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2101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18.118.30.253
姓名 李琪琪(LEI KEI KE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唐代物質文化探討 ──以《遊仙窟》等為考察中心
(Discussion on the Material Culture during Tang Dynasty - Focus on “You Xian Ku” and other Literature)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年來,物質文化作為一門新興的研究學科,漸漸地受到學者的重視。唐傳 奇在以往的研究裡,多集中在政治、社會層面,而忽略了物質文化層面。但若透 過物質文化、消費文化、心理學、行為學及文史互證等研究方法,就可以發現, 唐傳奇研究不再只有情愛、鬼神、俠義和政治四個面向,它有無數延伸的可能。

作為反映唐代物質的作品,《遊仙窟》讓讀者了解唐代的食、衣、住、樂。 然而,這些物質不單單是唐人的生活所需。它也是唐代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證明、 青樓招攬客人的工具、娼妓實現自我價值的包裝和狎客尋找心靈慰藉的地方。從 餐桌上的飲食到開宴的政治和社會目的;從娼妓的穿著打扮到唐代女性的穿著潮 流;從青樓建築構造到打造以客為尊的青樓環境;從青樓的娛樂服務到「雅」與 「俗」的平衡和衝突。本文探討的不但是食、衣、住、樂在青樓所扮演的角色, 更要挖掘它們背面所顯露的文化和生活層面。
摘要(英) In the past, as a new research discipline, material culture has gradually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People have known this period at the sight of social-politics history, while ignoring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at Legend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material culture, consumer culture, psychology, behavioral science, we can realize that research is not just love, mystery, chivalry and politics.

As a work reflecting the material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readers learned about the food, clothing, living and entertain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in “You Xian Ku ”. However, behind these material cultures, it is not only the life needs of the people. Bawdyhouse ′s tools to attract guests, prostitute realizes self-worth and the place where people looking for consolation. From the diet on the table to the political to social purpose of the guests; the prostitute′s dress stretches to the trend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building structure of the Bawdy house extends to create a nice environment; the entertainment service of the Bawdy house to the conflict and balance between "elegance" and "vulgarity". This paper explores not only the role played by food, clothing, living, and entertainments in the bawdy house, but also the exploration of their culture and life.
關鍵字(中) ★ 唐代
★ 《遊仙窟》
★ 物質文化
★ 青樓文化
★ 消費文化
關鍵字(英) ★ Tang Dynasty
★ “You Xian Ku”
★ Material Culture
★ Bawdy house Culture
★ Consumer Culture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頁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頁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頁 13
第四節 章節架構..................................................................頁 14
第二章 《遊仙窟》的物質消費文化
第一節 物質文化理論...........................................................頁 16
第二節 唐代消費文化及階級的收支......................................頁 18
第三節 唐代的階級消費........................................................頁 22
第三章 《遊仙窟》之美饌佳餚
第一節 唐代青樓飲食和收費名目..........................................頁 27
第二節 唐人開宴請客的心態.................................................頁 29
第三節 唐代上層階級的消費排場..........................................頁 33
第四章 《遊仙窟》之錦衣華服
第一節 唐代女性的服飾和流行..............................................頁 36
第二節 妝容和裝扮的要求.....................................................頁 38
第三節 「好皮囊」等於「好價格」.......................................頁 40
第五章 《遊仙窟》之瓊臺玉宇
第一節 唐代青樓的環境建築..................................................頁 44
第二節 唐代青樓的裝潢擺設..................................................頁 47
第三節 唐人租住青樓的需要與要求....................................... 頁 48
第六章 《遊仙窟》之樂──樂而忘返
第一節 唐代青樓娛樂服務......................................................頁 51
第二節 樂的「雅」與錢的「俗」............................................頁 55
第三節 「雅」與「俗」──美與醜的平衡..............................頁 56
第七章 結論............................................................................頁 58
