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21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3.145.34.122
姓名 陳毓玟(Yu-Wen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唐女詩人」詩之美感特質與經典化研究
相關論文
★ 王安石夢詩研究★ 劉長卿七言律詩格律研究:兼論其與杜詩之異同
★ 杜牧七言律詩格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當代的理解中,唐代詩壇幾乎是男性的天下,女性則寥寥可數,除了上官婉兒(664-710)、李冶(?-784)、薛濤(?832)、杜秋娘(約生於大歷年間)、魚玄機(?-868)等人之外,似乎所剩無幾。而這樣的認知,顯然與唐代實況有一段落差。究竟當時有多少婦人寫詩?她們的詩歌表現、語言特質、書寫風格又為何?又與「帝王將相、朝士布衣」等男性詩人是否有異?此外,「唐女詩人」的經典化是如何形成?演變過程中,哪些女詩人本負盛名,卻逐漸銷聲匿跡,失去讀者關愛的眼神;哪些女詩人本無甚名氣,卻逐漸竄出,攫獲讀者的目光?期間的消長、起伏之跡,究竟如何?為解上述疑惑,故撰寫本論文。
本文所稱「女詩人」,是採陳尚君《唐女詩人甄辨》的用法,專指確為唐代人、確曾寫詩的女性;簡言之,就是指唐代「能寫詩的女性」。至於「唐女詩人」的身份認定,也依陳尚君考證結果,只取其《唐女詩人甄辨》「存真編」中的八十四位女性為對象,「存疑篇」中的十八位、「袪偽篇」中的四十二位,則不討論。本文以「唐女詩人」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唐女詩人」詩歌究竟有何特色?藝術特質何在?呈現出何種風格?筆者的疑問,都可融匯在「美感特質」一詞之中。「美感特質」,本是源自葉嘉瑩先生的說法,依其論述,又可細分為「語言」與「書寫」兩種面相討論。本文據此,分為語言、書寫、詩歌史三種面向,由淺入深,從「語言」偏向表層的、字句的詩歌語彙切入,再擴及「書寫」等意象、風格層面的詩歌語境,最終觸及詩歌史的輪廓與命脈,才能完整釐清「唐女詩人」的詩歌樣貌、美感特質的精髓所在。
  本文期許為「唐女詩人」研究奠定較為扎實的基礎,以期更靠近「唐女詩人」的實況;二方面也能為唐以後各朝各代的女詩人研究,提供一面可資參照的鏡子,折射出更豐富、精彩的女詩人身影。
摘要(英) Summary
In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is almost a male world, and there are only a few women, except Shangguan Yuer (664-710), Li Ye (?-784), Xue Tao (?832), Du Qiu Niang (about birth in Outside the calendar year, fish Xuanji (?-868) and others, it seems that there is very little left. This kind of cognition obviously has a bad relationship with the Tang Dynasty. How many young women wrote poetry at the time? What are their poetry expressions, language traits, and writing styles? Is it different from male poets such as "The emperor will be in the emperor? In addition, how is the classicization of "Tang Poetes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which female poets were prestigious, but gradually disappeared, losing the eyes of readers; which female poets were not well-known, but gradually smashed out and captured the readers′ eyes? What is the trend of growth and decline during the period?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doubts, I wrote this thesis.
The term "female poet" in this article is the usage of Chen Shangjun′s "The Tang Poet′s Poetry Discrimination". It refers specifically to women who have indeed written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In short, it refers to the "women who can write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As for the identity of the "Tang Poetes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hen Shangjun′s research, only the eighty-four women in the "Chen Zhen′s Poems of the Tang Poets" were selected, and eighteen of the "Questions" were Forty-two of the "puppet articles" are not discussed. This article takes "Tang Poet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Poetry" poetry. What is the artistic trait? What style is presented? The author′s question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rm "beauty traits". "Aesthetic traits",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Mr. Ye Jiaying′s statement, can be subdivided into "language" and "writing". According to thi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language, writing, and poetry history. From the shallower to the deeper, from the "language" to the surface, the poetry vocabulary of the words, and then the "writing" and other imagery styles. In the end, we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 poetry and beauty of the Tang Poet.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ang Poets" in order to be closer to the "Tang Poetess"; the second aspect can also provide a mirror for the study of female poets of various generations after the Tang Dynasty. Reflecting a richer and more beautiful female poet.

