第一節 桃園客家文化重點發展 41
第二節 客家社區發展協會個案分析 48
第三節 客家社區發展特色 59
第四章 社會網絡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客家社區發展協會的 社會網絡分析 65
第二節 社區內部組織環境 73
第三節 社區外部關聯網絡 78
第四節 社區發展策略與未來展望 8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5
中文部分 95
英文部分 100
附 錄 103
附錄一 邀訪函 103
附錄二 訪談題綱(公部門) 104
附錄三 訪談題綱(私部門) 105
附錄四 訪談題綱(民間社團) 106
附錄五 訪談題綱(專家學者及文史工作者) 107
附錄六 社會網絡問卷(一) 108
社會網絡問卷(二) 110
附錄七 桃園市104年旗艦社區領航計畫 112
附錄八104年度海客風潮─桃園海洋客家文化大道串聯計畫 118
附錄九104年度茶人風華再現-桃園浪漫茶香大道跨域整合計畫 11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1999)。內政部頒布之(社區發展工作綱要)。
王一凡(2007)。客家社區環境意象對遊客偏好之影響,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光旭(2011)。「社會網絡影響公私協力運作成效之研究:以台灣中醫與牙醫健康保險總額支付委員會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53,65-114。
王光旭,鍾瑞萱(2014)。「青年學子參與社區營造之研究:以臺南市土溝村為例」,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4:2/,2014/10。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臺北市:南天。
王朝煌、彭議霆(2007)。社會網絡分析之研究:以網際網路搜尋為例。載於第三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王雅筑(2009)。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丘昌泰(2006)。臺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史。期刊論文:客家研究,卷期:1 2006/06,頁次:頁45-96
丘昌泰(2009)。臺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載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丘昌泰 - 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4-23 頁). 臺北市: 智勝
丘臺興(2014)。客家社區發展與宗教組織-平鎮市雙連坡社區與福明宮網絡關係, 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白秀雄(1992)。社會福利行政 。台北市:三民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臺北市:五南。
江明修、陳定銘(2009)。非營利組織推動脫貧方案成效影響之研究:社會資本觀點。載於江明修(主編),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頁299-325)。台北:智勝。
江觀文(2011)。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吳珮菱(2013)。公私協力參與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水田老屋客庄研究調查計畫為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李京倫(2006)。社會資本與組織學習之研究-客家社區發展協會之分析,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家豪(2010)。生態社區發展之規範研擬-以高雄市左營區洲仔社區為例,正修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增祿(1995)。社區發展季刊, 第 107 期
周玉堡 (2011)。非營利組織推動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東勢庄文化協會為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周錦宏 (2010。客家文化產業與第三部門。桃竹苗客家社區組織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現況之分析,台北:智勝。
周麗芳 (2002。本土心理學研究 ; 18期 (2002 / 12 / 01) , P175 - 227
林水波(2007)。公共政策析論。台北市:五南。
林世哲、謝登旺(2007)。多元文化認同下文化產業的發展--以桃園三民社區為例,國際學術研討會(4 2007/11/24)。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9:25-39。
林瑞欽 (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21。
邱連枝(2011)。中大客家學院電子報第一五0期
洪崇雄(2009)。農村社區生態規劃規範之研究:以台南縣中坑社區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范瑞嬋(2014)。客庄農村生態社區協力網絡之建構-以新竹鹿寮為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徐正光(2002)。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臺北市:正中書局。
徐郁雯(2014)。客家社區產業之社會經濟分析-以桃園縣高原樂活有機村為例 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徐震 (1994)。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市:正中書局。
高泉益 (1999)。安定日本社會的力量社區組織町內會。台灣商務
莊雅仲(2004)。(民族問題」再議:馬克思主義與其超越),《社會理論學報》。
郭登聰(2012)。社區發展工作:以安全、福祉、幸福為導向的新思維。台灣期刊論文(2012/06頁34-47)
郭銀漢 (1995)。「祭祀圈與社區意識」「社會福利」,《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8:24-30。
陳小紅 (1994)。「社會福利總體規劃之政策面初探」, 《 社區發展季刊》,1994/09, No.67, pp.24-27
陳其南(1992)。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市:允晨。
陳其南、陳瑞樺 (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的回顧,《研考報導》,第41期,頁21-37。
陳定銘 (2010)。客家社區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頁101-134)。台北:智勝。
陳定銘(2011)。客家公共事務學報 第四期2011 /11 ,頁39-65
陳定銘(2012)。客家社會企業與社會網絡分析。台北市:智勝。
陳板 (2002)。(化邊緣為資源:台灣客家文化產業化的策略),收錄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中心編,《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
陳家聲、戴士嫻 (2007)。創業家社會網絡行為之質性研究。國家圖書館期刊論文2007/12頁1-24
陳淑雲 (2012)。明恥整合理論對少年犯罪預防之啟示,警專學報,第5卷第3期,1­­-18。
陳雅芳 (2007)。社會資本與社會網絡的交互關係-以全球華人乳癌病友公益網絡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陶蕃瀛 (1994)。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曾健野 (2010)。社區總體營造與農業發展之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富田 豐田 振豐 竹圍四社區為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湯京平,張元嘉(2013)。社區發展、市民社會與生態政治--以恆春半島灰面鷲的參與式保育為例,政治學報第56期。
費孝通 (1991)『鄉土中國』,一版,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黃源協(2009)。社區資產與網絡建構-兼論社區工作者在網絡建構中的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26,136-150
黃靖嵐(2008)。東部客家?花蓮玉里兩個客家社區的祖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楊忠龍(2008)。從母語運動到社區營造: 初探臺灣客家運動的轉變,客家研究學院學術社群,學術研討會報告。
楊婉慧(2010)。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執行成效檢討之研究,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惠玲(2010)。介入弱勢家庭之企業家社會關懷對孩童價值觀影響之研究。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賢惠(2008)。以社會資本論述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發展。 期刊刊名:非政府組織學刊卷期:4期。篇名出版日期:2008/6/1。
葉佐禹(2008)新屋鄉誌。
詹秀員(2002)。《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熊瑞梅、吳文楦(2000)。都會化與居民地方連繫-台中地區為例。台北市:巨流。
劉弘煌(1999)。「都市型社區的社會福利社區化-以台北市文山區的經驗為例」,『社區發展季刊』,78:58-71。
劉建志(2010)。台灣農村社區營造之研究-以台中石岡龍興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銀丹(2011)。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蔡世群(2008)。客家地區社區營造策略之比較研究:以內灣與九讚頭社區的發展現況為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錫鍇(2002)。《社會資本與政府再造》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鍾春枝(2012)。現階段客家文化資產傳承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鍾國允(2006)。「客家社團網絡與功能之分析---以桃園縣鍾姓宗親會為例」,收入劉阿榮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揚智公司,頁 157-177。
魏婉如 (2013)。當社造碰上永續-台灣鄉村社區邁向生態社區的挑戰,台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羅紹松,李沛溱,林玉梅(46 2011.01)。社區營造、觀光與永續發展之探討--以新竹縣橫山鄉為例,中華科技大學學報。
指導教授 陳定銘 審核日期 2016-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