參考文獻.................................................................................頁 6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原典 (依成書年代排列)
(東漢)劉熙撰、任繼昉纂:《釋名匯校》(濟南:齊魯書社),2006 年 11 月。
(漢)李國柱編定,(明)王九達合類,徐芹庭註譯:《新細說黃帝內經》(新北:
聖環圖書),2016 年,頁 249。
(唐)王度等撰:《唐人傳奇小說》(臺北:世界書局),2014 年 6 月。
(唐)張鷟撰,趙守儼點校:《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 (唐)孫棨撰:《孫內翰北里志》(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年。
(唐)李林甫編,朱永嘉、蕭木注譯《新譯唐六典》(臺北:三民書局),2002 年,11 月。
(唐)李肇:《國史補》,收錄至楊家駱主編:《新校國史補》(臺北:世界書局), 1979 年 11 月。
(唐)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等點校:《通典》(北京: 中華書局),1992 年 6 月。
(唐)趙璘撰:《因話錄》,收錄至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 等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3 月。
(唐)段柯古:《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74 年。
(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等校點:《開元天寶遺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五代)王定保撰,陽羨生校點:《唐摭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8 月。
(后晉)劉昫等撰,王雲五主編:《舊唐書》(臺北:臺灣商務書局),2010 年。 (宋)王博:《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5 年。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1 月。 (宋)李昉等編,張國風會校:《太平廣記》(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王雲五主編::《新唐書》(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2010 年。
(宋)陶穀、吳淑撰,孔一校點:《清異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11 月。
(宋)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卷二》(臺北:中華書局),2008 年 4 月。 (北宋)司馬光撰,張大可、韓兆琦編,韓兆琦譯:《新譯資治通鑒・第二十八
61
冊》(臺北:三民出版社),2017 年 2 月。
(北宋)宋敏求:《大唐詔令集》(臺北:中華書局),2008 年 4 月 1 日。
(清)董誥等奉勅編,陸心源補輯拾遺:《全唐文及拾遺》(臺北:大化出版社), 1987 年。
(清)袁枚:《隨園食單》(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4 年 11 月。

專書 (依姓名筆畫排列)
丁援:《中國建築》(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 年 9 月。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 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二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 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三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 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四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 年。
王書奴原著,蔡登山主編:《中國娼妓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4 年 11 月。
王海燕:《唐朝十講:千古詩話裡的絕唱》(臺北:驛站文化),2007 年。
王賽時:《唐代飲食》(濟南:齊魯出版社),2003 年 4 月。
卞孝萱:《唐人小說與政治》(廈門:鷺江出版社),2003 年 6 月。
孔慶東編著:《青樓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年 3 月。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史前史》(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 1 月。 中國唐代文學會、西北大學中文系、山西人民出版社主編:《唐代文學研究》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年 3 月。
白行簡等原著,江曉原導讀,侯瑞寧故事繪圖:《想像唐朝──唐人小說》(臺北: 瑞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 5 月。
朱启新:《文物物語:說說文物自身的故事》(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8 月。
汪辟疆編纂,王度等撰:《唐人傳奇小說》(臺北:世界書局),2014 年 6 月。 吳存浩:《中國農業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年。
吳宏一:《詩經新繹全集》(臺北:遠流出版社),2018 年 4 月。
李百進編著:《唐風建築營造》(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年 10 月。
李宗山:《家具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3 年 7 月 5 日。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臺北:洪葉文化),1995 年 4 月。
李劍國輯校:《唐五代傳奇集(全六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 5 月。 李豔茹:《唐代小說呈現的佛教寺院社會生活圖景》(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 館),2011 年。
巫鴻主編:《漢唐之間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年 12 月。
宏林:《風華再現:中國傳統柞榛家具》(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年 1 月。
孟悅、羅鋼主編:《物質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8 年 1 月。 周作人:《夜讀抄》(臺北:里仁書局),1982 年 5 月。
周天:《中國服飾簡史》(香港:中和出版社),2011 年 4 月。
62
邱錦添:《唐代貞觀法政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4 年 4 月。
邱錦添:《唐代貞觀法政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4 年 4 月。
武舟:《中國妓女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年 6 月。