Keywords: Tang poet, aesthetic trait, classic
關鍵字(中) ★ 唐女詩人
★ 美感特質
★ 經典化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6
第二章 「唐女詩人」詩之語言 33
第一節 語言特色 33
一、詞彙 33
二、格律 50
三、對偶 56
四、用典 61
第二節 語言表現的題材 66
一、閨情 66
二、別情 72
三、詠物 78
四、詠史 83
第三節 語言表現的情思 91
一、愛情 91
二、親情 95
三、友情 99
四、孤幽閒適 102
第三章 「唐女詩人」詩之書寫 105
第一節 意象 105
一、意象主題 106
二、意象表現 123
第二節 時空 129
一、時間 130
二、空間 136
第三節 內涵 142
一、一往情深 142
二、自信積極 144
三、弱德堅守 149
第四章 「唐女詩人」經典化的形成──以總集為考察對象 153
第一節 李冶一枝獨秀期 153
第二節 百花綻放期 158
第三節 李冶、薛濤、魚玄機三姝並峙期 178
第五章 結 論 186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86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88
徵引文獻 190
參考文獻 一、古籍專書
(一) 經部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月刊社出版,1984年。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二)史部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唐〕段公路:《北戶錄》,見新文豐出版社編:《叢書集成新編91》,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唐〕長孫無忌:《隋書經籍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宋〕陳綦:《葆光錄》,臺北:新興出版社,1974年。

(三)子部
〔漢〕袁康、吳平:《越絕書》,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漢〕劉歆撰,〔晉〕葛洪輯:《西京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晉〕張華:《博物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晉〕葛洪:《西京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劉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梁〕劉勰:《文心雕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唐〕孫棨:《北里志》,東京都:平凡社出版社,1992年。
〔唐〕佚名:《大唐傳載》,板橋:藝文出版社,1966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四)集部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宋〕嚴羽著、張健校箋:《滄浪詩話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宋〕陳應行:《吟窗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元〕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曲律注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胡應麟:《詩藪》,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明〕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張之象:《彤管新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清〕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清〕彭定求:《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董誥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紀昀總纂:《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二、近人專著
十三經注疏委員會編:《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毛文芳:《中國歷代才媛詩選》,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2011年。
王易:《詞曲史》,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1年。
王?:《詩詞曲語詞例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伍寶娟:《李白女性題材詩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開明書店,1947年。
宋德熹:《唐史識小——社會與文化的探索》,臺北:稻香出版社,2009年。
尚永亮:《唐宋詩分類選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尚永亮:《唐詩藝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何寄澎:《落日照大旗: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邊塞》,臺北:故鄉出版社,1981。
吳柯、吳維杰:《李冶.薛濤.魚玄機詩集》,北京:中國書店,2017年。
呂正惠:《芳草長亭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別情》,臺北:故鄉出版社,1981。
岑靜雯:《唐代宦門婦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李樹桐:《唐史研究》,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臺北:萬卷樓,2002年。
杜曉勤:《隋唐五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周彥:《唐代女詩人薛濤在美國的譯介》,北京:學苑出版社,2016年。
屈萬里:《詩經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80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陽地區文管處編:《千唐志齋藏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
俞世芬:《唐詩與女性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柯慶明:《古典中國實用文類美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
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
