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21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7 、訪客IP:3.136.97.64
姓名 李苑鳳(Yuan-Feng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王陽明工夫論的現代意義及其實踐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Wang Yang-Ming’s Practical Working Theory)
相關論文
★ 莊子<逍遙遊>篇中的寓言本旨和現代意義★ 王通經世思想之研究
★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 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
★ 五峰思想研究★ 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 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 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之研究★ 陳確人性論研究
★ 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 李翱思想研究
★ 莊子應世思想研究★ 宋明儒「以心著性」之哲學意義研究
★ 陳白沙自得之學研究★ 劉蕺山的氣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所探討的思想重點在於王陽明的良知思想概念,並藉由探討陽明的生平以彰顯陽明的生命價值。在良知思想方面,首先論述良知的基本義理概念,以及「萬物一體之仁」的概念,從陽明思想的基本論述中,探討其對人生命的重視與關懷。接著論述陽明知行合一、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實踐工夫,此三者工夫為陽明的教法,也是陽明親身實踐所提出的工夫,透過這三者工夫使良知朗現,使人明本心,恢復良知之光明,進而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社會。最後為筆者所關注的重點─陽明思想對於現代社會的幫助,期望透過陽明的思想給予現代人對於自身生命的啟發,也期望藉此讓現代人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建立主體,不被時代潮流所掩沒。
摘要(英)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ought that focuses on Wang Yang-Ming’s thought of “conscience” concept, and to explore by Yang-Ming’s life experience as a way of showing his life value. In the aspect of “conscience”, the first deal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onscience”, and the concept of “all things one of benevolence”,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Yang-Ming’s thought, discuss the attention and concern for human lives. Then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Yang-Ming′s conscience thought shows, respectively is: unity, to human justice, conscience, these three time for Yang-Ming’s law, is Yang Ming practice, proposed through the three time make conscience show now, this heart, restore the conscience of the light, thus achieve the ideal society of world community. Finally the focus by the author ─ Yang-Ming thoughts for the help of modern society, through yang-ming thoughts inspired gave modern humans in their life, is also expected to let modern people in times of rapid change in the main body, is not covered by the trend of The Times.
關鍵字(中) ★ 王陽明
★ 良知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 傳習錄
關鍵字(英) ★ Wang Yang-Ming
★ conscience
★ unity of knowing and practice
★ expanding of Conscienc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一、研究動機 1
二、問題意識 10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 13
一、專書 13
二、期刊論文 17
三、學位論文 18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架構安排 19
第二章 王陽明的生命經驗與生命觀 22
第一節:王陽明生平 22
一、少年時期探索生命方向 23
二、為學過程中的重要轉折 25
三、龍場悟道後的自我完成 30
四、在事功上的生命實踐經歷 42
第二節:王陽明良知說涵義 50
一、良知概念的形成 52
二、良知是心之本體 55
三、良知即是天理 59
四、良知是內在是非準則 66
五、聖人與常人良知皆相同 73
第三節:萬物一體論 76
一、概念的起源 76
二、陽明「萬物一體」論述 79
第四節:本章小結 88
第三章 王陽明的實踐工夫論 90
第一節:知行合一 90
一、扭轉朱子「知先行後」思想 90
二、致良知後的「知行合一」涵義 96
第二節:省察克治、去人欲存天理 107
一、心即理中的「去人欲存天理」 107
二、默坐澄心後的「去人欲存天理」 109
第三節:致良知、格物致知 114
一、「致良知」思想涵義 115
二、格物、致知、誠意 123
第四節:本章小結 136
第四章 陽明學說與現代人的連結 138
第一節:現代人的生活感受與生命議題 138
一、科技發展下的生活感受 138
二、時代潮流下的生命議題 144
第二節:人的良知主體 148
一、「道德主體」的基本義理 148
二、「良知」即是「道德主體」 154
第三節:「致良知」作為現代人找回自我主體的實踐 157
一、立志 158
二、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162
第四節:本章小結 167
第五章 結論 169
第一節:本論文研究重點之回顧 169
第二節:本論文之尚待發展處 171
參考文獻 172
參考文獻 一、 古籍著作
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
王守仁撰;錢德洪原編;謝廷傑彙集:《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社,1983年。
王畿著;吳震編校整理:《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朱熹:《大學或問》,收錄於趙順孫纂疏;黃坤整理:《大學纂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
朱熹門人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程頤、程顥著;朱熹編《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月。

二、 近人專書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全集》第29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人文講習錄》,《牟宗三全集》第28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2016年。
牟宗三:《王陽明致良知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市:三民書局,2007年。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晚期文集》,《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7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牟宗三:《時代與感受續編》,《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4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出版社,2004年。
吳震、孫欽香:《傳習錄》,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11月。
李英明:《虛擬的極限─資訊汪洋中的迷航》,台北:台灣書店,2001年。
束景南:《王陽明年譜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岡田武彥著;楊田譯:《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年。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唐君毅全集》卷一之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唐君毅全集》卷三之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上)(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9月。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10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
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董平:《王陽明的生活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述先:《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劉述先:《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0年。
劉錦賢:《儒家保身觀與成德之教》,台北:樂學書局,2003年,頁130。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7月。
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87年。
鄧艾民:《傳習錄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
鄧艾民:《朱熹王守仁哲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第七冊)》,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9年8月。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錢賓四先生全集》第九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錢穆:《湖上閒思錄》,《錢賓四先生全集》第三十九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錢穆:《陽明學述要》,《錢賓四先生全集》第十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凱蒂‧戴維(Katie Davis)著;陳郁文譯:《破解APP世代:哈佛創新教育團隊全面解讀數位青少年的挑戰與機會》,台北:時報出版社,2015年。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0月。

三、期刊論文
耿寧,〈論王陽明「良知」概念的演變及其雙重涵義〉,《鵝湖學誌》15期,台北:鵝湖月刊社,1995年12月,頁71-92。
吳汝鈞,〈王陽明的良知觀念及其工夫論〉,《哲學與文化》23期第四卷,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1996年4月,頁1484-1495。
劉述先,〈論王陽明的最後定見〉,收錄於《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0年,頁47-71。
楊祖漢,〈從王學的流弊看康德道德哲學作?居間型態的意義〉,《鵝湖學誌》33期,台北:鵝湖月刊社,2004年12月,頁149-206。
吳美瑤,〈王陽明「致良知」學說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鵝湖月刊》第298期,台北:鵝湖出版社,2000年4月,頁49-54。
李瑋皓,〈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格物」的意義治療〉,《鵝湖月刊》第497期,台北:鵝湖出版社,2016年11月,頁29-38。
陳振崑:〈勞思光教授的德性理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3卷第4期,2013年,頁32。
霍韜晦:〈霍韜晦先生致韋政通信〉,《鵝湖月刊》第43卷第10期,台北:鵝湖月刊社,2018年,4月,頁63-64。

四、學位論文(依撰成時間先後排列)
王繼華,〈王陽明實踐哲學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6月。
楊秋月,〈王陽明「知行合一」說對當今生命教育之啟示〉,嘉義: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7月。
林俊宏,〈陽明哲學中「道德主體」的探討〉,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6月。
洪薕萁,〈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以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開展〉,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8月。
黃詩晴,〈王陽明良知教的身心療癒思想及其現代意義〉,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6月。
指導教授 楊祖漢(Cho-Hon Yang) 審核日期 2018-8-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