姚偉鈞著:《宮廷飲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2 月。
胡德生:《中國古代家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98 年 11 月。
胡峻賢:《笙教程》(臺北:原鄉音樂文教事業),2014 年。
師永濤:《唐代的鄉愁:一部萬花筒式的唐代生活史》(臺北:遠流出版社),2016 年 6 月。
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臺北:商務印書局),1998 年 11 月。
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二)──唐律諸問題》(臺北:臺灣大學
出版中心),2005 年。
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 7 月。
孫機:《孫機談文物》(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 7 月。
孫機:《華夏衣冠──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 8 月。
徐翠先:《唐傳奇與道教文化》(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0 年 4 月。
徐家亮:《中國古代棋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93 年。
納春英:《唐代服飾時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年 8 月。
唐曉軍、師彥靈著:《古代建築》(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3 年。
張雁南:《唐代消費經濟研究》(濟南:齊魯出版社),2009 年 8 月。
張國剛:《唐代家庭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 7 月。
張豈之:《中國歷史隋唐宋史》(台北:五南圖書),2002 年 6 月。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95 年 3 月。
陳玨:《初唐傳奇文鈎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4 月。
陳玨主編:《唐代文史的新視野──以物質文化為主》(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 年 11 月。
陳玨主編:《跨界對話:漢學、比較文學與物質文化研究》(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2014 年 6 月。
陳玨主編:《超越文本:物質與物質文化研究新視野》(新竹:清大出版社),2011 年 3 月。
陳芳、蔣玉秋、張玉安、賈璽增、王子怡等著:《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 飾時尚》(臺北:風格司藝術創作坊),2018 年 4 月。
陳偉明著:《唐宋飲食文化發展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年 5 月。 陳燕妮:《居住的詩篇:論唐詩中洛陽城市建築景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年 9 月 1。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臺北:國際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7 年 6 月。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 2005 年。
莫麗芸:《詩趣:唐詩裡的衣食住行》(合肥:黃山書社),2015 年 12 月。
常淑君、沈叔儒:《衣:中國傳統時尚》(臺北:三民書局),2009 年 1 月。 華梅著:《服飾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8 月。
63
森林鹿:《唐朝定居指南》(新北:楓樹林出版社),2015 年 3 月。
森林鹿:《唐朝穿越指南》(新北:楓樹林出版社),2014 年 3 月。
程國賦:《隋唐五代小說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6 月。
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程國賦:《唐五代小說的文化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 月。
程國賦、蔡歷平主編,何亮、李奎、楊驥副主編:《唐代小說學術檔案》(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年 2 月。
彭梅芳:《中唐文人:日常生活與創作關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年 7 月。
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 4 月。
黃應貴主編:《物與物質文化》(臺北:中研院民族所),2004 年 5 月。
黃正建:《走進日常:唐代社會生活考論》(上海:中西書局),2006 年 6 月。 黃正建:《唐代衣食住行(插圖珍藏本)》(北京:中華書局),2013 年 4 月。 黃現璠:《唐代社會概略》(長春:吉林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黃水雲:《傳承與拓新:唐代游藝賦書寫》(台北:文津出版社),2012 年 9 月。
黃建國:《唐宋變革時期的法律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10 月。
解愛芹:《中國歷史穿越指南》(臺北:如果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 4 月。
鄭學檬、冷敏述主編,陳明光、潘泰泉副主編:《唐文化研究論文集》(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1 月。
鄭顯文:《出土文獻與唐代法律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3 月。
鄭顯文:《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2 月。
鄭志敏:《細說唐妓》(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鄭志敏著:《唐妓探微》,(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 年。
劉永連:《老師來不及教的 101 個唐朝趣史》(新北:自由之丘文創事業),2016 年 8 月。
劉俊文:《唐代法制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劉伯驥:《唐代政教史》(臺北:中華書局),2015 年 3 月。
劉鈞瀚:《青樓──繁華背後的蒼涼》(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 年 4 月。 盧建榮:《唐宋私人生活史》(臺北:新高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年 11 月。
盧建榮、林麗月:《中國文化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 年 3 月。 盧盛江、盧新燕編著,傅璇琮審訂:《唐代文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16 年。
鄧小軍、鮑遠航著:《唐史可以這樣讀──讀唐詩觀大唐盛世》(臺北:麥田出版), 2011 年 6 月。
臧迎春、徐倩著,白巍、戴和冰編:《風度華服:中國服飾》(臺北:風格司藝術 創作坊),2015 年 1 月。
賴亮郡:《唐宋律令法制考釋──法令實施與制度變遷》(臺北:元照出版社), 2010 年 7 月。