胡曉明:《歷代女性詩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徐富有:《唐代婦女生活與詩》,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徐俊:《敦煌詩集殘卷輯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高世瑜:《唐代婦女》,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
高峽:《西安碑林全集》,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年。
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張修蓉:《漢唐貴族與才女詩歌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尚友出版社,1981年。
張篷舟:《薛濤詩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曹淑娟:《夢斷秦樓月》,臺北:故鄉出版社,1982年。
莫礪鋒:《文學史沉思拾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陳文華:《不廢江河萬古流》,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8。
陳文華:《唐女詩人集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陳文華:《夢為蝴蝶也尋花:李冶、薛濤、魚玄機詩注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尚君:《全唐書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
陳尚君:《唐代文學叢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
陳尚君:《唐女詩人甄辨》,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年。
陳尚君:《行走大唐》,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7年。
陳弱水:《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07年。
陶敏輯校:《景龍文館記 集賢注記》,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陸晶清:《唐代女詩人》,北京:線裝書局,2010年。。
程千帆:《古詩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傅璇琮、陳尚君、徐俊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傅璇琮、蔣寅:《中國古代文學通論.隋唐五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
彭志憲、張燚:《魚玄機詩編年譯注》,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94年。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楊明:《漢唐文學研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萬軍杰:《唐代女性的生前與卒後——圍繞墓誌資料開展的若干探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葉嘉瑩:《古典詩詞演講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大學出版社,1998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北京:北京大學,2008年。
葉嘉瑩:《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葉嘉瑩:《葉嘉瑩談詞》,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年。
葉嘉瑩:《小詞大雅:葉嘉瑩說詞的修養與境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葛兆光:《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的札記》,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廖美雲:《唐伎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劉若愚:《中國詩學》,臺北:幼獅出版社,1979年。
劉開榮:《唐人詩中所見當時婦女生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蔡英俊:《興亡千古事》,臺北:故鄉出版社,1980年。
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鄭華達:《唐代宮怨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臺北:東大圖書,1978年。
嚴紀華:《碧玉紅牋寫自隨:綜論唐代婦女詩歌》,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04年。
蘇者聰:《閨幃的探視:唐代女詩人》,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
龔鵬程:《有知識的文學課》,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美〕艾布拉姆斯,Abrams, M. H.:《文學術語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美〕韋勒克(Rene Wellek)、華倫(Austin Waren)原著,王夢鷗譯:《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
〔美〕劉若愚:《中國詩學》,臺北:幼獅出版社,1979年。

三、期刊論文
仇鹿鳴:〈碑傳與史傳:上官婉兒的生平與形象〉,《學術月刊》第46卷,2014年5月,頁157-168。
毛文芳:〈十六~十七世紀的一個回眸凝視:導讀〉,《書目季刊》第44卷第4期,2011年3月,頁155-171。
石潤宏:〈唐代女詩人的植物世界〉,《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3期,頁29-34。
安家琪:〈中唐女詩人的生存體驗──以李冶、薛濤、魚玄機為例〉,《雞西大學學報》2013年第9期,頁79-83。
朱莉莉:〈唐代女詩人言語修辭與生態文化語境特徵〉,《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10期,頁101-104。
吳雪伶:〈女性話語的自發者——唐代宮怨詩創作主體考察之一〉,《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7卷6期,2008年,頁37-40。
李詠梅:〈《全唐詩》中女詩人詩歌的情感特徵分析〉,《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0年2期,頁87-89。