劉峰:《回到古代打官司》(臺北:漫遊者文化出版),2015 年 6 月。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 年。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 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2009 年 3 月。
64
魯迅:《集外集拾遺》(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90 年 3 月。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朝陽隋唐墓葬發現與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 6 月。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年。
韓雲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年 7 月。
謝序華:《唐宋仿古文言句法》(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 7 月。
謝金魚:《崩壞國文──長安手邊多魯蛇?唐代文學與它們的作者》(臺北:圓神 文叢),2017 年 11 月。
戴炎輝編著,戴東雄、黃源盛校訂,國立編譯館主編:《唐律通論》(臺北:元照 出版社),2010 年 1 月。
聶菲、張曦:《古雅精麗:辯藏中國古代家具》(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 年 1 月。
聶菲、張曦:《良工匠意:中國古代家具沿革考述》(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羅鋼、王中忱主編:《消費文化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6 月。

譯著及外文專書 (依姓名筆畫排列)
(日)田邊尚雄著、陳清泉譯:《中國音樂史》(臺北:臺灣商店印書館),1965 年。
(英)邁克・費瑟斯通著,楊渝東譯:《消費文化──全球化、後現代主義與認 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 1 月。
(英)柯律格著,高昕丹、陳恒譯,洪再新校:《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 文化與社會狀況》(北京:三聯書店),2015 年 5 月。
(法)讓・鮑德里亞著,劉成富、全志鋼譯:《消費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 社),2001 年。
(法)馬塞爾・莫斯著,汲喆譯:《禮物──古代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9 月。
(德)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
Tim Dant 著,國立編譯館主譯,龔永慧譯:《物質文化》(臺北:書林出版社有 限公司)2010 年 8 月。
John Frow, (Time and Commodity Culture: Essays in Cultural Theory and Postmodern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65

期刊論文 (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賽時:〈唐代的遊宴風俗〉(人文雜誌),1998 年 3 月,頁 60-61。
王賽時:〈唐朝人的主食結構〉(人文雜誌),1999 年 2 月,頁 105-109。 王賽時:〈唐代的節令游樂〉(唐都學刊),1994 年 2 月,頁 28-32。
王賽時:〈唐代的飲食〉(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 6 卷第 4 期,2000 年 11 月,頁 39-45。
王賽時:〈唐代的遊宴〉(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 8 卷第 1 期,2002 年 2 月,頁 21-25。
王賽時:〈唐代的夜生活(〉東岳論叢),第 21 卷第 4 期,2002 年 7 月,頁 104-108。
朱鳳玉:〈從敦煌寫?本書看唐代民間的飲食生活〉(中國學術研討會──紀念高 明先生八秩晉六冥誕論文集),1994 年 3 月,頁 159-175。
朱玉麟:〈唐代長安的建築園林及其文學表現〉(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 年。
李志紅:〈唐長安的私家園林景觀〉(南昌大學學報),2006 年 5 月。
吳受琚:〈唐代道教飲食文化〉(宗教哲學季刊),第 2 期,1995 年 4 月,頁 153-161。
吳永江:〈唐代公共園林〉(文博),2002 年。
吳在慶:〈唐代文士朝外的宴遊集會及其情態述略〉(福州大學學報),2008 年。
李志紅:〈唐長安的私家園林景觀〉(南昌大學學報),2006 年 5 月。
要彬:〈唐代詩歌中的服飾美學觀〉(服飾導刊),第 1 期,2012 年
張昊:〈淺淡唐朝服飾裡的民族文化〉(青年文學家),第 7 期,2013 年。
張萍:〈中國長安的飲食文化〉(唐史論叢),第 6 輯,1995 年。
張慶:〈唐代長安胡食風俗〉(文史知識),第 9 期,1995 年。
張慶:〈唐都長安的居民區──坊〉(文史知識),第 9 期,1989 年。
張琳琳:〈從開放到簡約:唐宋服飾文化的變易特徵〉(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 11 期,2008 年。
張澤成:〈唐代城市構成特點〉(經濟史),第 6 期,1991 年。
張清宏:〈唐代的曲江游宴〉(華夏文化),1998 年 2 月,頁 51-52。
張清宏:〈唐代的胡酒〉(華夏文化),2001 年 4 月,頁 57-58。
張雁南:〈唐代服務業奢侈性消費探析──以青樓妓業為例〉(貴州大學學報), 第 25 卷第 2 期,2007 年 3 月。
張雁南:〈唐代消費需求與商品供給關係探析〉(貴州社會科學),總 210 期第 6 期,2007 年 6 月。
張珏:〈精工細巧──中國家具史略〉(東南文化),第 8 期,2003 年。 66
曹爾琴:〈唐長安的絲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第 3 期,1991 年。
程薔:〈唐人飲食風俗與長安飲食業〉(民俗曲藝),第 11 期,1998 年 1 月,頁 171-188。
黃清連:〈萬國衣冠拜冕:多元族群與唐代文化〉(歷史月刊總),第 94 期,1995 年 11 月,頁 37-41。
楊智勇:〈唐代都市飲食:「胡風漸漫」〉(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 6 卷第 2 期,2000 年 5 月,頁 35-36。
鄭慧妮:〈從唐代繪畫與陶俑看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故宮文物月刊總),第 232 期,2002 年 7 月,頁 84-99。
韓繼中:〈唐代家具的初步研究〉(文博),第 2 期,1985 年。

學位論文 (依姓名筆畫排列)
戎莉:《唐代室內空間營造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5 年。
游琁安:《唐代婦女服飾研究》(玄?大學中國語文博士論文),2012 年。 蔡秀敏:《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中正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年。
謝明君:《唐人小說中的市民生活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薛幼貞:《唐代宮廷燕樂的變遷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2016 年。
指導教授 王力堅(Li-Jian-Wang) 審核日期 2019-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