李詠梅:〈《全唐詩》中女詩人詩歌視野分析〉,《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2期,頁64-68。
周彥:〈紅箋小字走天涯──薛濤詩英譯的文化意義〉,《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2004年7月,頁176-179。
俞世芬:〈模擬與真實:唐代女性詩歌的雙重意味〉,《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卷3期,2005年6月,頁86-88。
俞世芬:〈論唐詩女性研究的價值支點〉,《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2期,頁1-7。
夏彩玲:〈唐代宮廷女性詩歌創作探視〉,《語文學刊》2007年 7期,頁134-136。
殷曉燕:〈他者視野下的經典女性書寫聲音比較——以唐代女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為例〉,《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2期,頁84-88。
張菁:〈唐士大夫的女性觀與武則天現象的產生——以墓誌為中心〉,《江海學刊》2011年第5期,頁169-175。
郭麗:〈論唐代女性教育與女性的詩歌創作〉,《西北大學學報》2014年5期,頁143-150。
陳文華:〈唐代女詩人考略〉,《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科版)》1982年第一期,頁82-89。
葉嘉瑩:〈論詞之美感特質之形成及反思與世變之關係(一)〉,《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1期,2003年1月,頁4-8。
葉嘉瑩:〈從性別與文化談女性詞作美感特質之演進〉,《中國文化》2008年第27期,頁28-36。
葉嘉瑩:〈女性語言與女性書寫——早期詞作中的歌伎之詞〉,《中國文化》第二十七期,2008年1月,頁 37-48。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之美感特質〉,《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2卷第5期,2012年9月,頁108-115。
葛曉音:〈初盛唐絕句的發展——兼論絕句的起源與形成〉,《文學評論》1999年1期,頁370-371。
賈晉華:〈《瑤池新詠集》與三位唐代女道士詩人:中國古代女性詩歌發展的新階段〉,《華文文學》2014年4期,頁25-37。
賈晉華:〈重讀魚玄機〉,《華文文學》第132期,2016年1月,頁37-38。
趙立芳:〈女冠才媛李冶、魚玄機詩歌之比較〉,《學術交流》2005年9期,頁150-152。
趙莉:〈論唐代女冠詩人的女性意識〉,《南陽師範學院學報》5卷8期,2006年8月,頁66-69。
鄭騫:〈永嘉室札記〉,《書目季刊》卷7期1,1972年9月,頁23-29。
羅宗濤:〈唐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花〉,《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9期,1994年9月,頁1-16。
羅惠齡:〈從「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諸詩論晚唐才女魚玄機的多舛情愛〉,《明道學術論壇》第5卷第1期,2009年,頁3-17。

四、研討會、專書及論文集論文
〔美〕柯素芝著,易素梅譯:〈修行與轉變——唐代道教女仙生活中的身體和實踐〉,見鄧小南:《中國婦女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頁120-145。
〔日〕大澤正昭:〈「妒婦」、「悍妻」以及「懼內」——唐宋變革期的婚姻與家庭之變化〉,收入鄧小南:《唐宋女性與社會》,頁829-848。
王雅資:〈唐代宮廷女詩人初探〉,《中興大學研究生論文集》3期,1998年7月,頁108。
李志生:〈試析經濟政策對中國古代婦女貞節的影響——兼談唐後期婦女貞節變化的意義〉,收入鄧小南:《唐宋女性與社會》,頁884-904。
梅家玲:〈依違於婦德與才性之間:《世說新語》〈賢媛篇〉的女性風貌〉,收錄於性別/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頁129-166。
榮新江:〈女扮男裝——唐代前期婦女的性別意識〉,收入鄧小南:《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頁723-750。
蔡瑜:〈從對話功能論唐代女性詩作的書寫特質〉,收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頁81-126。

五、學位論文
王雅資:《唐代閨闈詩歌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王國棟:《薛濤交往詩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朱銘貞:《李冶薛濤魚玄機詩歌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余昕嬪:《唐五代女冠詩詞中的陰性書寫》,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宋睿:《唐代女詩人創作心態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林牧欣:《魚玄機詩之語言風格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7年。
郭慧:《《玉台新詠》女性詩人研究》,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陳昕昕:《唐代女冠詩人與道教文化——以李冶、薛濤、魚玄機為核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曾莉莉:《唐代婦女閨怨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曾詠詩:《唐詩中的婦女詩人詩歌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黃慧文:《唐青樓才女薛濤論》,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黃選郿:《唐代女冠詩人魚玄機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溢:《漢魏六朝女性詩歌研究》,,銀川: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熊婷婷:《唐代女詩人的悲情表達》,湖北︰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應克榮:《薛濤女性意識研究》,安徽︰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六、報刊、網頁
張宏生:〈經典的發現與重建——訪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教授孫康宜〉,網址: http://www.poemlife.com/libshow-69.htm。瀏覽日期:2018年5月27日。
葛曉音:〈讀懂文本為一切學問之關鍵〉,《羊城晚報》,2012年7月8日。
指導教授 李宜學 審核日期 2018-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